第一次接觸認識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Maslow Needs Heirarchy)是在大二修企業管理這一堂課時,算算也已經是四分之ㄧ世紀以前的事了。去年為聯合利華這一家英國公司台灣分公司做管理階層企業訓練時,對這一個理論因為訓練需要又再重新接觸。
對這一個理論,我有越來越深的體認。昨天,我打開了一個去年底一位從事成長訓練十多年的朋友曾給過我的一篇分析,關於自我實現的人格特質,他給我這一份資料因為他認為我和他都擁有這一些特質。
去年拿到這一篇分析,我看了一次,只覺得說的沒錯,我擁有這裡頭大多數的特質,但是沒什麼體驗。昨天無意中又仔細的看了一次,這一次卻看到我的人生,對於我人生的經歷有一份豁然開朗。
從小開始,我知道我和一般人不一樣,記憶中,我一直渴望有心靈相通的朋友,或是這麼說,就算有這樣的朋友,可是認識不久後,都會因為外界因素分開。和我的朋友關係也常常有這一種經驗,就是,只要一年以上沒聯絡,再度碰面時,常常會覺得我們之間已經有了距離。
我其實時常問自己,是我太難親近人,或是根本很少人能懂我?就像我的這一個部落格,我很清楚我放的是我人生裡頭很個人化的成長路程,對我自己和任何想追求一個不同和卓越人生的人都是富有價值的內容。但是,寫了四個月了,很少很少的迴響回來給我,其實就像我的人生,似乎注定是孤單的。我也明白,創造這一個部落格,是我想在人海之中找到可以相通、相懂、相惜的人。
昨天重新看這一個分析,我對於我人生的這一個現象終於能夠有所領悟。
這一份分析列出了一百個特質,對我來說,無論是誰做出來的,我都謝謝他,因為讓我可以完全接受我自己和那一些在我生命中所發生的事。不論如何,我是完整的。
1) 能洞悉現實,不作希望期盼。
2) 常會為其他人的自私懶惰等而不滿甚至氣忿。
3) 行為舉止簡單自然。
4) 自主性的重視道德觀念而非出於順從教條。
5) 少有主觀性的樂觀及悲觀。
6) 坦然於自己的個人不幸。
7) 敢於選擇。
8) 厭惡他人表裏不一。
9) 能領悟抽象事物,樂於接觸未知及神秘事物。
10) 不喜附和妥協。
11) 有高度集中能力。
12) 少愧疚,後悔或自責。
13) 具偵察虛假謊言的能力。
14) 能從一般生活體驗中得到靈感和領悟。
15) 重道德操守同時具原始動物本能。
16) 一般不會反抗權威,除非與個人價值觀衝突。
17) 能接收自己的不完美。
18) 偶會對人事物有莫名的強烈感受。
19) 能在屈辱和挫敗中維持尊嚴。
20) 基本需求容易滿足。
21) 自知所懂有限。
22) 表裏一致,少作自我保護和防備。
23) 擅於混亂中旁觀者清,保持冷靜。
24) 對大部份人會仁慈耐心以待。
25) 接受當下情況並願意為其負責任。
26) 常將焦點放在處理外面的問題 而非以自我為中心。
27) 喜安靜獨處。
28) 懂珍惜感恩。
29) 以成長改善為動力而非以彌補不足為動力。
30) 欣賞基本,簡單和自然的人事物,甚至從中獲得樂趣和喜悅。
31) 時會表現極度冰冷。
32) 有遠見,看大格局。
33) 懂區分並作準確推測。
34) 滿足於內在價值而非外在價值。
35) 對人類有同理心,視人類為己親。
36) 強調民主卻有獨特見解。
37) 樂於向任何人學習。
38) 充滿使命感。
39) 不易受外在環境影響。
40) 重視品德,能力和才華而非權力和財富。
41) 有疾惡如仇的傾向。
42) 行為既自私又無私。
43) 只與少數人有深層的連接。
44) 明白事情會不如所料,少會有驚訝的感覺。
45) 對傳統習俗抽離但不排斥。
46) 同時相信直覺和事實。
47) 不會被自己的憤怒而過份困擾。
48) 愛小孩。
49) 願景任務導向而非以個人喜惡為考量。。
50) 對人不濫情。
51) 賞罰分明,會為公理作出敵對行為。
52) 被欣賞崇拜時可能會感到尷尬或不安。
53) 對幫助人類有真切渴望。
54) 善惡分明(雖然與傳統標準不一定相同)。
55) 甚少處與混亂恐慌狀態。
56) 偶會對某些人嚴苛和針鋒相對。
57) 可能會把道德操守奉若信仰
58) 對人敏感,有非一般的直覺和察覺。
59) 會為改變現狀而抗衡到底.
60) 以原則和道理管理自己而非一般社會觀念。
61) 內在自主感與對外在人事物的接受度有著複雜並細微的關係。
62) 會有突發和極端的不留情面。
63) 既成熟又天真。
64) 會因過度熱情或過度體諒而作錯誤決定。
65) 一般不喜或不善社交。
66) 以對自己和人性(哲學性而非主觀喜惡)的接受來主導思想和行為。
67) 會為自己和他人的愚蠢行為覺得好笑。
68) 能分辨目的與過程,較注重前者。
69) 沒有與他人親近的興趣,甚至令人覺得高傲或不近人情。
70) 視兩性的差異為天作之合。
71) 從足夠出發。
72) 常寓工作於娛樂。
73) 有深層的藝術,科學,哲學或宗教理念。
74) 接受但不重視傳統繁文縟節。
75) 偶會有神經質或突發的想法。
76) 對事情有另類的見解,而旁人難以理解。
77) 少會感到拘謹和被約束。
78) 自然和有童心。
79) 目標導向。
80) 容易看清事實真相。
81) 能同時享受過程與結果。
82) 同時理性與感性,情理分明。
83) 有推動和改善世界的意向及舉措。
84) 愛追根究底,甚至廢寢忘食。.
85) 有品味的幽默(有異於搞笑,捉狹,或賣弄。)
86) 對結果品質並重,包括其中體驗。
87) 會被認為過份認真和嚴肅。
88) 愛思考研究複雜深澀的哲理。
89) 能享受過程中的細節如重複的執行模式或運作系統等。
90) 會不經意的冒失,唐突甚至不敬。
91) 會自我要求,常作反思。
92) 常有反文化傳統的思想和行為。
93) 以意義和道理為優先考量,自己及他人感受為次。
94) 少會覺得寂寞而需要他人陪伴。
95) 不在意他人對自己的個人觀感。
96) 常有極度滿足及喜悅。
97) 少有掙扎和困惑的感覺。
98) 偶會有幼稚調皮的舉動。
99) 堅守基本的原則理念,卻會用不同角度參透事情。
100) 除非是重要或極有興趣的話題,一般寡言或抽離。
有了上述的一百個特質的鏡子,我期盼我身邊多一點這樣的人來交流、分享,同時更確定了我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站在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過一個自在的人生我已不回頭!
4/30/2010
4/29/2010
4月29日:人生是一場感召的遊戲
今天和我身邊一位對我一直很支持的朋友打了個電話。這位朋友是十四年前上課的同學,對我來說她是我的“明鏡公主”。在我有疑問的時候,和她說話,她總是會專心的聆聽,在我自己說話的過程中,我就會找到釐清,然後她都會對我說:你好棒!明鏡公主W小姐,我知道你都會看我的部落格,謝謝你今天又再次幫我看清問題。3Q!
昨天鄭州的中心和我確認了我五月份的基本課程訓練。今天中午,上次做了第一次課程的杭州中心也來邀請我回去做第二班。剛好,兩個中心的時間都在同一週,我只能選一個。
今天的疑問是來自我的選擇。鄭州是個掙扎的很厲害的公司,這一班課程只剩下兩星期不到就要開課,但是目前學員人數只有12人,如果學員人數不到30,訓練就達不到給學員最大價值的成果(實際上是25人,但是我給他們多一點的挑戰),我就不會去做課程,這是我的原則。如果課開不成,我就失去了一次做訓練的機會。
杭州的公司剛起步,課程好做很多,他們現在應該有超過四十個學員。
我的掙扎是來自腦與心的不協調。對於鄭州的公司,我支持他們找到為什麼要成立這一家公司和做訓練課程的熱情和意義價值,同時,我也想支持他們九月份到北京時已經先在鄭州創造出課程價值的對話。他們這一班課程改為基本課程,也是因為我感召的結果。
和我和“明鏡公主”的電話中,我看到了我的選擇疑問是基於現實收入的風險考量,同時我也要決定,這一個選擇的關鍵是什麼?
毫無疑問,我要選擇鄭州,因為我的體驗裡,他們的人真的想贏,我其實已經決定和他們長期合作。我不能答應杭州,因為哪怕鄭州這一班做到三十人的目標不高,只要有一點機會,我願意把時間排下來等著支持他們。更何況我已經感召到他們往對的方向,我選擇在他們這一個當下支持他們。在現實中,我選擇用高的高度來看當下。
我退掉了杭州的邀請,但是請他們下一次課程開始前至少一個月前要和我確認時間,很意外也不意外,他們沒回復我這一件事。我想,他們的下一班讓其他的講師來做,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中午過後,電話裡和另一位十年前曾經一起成立訓練公司的朋友打了個電話,感召他將來和我一起到大陸支持他們的營運。目前因為他仍是那一家公司的股東,他們在北京也有中心,看來這一個機會不高。但是,我們在電話有很好的互動,他也沒拒絕。這一個合作,即使他有他的顧慮,並不代表沒有可能。他現在其實是面臨和這一家訓練公司合夥有一些尷尬的狀況,所以他已經沒有在這一家公司工作。可能性在哪裡,我等他自己看到,為他自己做決定。我能做的是,讓他知道,我會等他到五月底。
晚上,鄭州和我通了Skype,我先支持中心經理對接下來的行動找到熱情和急迫性。之後,也給了中心經理關於現狀的釐清和讓她對接下來要創造出的結果做出一份計畫書。這一位中心經理的悟性很高、聰明,但是沒什麼耐心。但是,在支持她找到創造這一班的價值,經由她口中毫無保留的分享出來的時候,我也被感動到。她讓我知道這是她人生第一次清楚感召是什麼:是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分享出去,讓人基於體驗到的價值或是沒價值做選擇,然後彼此會做決定,走不走在一起都沒有關係。因為帶著價值感召的人是不會停在原地的。
人生是一場感召的遊戲。
昨天鄭州的中心和我確認了我五月份的基本課程訓練。今天中午,上次做了第一次課程的杭州中心也來邀請我回去做第二班。剛好,兩個中心的時間都在同一週,我只能選一個。
今天的疑問是來自我的選擇。鄭州是個掙扎的很厲害的公司,這一班課程只剩下兩星期不到就要開課,但是目前學員人數只有12人,如果學員人數不到30,訓練就達不到給學員最大價值的成果(實際上是25人,但是我給他們多一點的挑戰),我就不會去做課程,這是我的原則。如果課開不成,我就失去了一次做訓練的機會。
杭州的公司剛起步,課程好做很多,他們現在應該有超過四十個學員。
我的掙扎是來自腦與心的不協調。對於鄭州的公司,我支持他們找到為什麼要成立這一家公司和做訓練課程的熱情和意義價值,同時,我也想支持他們九月份到北京時已經先在鄭州創造出課程價值的對話。他們這一班課程改為基本課程,也是因為我感召的結果。
和我和“明鏡公主”的電話中,我看到了我的選擇疑問是基於現實收入的風險考量,同時我也要決定,這一個選擇的關鍵是什麼?
毫無疑問,我要選擇鄭州,因為我的體驗裡,他們的人真的想贏,我其實已經決定和他們長期合作。我不能答應杭州,因為哪怕鄭州這一班做到三十人的目標不高,只要有一點機會,我願意把時間排下來等著支持他們。更何況我已經感召到他們往對的方向,我選擇在他們這一個當下支持他們。在現實中,我選擇用高的高度來看當下。
我退掉了杭州的邀請,但是請他們下一次課程開始前至少一個月前要和我確認時間,很意外也不意外,他們沒回復我這一件事。我想,他們的下一班讓其他的講師來做,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中午過後,電話裡和另一位十年前曾經一起成立訓練公司的朋友打了個電話,感召他將來和我一起到大陸支持他們的營運。目前因為他仍是那一家公司的股東,他們在北京也有中心,看來這一個機會不高。但是,我們在電話有很好的互動,他也沒拒絕。這一個合作,即使他有他的顧慮,並不代表沒有可能。他現在其實是面臨和這一家訓練公司合夥有一些尷尬的狀況,所以他已經沒有在這一家公司工作。可能性在哪裡,我等他自己看到,為他自己做決定。我能做的是,讓他知道,我會等他到五月底。
晚上,鄭州和我通了Skype,我先支持中心經理對接下來的行動找到熱情和急迫性。之後,也給了中心經理關於現狀的釐清和讓她對接下來要創造出的結果做出一份計畫書。這一位中心經理的悟性很高、聰明,但是沒什麼耐心。但是,在支持她找到創造這一班的價值,經由她口中毫無保留的分享出來的時候,我也被感動到。她讓我知道這是她人生第一次清楚感召是什麼:是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分享出去,讓人基於體驗到的價值或是沒價值做選擇,然後彼此會做決定,走不走在一起都沒有關係。因為帶著價值感召的人是不會停在原地的。
人生是一場感召的遊戲。
4/28/2010
4月28日:一個尊重生命的世界
今天做了不少雜事,繳帳單、驗車買保險、到Costco補貨。在Costco結帳排隊時,腦子裡冒出了一個問題:人的自我懷疑會不會就是人生活不快樂的來源。人的自我懷疑是被教育來的,這一份懷疑如果沒有改善,很可能就會變成自我憎恨,這時不但自己不會快樂,也一定會讓身邊的人過著不快樂的生活。
採買完回家路上,我不禁想到多年前我自己上課的時候,擁有一個團隊LP1,那時我們共同訂下了一個願景目標:我們承諾創造一個尊重生命的世界。十多年了,沒有任何一個團隊的願景和我們一樣。這十多年來,我教過很多的團隊,承諾的字眼都差不多:喜悅、豐盛、和平、熱情、有愛……等等。今天想到我們曾經承諾的,原來它已經在我的身上發生。
這一份承諾真的很卓越!還有什麼是比尊重生命更符合人的根本的呢?我們處在的環境,其實沒有教過我們什麼是尊重生命。了不起在我們的週遭看到的有這樣的提倡的竟然是殯葬業,對死人講尊重。那活人呢?
我過去有一個觀察,凡是一個懂得愛惜自己身體的人,特別是會保護腳、在乎腳清潔的人,這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的愛惜程度通常比較高。當然,戀足癖不包含在內。
還有,看看我們的環境,特別是冬天時,天氣冷,如果又下雨,騎機車的人他這一刻人生的優先順序是什麼?我不是說這不對、不好,而是仔細想想,真的可以從這一個決定看出一個人在生命當中他是一直怎麼安排他的價值觀,包括怎樣看待自己的生命。
過去我也不了解西方人為什麼那麼會享樂,明明經濟困難了,到他的家一看,並不寒酸(當然我指的不是要靠政府救濟的窮人)。原來,他們的價值觀是“live for today活在今天”。在美國住過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行人最大,這是基於尊重生命而出現的集體共識和表現行為。在美國任何不尊重生命的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實台灣人、中國人到了美國不能理解當地嚴苛的法律規定是因為對生命尊重的成長教育不同。
另外,我常常問在台灣開車的人,知不知道為什麼過隧道或是開在某些視線較不良的公路一定要開車燈。你的答案是什麼?其實這麼做是可以讓後面的車看到你,保護你自己生命的安全,再來才是讓自己能夠看清前方。這是基於對自己生命的尊重和重視。如果車子的後車燈壞了,覺得不重要,不需要換修,那麼可以知道這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的重視程度是低的。
在中國做訓練的時候,我有一個體驗,中國幾千年下來的帝制,加上眾多的人口,尊重生命這一個觀念沒有成為文化的一部份。生命如草芥,人命不值錢,這些是過去中國大多數老百姓看待人的生命的遺產觀點。其實台灣老一輩的人也是這樣。因此,子女對父母來說是另一項可支配的資產,生命沒有獨立的可能。
過去這樣的父母子女擁有、依附的關係不知不覺當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個人價值的不獨立和自我懷疑。父母的標準是一個為人子女是不是一個好的人、對的人的絕對標準。
我們台灣人有幸能自由的接觸西方的資訊,現在我這一個年紀開始為人父母的人知道了,不把自己的標準灌輸給孩子,但是我們這一代的父母也應該看見一個迷失的盲點,那就是常常問自己是不是個好父母的人,不就還是那一個曾經自我懷疑的孩子的成人版而已。
我們這一代的人應該知道,我們的父母不太花力氣去檢視他們是不是個好父母。他們好父母的標準很簡單:賺錢、讓孩子有飯吃、有書讀、有地方住。做到這樣就是問心無愧的好父母。
現在我們這一代人常常每一天看著孩子的表現,總怕變得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沒給到孩子最多的關心、愛、照顧、栽培。其實,看看孩子的呈現,為人父母應該讓自己能自由自在,因為犯錯是一定的。
當我想著自己這麼多年來會懂得開始尊重自己的生命,是因為看待自己是個對人有價值的人,而且看自己怎麼都很棒是一個關鍵的觀點改變。一個尊重生命的世界裡才有真正的自由、喜悅和豐盛。我知道沒有尊重的生命,就沒有尊嚴;沒有尊嚴,就沒有自信;沒有自信,就創造不了價值。
我們一天的生活裡有多少的時間是自我懷疑呢?如果你仔細聽聽你的小聲音,不要太驚訝,至少有百分之九十。那怎麼辦呢?我可以建議你,像我一樣,去承諾創造一個尊重生命的世界。走在一條對自己的世界有目標的路上,自我懷疑其實是自己開始成長的一位有價值的鏡子導師。
採買完回家路上,我不禁想到多年前我自己上課的時候,擁有一個團隊LP1,那時我們共同訂下了一個願景目標:我們承諾創造一個尊重生命的世界。十多年了,沒有任何一個團隊的願景和我們一樣。這十多年來,我教過很多的團隊,承諾的字眼都差不多:喜悅、豐盛、和平、熱情、有愛……等等。今天想到我們曾經承諾的,原來它已經在我的身上發生。
這一份承諾真的很卓越!還有什麼是比尊重生命更符合人的根本的呢?我們處在的環境,其實沒有教過我們什麼是尊重生命。了不起在我們的週遭看到的有這樣的提倡的竟然是殯葬業,對死人講尊重。那活人呢?
我過去有一個觀察,凡是一個懂得愛惜自己身體的人,特別是會保護腳、在乎腳清潔的人,這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的愛惜程度通常比較高。當然,戀足癖不包含在內。
還有,看看我們的環境,特別是冬天時,天氣冷,如果又下雨,騎機車的人他這一刻人生的優先順序是什麼?我不是說這不對、不好,而是仔細想想,真的可以從這一個決定看出一個人在生命當中他是一直怎麼安排他的價值觀,包括怎樣看待自己的生命。
過去我也不了解西方人為什麼那麼會享樂,明明經濟困難了,到他的家一看,並不寒酸(當然我指的不是要靠政府救濟的窮人)。原來,他們的價值觀是“live for today活在今天”。在美國住過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行人最大,這是基於尊重生命而出現的集體共識和表現行為。在美國任何不尊重生命的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實台灣人、中國人到了美國不能理解當地嚴苛的法律規定是因為對生命尊重的成長教育不同。
另外,我常常問在台灣開車的人,知不知道為什麼過隧道或是開在某些視線較不良的公路一定要開車燈。你的答案是什麼?其實這麼做是可以讓後面的車看到你,保護你自己生命的安全,再來才是讓自己能夠看清前方。這是基於對自己生命的尊重和重視。如果車子的後車燈壞了,覺得不重要,不需要換修,那麼可以知道這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的重視程度是低的。
在中國做訓練的時候,我有一個體驗,中國幾千年下來的帝制,加上眾多的人口,尊重生命這一個觀念沒有成為文化的一部份。生命如草芥,人命不值錢,這些是過去中國大多數老百姓看待人的生命的遺產觀點。其實台灣老一輩的人也是這樣。因此,子女對父母來說是另一項可支配的資產,生命沒有獨立的可能。
過去這樣的父母子女擁有、依附的關係不知不覺當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個人價值的不獨立和自我懷疑。父母的標準是一個為人子女是不是一個好的人、對的人的絕對標準。
我們台灣人有幸能自由的接觸西方的資訊,現在我這一個年紀開始為人父母的人知道了,不把自己的標準灌輸給孩子,但是我們這一代的父母也應該看見一個迷失的盲點,那就是常常問自己是不是個好父母的人,不就還是那一個曾經自我懷疑的孩子的成人版而已。
我們這一代的人應該知道,我們的父母不太花力氣去檢視他們是不是個好父母。他們好父母的標準很簡單:賺錢、讓孩子有飯吃、有書讀、有地方住。做到這樣就是問心無愧的好父母。
現在我們這一代人常常每一天看著孩子的表現,總怕變得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沒給到孩子最多的關心、愛、照顧、栽培。其實,看看孩子的呈現,為人父母應該讓自己能自由自在,因為犯錯是一定的。
當我想著自己這麼多年來會懂得開始尊重自己的生命,是因為看待自己是個對人有價值的人,而且看自己怎麼都很棒是一個關鍵的觀點改變。一個尊重生命的世界裡才有真正的自由、喜悅和豐盛。我知道沒有尊重的生命,就沒有尊嚴;沒有尊嚴,就沒有自信;沒有自信,就創造不了價值。
我們一天的生活裡有多少的時間是自我懷疑呢?如果你仔細聽聽你的小聲音,不要太驚訝,至少有百分之九十。那怎麼辦呢?我可以建議你,像我一樣,去承諾創造一個尊重生命的世界。走在一條對自己的世界有目標的路上,自我懷疑其實是自己開始成長的一位有價值的鏡子導師。
4月27日:生命發生的事有它要帶領的路
今天一覺到中午才起來。起床時還是覺得累,但是有一個不同,就是覺得精神和能量已經在恢復了。
我自己覺得很幸運,因為我有一個讓自己舒適、可以調養自己能量的房子,同時我自己雖然喜歡專業上盡心的去完成我的工作,結束後是可以沒有時間壓力的調整我自己。
這一次在鄭州真的因為花盡了所有的力氣支持那裏的公司、同事和學員,加上旅館外在發生的狀況,沒有好的休息。這次工作身體的累加上精神的損耗,讓我醒來時心裡充滿感謝能有一個舒服的家,讓我更珍惜我台北的所有。
因為自我醒覺能力的提升,身體也變的很敏感。這一份敏感,對我生活上的決定和選擇很有幫助。我今天也在想,有多少現在從事一星期工作五天、常常加班的人,在忙的過程中,就像我在鄭州時埋頭做訓練、拼命支持公司的人,全力付出的結果,可能從不知道每一天自己因為這樣而耗損了生命的能量,也沒有意識到給自己一個環境去真的好好休息、修補。尤其我們台灣人,太會為人付出了,有時也會太超過,變得為人而活,把自己珍貴的生命時間,因為沒有做出清晰的選擇,過得壓力重重,不時的在扮演一個他人心目中完美的角色。
這樣的生活我也過了好多年。我即使現在擁有醒覺能力,一但投入工作、忙碌也還是會可能這樣。於是,我更是嚴謹的在用教人的課程工具在自己身上,所以,是比較能跳脫這一個累積的行為習慣。難怪懂得尊重自己生命的歐洲人,他們有著我們勤奮的亞洲人不能理解的、休息特多、特長的生活型態。
今天也有一個深的體認。在每一天的生活裡,當自己處在能量不好的地方、和負面能量的人相處的時候,能醒覺到自己的不舒服是很好的能力。昨天回台北前和當地的中心經理為自己以前覺得沒什麼的不舒服溝通出來以後,她懂了,我也等於幫到她,幫到我自己,於是能量轉了,好事也能發生。
晚上,和鄭州公司的一個小時Skype溝通中,前半個小時,其實我還是滔滔不絕的針對他們的疑問給了很多建議,甚至決定開始要著手給他們寫一份策略計畫。後來,我聽到他們對下星期已經同意要做的營運計畫訓練的時間安排猶豫不定的時候,我先對自己喊停,然後也對他們喊停。我告訴他們,我對他們的體驗是他們還沒承諾學習新的管理,同時我也不應該在他們決定付費上課前再免費的給他們任何建議了。於是我開始聽他們的看法,就我能做一個好的訓練的講師角度看看我能做的是什麼。
和鄭州公司後半小時的電話裡裡,清晰了很多事,而且也為我和他們創造出了也許是現階段最好的安排。鄭州的人決定了九月到北京開第一班,現階段維持運作,放棄過去他們給學員的課程,改為基本課程,由我來做。五月份的這一班,他們也決定感召一群北京上過課的畢業生,付費來到我的課程裡頭,成為學員,讓將來有機會支持他們北京第一班的人,先體驗到課程的價值。
除此之外,管理運作課程這一個計畫會配合九月到北京在七月份才會發生。今天他們也誠心的道歉,對我過去給的免費建議,他們漸漸把這它當做理所當然,對我應有的尊重也開始少了。我們彼此決定現在就為九月他們要回北京做準備,先將課程調整回來成為三階段,然後再學習管理營運,轉回北京。
這時我也明白,原來和我說好要一起到大陸做經營管理訓練和執行的夥伴決定不做不是壞事。每一件發生的事,在我正面看待我自己這一個人的範疇裡,對我都是支持我想做對的事、真的想為人好的出發點之下,有它的道理和意義的。
下星期不用趕忙到大陸了,還有兩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我很開心可以好好享受在家裡的生活,滋養我的身體和我的心,在五月十日那一天再度出發去支持一個對未來到北京有熱情、有理想的一群和我有著一樣目標的中國人。
我自己覺得很幸運,因為我有一個讓自己舒適、可以調養自己能量的房子,同時我自己雖然喜歡專業上盡心的去完成我的工作,結束後是可以沒有時間壓力的調整我自己。
這一次在鄭州真的因為花盡了所有的力氣支持那裏的公司、同事和學員,加上旅館外在發生的狀況,沒有好的休息。這次工作身體的累加上精神的損耗,讓我醒來時心裡充滿感謝能有一個舒服的家,讓我更珍惜我台北的所有。
因為自我醒覺能力的提升,身體也變的很敏感。這一份敏感,對我生活上的決定和選擇很有幫助。我今天也在想,有多少現在從事一星期工作五天、常常加班的人,在忙的過程中,就像我在鄭州時埋頭做訓練、拼命支持公司的人,全力付出的結果,可能從不知道每一天自己因為這樣而耗損了生命的能量,也沒有意識到給自己一個環境去真的好好休息、修補。尤其我們台灣人,太會為人付出了,有時也會太超過,變得為人而活,把自己珍貴的生命時間,因為沒有做出清晰的選擇,過得壓力重重,不時的在扮演一個他人心目中完美的角色。
這樣的生活我也過了好多年。我即使現在擁有醒覺能力,一但投入工作、忙碌也還是會可能這樣。於是,我更是嚴謹的在用教人的課程工具在自己身上,所以,是比較能跳脫這一個累積的行為習慣。難怪懂得尊重自己生命的歐洲人,他們有著我們勤奮的亞洲人不能理解的、休息特多、特長的生活型態。
今天也有一個深的體認。在每一天的生活裡,當自己處在能量不好的地方、和負面能量的人相處的時候,能醒覺到自己的不舒服是很好的能力。昨天回台北前和當地的中心經理為自己以前覺得沒什麼的不舒服溝通出來以後,她懂了,我也等於幫到她,幫到我自己,於是能量轉了,好事也能發生。
晚上,和鄭州公司的一個小時Skype溝通中,前半個小時,其實我還是滔滔不絕的針對他們的疑問給了很多建議,甚至決定開始要著手給他們寫一份策略計畫。後來,我聽到他們對下星期已經同意要做的營運計畫訓練的時間安排猶豫不定的時候,我先對自己喊停,然後也對他們喊停。我告訴他們,我對他們的體驗是他們還沒承諾學習新的管理,同時我也不應該在他們決定付費上課前再免費的給他們任何建議了。於是我開始聽他們的看法,就我能做一個好的訓練的講師角度看看我能做的是什麼。
和鄭州公司後半小時的電話裡裡,清晰了很多事,而且也為我和他們創造出了也許是現階段最好的安排。鄭州的人決定了九月到北京開第一班,現階段維持運作,放棄過去他們給學員的課程,改為基本課程,由我來做。五月份的這一班,他們也決定感召一群北京上過課的畢業生,付費來到我的課程裡頭,成為學員,讓將來有機會支持他們北京第一班的人,先體驗到課程的價值。
除此之外,管理運作課程這一個計畫會配合九月到北京在七月份才會發生。今天他們也誠心的道歉,對我過去給的免費建議,他們漸漸把這它當做理所當然,對我應有的尊重也開始少了。我們彼此決定現在就為九月他們要回北京做準備,先將課程調整回來成為三階段,然後再學習管理營運,轉回北京。
這時我也明白,原來和我說好要一起到大陸做經營管理訓練和執行的夥伴決定不做不是壞事。每一件發生的事,在我正面看待我自己這一個人的範疇裡,對我都是支持我想做對的事、真的想為人好的出發點之下,有它的道理和意義的。
下星期不用趕忙到大陸了,還有兩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我很開心可以好好享受在家裡的生活,滋養我的身體和我的心,在五月十日那一天再度出發去支持一個對未來到北京有熱情、有理想的一群和我有著一樣目標的中國人。
4/27/2010
4月26日:期待一段親密關係的開始
今天純粹真的非常想回家!因為昨晚做了一個噩夢。
清晨四點五十五分醒過來,不知已經大叫了多久了。醒來時,喉嚨乾的不得了,同時隱約聽到房間門外頭似乎有人在說:房間的人怎麼了。
這一個噩夢到現在還歷歷在目,只是,當我想過來時,重複這一個夢的畫面心裡想如果這真的發生了,我不在乎的啊!在我醒來前,我一直重複大聲的喊著:你們不能這樣對我!之所以會大聲的原因是在夢裡我想喊出這一句話,但是卻喊不出來,所以使盡所有力氣一直喊,等到我被自己的聲音喊醒時,應該已經喊了很久了。
這一個夢是我到家裡,發現家裡的東西都變了樣,幾樣我喜歡的傢俱都不見了。夢裡我的四個姐姐全部住到了我家裡來,把家裡全改變了,而且凌亂不堪,對我的回來也視而不見。這時,我心裡很不舒服,於是心裡的聲音化做想喊出的聲音。但是夢裡清楚的記得因為剛做完訓練很累,喊不出來,於是使盡所有力氣。就這樣,睡了三個多小時後,從夢中自己的大叫聲變成真的大叫,醒了過來。
這個醒沒全醒,又睡了一會兒。不到一小時,隔著遮光窗帘感覺天應該已經快亮了,同時,在這段時間裡,腦袋沒停,在找到了做這一個夢的原因後,再也睡不著,於是便起了床。
這一個夢和昨晚做完訓練發生的事有關。做完訓練後,通常公司的負責人會請我吃飯,一方面談訓練的成果,一方面照顧講師。這是基於對講師的尊重和感謝而做的事。
課程結束後,公司負責人因為還在山西談他原本的生意,而且似乎進行的不如他的預期,所以他沒回來鄭州和我總結。
公司的中心經理她負責帶領這一個剛上完課的團隊,跟著我在教室三天。接下來的周末她要做她帶領的另一個團隊的最後一個周末課程。因為這是她第一次做這一個訓練,於是,她下了課之後,看來是著急的和我討教如何做訓練,一直到晚上八點半,在我告訴她我肚子餓了要吃飯才停止。
吃飯是這樣的,她和其他的同事要直接回到鄭州市區,意思是要我自己一個人吃,而且看來也沒意願幫我這個對鄭州陌生的人安排好。我心裡不滿意,於是要求她,我可以自己一個人吃,但是她要替我先在飯店的餐廳點好菜,處理好了再離開。
其實我對她的這一個在講師做完訓練後這樣對待講師的態度:利用我的熱情和願意無條件教她,然後不尊重、沒照顧意願把我丟著,我是非常不認同他們這樣的做法。從一開始他們很急著要我到鄭州做他們的訓練,我同意這是最後一次收取向上次一樣低於我應該收的費用,到有機會就用我的時間向我索取我的經驗和專業幫他們釐清問題。我讓自己做太多,而且最後導致她這樣對我,其實是我的問題。
在夢裡頭,佔據我的家的是我的四個姐姐,她們是家人,所以代表我已經對這一家公司的人向家人一樣對待了,所以,我無條件的對他們想知道的、想學的傾囊相授。這一家公司剛好有四個女員工,所以夢裡的呈現在這一方面很相襯。同時,我想起來,在我大喊之前,我弟弟也跑到我家裡,背對著我,向這四個賴在我家裡,對回來發現房子變樣的我完全視若無睹的姐姐們,不知在說什麼東西。因為體驗不到我弟弟站在我這邊,所以我就開始大喊。所以夢裡出現的弟弟可能和這家公司新進的這一位同事有關。
夢醒來後,我做了一個決定,第一,把昨天這一個不能這樣對待我的訊息讓這一位中心經理知道。第二,不再主動的做任何他們付我費用以外的服務。
中午見著了她,我把這一個她做出對我不尊重的做法告知了她。
搭飛機回台北前,也見到了公司負責人要我認識的一位當地已經在做第二階段的導師。聊了近四個小時,很投緣,最後一個小時,我們共同對這一位中心經理做了一點支持。支持的過程中讓我有更深一步對這一位講師的認識。他讓我刮目相看的是,他的觀點,和我的觀點全然一致。後來我們笑說,我們會在鄭州這一刻聚在一起應該不是意外。
回程在機場,好事開始發生了。
第一是,我之前留在鄭州帶不回台灣的Zippo打火機我放在託運行李裡,這一次因為他們沒過X光檢查,讓我可以帶回來。第二,因為飛機全滿,我被升等到商務艙。
在登機前,我坐的地方背後有五個應該是第一次要來台灣玩的當地人在問著他們的女導遊關於來台灣要注意的問題。我因為和他們背對著坐著,所以聽的還算清楚。我很驚訝也很開心聽到當地的導遊在向他們說的關於台灣的一切時,呈現出來的台灣是那麼好、那麼的美、那麼的值得來,而且體驗的到這都是來自這一位女導遊的真心體驗。我後來特意轉頭去看了他們幾個人,發覺他們人的素質,和我看到的一般的大陸旅行團的人不太一樣,應該算是有質感的少數。
上了飛機,坐在商務艙靠窗的位置,原本旁邊有一個人,但是飛機起飛前,空姐告訴她前面的位置沒人,她可以去坐在那裡。這一來,我坐的更舒服。其實,在她換座位之前,我才迸出一個想法:真想一個人就好。
到了台灣,碰到一位熱情的海關通關員對到他面前等著通關的人都親切問候,在我的護照蓋了章之後,他很大聲熱情的對我說:歡迎回國!
到了停車場拿車,和旁邊的人借了個火,他主動和我聊起他在大陸機場打火機被要求不能帶或是被沒收的經歷。他告訴我他身上有打火機是因為他每一次一定帶三個在身上,檢查時一定會被沒收兩個,自己還可以留一個。
今天在飛機上看了一部英國片,描寫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的電影“The Young Victoria風華絕代:維多利亞女王”。我原本帶著打發時間隨便看看的心態,但是看完時已經哭了好幾次。這一部對維多利亞女王的婚姻的描寫,是一種深深打動我的了解、堅持、相信和真愛。好久以來,已經沒有像這一次看這一部片子單單只是被裡頭的真愛所感動,同時心裡有一種很久沒有的,對愛的滿滿的期待正在發生。
這一趟到大陸的旅程,去的時候看了一部讓自己難過莫名的A Single Man,到回程看了The Young Victoria激起心中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我應該相信,在我的生命當中,有重要的事要發生了。
回家以後,收到了一個訊息,這個星期六我的一位朋友邀請我參加一個聚餐,他要介紹一個人給我認識。
附註:之前四天的東西我全部都重寫了。原來,在那三天在中國的日子裡,我沒隨著自己的亂去誠實的寫,而是刻意沒感受的寫下雜七雜八的東西。
清晨四點五十五分醒過來,不知已經大叫了多久了。醒來時,喉嚨乾的不得了,同時隱約聽到房間門外頭似乎有人在說:房間的人怎麼了。
這一個噩夢到現在還歷歷在目,只是,當我想過來時,重複這一個夢的畫面心裡想如果這真的發生了,我不在乎的啊!在我醒來前,我一直重複大聲的喊著:你們不能這樣對我!之所以會大聲的原因是在夢裡我想喊出這一句話,但是卻喊不出來,所以使盡所有力氣一直喊,等到我被自己的聲音喊醒時,應該已經喊了很久了。
這一個夢是我到家裡,發現家裡的東西都變了樣,幾樣我喜歡的傢俱都不見了。夢裡我的四個姐姐全部住到了我家裡來,把家裡全改變了,而且凌亂不堪,對我的回來也視而不見。這時,我心裡很不舒服,於是心裡的聲音化做想喊出的聲音。但是夢裡清楚的記得因為剛做完訓練很累,喊不出來,於是使盡所有力氣。就這樣,睡了三個多小時後,從夢中自己的大叫聲變成真的大叫,醒了過來。
這個醒沒全醒,又睡了一會兒。不到一小時,隔著遮光窗帘感覺天應該已經快亮了,同時,在這段時間裡,腦袋沒停,在找到了做這一個夢的原因後,再也睡不著,於是便起了床。
這一個夢和昨晚做完訓練發生的事有關。做完訓練後,通常公司的負責人會請我吃飯,一方面談訓練的成果,一方面照顧講師。這是基於對講師的尊重和感謝而做的事。
課程結束後,公司負責人因為還在山西談他原本的生意,而且似乎進行的不如他的預期,所以他沒回來鄭州和我總結。
公司的中心經理她負責帶領這一個剛上完課的團隊,跟著我在教室三天。接下來的周末她要做她帶領的另一個團隊的最後一個周末課程。因為這是她第一次做這一個訓練,於是,她下了課之後,看來是著急的和我討教如何做訓練,一直到晚上八點半,在我告訴她我肚子餓了要吃飯才停止。
吃飯是這樣的,她和其他的同事要直接回到鄭州市區,意思是要我自己一個人吃,而且看來也沒意願幫我這個對鄭州陌生的人安排好。我心裡不滿意,於是要求她,我可以自己一個人吃,但是她要替我先在飯店的餐廳點好菜,處理好了再離開。
其實我對她的這一個在講師做完訓練後這樣對待講師的態度:利用我的熱情和願意無條件教她,然後不尊重、沒照顧意願把我丟著,我是非常不認同他們這樣的做法。從一開始他們很急著要我到鄭州做他們的訓練,我同意這是最後一次收取向上次一樣低於我應該收的費用,到有機會就用我的時間向我索取我的經驗和專業幫他們釐清問題。我讓自己做太多,而且最後導致她這樣對我,其實是我的問題。
在夢裡頭,佔據我的家的是我的四個姐姐,她們是家人,所以代表我已經對這一家公司的人向家人一樣對待了,所以,我無條件的對他們想知道的、想學的傾囊相授。這一家公司剛好有四個女員工,所以夢裡的呈現在這一方面很相襯。同時,我想起來,在我大喊之前,我弟弟也跑到我家裡,背對著我,向這四個賴在我家裡,對回來發現房子變樣的我完全視若無睹的姐姐們,不知在說什麼東西。因為體驗不到我弟弟站在我這邊,所以我就開始大喊。所以夢裡出現的弟弟可能和這家公司新進的這一位同事有關。
夢醒來後,我做了一個決定,第一,把昨天這一個不能這樣對待我的訊息讓這一位中心經理知道。第二,不再主動的做任何他們付我費用以外的服務。
中午見著了她,我把這一個她做出對我不尊重的做法告知了她。
搭飛機回台北前,也見到了公司負責人要我認識的一位當地已經在做第二階段的導師。聊了近四個小時,很投緣,最後一個小時,我們共同對這一位中心經理做了一點支持。支持的過程中讓我有更深一步對這一位講師的認識。他讓我刮目相看的是,他的觀點,和我的觀點全然一致。後來我們笑說,我們會在鄭州這一刻聚在一起應該不是意外。
回程在機場,好事開始發生了。
第一是,我之前留在鄭州帶不回台灣的Zippo打火機我放在託運行李裡,這一次因為他們沒過X光檢查,讓我可以帶回來。第二,因為飛機全滿,我被升等到商務艙。
在登機前,我坐的地方背後有五個應該是第一次要來台灣玩的當地人在問著他們的女導遊關於來台灣要注意的問題。我因為和他們背對著坐著,所以聽的還算清楚。我很驚訝也很開心聽到當地的導遊在向他們說的關於台灣的一切時,呈現出來的台灣是那麼好、那麼的美、那麼的值得來,而且體驗的到這都是來自這一位女導遊的真心體驗。我後來特意轉頭去看了他們幾個人,發覺他們人的素質,和我看到的一般的大陸旅行團的人不太一樣,應該算是有質感的少數。
上了飛機,坐在商務艙靠窗的位置,原本旁邊有一個人,但是飛機起飛前,空姐告訴她前面的位置沒人,她可以去坐在那裡。這一來,我坐的更舒服。其實,在她換座位之前,我才迸出一個想法:真想一個人就好。
到了台灣,碰到一位熱情的海關通關員對到他面前等著通關的人都親切問候,在我的護照蓋了章之後,他很大聲熱情的對我說:歡迎回國!
到了停車場拿車,和旁邊的人借了個火,他主動和我聊起他在大陸機場打火機被要求不能帶或是被沒收的經歷。他告訴我他身上有打火機是因為他每一次一定帶三個在身上,檢查時一定會被沒收兩個,自己還可以留一個。
今天在飛機上看了一部英國片,描寫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的電影“The Young Victoria風華絕代:維多利亞女王”。我原本帶著打發時間隨便看看的心態,但是看完時已經哭了好幾次。這一部對維多利亞女王的婚姻的描寫,是一種深深打動我的了解、堅持、相信和真愛。好久以來,已經沒有像這一次看這一部片子單單只是被裡頭的真愛所感動,同時心裡有一種很久沒有的,對愛的滿滿的期待正在發生。
這一趟到大陸的旅程,去的時候看了一部讓自己難過莫名的A Single Man,到回程看了The Young Victoria激起心中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我應該相信,在我的生命當中,有重要的事要發生了。
回家以後,收到了一個訊息,這個星期六我的一位朋友邀請我參加一個聚餐,他要介紹一個人給我認識。
附註:之前四天的東西我全部都重寫了。原來,在那三天在中國的日子裡,我沒隨著自己的亂去誠實的寫,而是刻意沒感受的寫下雜七雜八的東西。
4月25日:亂原來是這樣來的!
這一個周末的訓練做完了。這一群學員讓我學到一件事,在一個不容許人清醒的大環境裡,這一個課程的價值是讓人有看清楚自己人生的能力。
學員清楚、帶著學習和力量離開教室的同時,這一個週末也在我課程裡的中心經理和公司新進員工,他們也看到了一個真相:自己的公司推給人上的課程,他們不會讓自己身邊的人來上。他們看到了公司營運下滑的這最主要的原因。
這一個周末的亂,我似乎有了答案。我發現杭州課程結束後,一直到做這一個周末的訓練之間,我有一個東西變了。那一個今年決定要“keep shining, keep receiving”的我,因為執著於要執行經營管理訓練,而讓自己變成了“controlling & giving”。難怪,我開始吸引來亂象。外在的亂象真是我的一面鏡子。
這一個周末,我也發現,其實在鄭州這一個公司的老闆、中心經理和這一位來自北京的新人最想做這一個訓練、最有感受的城市是在北京。先來這裡發展只是因為他們以為在這裡做訓練,成本較便宜,但是其實他們對這個城市是沒有熱情的。這是導致他們今天失敗的另一個重要的癥結點。
我來大陸,最終的目的是到北京,這一股說不上來的心裡期盼,竟然在這一個小小的鄭州訓練公司碰到有一樣渴望,但卻繞了一大圈的想回家的人。Keep receiving! 我正在接受安排走向我未知,但也許最終是我注定要走向的路。我不知道,但也沒有問題!
明天離開鄭州前,這裡的老闆雖然現在人在山西沒辦法回來,但是要一位他認識的中國訓練講師,搭飛機來到這裡讓我們互相認識。這是明天離開前要完成的事。
學員清楚、帶著學習和力量離開教室的同時,這一個週末也在我課程裡的中心經理和公司新進員工,他們也看到了一個真相:自己的公司推給人上的課程,他們不會讓自己身邊的人來上。他們看到了公司營運下滑的這最主要的原因。
這一個周末的亂,我似乎有了答案。我發現杭州課程結束後,一直到做這一個周末的訓練之間,我有一個東西變了。那一個今年決定要“keep shining, keep receiving”的我,因為執著於要執行經營管理訓練,而讓自己變成了“controlling & giving”。難怪,我開始吸引來亂象。外在的亂象真是我的一面鏡子。
這一個周末,我也發現,其實在鄭州這一個公司的老闆、中心經理和這一位來自北京的新人最想做這一個訓練、最有感受的城市是在北京。先來這裡發展只是因為他們以為在這裡做訓練,成本較便宜,但是其實他們對這個城市是沒有熱情的。這是導致他們今天失敗的另一個重要的癥結點。
我來大陸,最終的目的是到北京,這一股說不上來的心裡期盼,竟然在這一個小小的鄭州訓練公司碰到有一樣渴望,但卻繞了一大圈的想回家的人。Keep receiving! 我正在接受安排走向我未知,但也許最終是我注定要走向的路。我不知道,但也沒有問題!
明天離開鄭州前,這裡的老闆雖然現在人在山西沒辦法回來,但是要一位他認識的中國訓練講師,搭飛機來到這裡讓我們互相認識。這是明天離開前要完成的事。
4月24日:亂象、亂象、亂象
昨晚做完訓練回房間上網(昨天一早飯店的人就來搞定了),看到一則訊息,是我在台北找到的,已經同意將來一起來大陸執行公司營運管理的夥伴,告知我她做了新的決定不參與這一個計畫。
我的一個反應是驚訝,但是有一句話立刻浮上心頭:這是一個隱藏的祝福(blessing in disguise)”。她的主動退出,也許對我而言是一件好事,雖然當下我對我想推動的事開始擔心做不了了。即使有這句話支持我(很明顯它不是來自腦袋),但是腦子是開始亂的。
這一次來這裡,似乎要面對的就是“亂象”:從這裡安排給我的房間比上次等級差,到這一個房間先是網路沒法上、有一個不能通電的冰箱、門廊的燈壞了閃個不停這一些具體的“亂象”開始,再加上發生的事件:我不知道是不是要結束和香港朋友的合作關係,要不要五月份再回鄭州做訓練,現在連已經確定可以開始的營運管理訓練也要因為少了重要的拍檔而必須重新思考。
同時我昨天發現了就在我做訓練教室隔壁的另一間大教室正在進行一場三天免費的成長課程。這個產業最大的亂像,正在我的面前讓我看到它是怎麼一回事!它讓我親眼見證了這一個有價值的課程如何被竄改、被不尊重的拿來變成免費課程當餌,之後,再賣他們其他真正想賣的東西。
在他們的教室門口,放了一些資料,我拿了一份,看到他要推廣的付費課程名正言順的號稱是和美國加州大學合作,課程叫做DBA。DBA指的是企管博士(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意思就是這一個課比MBA更厲害。這一項騙術竟然在鄭州火辣辣胡說八道的成為一項營利的公開課程。我告知公司的中心經理我看到的這一場騙局,她淡淡的告訴我,這很普遍,沒什麼。
這麼多的亂當中,當我回到我的訓練教室,讓我唯一確定不亂的是去創造一個有價值的訓練給這一個週末在我的教室裡的人。
我的一個反應是驚訝,但是有一句話立刻浮上心頭:這是一個隱藏的祝福(blessing in disguise)”。她的主動退出,也許對我而言是一件好事,雖然當下我對我想推動的事開始擔心做不了了。即使有這句話支持我(很明顯它不是來自腦袋),但是腦子是開始亂的。
這一次來這裡,似乎要面對的就是“亂象”:從這裡安排給我的房間比上次等級差,到這一個房間先是網路沒法上、有一個不能通電的冰箱、門廊的燈壞了閃個不停這一些具體的“亂象”開始,再加上發生的事件:我不知道是不是要結束和香港朋友的合作關係,要不要五月份再回鄭州做訓練,現在連已經確定可以開始的營運管理訓練也要因為少了重要的拍檔而必須重新思考。
同時我昨天發現了就在我做訓練教室隔壁的另一間大教室正在進行一場三天免費的成長課程。這個產業最大的亂像,正在我的面前讓我看到它是怎麼一回事!它讓我親眼見證了這一個有價值的課程如何被竄改、被不尊重的拿來變成免費課程當餌,之後,再賣他們其他真正想賣的東西。
在他們的教室門口,放了一些資料,我拿了一份,看到他要推廣的付費課程名正言順的號稱是和美國加州大學合作,課程叫做DBA。DBA指的是企管博士(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意思就是這一個課比MBA更厲害。這一項騙術竟然在鄭州火辣辣胡說八道的成為一項營利的公開課程。我告知公司的中心經理我看到的這一場騙局,她淡淡的告訴我,這很普遍,沒什麼。
這麼多的亂當中,當我回到我的訓練教室,讓我唯一確定不亂的是去創造一個有價值的訓練給這一個週末在我的教室裡的人。
4月23日:釐清
在我來鄭州之前,我被香港經紀人告知,到上一次杭州做五月份的訓練機會應該是沒有了。我的直覺是,上一次我做訓練時,管理該公司訓練的講師也到了我教室觀摩我五天,也許是他自己要做這五月份的訓練。如果如我的臆測是這樣,我不意外,但是,這又將讓他們很快成為另一個開了不久就要關閉的公司。對於這一點,把我曾經做的很好的留在當地的訓練成果和學習到這一些價值的學員來說,是一個很殘酷的謀殺。這一點,是我承諾自己為這一個市場要引發的改變。
昨天睡覺時已經很晚了,因為網路連線沒辦法接上,飯店幫我搞了半天,還是沒有結果。睡了五個小時之後,一大早就被外面的聲音吵醒。半睡半醒之間,我的思緒還是圍繞在昨天一整天和他們三個人的談話上,腦子同時想的是怎樣能讓負責人了解我不願意做他五月份那一個被改過,無法貢獻給學員價值的課程。
昨天和公司負責人的談話我很開心他對我的信任,但是,如果我決定從這一家公司開始調整他們的營運,我能完成我的目標的機率是百分之五十。這一個風險我要不要冒呢?
下午在進教室做訓練前,我也和上一個月到杭州做了基本課程的公司聯絡,讓我能真正第一手的了解他們對於我們合作的真正看法。打這一通電話前,我有許多掙扎。讓我決定做這一件事的原因是,過去透過我香港經紀人的聯繫,總得不到清楚的回應,而且他總是太忙,對他的表現我並不滿意。這一通電話也許可以幫我犛清將來和他的關係。
這一通電話裡,我終於聽到了真正的聲音。他們沒再找我做第二班的課程,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主動的教他們用我認為可以成功運作的幾個執行做法,造成了這一家公司管理者的顧慮,所以對我到她的公司做訓練,她看到對她的管理威脅的角度大大勝過於她明白我做這一個課程帶給人和公司長期價值的角度。因為我急於想貢獻支持他們這一些運作,反而讓這一個管理者體驗到的是我對這一些運作控制的強烈企圖。所以,即使我的經驗再好,再有價值,我引發出來的當然是她的抗拒。她不找我,我不應該意外。但我要不要改變我自己的主觀,主動找她回復我們的合作,還得看我和香港經紀人的下一步關係,因為第二個原因和他有關。
第二:是他們對介紹我做訓練的香港經紀人的擔心。這一個擔心是來自杭州這一個公司對於他目前訓練出的徒弟講師的訓練品質和為人誠信似乎有著很大的擔心和疑問。這大的擔心是講師訓練後,會和這裡的學員建立關係,然後有一天他自己開訓練公司,將這一些資源帶走。這一點的擔心他們也牽扯到了我身上,因為我是他介紹來的人。總之,這一個訊息對於我和這一位經紀人的未來合作是一個讓我驚訝但是也不意外的訊息。
掛完電話,釐清楚了這一件事,晚上的訓練課程也要開始了。
昨天睡覺時已經很晚了,因為網路連線沒辦法接上,飯店幫我搞了半天,還是沒有結果。睡了五個小時之後,一大早就被外面的聲音吵醒。半睡半醒之間,我的思緒還是圍繞在昨天一整天和他們三個人的談話上,腦子同時想的是怎樣能讓負責人了解我不願意做他五月份那一個被改過,無法貢獻給學員價值的課程。
昨天和公司負責人的談話我很開心他對我的信任,但是,如果我決定從這一家公司開始調整他們的營運,我能完成我的目標的機率是百分之五十。這一個風險我要不要冒呢?
下午在進教室做訓練前,我也和上一個月到杭州做了基本課程的公司聯絡,讓我能真正第一手的了解他們對於我們合作的真正看法。打這一通電話前,我有許多掙扎。讓我決定做這一件事的原因是,過去透過我香港經紀人的聯繫,總得不到清楚的回應,而且他總是太忙,對他的表現我並不滿意。這一通電話也許可以幫我犛清將來和他的關係。
這一通電話裡,我終於聽到了真正的聲音。他們沒再找我做第二班的課程,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主動的教他們用我認為可以成功運作的幾個執行做法,造成了這一家公司管理者的顧慮,所以對我到她的公司做訓練,她看到對她的管理威脅的角度大大勝過於她明白我做這一個課程帶給人和公司長期價值的角度。因為我急於想貢獻支持他們這一些運作,反而讓這一個管理者體驗到的是我對這一些運作控制的強烈企圖。所以,即使我的經驗再好,再有價值,我引發出來的當然是她的抗拒。她不找我,我不應該意外。但我要不要改變我自己的主觀,主動找她回復我們的合作,還得看我和香港經紀人的下一步關係,因為第二個原因和他有關。
第二:是他們對介紹我做訓練的香港經紀人的擔心。這一個擔心是來自杭州這一個公司對於他目前訓練出的徒弟講師的訓練品質和為人誠信似乎有著很大的擔心和疑問。這大的擔心是講師訓練後,會和這裡的學員建立關係,然後有一天他自己開訓練公司,將這一些資源帶走。這一點的擔心他們也牽扯到了我身上,因為我是他介紹來的人。總之,這一個訊息對於我和這一位經紀人的未來合作是一個讓我驚訝但是也不意外的訊息。
掛完電話,釐清楚了這一件事,晚上的訓練課程也要開始了。
4月22日:感情的悲傷在我心中蔓延
今天在往鄭州的華航飛機上看了“A Single Man”這部電影。這是名服裝設計師Tom Ford第一次執導的片子。男主角Colin Firth因為這一部片得到了今年英國學術影獎Academy Film Awards的影帝。女主角Juliana Moore則是已經演了另外兩部類似的電影Hours時時刻刻和Far From Heaven遠離天堂。
這部電影是敘述1962年美國洛杉磯一位在人前總是必須完美無瑕的呈現自己的英國大學教授失去了他的同性愛人伴侶,但是又無法脫離悲傷的他怎樣度過這一個事件八個月後的某一天的故事。
看完這一部電影對我有著莫名的衝擊。到現在,隔了一天(因為昨天我沒機會寫部落格),我還是難過的處在主角人生承受的一切裡頭,體驗之深,這部電影好像是我自己人生的鏡子一樣。到現在腦子裡依然揮不去當他在家裡等他的伴侶打電話給他,但是接到的電話是來自他人告知他的伴侶出車禍身亡,而且他不能參加他的告別式的那一長長的一幕。想到這一個畫面,眼淚就不停的流,心裡的痛像是正在被撕裂。
有這樣深的感受應該都是來自自身有過類似的體驗,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難過會這樣的深。在我人生裡,有其他三次這樣的切身痛的經驗。第一次是看了電影神父The Priest。另一次是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上一次則是看了電視劇“康熙皇帝”之後哭了一星期。
到了鄭州,一方面高興公司負責人決定要上公司營運管理課程,另一方面我也掙扎於他要我幫他忙做五月份這一個公司一直推的被修改過的兩階段變一階段的課程。他告訴我,他願意接受我在未來將他現行的兩階段課程改為他不懂的三階段,是因為他已經從和我接觸的過程,觀察我的言行,決定信任我的人,和我看待課程應有的價值。但是,同時,他的想法裡,對於這一個改變的時間他有他執著不想在現在就改正的堅持。
晚上他要我和另兩位這一個公司重要的員工,一位是中心經理,另一位是他新找來對中國目前訓練有多年了解的新人,一起聊一聊。過程中,我發現,這一家公司應該已經真正面臨到做不下、財務發生困難的處境。
從他們開始營運到現在的過去四班第一階段課程的學員人數分別是24, 19, 12。但是他們為五月的這下一班訂下30個人的目標。人在求存掙扎時,看到的都是幻覺。這一家公司很有心想糾正自己的錯誤,但是同時,還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失敗。
這一個晚上我和他們聊到很晚,到後來才有一點的發現,就是,公司負責人找來這一位有經驗的新員工,原來是讓他自己多一份可以去管理中心經理的意見和力量。這一位中心經理是公司的靈魂人物,同時她也負責帶領第二階段課程的所有學員。
談話結束後,回想今天晚上,也發現,由於我上兩次來到鄭州都能讓這一位中心經理有轉變,所以,我在過程中也對她說了很多我的建議和看法,但是也發現有東西不太對勁,一時看不出這不對勁是什麼。我來的目的是做訓練,但是也給了他們太多的其他東西,也許問題是在這裡。所以,我要先把焦點放回我來的目的。就先這樣。
這部電影是敘述1962年美國洛杉磯一位在人前總是必須完美無瑕的呈現自己的英國大學教授失去了他的同性愛人伴侶,但是又無法脫離悲傷的他怎樣度過這一個事件八個月後的某一天的故事。
看完這一部電影對我有著莫名的衝擊。到現在,隔了一天(因為昨天我沒機會寫部落格),我還是難過的處在主角人生承受的一切裡頭,體驗之深,這部電影好像是我自己人生的鏡子一樣。到現在腦子裡依然揮不去當他在家裡等他的伴侶打電話給他,但是接到的電話是來自他人告知他的伴侶出車禍身亡,而且他不能參加他的告別式的那一長長的一幕。想到這一個畫面,眼淚就不停的流,心裡的痛像是正在被撕裂。
有這樣深的感受應該都是來自自身有過類似的體驗,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難過會這樣的深。在我人生裡,有其他三次這樣的切身痛的經驗。第一次是看了電影神父The Priest。另一次是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上一次則是看了電視劇“康熙皇帝”之後哭了一星期。
到了鄭州,一方面高興公司負責人決定要上公司營運管理課程,另一方面我也掙扎於他要我幫他忙做五月份這一個公司一直推的被修改過的兩階段變一階段的課程。他告訴我,他願意接受我在未來將他現行的兩階段課程改為他不懂的三階段,是因為他已經從和我接觸的過程,觀察我的言行,決定信任我的人,和我看待課程應有的價值。但是,同時,他的想法裡,對於這一個改變的時間他有他執著不想在現在就改正的堅持。
晚上他要我和另兩位這一個公司重要的員工,一位是中心經理,另一位是他新找來對中國目前訓練有多年了解的新人,一起聊一聊。過程中,我發現,這一家公司應該已經真正面臨到做不下、財務發生困難的處境。
從他們開始營運到現在的過去四班第一階段課程的學員人數分別是24, 19, 12。但是他們為五月的這下一班訂下30個人的目標。人在求存掙扎時,看到的都是幻覺。這一家公司很有心想糾正自己的錯誤,但是同時,還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失敗。
這一個晚上我和他們聊到很晚,到後來才有一點的發現,就是,公司負責人找來這一位有經驗的新員工,原來是讓他自己多一份可以去管理中心經理的意見和力量。這一位中心經理是公司的靈魂人物,同時她也負責帶領第二階段課程的所有學員。
談話結束後,回想今天晚上,也發現,由於我上兩次來到鄭州都能讓這一位中心經理有轉變,所以,我在過程中也對她說了很多我的建議和看法,但是也發現有東西不太對勁,一時看不出這不對勁是什麼。我來的目的是做訓練,但是也給了他們太多的其他東西,也許問題是在這裡。所以,我要先把焦點放回我來的目的。就先這樣。
4/21/2010
4月21日:意外發生時....
北歐冰島的火山爆發,造成了歐美的空中交通中斷。今天看了美國電視ABC的國際新聞報導World News,得知有五百萬人次受到影響。電視報導中有很多的篇幅在報這一段新聞,但是,這麼多的篇幅裡頭涵蓋的不是這五百萬人次如何受害,而是看到人們怎麼在這一個事件中面對。其中包含了有,已經連續五天在機場的旅客是如何的被協助和自助在機場漫長的等待中渡過、一位住在紐約的婦女如何主動到機場提供自己的家給一家子來自愛爾蘭不認識的家庭寄宿,因為他們沒有多餘的錢住旅館;還有一對要到巴黎結婚的伴侶,在中途轉機的杜拜,用電腦和父母連線完成終身大事。這報導當中,我沒看到對任何人、任何政府的譴責。
這樣的新聞資料,台灣的媒體取得很容易,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對這一個事件做出這樣的報導。同時,我也不知道我們的電視媒體是不是也能有這樣的素質和觀點去對天災發生後做出這樣的內容服務觀眾。
看完這一則新聞,我身為一個觀眾其實正在被這一個電視媒體告知、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意外發生了,不在於你被影響了什麼,而在於你能在這當下做什麼。
意外發生了,不在於你被影響多大,而在於你能在這當下做什麼。With accidents, it’s not about what you’ve been affected, it’s about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這一句話其實也支持我這幾天要去大陸作訓練以前面對發生的一些狀況。而這一些狀況都和我的經紀人有關。
明天要成行了,但是我這一位香港朋友到現在還沒向我確認細節,而今天他已經在他的訓練教室裡讓我們無法有效率的即時聯繫。事實上,這一次我會到鄭州是來自公司老闆直接的電話,但是為了尊重我和經紀人的關係,我請他和我經紀人聯絡確認。其實,在這一通邀請我去鄭州的電話來之前,我也正和這一位香港朋友詢問關於和其他在中國的訓練公司接下來訓練,他幫我安排了如何的事。我正要求他去將那一些懸在那裡未確定的訓練日期幫我確定。但是,我也了解基於我們的約定,他似乎完全沒有動作。
後來,去鄭州的事情,他打電話給我了。但是,我聽到他的溝通不太對勁。因為他告訴我他主動連絡鄭州,得知有這一個機會。敏感的我,覺得不對,但是我先將這一件事擺在一邊,因為我還在等他告知我另一家中心五月中的訓練。但是,到今天,我還沒有他這一方面的消息,即使我要他盡快要對方確認,因為他身為我的經紀人必須為我這麼做,我根據我們的約定自己是不能主動聯絡他們的。
星期二中午,我定好機票確定行程後,把相關訊息馬上給了這一位經紀人,因為我知道他星期三就沒空做這一些聯絡的事。今天下午,鄭州聯絡我因為他們不知道我明天飛機什麼時候到。於是我主動發了一封email給對方,向對方註明他可能忙忘了,同時也發給我的經紀人讓他知道我做了這一個動作。
我很不喜歡這一次的過程裡頭我體驗到的有關這一位經紀人溝通出來我到鄭州作訓練的邀請原因是因為他主動促成,還有他也沒有負責替我做好溝通。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堅持要求對方先付費用,再把費用給我這一件事。但是,明天要出發了,他還沒向我確認。
總之,在這一事件上,他的扭曲原因和確認上的忽略讓我體驗到了專業上的疏失讓我極度不舒服。
“意外發生了,不在於你被影響多大,而在於你能在這當下做什麼。”這一句話在今天我面對經紀人這一個事件時,讓我做了幾個決定。首先,只搞定我去鄭州該搞定的,打消了原本想聯絡他,發個郵件詢問他發生什麼事的唸頭。我想過,發這樣的信,雖然我很有理由站的住腳,但是,對已經發生和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一點幫助都沒有。事實上,它只會創造一個目的,證明我是對的。我想,這位經紀人會創造出這一些狀況,有他的原因,目前我能做的就是我仍然尊重我們彼此的合作關係,完成我這一次的訓練。我對這一件事、對他有什麼樣的看法,都只是我自己個人的事。
其實這一件事的發生是讓我針對接下來和他的合作關係開始在想要不要做新的決定?如果我決定未來他在我做訓練上的安排還是扮演一樣的角色,我知道了他的一些模式,我就要找到支持我自己的方法;如果決定合作關係不繼續,我也要有我的新策略。無論和他合作關係的決定如何,我都不需要去溝通我的感受和想法、看法。因為,這是工作上的合作關係而已;因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這樣看待發生的事。
這一個過程和決定對我是很重要的。過去,我是個會據理力爭的人。但是,因為自己抱持看待自己是無意識的負面,所以,這一種據理力爭,贏了道理,但是,對成就事情卻不一定有用,同時,也可能損害了關係。
其實,我似乎感受到,朋友告訴我的要幫我開發在中國做訓練這一件事,根據過去兩個月來的結果看來,和預期的差別很大,從他過去兩次溝通裡他曾說的:也許我需要他幫忙的時間只要半年。也許今天這一件事的繼續進行有我靜下來好好看出真相的必要。
總之,這一件事影響我自動化的不舒服,我藉由今天把它自己處理好了。這一點,我挺開心的。雖然這一個不舒服對於黑白、對錯要分明的我還會雞歪一點時間,但是,我發現我面對這一件事變得成熟,也許這個事件正在為我明天的大陸行做定向的工作,在對我做目前看不到的支持。
明天起,又有五天的時間不能上載我的文章。每到這時候,都讓我對未來不同的中國多了一份期盼。
這樣的新聞資料,台灣的媒體取得很容易,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對這一個事件做出這樣的報導。同時,我也不知道我們的電視媒體是不是也能有這樣的素質和觀點去對天災發生後做出這樣的內容服務觀眾。
看完這一則新聞,我身為一個觀眾其實正在被這一個電視媒體告知、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意外發生了,不在於你被影響了什麼,而在於你能在這當下做什麼。
意外發生了,不在於你被影響多大,而在於你能在這當下做什麼。With accidents, it’s not about what you’ve been affected, it’s about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這一句話其實也支持我這幾天要去大陸作訓練以前面對發生的一些狀況。而這一些狀況都和我的經紀人有關。
明天要成行了,但是我這一位香港朋友到現在還沒向我確認細節,而今天他已經在他的訓練教室裡讓我們無法有效率的即時聯繫。事實上,這一次我會到鄭州是來自公司老闆直接的電話,但是為了尊重我和經紀人的關係,我請他和我經紀人聯絡確認。其實,在這一通邀請我去鄭州的電話來之前,我也正和這一位香港朋友詢問關於和其他在中國的訓練公司接下來訓練,他幫我安排了如何的事。我正要求他去將那一些懸在那裡未確定的訓練日期幫我確定。但是,我也了解基於我們的約定,他似乎完全沒有動作。
後來,去鄭州的事情,他打電話給我了。但是,我聽到他的溝通不太對勁。因為他告訴我他主動連絡鄭州,得知有這一個機會。敏感的我,覺得不對,但是我先將這一件事擺在一邊,因為我還在等他告知我另一家中心五月中的訓練。但是,到今天,我還沒有他這一方面的消息,即使我要他盡快要對方確認,因為他身為我的經紀人必須為我這麼做,我根據我們的約定自己是不能主動聯絡他們的。
星期二中午,我定好機票確定行程後,把相關訊息馬上給了這一位經紀人,因為我知道他星期三就沒空做這一些聯絡的事。今天下午,鄭州聯絡我因為他們不知道我明天飛機什麼時候到。於是我主動發了一封email給對方,向對方註明他可能忙忘了,同時也發給我的經紀人讓他知道我做了這一個動作。
我很不喜歡這一次的過程裡頭我體驗到的有關這一位經紀人溝通出來我到鄭州作訓練的邀請原因是因為他主動促成,還有他也沒有負責替我做好溝通。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堅持要求對方先付費用,再把費用給我這一件事。但是,明天要出發了,他還沒向我確認。
總之,在這一事件上,他的扭曲原因和確認上的忽略讓我體驗到了專業上的疏失讓我極度不舒服。
“意外發生了,不在於你被影響多大,而在於你能在這當下做什麼。”這一句話在今天我面對經紀人這一個事件時,讓我做了幾個決定。首先,只搞定我去鄭州該搞定的,打消了原本想聯絡他,發個郵件詢問他發生什麼事的唸頭。我想過,發這樣的信,雖然我很有理由站的住腳,但是,對已經發生和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一點幫助都沒有。事實上,它只會創造一個目的,證明我是對的。我想,這位經紀人會創造出這一些狀況,有他的原因,目前我能做的就是我仍然尊重我們彼此的合作關係,完成我這一次的訓練。我對這一件事、對他有什麼樣的看法,都只是我自己個人的事。
其實這一件事的發生是讓我針對接下來和他的合作關係開始在想要不要做新的決定?如果我決定未來他在我做訓練上的安排還是扮演一樣的角色,我知道了他的一些模式,我就要找到支持我自己的方法;如果決定合作關係不繼續,我也要有我的新策略。無論和他合作關係的決定如何,我都不需要去溝通我的感受和想法、看法。因為,這是工作上的合作關係而已;因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這樣看待發生的事。
這一個過程和決定對我是很重要的。過去,我是個會據理力爭的人。但是,因為自己抱持看待自己是無意識的負面,所以,這一種據理力爭,贏了道理,但是,對成就事情卻不一定有用,同時,也可能損害了關係。
其實,我似乎感受到,朋友告訴我的要幫我開發在中國做訓練這一件事,根據過去兩個月來的結果看來,和預期的差別很大,從他過去兩次溝通裡他曾說的:也許我需要他幫忙的時間只要半年。也許今天這一件事的繼續進行有我靜下來好好看出真相的必要。
總之,這一件事影響我自動化的不舒服,我藉由今天把它自己處理好了。這一點,我挺開心的。雖然這一個不舒服對於黑白、對錯要分明的我還會雞歪一點時間,但是,我發現我面對這一件事變得成熟,也許這個事件正在為我明天的大陸行做定向的工作,在對我做目前看不到的支持。
明天起,又有五天的時間不能上載我的文章。每到這時候,都讓我對未來不同的中國多了一份期盼。
4/20/2010
4月20日:了解山達基看到自己的價值
昨天潛水教練老大打了電話給我,一方面問我五月份一個潛水的行程我能不能參加,另一方面問我一個關於一家“成長訓練公司”的問題。
這個教練老大,認識他很久了,是個粗壯小個子、性行豪放的直腸子,可是當他用一個諷刺的口氣問我這一個問題得時候,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他在說什麼。他的問題是:我有沒有聽過ㄧ家叫做“心橋”做成長訓練的公司?他還說這一家公司是一個叫做陳海倫開的,接著就是這一位教練的諷刺加獨特的幽默了:這一公司開很大是不是,阿姑(一位曾經一起去潛水的潛伴)的兒子上了這一個課,結了婚,沒讓家人參加,然後現在人到美國去了。老大後來補充,這一個二十三歲的兒子一個月的薪水兩萬多,怎樣也沒能力跑到美國去啊?
後來我總算搞清楚了老大打電話給我的目的。因為我也是從事這一方面的工作,他想也許我會知道這一家公司,以便幫他和阿姑了解到底阿姑的兒子發生什麼事了?
我從沒聽說過這一家公司,也不認識陳海倫是誰。直覺告訴我,這一個年輕人應該不是參加我所知道的這樣體系的成長課程。如果是,那我想,這個課程可就真的有些過頭了:人生重要的決定沒讓家人參與和知道,這我的確有些不解。
於是,我掛了電話之後開始google了這一家公司和負責人。在讀了相關資料後,大概明白了這一個年輕人其實是加入了“山達基Scientology”這一個宗教組織,而遵循教義做出了這一些人生決定,同時也製造出了身邊的人不解、疑慮和不舒服。
因為這一個事件,讓我有機會稍微初步暸解了山達基這一個曾經聽過,但是從沒接觸了解的宗教。看完一些平面媒體曾有的報導,雖都偏向負面,但是我保持中立,並不想對我只有表面認知的資訊做出判斷。
從網路有限的訊息去了解這一個宗教的同時,發現,原來七、八年前我也曾有機會差一點深入的接觸。因為,我曾經有一次參加“奇蹟”這一本書的相關聚會時,在現場拿到了一份問卷,只是我看了以後,即使發現這一份問卷真是很豐富,但是當時的直覺是忽略,但是問卷我記得我還是留著,還把它帶回家。但是,最後還是把它給丟了。所以,這一份錯過,今天突然了解,原來,山達基已經在台灣耕耘了一段時間。
今天我把這一個發現簡單、中立的打了個電話告知老大。我做這一個動作的目的很簡單;除了和他溝通這個孩子應該是加入了山達基這一個宗教,同時,我也讓老大不把這一件事和成長課程連在一起。雖然台灣有幾家的成長課程公司做的不盡理想,但是,我看待自己有個責任,就是讓所謂的成長課程雖然可能無法讓所有人都正面看待,但至少不被誤解。
在了解山達基教的過程中,我問自己是什麼樣的背景和出發點,以及基本價值讓這一個宗教的信者有著一些決定和行為是不被這一個社會所接受的。當然,這是一個疑問,並沒有批評的意思。我想這一個宗教的推廣和感召應該充滿很多的挑戰和困難。面對這一些困難和挑戰,是什麼動力讓這一些推動者努力不懈的呢?在了解過程中,我也記得有一些名人是這一個宗教的信奉者,比如影星湯姆克魯斯。
有以上的看問題角度其實是我的一項特質和資產。在這一個同時,我也正在思索成長訓練在中國發展了十多年,現在他們面臨一家公司成立了不到一年就會關閉,但是一家公司關閉卻又會創造出兩家以上的新公司,到底這樣的惡性複製循環的真正問題在哪裡?想成立這樣公司的人到底在想什麼?我能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去支持他們重新檢視他們的運作出發點,做一個新的選擇和決定,讓這一個行業在大陸能夠健全的發展?
思索了兩三個月,在問自己山達基教的問題時,似乎有一點眉目浮現上來。
也許最大的癥結在於,現在應該幾乎所有中國大陸的成長訓練公司都不知道這一個訓練給人的價值在哪裡。說白了,就是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從事的是提供一項怎樣的產品。他們不了解產品的價值,所以他們也就沒有一套相對經營管理和服務客戶的專業。當然,他們也搞錯了這樣的產品對什麼樣的人(消費者)的價值利益在哪裡。
用句專業的話來說,就是行銷的五個P都錯掉了。從不了解產品Product開始,其他接下來的策略就全部跟著錯下去:Price定價、Promotion促銷、Place通路和People人。我從事了這一個行業這麼多年,加上我尋求深入了解的特別角度和特質,我想我找到的原因應該離核心問題不遠。接下來挑戰是找到和中國從事這一個行業的人能簡單的溝通讓他們了解的方式。
後天又要到鄭州做一個週末的訓練。過去,所有的訓練中心都只用結果看待一個講師好不好。我上一次到這一個中心做的周末成果可能是全中國這十多年來最糟的一次,但是我並沒有妥協我的專業,去扭曲一個周末訓練來討好他們要的東西。我做出的有質感的訓練,不怕寂寞,是我的原則。這一家公司找我回去,我想他們已經開始被我影響。也許,我的堅持開始有人願意跟隨。
事實上,這一家公司的老闆,在我上一次和他談過以後,他決定要跳下來親自參與訓練和運作,做出這一個不同的選擇,與幾乎所有其他公司出資老闆只在背後,而不親自參與的模式完全不同。聽他電話裡很熱情的口氣,他告訴我到了鄭州他有很重要的事要和我談。所以,我還挺期待這一次的周末訓練。
自從到了中國,我是做了一個簡單的決定:我對中國這一個產業的價值是在讓中國有心做一個事業的人贏。如果最後沒機會,但我也不會去討好。我是個可以和寂寞相處的人,也許這一份立場是來自看到了一個值得去全力以付的願景,和我的一份熱情和自信。
今天早上起床前,還沒完全清醒,腦子跑出了一句話:我真的好棒!然後看到一個自己站在鏡子前面對著自己說這一句話的畫面。能有看待自己是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有價值!
這個教練老大,認識他很久了,是個粗壯小個子、性行豪放的直腸子,可是當他用一個諷刺的口氣問我這一個問題得時候,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他在說什麼。他的問題是:我有沒有聽過ㄧ家叫做“心橋”做成長訓練的公司?他還說這一家公司是一個叫做陳海倫開的,接著就是這一位教練的諷刺加獨特的幽默了:這一公司開很大是不是,阿姑(一位曾經一起去潛水的潛伴)的兒子上了這一個課,結了婚,沒讓家人參加,然後現在人到美國去了。老大後來補充,這一個二十三歲的兒子一個月的薪水兩萬多,怎樣也沒能力跑到美國去啊?
後來我總算搞清楚了老大打電話給我的目的。因為我也是從事這一方面的工作,他想也許我會知道這一家公司,以便幫他和阿姑了解到底阿姑的兒子發生什麼事了?
我從沒聽說過這一家公司,也不認識陳海倫是誰。直覺告訴我,這一個年輕人應該不是參加我所知道的這樣體系的成長課程。如果是,那我想,這個課程可就真的有些過頭了:人生重要的決定沒讓家人參與和知道,這我的確有些不解。
於是,我掛了電話之後開始google了這一家公司和負責人。在讀了相關資料後,大概明白了這一個年輕人其實是加入了“山達基Scientology”這一個宗教組織,而遵循教義做出了這一些人生決定,同時也製造出了身邊的人不解、疑慮和不舒服。
因為這一個事件,讓我有機會稍微初步暸解了山達基這一個曾經聽過,但是從沒接觸了解的宗教。看完一些平面媒體曾有的報導,雖都偏向負面,但是我保持中立,並不想對我只有表面認知的資訊做出判斷。
從網路有限的訊息去了解這一個宗教的同時,發現,原來七、八年前我也曾有機會差一點深入的接觸。因為,我曾經有一次參加“奇蹟”這一本書的相關聚會時,在現場拿到了一份問卷,只是我看了以後,即使發現這一份問卷真是很豐富,但是當時的直覺是忽略,但是問卷我記得我還是留著,還把它帶回家。但是,最後還是把它給丟了。所以,這一份錯過,今天突然了解,原來,山達基已經在台灣耕耘了一段時間。
今天我把這一個發現簡單、中立的打了個電話告知老大。我做這一個動作的目的很簡單;除了和他溝通這個孩子應該是加入了山達基這一個宗教,同時,我也讓老大不把這一件事和成長課程連在一起。雖然台灣有幾家的成長課程公司做的不盡理想,但是,我看待自己有個責任,就是讓所謂的成長課程雖然可能無法讓所有人都正面看待,但至少不被誤解。
在了解山達基教的過程中,我問自己是什麼樣的背景和出發點,以及基本價值讓這一個宗教的信者有著一些決定和行為是不被這一個社會所接受的。當然,這是一個疑問,並沒有批評的意思。我想這一個宗教的推廣和感召應該充滿很多的挑戰和困難。面對這一些困難和挑戰,是什麼動力讓這一些推動者努力不懈的呢?在了解過程中,我也記得有一些名人是這一個宗教的信奉者,比如影星湯姆克魯斯。
有以上的看問題角度其實是我的一項特質和資產。在這一個同時,我也正在思索成長訓練在中國發展了十多年,現在他們面臨一家公司成立了不到一年就會關閉,但是一家公司關閉卻又會創造出兩家以上的新公司,到底這樣的惡性複製循環的真正問題在哪裡?想成立這樣公司的人到底在想什麼?我能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去支持他們重新檢視他們的運作出發點,做一個新的選擇和決定,讓這一個行業在大陸能夠健全的發展?
思索了兩三個月,在問自己山達基教的問題時,似乎有一點眉目浮現上來。
也許最大的癥結在於,現在應該幾乎所有中國大陸的成長訓練公司都不知道這一個訓練給人的價值在哪裡。說白了,就是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從事的是提供一項怎樣的產品。他們不了解產品的價值,所以他們也就沒有一套相對經營管理和服務客戶的專業。當然,他們也搞錯了這樣的產品對什麼樣的人(消費者)的價值利益在哪裡。
用句專業的話來說,就是行銷的五個P都錯掉了。從不了解產品Product開始,其他接下來的策略就全部跟著錯下去:Price定價、Promotion促銷、Place通路和People人。我從事了這一個行業這麼多年,加上我尋求深入了解的特別角度和特質,我想我找到的原因應該離核心問題不遠。接下來挑戰是找到和中國從事這一個行業的人能簡單的溝通讓他們了解的方式。
後天又要到鄭州做一個週末的訓練。過去,所有的訓練中心都只用結果看待一個講師好不好。我上一次到這一個中心做的周末成果可能是全中國這十多年來最糟的一次,但是我並沒有妥協我的專業,去扭曲一個周末訓練來討好他們要的東西。我做出的有質感的訓練,不怕寂寞,是我的原則。這一家公司找我回去,我想他們已經開始被我影響。也許,我的堅持開始有人願意跟隨。
事實上,這一家公司的老闆,在我上一次和他談過以後,他決定要跳下來親自參與訓練和運作,做出這一個不同的選擇,與幾乎所有其他公司出資老闆只在背後,而不親自參與的模式完全不同。聽他電話裡很熱情的口氣,他告訴我到了鄭州他有很重要的事要和我談。所以,我還挺期待這一次的周末訓練。
自從到了中國,我是做了一個簡單的決定:我對中國這一個產業的價值是在讓中國有心做一個事業的人贏。如果最後沒機會,但我也不會去討好。我是個可以和寂寞相處的人,也許這一份立場是來自看到了一個值得去全力以付的願景,和我的一份熱情和自信。
今天早上起床前,還沒完全清醒,腦子跑出了一句話:我真的好棒!然後看到一個自己站在鏡子前面對著自己說這一句話的畫面。能有看待自己是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有價值!
4/19/2010
4月19日:從太平洋戰爭談起
HBO最近在美國、台灣和世界各地幾乎同時播出了一齣描述美國參加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集: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這一齣戲的製作人大有來頭,包括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以及史蒂芬史畢伯Steven Spielberg。
戰爭片一向不吸引我,也許是我打從心裡就厭戰。這一次我看這一部影集的出發點倒很清楚。美國在太平洋參與的這一場戰爭,打的對象是日本,在我看了龍應台的“大江大海”這一本書後,了解到當初這一場美國在南太平洋打的日本軍,很多是台灣的子弟。所以,看這一部影集有一點是基於現在感受到它和我的關係,同時我也想了解美國人是怎麼藉由這一部影集去重述這一個事件。
看了五集後,漸漸喜歡上這一部影集。我想製作這一部電視劇的人想溝通的是關於真實呈現參戰這一場戰爭的人、和被這一場戰爭影響的人他們的真正經歷。
我懷疑世界是不是會再有這樣大規模的戰爭。經過了六十年的教育,正規的、來自歷史的、甚至來自娛樂媒體的種種傳遞的訊息,都一再的譴責當初發動這樣戰爭的罪人是多麼的可惡。二十一世紀和六十年前的人們也已經完全不同了。過去這種人類大屠殺的蠢事,隨著網路資訊的發達,應該只會發生在低度文明開發的地方,或是嚴重極端保守宗教主義的國家。現代的人,不見的比較怕死,但是一定更在乎失去所擁有的東西,特別是那一些物質上的。
所以,我們有生之年會再經歷這樣戰事的機會應該會越來越低。但是,天災是現在我們每一天最沒辦法掌握的新毀滅禍源。而這一個禍源,我一直認為它是一面反應人類過度自以為是、過度對地球索取、和過度貪婪的一面鏡子。
我們生處在這麼富庶的年代,生活上仍然還有敵人,而且這一個敵人是看不見的。它是已經在我們自己生活裡跟著我們亦步亦趨的負面對話:不夠、不夠。這一個不夠,因人不同,出現在生活上的領域也不同。
六十年前,打敗外來的敵人,憑藉的是硬體的強大(武器)。今天,要克服內在的敵人,靠的是一份自我同理的心(愛)。過去,越剛越強;今天,越柔越有力量。過去的人是天真、單純的;現在的人是有知識、見識廣的。過去的人很容易被權威影響,現在的人太被自己所相信的影響。這一份自大和過去人的小我,真正是強烈的對比。
過去一年多,開始不太出們,卻體驗到人的慾望可以很小很小,這時才醒覺比較心卻是很大很大。每一次出門,都成了一件大事。人走在路上,車開在路上,腳踏車騎在路上,常常發現會不經意、自動化的做起比較。然後一個疑問開始出現,一個人擁有什麼是什麼時候開始和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開始畫上了等號?
我發現,人的一生真正想要追求的是質(這是天生的需要needs),但是卻被教育出對量的無止盡渴望(這是後天的想要wants)。質的追求包含有內在和外在。我這麼說的原因是,內在的質其實是來自天生和後天七歲前就已經決定了一個人的質感,人的一生對質的成長渴望來自外在質的展現的學習。而這一個學習每一個人都有一條獨特的路徑。
人生的質感,就像聽音樂一樣,有人會聽到了靈魂深處。有些人,也許是欣賞畫作、或是觀賞舞蹈,甚至接觸植物會有莫名的感動,有類似的體驗。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樣可以撼動靈魂的東西。這一樣東西,都反映出人的真摯的、獨特的質感。這樣的質感,是沒辦法拿來做比較的。
我聽音樂聽了那麼多年,因為讓我感動、會流淚的是音樂本身,所以我從不特意的買很貴的音響。當然這個音響也不能差到高低音都黏在一起。這些年來,我也認識一些極度追求高單價音響設備的人,但是我發覺這一些人很少談聽的音樂感動到他的是什麼,我聽到的是這個影響的高音有多漂亮,低音有多沉穩。就像欣賞一個人,你說他美麗是因為他的細胞長得有多完美,而不是你的靈魂無端的被他的呈現所撼動。
可惜,這一個世界被人們製造出了物慾的比較。所以,不喜歡旅行的人開始問自己要不要開始趴趴走,不是真正愛音樂的人開始買貴的音響,不在意買什麼車的人常常會在意別人的車是不是真的比自己的高檔,明明沒有金錢壓力的人卻瘋狂的開始投資自己都不太了解的股市。
讓人走不向自己獨特“質”的路徑的敵人就是自己看待自己不夠的對話和被塑造出的比較。二十一世紀的人不太要擔心自己的生命會死在戰場,現代的人要知道的是,一點一點扼殺生命力的是來自被教育的“我不夠好”的比較觀點。
天真的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在上一個世紀已經結束了。這一個我們什麼都懂的時代,我們反而要開始拿回正面和單純無知的力量、打斷潛意識的無止盡比較,讓我們接受我們不喜歡自己的任何一面原來都是OK的。
我相信這一個世紀我們都可以從留意自己的比較開始,這樣過生活!當人們都和自己能夠製造和平(make peace with oneself),這一個世界才真正沒有戰爭。
戰爭片一向不吸引我,也許是我打從心裡就厭戰。這一次我看這一部影集的出發點倒很清楚。美國在太平洋參與的這一場戰爭,打的對象是日本,在我看了龍應台的“大江大海”這一本書後,了解到當初這一場美國在南太平洋打的日本軍,很多是台灣的子弟。所以,看這一部影集有一點是基於現在感受到它和我的關係,同時我也想了解美國人是怎麼藉由這一部影集去重述這一個事件。
看了五集後,漸漸喜歡上這一部影集。我想製作這一部電視劇的人想溝通的是關於真實呈現參戰這一場戰爭的人、和被這一場戰爭影響的人他們的真正經歷。
我懷疑世界是不是會再有這樣大規模的戰爭。經過了六十年的教育,正規的、來自歷史的、甚至來自娛樂媒體的種種傳遞的訊息,都一再的譴責當初發動這樣戰爭的罪人是多麼的可惡。二十一世紀和六十年前的人們也已經完全不同了。過去這種人類大屠殺的蠢事,隨著網路資訊的發達,應該只會發生在低度文明開發的地方,或是嚴重極端保守宗教主義的國家。現代的人,不見的比較怕死,但是一定更在乎失去所擁有的東西,特別是那一些物質上的。
所以,我們有生之年會再經歷這樣戰事的機會應該會越來越低。但是,天災是現在我們每一天最沒辦法掌握的新毀滅禍源。而這一個禍源,我一直認為它是一面反應人類過度自以為是、過度對地球索取、和過度貪婪的一面鏡子。
我們生處在這麼富庶的年代,生活上仍然還有敵人,而且這一個敵人是看不見的。它是已經在我們自己生活裡跟著我們亦步亦趨的負面對話:不夠、不夠。這一個不夠,因人不同,出現在生活上的領域也不同。
六十年前,打敗外來的敵人,憑藉的是硬體的強大(武器)。今天,要克服內在的敵人,靠的是一份自我同理的心(愛)。過去,越剛越強;今天,越柔越有力量。過去的人是天真、單純的;現在的人是有知識、見識廣的。過去的人很容易被權威影響,現在的人太被自己所相信的影響。這一份自大和過去人的小我,真正是強烈的對比。
過去一年多,開始不太出們,卻體驗到人的慾望可以很小很小,這時才醒覺比較心卻是很大很大。每一次出門,都成了一件大事。人走在路上,車開在路上,腳踏車騎在路上,常常發現會不經意、自動化的做起比較。然後一個疑問開始出現,一個人擁有什麼是什麼時候開始和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開始畫上了等號?
我發現,人的一生真正想要追求的是質(這是天生的需要needs),但是卻被教育出對量的無止盡渴望(這是後天的想要wants)。質的追求包含有內在和外在。我這麼說的原因是,內在的質其實是來自天生和後天七歲前就已經決定了一個人的質感,人的一生對質的成長渴望來自外在質的展現的學習。而這一個學習每一個人都有一條獨特的路徑。
人生的質感,就像聽音樂一樣,有人會聽到了靈魂深處。有些人,也許是欣賞畫作、或是觀賞舞蹈,甚至接觸植物會有莫名的感動,有類似的體驗。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樣可以撼動靈魂的東西。這一樣東西,都反映出人的真摯的、獨特的質感。這樣的質感,是沒辦法拿來做比較的。
我聽音樂聽了那麼多年,因為讓我感動、會流淚的是音樂本身,所以我從不特意的買很貴的音響。當然這個音響也不能差到高低音都黏在一起。這些年來,我也認識一些極度追求高單價音響設備的人,但是我發覺這一些人很少談聽的音樂感動到他的是什麼,我聽到的是這個影響的高音有多漂亮,低音有多沉穩。就像欣賞一個人,你說他美麗是因為他的細胞長得有多完美,而不是你的靈魂無端的被他的呈現所撼動。
可惜,這一個世界被人們製造出了物慾的比較。所以,不喜歡旅行的人開始問自己要不要開始趴趴走,不是真正愛音樂的人開始買貴的音響,不在意買什麼車的人常常會在意別人的車是不是真的比自己的高檔,明明沒有金錢壓力的人卻瘋狂的開始投資自己都不太了解的股市。
讓人走不向自己獨特“質”的路徑的敵人就是自己看待自己不夠的對話和被塑造出的比較。二十一世紀的人不太要擔心自己的生命會死在戰場,現代的人要知道的是,一點一點扼殺生命力的是來自被教育的“我不夠好”的比較觀點。
天真的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在上一個世紀已經結束了。這一個我們什麼都懂的時代,我們反而要開始拿回正面和單純無知的力量、打斷潛意識的無止盡比較,讓我們接受我們不喜歡自己的任何一面原來都是OK的。
我相信這一個世紀我們都可以從留意自己的比較開始,這樣過生活!當人們都和自己能夠製造和平(make peace with oneself),這一個世界才真正沒有戰爭。
4/18/2010
4月18日:高度與人生
從我們在工作上的態度,最能看到我們看待世界是抱著怎樣的高度。很幸運的是,我第一份工作在高度的訓練上算是落實。至少,在我的歷程當中,它讓我從最基層的工作開始,一層一層往上的過程中能盡情的發揮。一直到我自己在站在組織最高的時候,第一次失敗,然後,我往回檢討的時候才明白清不清楚“高度”到底是什麼和一個人的工作成敗息息相關。
而這一個和自己待在工作高度的成熟不成熟,或是清晰不清晰,和自己與父母親、兄弟姐妹的關係原來一模一樣。
工作上的高度指的是工作的位置。它可以大略分為三種:基層執行(doer),中層管理(manager),和權威決策(authority)。
一個人在工作上的位置和其他人的工作關係,相對應的三者就是:基層-弟妹,管理-兄姊,權威-父母。
清楚了這一個相對應關係位置,就會開始清晰工作的狀況是怎麼一回事。舉例來說,如果你在家裡的兄弟姐妹關係是處於弟妹型的,你在基層時,很需要的是有照顧你的主管,你就能做的得心應手。當然,如果你沒有這種被照應的兄姐,你在的基層位置通常也會面臨一樣沒人照應的狀況。
如果你和父母的關係良好,但是和兄姐的感情不親(或是沒有兄弟姐妹),你會發現當你在基層時你已經在建立和大老板的關係(有時是有意識的,有時是無意識的),有時甚至會比和直屬經理的關係更親近。
去除同級的關係,這樣的層級會有三種相對應的組合。
基層/經理關係:和兄姐的關係會反映在這一個關係上。通常,被在最在意的父母親其中那一個看待自己不足的人影響下,他願意追求最大高度只會在經理就結束。這樣的經理會無緣由的特別照顧基層的人。
基層/權威關係:你渴望父母對你認同的大小影響會決定你這一個權威位置對你的意義的多寡。你父母看待你的能力和你要不要得到這一個位置的簡單和辛苦有著對應的關係。
經理/權威關係:這一個關係會更直接完全反應你和影響你的父母的關係。特別是有兄弟姐妹的人。
基本上,相對關係的呈現和你原生家庭成員的關係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完完全全一樣(有較低的認同問題),另一個是完完全全不一樣(有偏高的認同問題)。只有當你處理完了所有的原生家庭問題,你的工作上的關係才能改變,或是,你能清楚不同工作高度的專業對應;就是工作是為了搞定目標,層級是為了責任歸屬,當這當中完全不遷涉人與人之間的感覺,工作不被你和親人原來的關係模式影響的可能性就相對提高。但這一個可能性其實不高。
在工作上,如果能清楚每一個高度的責任和有一份真的了解,真正合諧的關係才會產生。這一個過程,唯一的捷徑就是去了解最大的高度的視野會看到的是什麼,然後加上一份同理心去為他人感同身受,選擇對的人,為不同高度訂下清楚的責任歸屬,都可以支持這一個關係在不和諧時最快的能夠回到效率性上。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第一份工作和主管的關係非常好,和我在家是老五,有四個挺照顧我的姐姐有關。第一份工作我晉升的很快。同時,因為我和老爸的關係緊張,我不喜歡他叫我做東做西,所以,我對最高的位置很早就有目標,要做到這一個位置。我老爸是個很負責任的父親,所以,我也會扛責任,責任對我只是挑戰,而不是困難。
但是,當我晉升到了經理、總監的位置,和大老闆的關係出現了一個狀況。我會做的很好,讓老闆很放心,但是,同時,我對老闆總有一個挑剔的心。這一個隱藏的挑剔並沒有創造我和他的合諧關係。當我成為總經理以後,對於基層的人我的同理心會多過對經理的同理心,對經理的要求會偏高,因為我這時是矛盾的。一來我專制(其實正在反應我對父親的看法,即使這是我抗拒的,我卻正在複製它);再來同時,我又會把曾在基層享受被經理照顧的心態,隱藏的反應在和經理的關係上。
簡單的說,我的高度應該是權威,但是有些時候卻會跑到經理或是基層的位置。這一點的高度變動都造成了組織營運時的摩擦。這樣的我,同時影響到我的經理有時會跑到我的高度,告訴我怎樣做才對,但同時他們也不想背權威必須負的責任壓力。總之,在這樣的組織裡,高度亂了,很難去共同成就事業。
如果工作上發現和組織裡的人開始有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要回歸家庭的徵兆。有智慧的中國老祖先早就說的很清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一個字是動詞,第二個字是名詞。這說的就是高度,以及不同高度都有它應該的作為。
當一個人懂的成為怎樣行得通的父親時,才能成為一個行得通的兒子。當一個人懂得怎樣成為一個行得通的總經理時,才能懂得如何成為一個行得通的員工。
更簡單的說,我們都必須在最低位置時,開始學習最高位置的態度、思維和習慣。登一座高山,在山底開始攀爬時就能有看到俯瞰大地的遼闊。
我人生的山,爬的跌跌撞撞,剛剛爬完了一座人生目前以為的聖母峰,休息了一年,也開始懂了回歸家庭,接受高度,學習同理心。接下來有更高的聖母峰,我期待新的旅程,這一次,我清楚了高度的重要性。
而這一個和自己待在工作高度的成熟不成熟,或是清晰不清晰,和自己與父母親、兄弟姐妹的關係原來一模一樣。
工作上的高度指的是工作的位置。它可以大略分為三種:基層執行(doer),中層管理(manager),和權威決策(authority)。
一個人在工作上的位置和其他人的工作關係,相對應的三者就是:基層-弟妹,管理-兄姊,權威-父母。
清楚了這一個相對應關係位置,就會開始清晰工作的狀況是怎麼一回事。舉例來說,如果你在家裡的兄弟姐妹關係是處於弟妹型的,你在基層時,很需要的是有照顧你的主管,你就能做的得心應手。當然,如果你沒有這種被照應的兄姐,你在的基層位置通常也會面臨一樣沒人照應的狀況。
如果你和父母的關係良好,但是和兄姐的感情不親(或是沒有兄弟姐妹),你會發現當你在基層時你已經在建立和大老板的關係(有時是有意識的,有時是無意識的),有時甚至會比和直屬經理的關係更親近。
去除同級的關係,這樣的層級會有三種相對應的組合。
基層/經理關係:和兄姐的關係會反映在這一個關係上。通常,被在最在意的父母親其中那一個看待自己不足的人影響下,他願意追求最大高度只會在經理就結束。這樣的經理會無緣由的特別照顧基層的人。
基層/權威關係:你渴望父母對你認同的大小影響會決定你這一個權威位置對你的意義的多寡。你父母看待你的能力和你要不要得到這一個位置的簡單和辛苦有著對應的關係。
經理/權威關係:這一個關係會更直接完全反應你和影響你的父母的關係。特別是有兄弟姐妹的人。
基本上,相對關係的呈現和你原生家庭成員的關係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完完全全一樣(有較低的認同問題),另一個是完完全全不一樣(有偏高的認同問題)。只有當你處理完了所有的原生家庭問題,你的工作上的關係才能改變,或是,你能清楚不同工作高度的專業對應;就是工作是為了搞定目標,層級是為了責任歸屬,當這當中完全不遷涉人與人之間的感覺,工作不被你和親人原來的關係模式影響的可能性就相對提高。但這一個可能性其實不高。
在工作上,如果能清楚每一個高度的責任和有一份真的了解,真正合諧的關係才會產生。這一個過程,唯一的捷徑就是去了解最大的高度的視野會看到的是什麼,然後加上一份同理心去為他人感同身受,選擇對的人,為不同高度訂下清楚的責任歸屬,都可以支持這一個關係在不和諧時最快的能夠回到效率性上。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第一份工作和主管的關係非常好,和我在家是老五,有四個挺照顧我的姐姐有關。第一份工作我晉升的很快。同時,因為我和老爸的關係緊張,我不喜歡他叫我做東做西,所以,我對最高的位置很早就有目標,要做到這一個位置。我老爸是個很負責任的父親,所以,我也會扛責任,責任對我只是挑戰,而不是困難。
但是,當我晉升到了經理、總監的位置,和大老闆的關係出現了一個狀況。我會做的很好,讓老闆很放心,但是,同時,我對老闆總有一個挑剔的心。這一個隱藏的挑剔並沒有創造我和他的合諧關係。當我成為總經理以後,對於基層的人我的同理心會多過對經理的同理心,對經理的要求會偏高,因為我這時是矛盾的。一來我專制(其實正在反應我對父親的看法,即使這是我抗拒的,我卻正在複製它);再來同時,我又會把曾在基層享受被經理照顧的心態,隱藏的反應在和經理的關係上。
簡單的說,我的高度應該是權威,但是有些時候卻會跑到經理或是基層的位置。這一點的高度變動都造成了組織營運時的摩擦。這樣的我,同時影響到我的經理有時會跑到我的高度,告訴我怎樣做才對,但同時他們也不想背權威必須負的責任壓力。總之,在這樣的組織裡,高度亂了,很難去共同成就事業。
如果工作上發現和組織裡的人開始有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要回歸家庭的徵兆。有智慧的中國老祖先早就說的很清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一個字是動詞,第二個字是名詞。這說的就是高度,以及不同高度都有它應該的作為。
當一個人懂的成為怎樣行得通的父親時,才能成為一個行得通的兒子。當一個人懂得怎樣成為一個行得通的總經理時,才能懂得如何成為一個行得通的員工。
更簡單的說,我們都必須在最低位置時,開始學習最高位置的態度、思維和習慣。登一座高山,在山底開始攀爬時就能有看到俯瞰大地的遼闊。
我人生的山,爬的跌跌撞撞,剛剛爬完了一座人生目前以為的聖母峰,休息了一年,也開始懂了回歸家庭,接受高度,學習同理心。接下來有更高的聖母峰,我期待新的旅程,這一次,我清楚了高度的重要性。
4/17/2010
4月17日:英美電視節目下載
有人問我想知道怎樣看到我分享的英美電視節目。以下是下載的網站。
http://eztv.it/ 這一個網站可以下載到幾乎所有的電視節目。通常美國、英國播出後一天之內就有連結檔案可以下載。因為網站是用Bittorrent下載,速度快,而且這一個網站連結的下載檔案完全沒有病毒的疑慮。Bittorrent 的下載網站:http://www.bittorrent.com
下載後,若需字幕,可到以下的兩個網站下載。
英文的字幕:http://www.podnapisi.net/ppodnapisi/najnovejsi/v/2/tbsl/3
中文的字幕:http://shooter.cn/
有了以上三個網站,所有新的電視節目都在你的指掌間,而且這三個網站的整理都非常的專業和有系統。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喜歡用電腦看,或者你有一台不錯的液晶電視,你必須擁有一台媒體轉換器,推薦WD(Western Digital)廠牌出的TV Live HD Media Player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driveid=735)。我是在Costco買的。當你把下載的影集(avi和mkv檔)透過這一個轉換器在液晶電視上放出來,每一集的電視影集畫質都是數位高畫質,會讓人不想再看傳統的電視。
如果你要用電腦看這一些節目,建議你用這一個中國人發明的播放軟體:射手播放器(下載網址:http://www.splayer.org/),因為,用它來播放節目,你連字幕都不用去下載了,因為當節目播放的時候,它會自動幫你連線馬上找到字幕。
以上網址都沒有病毒的疑慮。
Enjoy the watching and start the learning!
http://eztv.it/ 這一個網站可以下載到幾乎所有的電視節目。通常美國、英國播出後一天之內就有連結檔案可以下載。因為網站是用Bittorrent下載,速度快,而且這一個網站連結的下載檔案完全沒有病毒的疑慮。Bittorrent 的下載網站:http://www.bittorrent.com
下載後,若需字幕,可到以下的兩個網站下載。
英文的字幕:http://www.podnapisi.net/ppodnapisi/najnovejsi/v/2/tbsl/3
中文的字幕:http://shooter.cn/
有了以上三個網站,所有新的電視節目都在你的指掌間,而且這三個網站的整理都非常的專業和有系統。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喜歡用電腦看,或者你有一台不錯的液晶電視,你必須擁有一台媒體轉換器,推薦WD(Western Digital)廠牌出的TV Live HD Media Player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driveid=735)。我是在Costco買的。當你把下載的影集(avi和mkv檔)透過這一個轉換器在液晶電視上放出來,每一集的電視影集畫質都是數位高畫質,會讓人不想再看傳統的電視。
如果你要用電腦看這一些節目,建議你用這一個中國人發明的播放軟體:射手播放器(下載網址:http://www.splayer.org/),因為,用它來播放節目,你連字幕都不用去下載了,因為當節目播放的時候,它會自動幫你連線馬上找到字幕。
以上網址都沒有病毒的疑慮。
Enjoy the watching and start the learning!
4/16/2010
4月16日:完美的生命數字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喜歡兩個東西,一個是數字遊戲:任何和數字有關的遊戲;另一個則是找出兩張圖片的不同,所以在我讀高中的時候,除了音樂之外,最喜歡看懸疑小說。數字方面,幾年前,不知道哪一個聰明的人發明了數獨遊戲(聽說是法國人發明了最初的版本,後來日本人訂下了現在的玩法規則),我一直愛玩到現在。
所以後來接觸了訓練之後,基於想要對自己更多的了解,便對生命數字開始著迷,也開始鑽營生命數字和生命的關係。那一段期間,對眼前的數字都很敏感,甚至連自己的門牌號碼、電話號碼、銀行帳戶,所以和自己的相關的數字都開始在意、耿耿於懷。那一些代表不好意義的數字、號碼能改的都改了。現在回想,這樣活在追求完美數字的生活裡好些年其實挺辛苦的。
數字、算命能夠蓬勃發展,都是基於人的天性:要更多、更好,抗拒不好的事發生,想要掌握生命狀況。這一些東西會流行,也和人們對未知的恐懼有關,而引發恐懼是一項很好的可以操控人的工具。
其實,誰不想擁有一個好的人生,誰不想追求成功?但是想想,人的問題所在不都是因為不了解改變的真諦,或是不知道怎樣的改變才是有效的?我們有一天也許會了解,我們真正能控制的到的、決定的了的改變其實只有自己。
這麼多年來,我經歷讓自己有所不同的這一條路,應該說其中相當有價值的發現是,自己的改變有很多方向,其中最重要、但是也最難的改變是關於自己怎麼看待自己。當我自己走出這一個泥沼,開始支持人也能看到這一點的時候,發現真是挑戰重重;因為人們太容易自動化、太容易喜歡看待自己不足了。當然,我知道和對方拔這一個河,我註定是會輸的,所以,我也學會,讓對方對吧,時機到了,當對方真的想跳出泥沼的時候,這一個人自然會走上這一條路。
所以,一個人要改變,即使知道能改變的只有自己,也必須了解,真正去底層的接觸自己是一個已經足夠的人,這中間的過程真的需要一個大大的毅力和決心。因為腦子知道這一點,人還是不會改變。
今天和一個朋友見面聊到中國做營運管理訓練和顧問的事。認識這一個朋友挺久了,她和我不一樣,是個群體性的人。今天談這一個未來的合作計畫很有溝通。聊完後,無意中談到她的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人,一個是感情豐富,情緒導向的,做事是比較需要人支持的。另一個則是做事會面面俱到,自己很多事都可以搞定。聊天的過程,她談到第一個孩子最近的進步,也談到第二個孩子很卓越的搞定自己申請到好的研究所的事。在過程中,我體驗到一點,就是她認為第一個孩子像她,第二個孩子像她先生。我聽了以後,回應給她,這兩個孩子都像她啊,為什麼她會認為還有進步空間的孩子像她,而那一個聽起來完美的孩子和她無關呢?
這一個回應幫她看到了很重要的一個觀點,她只看自己有問題的一面,而她人生當中發生的好的事,她都認為和自己無關。
這一個人的這樣一個對自己的看法,其實都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常常發生。但這很正常,因為我們成長的過程其實得到明顯的負面訊息多過正面太多太多。我們這樣的一個看待自己負面的習慣,讓我們人生會常常重蹈覆轍、摔重複的跤,甚至複製到了我們下一代人的身上。
後來開車回家的路上,心裡冒起了一個想法,就是自己有能力開一個課程,是給為人父母的,課程名稱就是“為人父母”。這一個課程可以在一個週末,星期五的晚上開始到星期天下午完成。我這一個訓練課程的目的是讓夫妻一起來參加,在星期天離開的時候帶著正面的醒覺力量離開,帶回到他們的家庭。至於,這一個課程會不會開的成,我就留給機緣了。
現在生命數字對我來說已經不會讓我忐忑了。我也不再去在意我生活上碰到的、得到的數字是什麼,更不會想去改變它。每一個數字的出現都是完美的。當我想要改變一個我認為不完美的數字的時候,我已經開始了一個不夠、不好的人生。即使數字改成了,但是那一個不足的狀態反而每一次都反映在這一個完美的數字上,這樣的人生,肯定很辛苦。
數字,人生好壞,結合在一起,讓人開始只尋找好的數字,會使生活變得辛苦。現在我讓我重新回到了玩數字遊戲的簡單享受過程裡。數字,遊戲,這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真的可以帶給我不少的生活樂趣。
所以後來接觸了訓練之後,基於想要對自己更多的了解,便對生命數字開始著迷,也開始鑽營生命數字和生命的關係。那一段期間,對眼前的數字都很敏感,甚至連自己的門牌號碼、電話號碼、銀行帳戶,所以和自己的相關的數字都開始在意、耿耿於懷。那一些代表不好意義的數字、號碼能改的都改了。現在回想,這樣活在追求完美數字的生活裡好些年其實挺辛苦的。
數字、算命能夠蓬勃發展,都是基於人的天性:要更多、更好,抗拒不好的事發生,想要掌握生命狀況。這一些東西會流行,也和人們對未知的恐懼有關,而引發恐懼是一項很好的可以操控人的工具。
其實,誰不想擁有一個好的人生,誰不想追求成功?但是想想,人的問題所在不都是因為不了解改變的真諦,或是不知道怎樣的改變才是有效的?我們有一天也許會了解,我們真正能控制的到的、決定的了的改變其實只有自己。
這麼多年來,我經歷讓自己有所不同的這一條路,應該說其中相當有價值的發現是,自己的改變有很多方向,其中最重要、但是也最難的改變是關於自己怎麼看待自己。當我自己走出這一個泥沼,開始支持人也能看到這一點的時候,發現真是挑戰重重;因為人們太容易自動化、太容易喜歡看待自己不足了。當然,我知道和對方拔這一個河,我註定是會輸的,所以,我也學會,讓對方對吧,時機到了,當對方真的想跳出泥沼的時候,這一個人自然會走上這一條路。
所以,一個人要改變,即使知道能改變的只有自己,也必須了解,真正去底層的接觸自己是一個已經足夠的人,這中間的過程真的需要一個大大的毅力和決心。因為腦子知道這一點,人還是不會改變。
今天和一個朋友見面聊到中國做營運管理訓練和顧問的事。認識這一個朋友挺久了,她和我不一樣,是個群體性的人。今天談這一個未來的合作計畫很有溝通。聊完後,無意中談到她的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人,一個是感情豐富,情緒導向的,做事是比較需要人支持的。另一個則是做事會面面俱到,自己很多事都可以搞定。聊天的過程,她談到第一個孩子最近的進步,也談到第二個孩子很卓越的搞定自己申請到好的研究所的事。在過程中,我體驗到一點,就是她認為第一個孩子像她,第二個孩子像她先生。我聽了以後,回應給她,這兩個孩子都像她啊,為什麼她會認為還有進步空間的孩子像她,而那一個聽起來完美的孩子和她無關呢?
這一個回應幫她看到了很重要的一個觀點,她只看自己有問題的一面,而她人生當中發生的好的事,她都認為和自己無關。
這一個人的這樣一個對自己的看法,其實都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常常發生。但這很正常,因為我們成長的過程其實得到明顯的負面訊息多過正面太多太多。我們這樣的一個看待自己負面的習慣,讓我們人生會常常重蹈覆轍、摔重複的跤,甚至複製到了我們下一代人的身上。
後來開車回家的路上,心裡冒起了一個想法,就是自己有能力開一個課程,是給為人父母的,課程名稱就是“為人父母”。這一個課程可以在一個週末,星期五的晚上開始到星期天下午完成。我這一個訓練課程的目的是讓夫妻一起來參加,在星期天離開的時候帶著正面的醒覺力量離開,帶回到他們的家庭。至於,這一個課程會不會開的成,我就留給機緣了。
現在生命數字對我來說已經不會讓我忐忑了。我也不再去在意我生活上碰到的、得到的數字是什麼,更不會想去改變它。每一個數字的出現都是完美的。當我想要改變一個我認為不完美的數字的時候,我已經開始了一個不夠、不好的人生。即使數字改成了,但是那一個不足的狀態反而每一次都反映在這一個完美的數字上,這樣的人生,肯定很辛苦。
數字,人生好壞,結合在一起,讓人開始只尋找好的數字,會使生活變得辛苦。現在我讓我重新回到了玩數字遊戲的簡單享受過程裡。數字,遊戲,這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真的可以帶給我不少的生活樂趣。
4/15/2010
4月15日:Put On A Good Show
二十年前在美國費城唸書的時候,有空就喜歡往紐約跑。那時,藉由電視媒體認識了一位當時紐約大名鼎鼎的商人:川普Donald Trump。只是,那時對他的認識並不是因為他的專業和成功,而是因為他當時的婚姻誹聞。
所以,可以了解我一直對這位大名鼎鼎人物的觀感是,他沒有讓我想從他身上學到什麼的正面印象。當然,那兩年的期間,第一次到紐約就造訪了他位於第五大道Fifth Avenue的著名建築“川普塔Trump Tower”。當時年輕的我,只對它的金色外觀印象深刻。在一次學校安排的正式紐約拜訪之旅,我在它一樓的商店街卡文克萊Kevin Klein的櫥窗前拍了一張生平第一次穿西裝的照片。但是,對川普搞誹聞、建築物金光閃閃俗不可耐這一個印象,一直沒有改變。
六年前,2004年初,川普這一個絕頂聰明的商人和電視台合作,開了一個節目:”The Apprentice誰是接班人”,從美國紅到世界各地。即使如此,這個節目我從來沒看過。聽到有人談這一個節目,都在強調參賽者是怎樣的被川普給fired掉。想到我對他的既定印象,加上他那一頭我不敢恭維的亂金髮,在心中,我對這一個人一直嗤之以鼻。
前年的金融風暴,川普在杜拜號稱史上最昂貴的酒店投資案受到了影響,我卻神經病的心裡想,也許他的事業終於碰到大挫敗了。總之,我看到,我不喜歡一個人,即使他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對他相關新聞的反映,卻好像他在我的心中是個有份量、重要的人一樣。對於我們和名人之間的關係,似乎都有存在著這一種荒面的、不實際的近距離關係,特別是對喜歡接觸媒體的人很容易就是如此。
”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這一個節目我想應該可以做很多年。今年節目持續邀請名人的”誰是名人接班人The Celebrity Apprentice”這一個系列的第三年播出。今年,我是第一次看這一個影集,沒想到,看了五集的播出,心得是:川普先生真的懂得“做出一齣好戲”,Put On A Good Show!
我不是電視娛樂的從業人員,但是身為一個觀察者,發現了美國電視電影的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他們懂得如何找到做出一齣好戲的模式或是公式。
拿川普這一個實境節目來說吧,做出一齣好戲的因素包含有:主題明確、有戲劇性、有清楚明確公平的遊戲規則、一定有讓觀眾可以投射的人藉由事件的參與產生,這以便創造出很重要的“連結attachment”和來自因為觀眾選邊站的“互動interaction”。一個節目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成為“轉折twist”。這一個節目的這一個關鍵就落在川普身上,因為每一集最後,是他來決定誰會被fire掉!
這一個節目的主題定的很明確:純粹是生意,不關乎個人Nothing Personal, Just Business。這一句定調的話,讓這一個節目的好看在於,從川普身上可以學到這麼一句話的精神是怎樣的被執行,同時讓川普可以不用擔心任何參賽者,特別是那一些上節目的名人和他的私人關係,不會因為被川普在節目中炒了他魷魚而受到影響。
看了他的節目,我腦子才冒出我喜歡的電視節目的一個共同特質:做出一齣好戲。當然,我發現過去我的工作上的座右銘就是誰是接班人定調“純粹是生意,不關乎個人”的這一句話。只是,現在我懂了過去自己失敗的原因在於,我用這一句話去合理化自己不用去在意人的感覺是對的。其實,自己會這麼做的原因是當年不知道怎樣處理自己的感受,也就更不懂得處理其他人的。
這些年來,我認真學習了解人的感受這一件事(當然是從自己身上先著手),所以,看到每一次川普遊刃有餘的在每一集節目最後,兩隊分出勝負,要開除人之前,左讓人說出感受、想法,右犀利找出輸的一隊要負責、或是被開除的人,最後找到重點,那一刻,嘣的對那一個人說出“你被開除了You’re fired!”,節目就在那一刻結束,這時我也利用這一個過程問我自己,我的處理和他的角度、作法會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從節目中,我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企業、生意要成功,特別是有員工加入的時候,“純粹是生意,不關乎個人Nothing Personal, Just Business”這一句話絕絕對對的是精髓、是不能忘記的基礎。然後接下來更重要的就是怎樣去落實這一句話。在我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裡頭發現,能將這一句話放在企業裡的人不多,但是能夠同時照顧到人的感覺,再去執行這一句話的人更少。在這以人為本的二十一世紀,我想我找到了企業成功的準則。
我觀察到很多公司企業,為了落實以人為本的觀點,常常忘了當初“純粹是生意”的這一個重要基石,弄到最後面,都在處理人的問題。很多企業,要學習的是怎樣“做出一齣好戲”。
回到我們的個人的人生,不也是一樣嗎?其實,人生也是一場business。通常我們認識真正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特質,就是他們已經活出“不關乎個人”這一種氛圍在他自己的人生上。
美國電視節目,在現在這一個同時也正在播放另一齣好看的電視節目“臥底老闆Undercover Boss”。這一個節目值得任何在事業上要追求成功、卓越的管理人來看。這一個節目真正的意義,對我來說,它在做一件很重要的管理者教育:如何在純粹作生意的同時,也不關乎個人的去了解個人。有意思的是,這一個節目,每一集都會讓人流下感動的眼淚。
我會懂得開始看待自己的人生、工作、事業甚至大環境是不是一齣好戲。因為,沒人喜歡看壞戲的,更不想當一齣壞劇的主角、編劇或是導演,不是嗎?
所以,可以了解我一直對這位大名鼎鼎人物的觀感是,他沒有讓我想從他身上學到什麼的正面印象。當然,那兩年的期間,第一次到紐約就造訪了他位於第五大道Fifth Avenue的著名建築“川普塔Trump Tower”。當時年輕的我,只對它的金色外觀印象深刻。在一次學校安排的正式紐約拜訪之旅,我在它一樓的商店街卡文克萊Kevin Klein的櫥窗前拍了一張生平第一次穿西裝的照片。但是,對川普搞誹聞、建築物金光閃閃俗不可耐這一個印象,一直沒有改變。
六年前,2004年初,川普這一個絕頂聰明的商人和電視台合作,開了一個節目:”The Apprentice誰是接班人”,從美國紅到世界各地。即使如此,這個節目我從來沒看過。聽到有人談這一個節目,都在強調參賽者是怎樣的被川普給fired掉。想到我對他的既定印象,加上他那一頭我不敢恭維的亂金髮,在心中,我對這一個人一直嗤之以鼻。
前年的金融風暴,川普在杜拜號稱史上最昂貴的酒店投資案受到了影響,我卻神經病的心裡想,也許他的事業終於碰到大挫敗了。總之,我看到,我不喜歡一個人,即使他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對他相關新聞的反映,卻好像他在我的心中是個有份量、重要的人一樣。對於我們和名人之間的關係,似乎都有存在著這一種荒面的、不實際的近距離關係,特別是對喜歡接觸媒體的人很容易就是如此。
”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這一個節目我想應該可以做很多年。今年節目持續邀請名人的”誰是名人接班人The Celebrity Apprentice”這一個系列的第三年播出。今年,我是第一次看這一個影集,沒想到,看了五集的播出,心得是:川普先生真的懂得“做出一齣好戲”,Put On A Good Show!
我不是電視娛樂的從業人員,但是身為一個觀察者,發現了美國電視電影的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他們懂得如何找到做出一齣好戲的模式或是公式。
拿川普這一個實境節目來說吧,做出一齣好戲的因素包含有:主題明確、有戲劇性、有清楚明確公平的遊戲規則、一定有讓觀眾可以投射的人藉由事件的參與產生,這以便創造出很重要的“連結attachment”和來自因為觀眾選邊站的“互動interaction”。一個節目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成為“轉折twist”。這一個節目的這一個關鍵就落在川普身上,因為每一集最後,是他來決定誰會被fire掉!
這一個節目的主題定的很明確:純粹是生意,不關乎個人Nothing Personal, Just Business。這一句定調的話,讓這一個節目的好看在於,從川普身上可以學到這麼一句話的精神是怎樣的被執行,同時讓川普可以不用擔心任何參賽者,特別是那一些上節目的名人和他的私人關係,不會因為被川普在節目中炒了他魷魚而受到影響。
看了他的節目,我腦子才冒出我喜歡的電視節目的一個共同特質:做出一齣好戲。當然,我發現過去我的工作上的座右銘就是誰是接班人定調“純粹是生意,不關乎個人”的這一句話。只是,現在我懂了過去自己失敗的原因在於,我用這一句話去合理化自己不用去在意人的感覺是對的。其實,自己會這麼做的原因是當年不知道怎樣處理自己的感受,也就更不懂得處理其他人的。
這些年來,我認真學習了解人的感受這一件事(當然是從自己身上先著手),所以,看到每一次川普遊刃有餘的在每一集節目最後,兩隊分出勝負,要開除人之前,左讓人說出感受、想法,右犀利找出輸的一隊要負責、或是被開除的人,最後找到重點,那一刻,嘣的對那一個人說出“你被開除了You’re fired!”,節目就在那一刻結束,這時我也利用這一個過程問我自己,我的處理和他的角度、作法會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從節目中,我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企業、生意要成功,特別是有員工加入的時候,“純粹是生意,不關乎個人Nothing Personal, Just Business”這一句話絕絕對對的是精髓、是不能忘記的基礎。然後接下來更重要的就是怎樣去落實這一句話。在我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裡頭發現,能將這一句話放在企業裡的人不多,但是能夠同時照顧到人的感覺,再去執行這一句話的人更少。在這以人為本的二十一世紀,我想我找到了企業成功的準則。
我觀察到很多公司企業,為了落實以人為本的觀點,常常忘了當初“純粹是生意”的這一個重要基石,弄到最後面,都在處理人的問題。很多企業,要學習的是怎樣“做出一齣好戲”。
回到我們的個人的人生,不也是一樣嗎?其實,人生也是一場business。通常我們認識真正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特質,就是他們已經活出“不關乎個人”這一種氛圍在他自己的人生上。
美國電視節目,在現在這一個同時也正在播放另一齣好看的電視節目“臥底老闆Undercover Boss”。這一個節目值得任何在事業上要追求成功、卓越的管理人來看。這一個節目真正的意義,對我來說,它在做一件很重要的管理者教育:如何在純粹作生意的同時,也不關乎個人的去了解個人。有意思的是,這一個節目,每一集都會讓人流下感動的眼淚。
我會懂得開始看待自己的人生、工作、事業甚至大環境是不是一齣好戲。因為,沒人喜歡看壞戲的,更不想當一齣壞劇的主角、編劇或是導演,不是嗎?
4/14/2010
4月14日:Wonderful World
我想每一個愛看電影的人一生當中總看過幾部電影,曾被深深的觸動。也許是當中的一幕,或是一句對白。這樣的經驗觸動有時不見得自己說的上出來,但是它又深、又親。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其實擁有這一部片子有三、四個月了吧。它不是大片、但是應該是部好片。這一種片子,當你擁有了,也不會急著去看,因為你覺得有時間再說。這一種明知道是好的東西,但是卻總是把它先放到一邊的況似乎常在我的生命中出現。
這一部電影是“Wonderful World奇妙的世界”,主角是我喜歡的一位住在紐約的演員Matthew Broderick。他成名於八零年代的YA(Young Adult)片,年齡和我差不多。過去二十年他並沒有什麼知名的代表作,倒是他老婆的知名度比他高很多,是電視影集及電影“慾望城市Sex & The City”的女主角Sarah Jessica Parker。
這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創作兒童音樂的人叫Ben,發行過幾張專輯,因為唱片公司覺得他的音樂沒市場,將他的最後一張專輯冷凍,後來他不再創作,在一家公司做文字校正的工作,做了八年。他也離了婚,和11歲的女兒每個星期會碰一次面。目前他和一位來自塞內加爾的室友同住一在個小小的公寓裡。這一位室友常常會說一些他懶的懂的話。劇情從這裡開始……..
這一部電影裡,先是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受。這一幕是一天晚上,Ben和他女兒相聚的週末,他帶她到常常去的樂器行,那裡有他的老友,可以聚在一起玩玩音樂。那一天,店裡來了一把新的吉他,他和樂友玩起來的時候,店主人看著他玩著音樂,對Ben的女兒說了這麼的一句話: “很可惜,有這麼棒的東西,卻沒有人在乎It’s a shame, to be so great at something no one cares!”。
那是怎樣的一種沒人能懂的落寞和孤寂呢?失敗後卻難捨的熱情,你會怎樣看待這心裡頭的這一份愛呢?
劇情後來慢慢發展,他的塞內加爾室友Ibou得了重病進入昏迷狀態,和Ibou很親近的姐姐Khadi因此來到了美國。這個女人對Ben來說像是來自另一個星球,讓Ben這一個覺得只要和他在一起就一定有壞事發生、對自己看法負面的人開始慢慢改變,甚至墜入愛河。
後來室友醒過來了。Ben無意間在醫院聽到了這一對姊弟的對話,覺得自己被這個女人利用,因為她篤定兩人應該可以結婚,她就可以拿到綠卡在美國待下來。氣不過的Ben向Khadi對質說她只是一個騙人的妓女。聽到這一個指控,Khadi狠狠的賞了Ben一巴掌。
Ben在室友出院前去看他,Ibou此時對Ben說的一句話,翻攪到了我的過去。聽到Ben問Khadi還在不在這裡,他對Ben是這麼說的:她和你在一起不是只為了你的綠卡,有沒有可能,愛一個人的同時也會想要這一個人的某些東西呢? (She was not only after your green card. Is it possible to love someone and to also want something from them?)
Ben的指控傷害到了Khadi,讓她馬上不告而別的回到塞內加爾。而我聽到Ibou的話的時候,好像忽然打開了我的眼睛,讓我看到,我原來像Ben一樣,是個在感情上會計較、害怕被利用、怕受傷害的人。原來感情中間還有這麼樣的我不知道一個觀點:有沒有可能,愛一個人的同時也會想要這一個人的某些東西?現在對我來說,有可能,當然有可能。
原來,受過傷之後,可能付出的代價是眼光越來越害怕,失去了接受很多可能的能力。看這一部電影,它擴張了我對人和人之間感情的看法。
劇情後來,因為一個其他的原因,Ben去到了塞內加爾。在這部電影的最後,它讓人看到了一個失意、負面的男人,重新在他的世界裡看到原來處處存在著奇蹟。
看完這一部電影,我迫不及待的想分享我的學習。看這我生命中的這一個當下,是的,我正活在一個Wonderful World奇妙的世界裡!
最近買了一張CD,裡頭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看待這一個世界的溫暖觀點,包括死亡。這一張已故鄉村歌手傳奇Johnny Cash新發表的,過世前的最後錄音,是持續他過去五張標題為“美國的(American)”的第六張專輯,主題是“沒有一座墳Ain’t No Grave”。這樣的標題,裡頭的音樂卻是溫暖的。其中一首翻唱Kris Kristofferson的創作For the good times是讓人聽了,深鎖的眉頭也可以打開的小品。
推薦音樂:
For The Good Times – Johnny Cash (連接YouTube)
(選自“American VI : Ain’t No Grave”專輯)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其實擁有這一部片子有三、四個月了吧。它不是大片、但是應該是部好片。這一種片子,當你擁有了,也不會急著去看,因為你覺得有時間再說。這一種明知道是好的東西,但是卻總是把它先放到一邊的況似乎常在我的生命中出現。
這一部電影是“Wonderful World奇妙的世界”,主角是我喜歡的一位住在紐約的演員Matthew Broderick。他成名於八零年代的YA(Young Adult)片,年齡和我差不多。過去二十年他並沒有什麼知名的代表作,倒是他老婆的知名度比他高很多,是電視影集及電影“慾望城市Sex & The City”的女主角Sarah Jessica Parker。
這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創作兒童音樂的人叫Ben,發行過幾張專輯,因為唱片公司覺得他的音樂沒市場,將他的最後一張專輯冷凍,後來他不再創作,在一家公司做文字校正的工作,做了八年。他也離了婚,和11歲的女兒每個星期會碰一次面。目前他和一位來自塞內加爾的室友同住一在個小小的公寓裡。這一位室友常常會說一些他懶的懂的話。劇情從這裡開始……..
這一部電影裡,先是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受。這一幕是一天晚上,Ben和他女兒相聚的週末,他帶她到常常去的樂器行,那裡有他的老友,可以聚在一起玩玩音樂。那一天,店裡來了一把新的吉他,他和樂友玩起來的時候,店主人看著他玩著音樂,對Ben的女兒說了這麼的一句話: “很可惜,有這麼棒的東西,卻沒有人在乎It’s a shame, to be so great at something no one cares!”。
那是怎樣的一種沒人能懂的落寞和孤寂呢?失敗後卻難捨的熱情,你會怎樣看待這心裡頭的這一份愛呢?
劇情後來慢慢發展,他的塞內加爾室友Ibou得了重病進入昏迷狀態,和Ibou很親近的姐姐Khadi因此來到了美國。這個女人對Ben來說像是來自另一個星球,讓Ben這一個覺得只要和他在一起就一定有壞事發生、對自己看法負面的人開始慢慢改變,甚至墜入愛河。
後來室友醒過來了。Ben無意間在醫院聽到了這一對姊弟的對話,覺得自己被這個女人利用,因為她篤定兩人應該可以結婚,她就可以拿到綠卡在美國待下來。氣不過的Ben向Khadi對質說她只是一個騙人的妓女。聽到這一個指控,Khadi狠狠的賞了Ben一巴掌。
Ben在室友出院前去看他,Ibou此時對Ben說的一句話,翻攪到了我的過去。聽到Ben問Khadi還在不在這裡,他對Ben是這麼說的:她和你在一起不是只為了你的綠卡,有沒有可能,愛一個人的同時也會想要這一個人的某些東西呢? (She was not only after your green card. Is it possible to love someone and to also want something from them?)
Ben的指控傷害到了Khadi,讓她馬上不告而別的回到塞內加爾。而我聽到Ibou的話的時候,好像忽然打開了我的眼睛,讓我看到,我原來像Ben一樣,是個在感情上會計較、害怕被利用、怕受傷害的人。原來感情中間還有這麼樣的我不知道一個觀點:有沒有可能,愛一個人的同時也會想要這一個人的某些東西?現在對我來說,有可能,當然有可能。
原來,受過傷之後,可能付出的代價是眼光越來越害怕,失去了接受很多可能的能力。看這一部電影,它擴張了我對人和人之間感情的看法。
劇情後來,因為一個其他的原因,Ben去到了塞內加爾。在這部電影的最後,它讓人看到了一個失意、負面的男人,重新在他的世界裡看到原來處處存在著奇蹟。
看完這一部電影,我迫不及待的想分享我的學習。看這我生命中的這一個當下,是的,我正活在一個Wonderful World奇妙的世界裡!
最近買了一張CD,裡頭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看待這一個世界的溫暖觀點,包括死亡。這一張已故鄉村歌手傳奇Johnny Cash新發表的,過世前的最後錄音,是持續他過去五張標題為“美國的(American)”的第六張專輯,主題是“沒有一座墳Ain’t No Grave”。這樣的標題,裡頭的音樂卻是溫暖的。其中一首翻唱Kris Kristofferson的創作For the good times是讓人聽了,深鎖的眉頭也可以打開的小品。
推薦音樂:
For The Good Times – Johnny Cash (連接YouTube)
(選自“American VI : Ain’t No Grave”專輯)
4/13/2010
4月13日:有兩種人
昨天在寫部落格內容的時候,它幫助我看到了我人際關係裡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我人生當中的人際關係上,十四年前上的成長課程,其實替我的人生很明顯的劃上一條線,將我的人生分為兩個完全不同的階段。
在上那一個課之前,我的人際關係圈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明顯特質:愛說英文,對國際的東西,特別是美國的文化、經濟、環境都有很高的愛好和接觸,這一群人基本上都是獨行俠。上了課之後,我的人際關係上似乎完全換了另一批的人駐進,都有一個特質,怕英文(我竟然是昨天才忽然明白的)、或是自認為英文程度不好,而且,這一群人群體性很高。
簡單的說,第一群朋友熱愛美國文化,第二群朋友,熱衷人際關係。第一群朋友是我所謂的被“美”化的台灣人,第二群朋友,是道道地地的擁有本土模式的台灣人。
我進入群聚的團體,十四年來,最大收穫是讓我和人相處的彈性大增。我還是獨行俠,但是,讓我了解了群體行動的人要的是什麼、在意的是什麼。這給了我意外的收穫,因為這一份了解支持我的訓練做的更有效。
當然,過去十四年和這一群朋友的相處,對我來說處處是挑戰、時時會踩到人際關係的地雷。十四年後,劫後餘生,我了解到這一些地雷是拆不掉的,但是可以畫出一張埋藏地雷的地圖。因此,我要把我這一份人生的學習大方的在這裡分享。
獨行俠喜歡把自己的事先做好,群體活動者喜歡先幫人。獨行俠比較不在意感受、比較實際,群體活動者會在意你有沒有犧牲,因為這是他看待自己對人很重要的價值,他們在意人自不自私。
碰到阻礙時,獨行俠會比較願意用接受挑戰的態度直接面對,群體活動者比較會想聚在一起找出問題在哪裡,然後花時間討論,大家一起來解決。獨行俠容易顯的沒耐心,處處在意有沒有創造出價值,群體活動者願意等待,會時時留意他有沒有讓你舒服自在。
獨行俠太會忽略自己的感受;群體活動者其實是太過於注意自己的感受。獨行俠不喜歡在充滿感情的地方做事;群體活動者不喜歡在忽略感覺的地方工作。
獨行俠願意開創所有可能性的精神,常常可能會讓人覺得太積極,甚至勉強。群體活動者常常說凡事隨緣,不知不覺中容易認命。
獨行俠不喜歡勉強自己,群體活動者卻常常忽略自己的需要,經常勉強自己。
獨行俠非常容易享受自己的成功,群體活動者喜歡當背後的那一隻手助人成功,然後在人身後悄悄落淚。獨行俠喜歡台下直接的掌聲,群體活動者很享受輾轉得知的他人對於自己的稱讚,然後在人面前顯的害羞不好意思。
獨行俠容易顯的自大,而群體活動者則易流於表面。
獨行俠主導的世界進步迅速,但是人與人之間會較冷漠。群體活動者主導的或是影響了獨行俠主導的世界,一開始人和人之間容易熱絡,充滿幸福感;但是,很快的人與人之間會開始有信任的問題、會開始計較怎樣做才對,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會呈現無力感。
獨行俠主導的世界常讓不了解的人痛苦,但是比較能有效率的被執行和品嘗到成功的果實;即使失敗了,新的方案很快就會被提出、被執行。群體活動者主導的或是影響了獨行俠主導的世界,成功了,大家會特別的開心,但是下一次的成功要等到這一個開心告一段落才有可能開始;如果失敗了,很容易形成一個大家都不見得願意認命的無奈世界。
獨行俠喜歡看外面的挑戰在哪裡,然後全力以赴;群體活動者會說這是不自量力。群體活動者會在意自己的能力在什麼地方,然後仔細的把事情做好;獨行俠會說這是沒出息。
獨行俠喜歡去做對的事,群體活動者在意有沒有把事做對。獨行俠容易成為理想主義者或是完美主義者,群體活動者則傾向成為中庸主義者。
讓群體活動者驚訝的是,獨行俠對人的忠誠度很高,一但你進入了他的心,不管你怎麼對他,在他心裡頭你永遠站有一個重要的位置。但是令獨行俠不解的是,如果你傷了群體活動者的心,不管過去他多愛你,當他找到值得他投注的新歡,你永遠可以被其他人取代。
獨行俠深情,群體活動者博愛。
獨行俠善於控制,群體活動者精於操控。因此,獨行俠熱愛直接追求表面價值,群體活動者喜歡拿到自己都不想看見的隱藏好處。
獨行俠和群體活動者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但是,獨行俠比較容易了解群體活動者,但是,群體活動者卻很難真正進入獨行俠的世界。因為道理很簡單,進入另一個群體“一件事”,獨行俠想做就做得到;但這對於群體活動者來說困難重重,因為進入獨行俠的世界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情感的投入,而他們是沒辦法客觀的看待這事是幫助他們純粹去暸解獨行俠的世界是怎樣而已。事情還沒完成,通常群體活動者都已經淚眼濛濛的覺得受盡委屈。
自私的獨行俠註定會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暴君;自利的群體活動者註定成為偉大的受害者。有利他願景的獨行俠註定要受人尊敬;懂的真正為人付出的群體活動者註定會讓人打從心裡的愛戴和如沐春風。
獨行俠可以學著讓人進入他的內心,群體活動者可以學著了解不是每一個人都那麼在乎關係好不好,有些人只在乎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獨行俠和群體活動者也許註定永遠不能自在的相處在一起,但是,這個世界因為這兩種人的存在才能顯得精采和完整。
獨行俠要知道的是:碎過的心才是完整的心。
群體活動者要明瞭的是:只有你才能給你自己完整的愛。
獨行俠的人生挑戰是學會:完全的接受。
群體活動者的人生挑戰是學會:無條件的付出。
在上那一個課之前,我的人際關係圈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明顯特質:愛說英文,對國際的東西,特別是美國的文化、經濟、環境都有很高的愛好和接觸,這一群人基本上都是獨行俠。上了課之後,我的人際關係上似乎完全換了另一批的人駐進,都有一個特質,怕英文(我竟然是昨天才忽然明白的)、或是自認為英文程度不好,而且,這一群人群體性很高。
簡單的說,第一群朋友熱愛美國文化,第二群朋友,熱衷人際關係。第一群朋友是我所謂的被“美”化的台灣人,第二群朋友,是道道地地的擁有本土模式的台灣人。
我進入群聚的團體,十四年來,最大收穫是讓我和人相處的彈性大增。我還是獨行俠,但是,讓我了解了群體行動的人要的是什麼、在意的是什麼。這給了我意外的收穫,因為這一份了解支持我的訓練做的更有效。
當然,過去十四年和這一群朋友的相處,對我來說處處是挑戰、時時會踩到人際關係的地雷。十四年後,劫後餘生,我了解到這一些地雷是拆不掉的,但是可以畫出一張埋藏地雷的地圖。因此,我要把我這一份人生的學習大方的在這裡分享。
獨行俠喜歡把自己的事先做好,群體活動者喜歡先幫人。獨行俠比較不在意感受、比較實際,群體活動者會在意你有沒有犧牲,因為這是他看待自己對人很重要的價值,他們在意人自不自私。
碰到阻礙時,獨行俠會比較願意用接受挑戰的態度直接面對,群體活動者比較會想聚在一起找出問題在哪裡,然後花時間討論,大家一起來解決。獨行俠容易顯的沒耐心,處處在意有沒有創造出價值,群體活動者願意等待,會時時留意他有沒有讓你舒服自在。
獨行俠太會忽略自己的感受;群體活動者其實是太過於注意自己的感受。獨行俠不喜歡在充滿感情的地方做事;群體活動者不喜歡在忽略感覺的地方工作。
獨行俠願意開創所有可能性的精神,常常可能會讓人覺得太積極,甚至勉強。群體活動者常常說凡事隨緣,不知不覺中容易認命。
獨行俠不喜歡勉強自己,群體活動者卻常常忽略自己的需要,經常勉強自己。
獨行俠非常容易享受自己的成功,群體活動者喜歡當背後的那一隻手助人成功,然後在人身後悄悄落淚。獨行俠喜歡台下直接的掌聲,群體活動者很享受輾轉得知的他人對於自己的稱讚,然後在人面前顯的害羞不好意思。
獨行俠容易顯的自大,而群體活動者則易流於表面。
獨行俠主導的世界進步迅速,但是人與人之間會較冷漠。群體活動者主導的或是影響了獨行俠主導的世界,一開始人和人之間容易熱絡,充滿幸福感;但是,很快的人與人之間會開始有信任的問題、會開始計較怎樣做才對,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會呈現無力感。
獨行俠主導的世界常讓不了解的人痛苦,但是比較能有效率的被執行和品嘗到成功的果實;即使失敗了,新的方案很快就會被提出、被執行。群體活動者主導的或是影響了獨行俠主導的世界,成功了,大家會特別的開心,但是下一次的成功要等到這一個開心告一段落才有可能開始;如果失敗了,很容易形成一個大家都不見得願意認命的無奈世界。
獨行俠喜歡看外面的挑戰在哪裡,然後全力以赴;群體活動者會說這是不自量力。群體活動者會在意自己的能力在什麼地方,然後仔細的把事情做好;獨行俠會說這是沒出息。
獨行俠喜歡去做對的事,群體活動者在意有沒有把事做對。獨行俠容易成為理想主義者或是完美主義者,群體活動者則傾向成為中庸主義者。
讓群體活動者驚訝的是,獨行俠對人的忠誠度很高,一但你進入了他的心,不管你怎麼對他,在他心裡頭你永遠站有一個重要的位置。但是令獨行俠不解的是,如果你傷了群體活動者的心,不管過去他多愛你,當他找到值得他投注的新歡,你永遠可以被其他人取代。
獨行俠深情,群體活動者博愛。
獨行俠善於控制,群體活動者精於操控。因此,獨行俠熱愛直接追求表面價值,群體活動者喜歡拿到自己都不想看見的隱藏好處。
獨行俠和群體活動者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但是,獨行俠比較容易了解群體活動者,但是,群體活動者卻很難真正進入獨行俠的世界。因為道理很簡單,進入另一個群體“一件事”,獨行俠想做就做得到;但這對於群體活動者來說困難重重,因為進入獨行俠的世界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情感的投入,而他們是沒辦法客觀的看待這事是幫助他們純粹去暸解獨行俠的世界是怎樣而已。事情還沒完成,通常群體活動者都已經淚眼濛濛的覺得受盡委屈。
自私的獨行俠註定會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暴君;自利的群體活動者註定成為偉大的受害者。有利他願景的獨行俠註定要受人尊敬;懂的真正為人付出的群體活動者註定會讓人打從心裡的愛戴和如沐春風。
獨行俠可以學著讓人進入他的內心,群體活動者可以學著了解不是每一個人都那麼在乎關係好不好,有些人只在乎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獨行俠和群體活動者也許註定永遠不能自在的相處在一起,但是,這個世界因為這兩種人的存在才能顯得精采和完整。
獨行俠要知道的是:碎過的心才是完整的心。
群體活動者要明瞭的是:只有你才能給你自己完整的愛。
獨行俠的人生挑戰是學會:完全的接受。
群體活動者的人生挑戰是學會:無條件的付出。
4/12/2010
4月12日:尋找這一句話
有一個念頭在腦海裡很久了,但是一直都只有疑問,沒有定論。大約一年多以前我就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一生,我用在生活裡,可以傳下去,讓他人活出有價值的人生的那是什麼?
換句話說,我的一生當中,讓我奉行不悖、相信的價值觀、值得傳承給人的是什麼?這樣的價值觀可能是一句話,可能是一個觀點,可能是一句座右銘,也可能是中國人家庭文化裡曾經有存在的家訓。
我這一年來的思索和探討發現,我的家庭裡沒有這樣的東西。我從身邊最親近的人整理到的是:懷疑才不會吃虧(祖母來的)、朋友很重要(過去老爸的)、為孩子可以犧牲一切(親身母親的)、要做到別人沒話說(繼母身上看到的)。原來,我的家庭並沒有一個這樣的東西教給我。
這一件事實,和我的家族背景有關。從我曾祖父母開始,他們的生活都必須每一天都為明天想辦法,一直到了我國中以後,情況才有改善。一個在低教育、求存中的家族,尋求一個值得傳承的家訓是一種不存在的奢侈。
今天,我接受了高教育,從事的是金字塔的工作,心裡開始想這一個問題。
會想這一個問題,應該是開始於去年,在看一部美國電視影集的時候,劇裡頭有一幕,而且是在西方電視或電影裡常常會出現,只是在去年當時我突然看到,然後開始問我自己的。這一幕是一個人和另一個朋友談到,一句祖母教他的關於人生的,影響他很深的話,類似是:不管你失去了什麼,絕對不能失去你人生的尊嚴。這樣的一句話。
後來,我開始注意美國的電視或是電影,這樣的對話常常出現。我也開始在想,美國在上一個世紀能夠這麼深的影響世界和居於領導者的位置,是不是和幾乎每一個曾經經歷奮鬥的家庭都有著這樣一句值得傳承的話有關。
我的印象中,中國人裡頭有所謂的家訓的,卻都是所謂的書香門第。這和美國的情況恰好成為強烈的對比。是不是這和過去中國人很會認命有關呢?認命的英文單字是resign,裡頭有放棄的意思。在西方文化裡,特別是美國,認命絕對不會是被認同接受的價值觀。
也許是因為這背景差異,美國最吸引移民的是可以大膽的做美國夢這一個迷人的可能性;中國人則是要依照一定的規則去追逐所謂的榮華富貴。這兩個方向的目的地其實也有很大的不同。美國夢要的是成就感,中國人生目標要的是安逸。但是彼此也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也要所謂的高人一等。西方人的高人一等是可以享受到所謂的尊寵或是特權生活(priviledges);對中國人而言則有一個傳神的說法:要成為人上人,因為此後的子孫們就不用再辛苦的過日子,或是被人瞧不起。
另一個不同我們可以發現,西方的這一些代代相傳的寶藏,都和人面對這一個世界有關,中國人的家訓,如果有的話卻都是關於修身的多。
我已經不用再經歷我的祖父母們、我的父母們以前的有一天沒一天,天天要活在奮鬥裡的苦日子了。我只是在想,這也該是時候為我找到這一件值得傳承的寶藏的時候。
翻閱我自己過去的人生,想找出一些這樣的話,竟然都是用來保護自己、防衛他人的多。也許,這和我的人生焦點都在怎樣會被認同有關。當然,我不應該驚訝,因為我的家庭也並沒有意識的要用這一脈相傳的價值觀在運作、互動。是的,我知道可以為我的家庭做出的一個可能的貢獻,就是去找到這樣的一個可以傳承的價值觀。
前幾個星期,翻譯了大學同學女兒給爸爸的祭文裡頭提到,她爸爸留給她最珍貴的禮物是如何待人:懂得回報。我可以看到這一句話的價值和力量在於,這一個十五歲的女孩,遵照父親的這一句話去過人生,我可以看的到將來她會成為一位甚麼樣的女人,有這什麼樣的朋友,甚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甚至,我還可以看到,當這一個價值觀代代傳承下去,我看到一個大的家族是什麼樣的呈現。
這一個看見,其實就是一種vision,願景。原來這樣的一句話,它的影響力和價值是如此的龐大!
所以,我將這一個念頭、疑問放在我心裡好一陣子了。事實上,我準備再放一段時間,因為我要找到的這一句話,值得傳承的一句話,會是來自我生命過程有價值的累積的精隨。我知道,當我每一次想到這一件事,而且還是沒答案的時候,它是在告訴我,是一面鏡子給我,我還沒找到,值得繼續找下去。
這一件事我急不來,但是,找尋到這一句話卻已經讓我未來的人生值得去經營、值得去創造,值得去經歷。
你值得傳給你的孩子的、公司的、人際關係的,來自你一生的經歷的這一句話是什麼呢?如果你有,恭喜你,請開始分享出去,好嗎?如果沒有,也邀請你從今天起開始和我ㄧ起尋找!
換句話說,我的一生當中,讓我奉行不悖、相信的價值觀、值得傳承給人的是什麼?這樣的價值觀可能是一句話,可能是一個觀點,可能是一句座右銘,也可能是中國人家庭文化裡曾經有存在的家訓。
我這一年來的思索和探討發現,我的家庭裡沒有這樣的東西。我從身邊最親近的人整理到的是:懷疑才不會吃虧(祖母來的)、朋友很重要(過去老爸的)、為孩子可以犧牲一切(親身母親的)、要做到別人沒話說(繼母身上看到的)。原來,我的家庭並沒有一個這樣的東西教給我。
這一件事實,和我的家族背景有關。從我曾祖父母開始,他們的生活都必須每一天都為明天想辦法,一直到了我國中以後,情況才有改善。一個在低教育、求存中的家族,尋求一個值得傳承的家訓是一種不存在的奢侈。
今天,我接受了高教育,從事的是金字塔的工作,心裡開始想這一個問題。
會想這一個問題,應該是開始於去年,在看一部美國電視影集的時候,劇裡頭有一幕,而且是在西方電視或電影裡常常會出現,只是在去年當時我突然看到,然後開始問我自己的。這一幕是一個人和另一個朋友談到,一句祖母教他的關於人生的,影響他很深的話,類似是:不管你失去了什麼,絕對不能失去你人生的尊嚴。這樣的一句話。
後來,我開始注意美國的電視或是電影,這樣的對話常常出現。我也開始在想,美國在上一個世紀能夠這麼深的影響世界和居於領導者的位置,是不是和幾乎每一個曾經經歷奮鬥的家庭都有著這樣一句值得傳承的話有關。
我的印象中,中國人裡頭有所謂的家訓的,卻都是所謂的書香門第。這和美國的情況恰好成為強烈的對比。是不是這和過去中國人很會認命有關呢?認命的英文單字是resign,裡頭有放棄的意思。在西方文化裡,特別是美國,認命絕對不會是被認同接受的價值觀。
也許是因為這背景差異,美國最吸引移民的是可以大膽的做美國夢這一個迷人的可能性;中國人則是要依照一定的規則去追逐所謂的榮華富貴。這兩個方向的目的地其實也有很大的不同。美國夢要的是成就感,中國人生目標要的是安逸。但是彼此也有共同的地方,就是也要所謂的高人一等。西方人的高人一等是可以享受到所謂的尊寵或是特權生活(priviledges);對中國人而言則有一個傳神的說法:要成為人上人,因為此後的子孫們就不用再辛苦的過日子,或是被人瞧不起。
另一個不同我們可以發現,西方的這一些代代相傳的寶藏,都和人面對這一個世界有關,中國人的家訓,如果有的話卻都是關於修身的多。
我已經不用再經歷我的祖父母們、我的父母們以前的有一天沒一天,天天要活在奮鬥裡的苦日子了。我只是在想,這也該是時候為我找到這一件值得傳承的寶藏的時候。
翻閱我自己過去的人生,想找出一些這樣的話,竟然都是用來保護自己、防衛他人的多。也許,這和我的人生焦點都在怎樣會被認同有關。當然,我不應該驚訝,因為我的家庭也並沒有意識的要用這一脈相傳的價值觀在運作、互動。是的,我知道可以為我的家庭做出的一個可能的貢獻,就是去找到這樣的一個可以傳承的價值觀。
前幾個星期,翻譯了大學同學女兒給爸爸的祭文裡頭提到,她爸爸留給她最珍貴的禮物是如何待人:懂得回報。我可以看到這一句話的價值和力量在於,這一個十五歲的女孩,遵照父親的這一句話去過人生,我可以看的到將來她會成為一位甚麼樣的女人,有這什麼樣的朋友,甚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甚至,我還可以看到,當這一個價值觀代代傳承下去,我看到一個大的家族是什麼樣的呈現。
這一個看見,其實就是一種vision,願景。原來這樣的一句話,它的影響力和價值是如此的龐大!
所以,我將這一個念頭、疑問放在我心裡好一陣子了。事實上,我準備再放一段時間,因為我要找到的這一句話,值得傳承的一句話,會是來自我生命過程有價值的累積的精隨。我知道,當我每一次想到這一件事,而且還是沒答案的時候,它是在告訴我,是一面鏡子給我,我還沒找到,值得繼續找下去。
這一件事我急不來,但是,找尋到這一句話卻已經讓我未來的人生值得去經營、值得去創造,值得去經歷。
你值得傳給你的孩子的、公司的、人際關係的,來自你一生的經歷的這一句話是什麼呢?如果你有,恭喜你,請開始分享出去,好嗎?如果沒有,也邀請你從今天起開始和我ㄧ起尋找!
4/11/2010
4月11日:收養自己
有這麼一對夫妻,在高中的時候認識,畢業後就結了婚。他們自己一共生了四個孩子。結婚已經三十年,這當中陸續領養了八十五個孩子,現在還有九個同住在一起。前年德州一場颶風大雨,把他們的家給淹掉了。之後,他們找來了一部trailer(可住人的拖車),一家十五口人擠在一起,住了一年半。
這一家人後來得到了ABC電視台“極端改造:住家篇Extreme Makeover Home Edition”的贊助,號召了四千名義工,一個星期內為這一家人The Beaches,重新建立了一個新家。當主持人到這一家人的拖車前告訴他們要幫他們重新建造一個房子的時候,這一位父親說的是關於他讓一家人擠在這一部拖車裡他心裡的話:我覺得好像讓他們都失敗了I feel that I failed them!有這麼大愛的男人他心裡在乎的是他以為的失敗。母親呢,她談到為什麼要一生奉獻於領養孩子:我願意為這些沒人想領養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他們很棒,有人相信他們,我可以讓世界一點一點的不同。
原來,這一位母親給的是一個“心”的收容所,去抵擋外面負面的、對人攻擊的世界,給這一些孩子一個正面的滋養環境。而這一位父親他負責的是讓這一件事可以實質的被支持、被落實。
其實,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很多時候都像是這一些被遺棄、等待被收養的孩子一樣,因為來自我們愛的人特殊的愛我們的方式,讓我們一直認為我們不夠好。我們也需要一個收容所,我指的是我們的心。
昨天晚上,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大學同學的email。她的標題是:Help me。於是,我馬上打開了郵件,回信給她。幾分鐘後,我們用skype慢慢的聊了一陣子。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她參加了孩子學校的活動。這過程中,在其他家長的面前,孩子和她的互動讓她覺得不舒服,她在意其他人會覺得她的孩子沒教好,她很苦惱,於是想找我聊一聊。
我和這一位大學同學從十九歲認識到現在,一直是無所不談的。她給我的訊息,我知道,她想要幫助的不是關於表面上看起來的關於孩子的教養問題。我們大學畢業後一直都有連絡,我知道,她今天給我發出的求救訊號,是她的靈魂深處發出來的。這問題和她的教養一點關係都沒有。事實上,我認識這一位母親,她的教養是非常卓越、一點問題也沒有。孩子和她在學校的互動出了狀況,是孩子愛她,用這一個我們沒有人腦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在支持她心裡的聲音:我想要不同!
這個同學,她正在經歷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決定:讓自己的心被收養。就像今天節目看到的女主人“海灘太太Mrs Beach”一生承諾要做的事。四十多歲的她,終於想面對這一件事,而我知道,我們只能由我們自己來做這一件事:收養自己!
聊天的過程,我先讓她留意這一生當中,她一直有一個狀況在生命中不斷的出現:對家人關係的無力感。換句話說,她成為一個powerless的人已經很久了。但是,她的朋友,包括我,眼裡認識的她卻是一個有力量的女人,a powerful woman。
這一年來我常常分享過我的蛻變:關於我是如何了解到過去我的生活裡一直讓我父親對我的負面評價影響我的一生。但是,在我發現了原來那不是我父親的錯,因為他們一代一代都是這樣教育下一代的。後來,我和老爸在一次晚餐,他不經意的又再說我的缺點的時候,我人生第一次和他有了一個很誠實、成熟的對話;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我今年一月份的部落格曾經分享過。
從那一天之後起,神奇的,我頭上的金箍咒不見了。後來回想,其實在那一天之前,我已經先做了一件事:收養我的心。我讓自己先成為願意相信自可以的人。後來機會來了,我才能和我的父親有個簡單又有力量的誠實對話,這件事貢獻給了我、也給了我父親。
我的同學,其實和我一樣,她深受他父親對她的負面看法的影響很大。事實上,已經影響她到生活極度不開心、不自由、沒力量、無法主宰的地步了。當然,如果你是外人,看到她的模樣還是一樣,是一個有力量的人。這一點,在很多和我和這一位同學有一樣相關狀況的人:深受父母其中一方負面評價(也就是做什麼都得不到他們的稱讚),我們在外人眼裡看來其實都是有領導力的。
談到最後,她一度完全收到,其實父親對她所有的負面評價,只是父親看待他自己、他自己以為的已經讓他的父親或母親或是父母雙親失望的十分之ㄧ不到而已。這一份他父親看待他自己不夠好的模式,已經完全的傳承到她,和第三代的大兒子身上。她也說她的大兒子告訴她,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樣的一刻,跳出自己抗拒父親一直看自己負面的習慣模式,而能突然像是“in the father’s shoes穿著父親的鞋子”,也就是能站在父親的立場,看到父親講這一些看我不夠好的話,原來不是真的是因為自己那樣差,而是他曾經以前被一個生命中重要的人這樣的批評過,所以,他有了孩子之後,也跟著這麼做。
原來這樣看輕我的錯不在父親。既然錯不在他,我就必須自己學習看到自己正面,對自己相信。這時候,每一個人,就像我同學一樣,就可以住進自己的“心的收容所”,開始自己給自己滋養的愛之旅。
這一段旅程,必須先去誠實的面對自己,到底這幾年自己都是怎麼看自己的。不要太驚訝,自己對自己的負面看法,其實都精準的複製到了那一位自己在意的長者的對自己的負面看法。這時,是最好的自我療愈期。之後,要很醒覺每一天自己在哪一些時候、哪一些狀況下,自我批判的聲音會跑出來。這時候當下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這一些聲音邀請到已經蓋好的“自我心的收容所”,開始讓自己當自己這一些過去聲音的養父母,灌輸自己另外的正面聲音。這樣,你的一生能量就開始轉變。
我和同學聊到,我是這樣看的:今天,我會走上這一條醒覺的路,十四年後找到了打斷可能延續了幾千年,數十代、百代的負面教養的這一個力量,是因為這是來自我的祖先們承受了這麼久的犧牲後,要藉由我去改變。我可以打斷這一個傳承,至少接下來的七代可以被我影響。而我這一位朋友今天能有一樣的醒覺,和即將開始的改變,也是因為她和我一樣就是那所謂的一位“THE ONE”!
我體驗到,看待自己“我是一個足夠的人。I am adequate!” 在我人生當中開始可以體會到的那一種平和、平衡、自由的力量。我的同學已經決定買機票從紐約飛去洛杉磯看她的父親,去聽聽他的故事,同時拿回她人生的力量。我很替她開心,她的人生要有所不同,我看到她的決心,她走上這一條路的每一步也永遠有我這一位老摯友在她背後牢牢的挺著!
這一家人後來得到了ABC電視台“極端改造:住家篇Extreme Makeover Home Edition”的贊助,號召了四千名義工,一個星期內為這一家人The Beaches,重新建立了一個新家。當主持人到這一家人的拖車前告訴他們要幫他們重新建造一個房子的時候,這一位父親說的是關於他讓一家人擠在這一部拖車裡他心裡的話:我覺得好像讓他們都失敗了I feel that I failed them!有這麼大愛的男人他心裡在乎的是他以為的失敗。母親呢,她談到為什麼要一生奉獻於領養孩子:我願意為這些沒人想領養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他們很棒,有人相信他們,我可以讓世界一點一點的不同。
原來,這一位母親給的是一個“心”的收容所,去抵擋外面負面的、對人攻擊的世界,給這一些孩子一個正面的滋養環境。而這一位父親他負責的是讓這一件事可以實質的被支持、被落實。
其實,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很多時候都像是這一些被遺棄、等待被收養的孩子一樣,因為來自我們愛的人特殊的愛我們的方式,讓我們一直認為我們不夠好。我們也需要一個收容所,我指的是我們的心。
昨天晚上,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大學同學的email。她的標題是:Help me。於是,我馬上打開了郵件,回信給她。幾分鐘後,我們用skype慢慢的聊了一陣子。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她參加了孩子學校的活動。這過程中,在其他家長的面前,孩子和她的互動讓她覺得不舒服,她在意其他人會覺得她的孩子沒教好,她很苦惱,於是想找我聊一聊。
我和這一位大學同學從十九歲認識到現在,一直是無所不談的。她給我的訊息,我知道,她想要幫助的不是關於表面上看起來的關於孩子的教養問題。我們大學畢業後一直都有連絡,我知道,她今天給我發出的求救訊號,是她的靈魂深處發出來的。這問題和她的教養一點關係都沒有。事實上,我認識這一位母親,她的教養是非常卓越、一點問題也沒有。孩子和她在學校的互動出了狀況,是孩子愛她,用這一個我們沒有人腦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在支持她心裡的聲音:我想要不同!
這個同學,她正在經歷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決定:讓自己的心被收養。就像今天節目看到的女主人“海灘太太Mrs Beach”一生承諾要做的事。四十多歲的她,終於想面對這一件事,而我知道,我們只能由我們自己來做這一件事:收養自己!
聊天的過程,我先讓她留意這一生當中,她一直有一個狀況在生命中不斷的出現:對家人關係的無力感。換句話說,她成為一個powerless的人已經很久了。但是,她的朋友,包括我,眼裡認識的她卻是一個有力量的女人,a powerful woman。
這一年來我常常分享過我的蛻變:關於我是如何了解到過去我的生活裡一直讓我父親對我的負面評價影響我的一生。但是,在我發現了原來那不是我父親的錯,因為他們一代一代都是這樣教育下一代的。後來,我和老爸在一次晚餐,他不經意的又再說我的缺點的時候,我人生第一次和他有了一個很誠實、成熟的對話;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我今年一月份的部落格曾經分享過。
從那一天之後起,神奇的,我頭上的金箍咒不見了。後來回想,其實在那一天之前,我已經先做了一件事:收養我的心。我讓自己先成為願意相信自可以的人。後來機會來了,我才能和我的父親有個簡單又有力量的誠實對話,這件事貢獻給了我、也給了我父親。
我的同學,其實和我一樣,她深受他父親對她的負面看法的影響很大。事實上,已經影響她到生活極度不開心、不自由、沒力量、無法主宰的地步了。當然,如果你是外人,看到她的模樣還是一樣,是一個有力量的人。這一點,在很多和我和這一位同學有一樣相關狀況的人:深受父母其中一方負面評價(也就是做什麼都得不到他們的稱讚),我們在外人眼裡看來其實都是有領導力的。
談到最後,她一度完全收到,其實父親對她所有的負面評價,只是父親看待他自己、他自己以為的已經讓他的父親或母親或是父母雙親失望的十分之ㄧ不到而已。這一份他父親看待他自己不夠好的模式,已經完全的傳承到她,和第三代的大兒子身上。她也說她的大兒子告訴她,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樣的一刻,跳出自己抗拒父親一直看自己負面的習慣模式,而能突然像是“in the father’s shoes穿著父親的鞋子”,也就是能站在父親的立場,看到父親講這一些看我不夠好的話,原來不是真的是因為自己那樣差,而是他曾經以前被一個生命中重要的人這樣的批評過,所以,他有了孩子之後,也跟著這麼做。
原來這樣看輕我的錯不在父親。既然錯不在他,我就必須自己學習看到自己正面,對自己相信。這時候,每一個人,就像我同學一樣,就可以住進自己的“心的收容所”,開始自己給自己滋養的愛之旅。
這一段旅程,必須先去誠實的面對自己,到底這幾年自己都是怎麼看自己的。不要太驚訝,自己對自己的負面看法,其實都精準的複製到了那一位自己在意的長者的對自己的負面看法。這時,是最好的自我療愈期。之後,要很醒覺每一天自己在哪一些時候、哪一些狀況下,自我批判的聲音會跑出來。這時候當下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這一些聲音邀請到已經蓋好的“自我心的收容所”,開始讓自己當自己這一些過去聲音的養父母,灌輸自己另外的正面聲音。這樣,你的一生能量就開始轉變。
我和同學聊到,我是這樣看的:今天,我會走上這一條醒覺的路,十四年後找到了打斷可能延續了幾千年,數十代、百代的負面教養的這一個力量,是因為這是來自我的祖先們承受了這麼久的犧牲後,要藉由我去改變。我可以打斷這一個傳承,至少接下來的七代可以被我影響。而我這一位朋友今天能有一樣的醒覺,和即將開始的改變,也是因為她和我一樣就是那所謂的一位“THE ONE”!
我體驗到,看待自己“我是一個足夠的人。I am adequate!” 在我人生當中開始可以體會到的那一種平和、平衡、自由的力量。我的同學已經決定買機票從紐約飛去洛杉磯看她的父親,去聽聽他的故事,同時拿回她人生的力量。我很替她開心,她的人生要有所不同,我看到她的決心,她走上這一條路的每一步也永遠有我這一位老摯友在她背後牢牢的挺著!
4/10/2010
4月10日:Something To Look Forward To
我的成長過程,有一件事一直支持我對明天有期望,同時讓今天過的很有正面熱情,那就是有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拿今天當例子吧。早晨起床,我就很期待中午後可以煮一杯咖啡,配上我愛的Cheese Factory的乳酪蛋糕。這讓我ㄧ個早上都精神充沛。同時,我愛看電視,我知道每一個星期的每一天可以期待看到的節目是什麼,這讓我因為對下一個星期要發生的事而讓今天結束後,明天新的一天會精神充沛。我常常固定看一些雜誌和網站,會了解未來的電影發行和音樂出版,當我知道了有一些可以期待的好片時,這讓我對未來有著正面期待。每一個月裡當我的能量低時,對這一些小事情有著期待,就又可以像雲霄飛車從底部衝到高處,精神充沛。
我其實不知道這一個習慣到底是怎麼來的?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第一次的這一種期待是來自小學訂閱了“漫畫大王”這一本雜誌。每一個月,這一本漫畫書都會附上一份需要動腦去完成的紙勞作。我其實對漫畫的熱情不高,但是對這一個每一個月的勞作,愛的不得了。有這一個每月一次的期待,要謝謝我的媽媽,是她願意在家裡的經濟環境還不富裕的時候,瞞著省的不得了的老爸不讓他知道這一件事,支持我讓我訂閱這一個刊物。我這一個訂閱,一直到這一個刊物停刊後才沒繼續。
等我到了國中,漸漸發展出了對音樂熱愛。當時,新格的金韻獎正流行,我知道這一個音樂獎的唱片發行時,已經是到了第二屆了。記得當時,大姐先買了陳明韶的第一張專輯“傘下的世界”,然後姊姊們又買了金韻獎2。接著我用自己的零用錢補買了金韻獎1。等到第二屆的金韻獎3出版的時候,我沒有足夠的零用錢,大膽的向老爸開口,結果他帶我到夜市一家他同學開的唱片行幫我買了唯一的一張他買給我的唱片。我還記得唱片的定價是80元,他賣我們60元。這一張唱片我一直保留到現在。
之後,我的國中生活,就在一張又一張民歌的唱片出版,特別是來自金韻獎專輯以及各個得獎歌手的出版期待中,將所有的零用錢存起來,剛好大概每一個月可以買一到兩張的唱片。國中就在這樣豐盛的期待及擁有過程中度過。上了高中,金韻獎慢慢結束,我開始愛上了ABBA合唱團,這一種期待換了主角,但是,已經養成我對未來一直擁有期待的目標和養成了期待的習慣。
這一段的成長,我回頭看,給了我兩個重要的特質:找到對未來的正面期待,和為自己要擁有的去負責任。
當然,這樣小小的帶給我支持我人生命面的力量,常常在我全力投注於做“大事”的時候給忘了。好在,過去再忙,感謝有誠品,讓我的這一份期待還能斷斷續續的被維持著。所以我很認同一件事,和再親密的人在一起,也要持續擁有自己熱情期待的東西。如果你為一個人放棄了,而當人生過的不開心時,反過來責怪那一個人,成為他的受害者,其實是要自己負責任的。
這麼多年來,也許值得讓我期待的事物會隨著我的年紀而有所改變,但是我的這一個特質和習慣一直都在。你呢?生命中屬於你,讓你充滿熱情、值得期待的那一些會常常發生的小事是什麼呢?
今天用這一篇文章來慶祝自己部落格的第一百篇文章!
拿今天當例子吧。早晨起床,我就很期待中午後可以煮一杯咖啡,配上我愛的Cheese Factory的乳酪蛋糕。這讓我ㄧ個早上都精神充沛。同時,我愛看電視,我知道每一個星期的每一天可以期待看到的節目是什麼,這讓我因為對下一個星期要發生的事而讓今天結束後,明天新的一天會精神充沛。我常常固定看一些雜誌和網站,會了解未來的電影發行和音樂出版,當我知道了有一些可以期待的好片時,這讓我對未來有著正面期待。每一個月裡當我的能量低時,對這一些小事情有著期待,就又可以像雲霄飛車從底部衝到高處,精神充沛。
我其實不知道這一個習慣到底是怎麼來的?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第一次的這一種期待是來自小學訂閱了“漫畫大王”這一本雜誌。每一個月,這一本漫畫書都會附上一份需要動腦去完成的紙勞作。我其實對漫畫的熱情不高,但是對這一個每一個月的勞作,愛的不得了。有這一個每月一次的期待,要謝謝我的媽媽,是她願意在家裡的經濟環境還不富裕的時候,瞞著省的不得了的老爸不讓他知道這一件事,支持我讓我訂閱這一個刊物。我這一個訂閱,一直到這一個刊物停刊後才沒繼續。
等我到了國中,漸漸發展出了對音樂熱愛。當時,新格的金韻獎正流行,我知道這一個音樂獎的唱片發行時,已經是到了第二屆了。記得當時,大姐先買了陳明韶的第一張專輯“傘下的世界”,然後姊姊們又買了金韻獎2。接著我用自己的零用錢補買了金韻獎1。等到第二屆的金韻獎3出版的時候,我沒有足夠的零用錢,大膽的向老爸開口,結果他帶我到夜市一家他同學開的唱片行幫我買了唯一的一張他買給我的唱片。我還記得唱片的定價是80元,他賣我們60元。這一張唱片我一直保留到現在。
之後,我的國中生活,就在一張又一張民歌的唱片出版,特別是來自金韻獎專輯以及各個得獎歌手的出版期待中,將所有的零用錢存起來,剛好大概每一個月可以買一到兩張的唱片。國中就在這樣豐盛的期待及擁有過程中度過。上了高中,金韻獎慢慢結束,我開始愛上了ABBA合唱團,這一種期待換了主角,但是,已經養成我對未來一直擁有期待的目標和養成了期待的習慣。
這一段的成長,我回頭看,給了我兩個重要的特質:找到對未來的正面期待,和為自己要擁有的去負責任。
當然,這樣小小的帶給我支持我人生命面的力量,常常在我全力投注於做“大事”的時候給忘了。好在,過去再忙,感謝有誠品,讓我的這一份期待還能斷斷續續的被維持著。所以我很認同一件事,和再親密的人在一起,也要持續擁有自己熱情期待的東西。如果你為一個人放棄了,而當人生過的不開心時,反過來責怪那一個人,成為他的受害者,其實是要自己負責任的。
這麼多年來,也許值得讓我期待的事物會隨著我的年紀而有所改變,但是我的這一個特質和習慣一直都在。你呢?生命中屬於你,讓你充滿熱情、值得期待的那一些會常常發生的小事是什麼呢?
今天用這一篇文章來慶祝自己部落格的第一百篇文章!
4/09/2010
4月9日:告別式
今天一大早和爸媽、大姐加上從中壢出發的二姐和二姐夫到桃園參加了大姨丈的告別式。我和大姨丈的感情不算深,我會參加純粹是因為媽的緣故,去支持她。
到了桃園殯儀館,看到了大姨丈的遺照,我已經不太認得了。我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他五十多歲時的樣子。今年他過世,享年七十九歲。其實這兩三年當中是有遇到大姨丈一次的,那是在一次媽這邊的兄弟姐妹在圓山飯店的聚會。那時,大姨丈的身體已經不太好,頭髮都已經全白,人也消瘦了不少。但不知怎地,我對他的記憶並沒有被update更新。
也許,他年輕的樣子代表我人生當中一個美好的回憶。我的親身母過世後兩年,是在這一個大姨丈天母的家裡第一次見到現在的媽媽的。我那時國二,有偶而寫日記的習慣。我還記得那一天並不清楚去這位所謂“阿姨”家認識這一位女性長輩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即時結束後回到家裡還是不清楚為什麼這一次到陌生人家拜訪(那時候的我非常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focus in),但是,我那一天的日記卻是記著:希望這一位阿姨能成為我的母親。
告別式的過程,是葬儀社安排主導的。當我和其他叫他姨丈、姑丈的人一起去行禮的時候,是跪拜的方式。當時,我有點不舒服,因為我是只和自己的爸媽和祖父母跪的。對這一位認識接觸有限的長輩做跪拜,對我來說很不自然。
之後,公祭的過程差不多一個多小時,來了六七十個單位,幾乎都是大表哥的上市公司的相關商業夥伴、上下游公司、往來銀行。這一個過程我也不禁想到,如果這是我的葬禮或是我自己父親的葬禮,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呈現。
如果是我父親的,我會完全遵照他的意思,這也讓我突然想到,我們從來沒有溝通過這一種事。忽然想到這一個可能時,我還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對。當然,我知道爸爸的宗教信仰,但是,有太多的細節如果沒溝通,我永遠不會知道怎麼去做好這一件事。這是我這幾天要和家裡聊的事。
如果這是我的葬禮呢?我很清楚今天體驗到的這一個方式不會是我要的。
我的葬禮,我不會用這一套流程,也不要有人念經。我葬禮上只要有一個人主持這一個過程,主持的目的是讓有話說的人講一講我們之間的關係,和他為什麼今天會來,然後,整個過程放著我的音樂(也許我應該做一份iPod清單,上面有在我葬禮放的音樂的曲目)。最後,用一首歌最為結束。整個過程一個小時就可以了吧。之後,把我火化,樹葬。更重要的是,來參加我的葬禮的人之後一定要聚在一起好好的吃ㄧ頓飯,然後代我謝謝這一個世界,我曾經來過,如果還可以,談一談我留下了什麼。
告別式上,我也特別注意到大阿姨。她的兄弟姐妹有六個人都來了。大阿姨一直是一個個性直爽的女人。她今天沒有任何我看過的其他喪夫的寡婦的戲劇化。她很自然,是個完全接受了這一件事的自然的女人。我看著大姊夫的遺照,心裡是替他開心,因為他完成了這一生,留下的是一個健康、有愛圍繞的家庭。
最後,司儀宣佈可以去看大姨丈最後一面,我決定還是把他在我心中的那一個五十多歲的樣子留著,選擇不去瞻仰。今天走的大姨丈的樣子,我已經不認識了。
今天我也有機會問自己,如果我今天走了,我會不會遺憾呢?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這十多年來我讓自己有意識的過每一天,我的每一步路都是我的選擇。如果有遺憾,會是我的告別式是像今天這樣的呈現。人,死也只有一次,雖然我是沒辦法參加,但是,告別式是關於往生者留給在世的人的最後一次關於這一個人的回憶,所以,能依照往生者的意願去做還是挺重要的。
十多年前,曾經參加一位大學要好同學的葬禮,那時候她三十出頭而已。那一天在金山墓園看著她入葬,放著的歌是沙拉布萊曼和安德魯波伽烈的Time To Say Goodbye,到現在我想到她,都還記的這一首歌。
我的葬禮上要放那一首歌做為結束呢?我要想一想。
到了桃園殯儀館,看到了大姨丈的遺照,我已經不太認得了。我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他五十多歲時的樣子。今年他過世,享年七十九歲。其實這兩三年當中是有遇到大姨丈一次的,那是在一次媽這邊的兄弟姐妹在圓山飯店的聚會。那時,大姨丈的身體已經不太好,頭髮都已經全白,人也消瘦了不少。但不知怎地,我對他的記憶並沒有被update更新。
也許,他年輕的樣子代表我人生當中一個美好的回憶。我的親身母過世後兩年,是在這一個大姨丈天母的家裡第一次見到現在的媽媽的。我那時國二,有偶而寫日記的習慣。我還記得那一天並不清楚去這位所謂“阿姨”家認識這一位女性長輩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即時結束後回到家裡還是不清楚為什麼這一次到陌生人家拜訪(那時候的我非常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focus in),但是,我那一天的日記卻是記著:希望這一位阿姨能成為我的母親。
告別式的過程,是葬儀社安排主導的。當我和其他叫他姨丈、姑丈的人一起去行禮的時候,是跪拜的方式。當時,我有點不舒服,因為我是只和自己的爸媽和祖父母跪的。對這一位認識接觸有限的長輩做跪拜,對我來說很不自然。
之後,公祭的過程差不多一個多小時,來了六七十個單位,幾乎都是大表哥的上市公司的相關商業夥伴、上下游公司、往來銀行。這一個過程我也不禁想到,如果這是我的葬禮或是我自己父親的葬禮,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呈現。
如果是我父親的,我會完全遵照他的意思,這也讓我突然想到,我們從來沒有溝通過這一種事。忽然想到這一個可能時,我還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對。當然,我知道爸爸的宗教信仰,但是,有太多的細節如果沒溝通,我永遠不會知道怎麼去做好這一件事。這是我這幾天要和家裡聊的事。
如果這是我的葬禮呢?我很清楚今天體驗到的這一個方式不會是我要的。
我的葬禮,我不會用這一套流程,也不要有人念經。我葬禮上只要有一個人主持這一個過程,主持的目的是讓有話說的人講一講我們之間的關係,和他為什麼今天會來,然後,整個過程放著我的音樂(也許我應該做一份iPod清單,上面有在我葬禮放的音樂的曲目)。最後,用一首歌最為結束。整個過程一個小時就可以了吧。之後,把我火化,樹葬。更重要的是,來參加我的葬禮的人之後一定要聚在一起好好的吃ㄧ頓飯,然後代我謝謝這一個世界,我曾經來過,如果還可以,談一談我留下了什麼。
告別式上,我也特別注意到大阿姨。她的兄弟姐妹有六個人都來了。大阿姨一直是一個個性直爽的女人。她今天沒有任何我看過的其他喪夫的寡婦的戲劇化。她很自然,是個完全接受了這一件事的自然的女人。我看著大姊夫的遺照,心裡是替他開心,因為他完成了這一生,留下的是一個健康、有愛圍繞的家庭。
最後,司儀宣佈可以去看大姨丈最後一面,我決定還是把他在我心中的那一個五十多歲的樣子留著,選擇不去瞻仰。今天走的大姨丈的樣子,我已經不認識了。
今天我也有機會問自己,如果我今天走了,我會不會遺憾呢?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這十多年來我讓自己有意識的過每一天,我的每一步路都是我的選擇。如果有遺憾,會是我的告別式是像今天這樣的呈現。人,死也只有一次,雖然我是沒辦法參加,但是,告別式是關於往生者留給在世的人的最後一次關於這一個人的回憶,所以,能依照往生者的意願去做還是挺重要的。
十多年前,曾經參加一位大學要好同學的葬禮,那時候她三十出頭而已。那一天在金山墓園看著她入葬,放著的歌是沙拉布萊曼和安德魯波伽烈的Time To Say Goodbye,到現在我想到她,都還記的這一首歌。
我的葬禮上要放那一首歌做為結束呢?我要想一想。
4/08/2010
4月8日:讓我們談一談它
今天是浴佛節,也是我擁有焦慮的一天。這一個焦慮很明顯是來自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中午,我坐公車到了內湖拿車,車剛剛換了新的擋風玻璃,因為我去大陸的期間,大姐借了車和朋友到高雄玩,回來時後發現上面像是被碎石打了一個小洞。
今天在永和等公車去內湖時,在等車的時候看見了一對夫妻,和一部嬰兒車,當他們要搭的公車到站的時候,老公一把抱起了小孩直接跑到停在他們前面大約七、八公尺的公車門前,準備上車。在後頭的老婆忙著收起嬰兒車,但是好像不太好收,眼看著老公小孩快要上車了,這時看到老公對著司機說話,同時手向我這一邊嬰兒車剛剛收好的老婆比著。後來,老婆跑了過去,一起上了車,我也發現司機等他們都上了公車,稍微等了一下子才踩油門開走。
看著他們這一對夫妻,我心裡忽然跑出來一句話:沒有自己的車子,我們可以坐公車;如果沒有公車可以坐,我們可以一起散步走路。同時,我也發現,原來我心裡有一個觀點,就是我以為所以的有孩子的夫妻都是有車子的!所以,看到他們這樣的推著嬰兒車在搭公車,我居然覺得有點錯亂。
這樣的錯亂,除了讓我腦子冒出上面的那一句話,我也想到了我的爸媽們的年代,是這樣子的。
我其實還滿喜歡在平時非尖峰時間搭公車的。通常我會帶一本書,戴上耳機,找後面的座位坐下,然後任由這一部公車,一站又一站帶我慢慢的駛向我的目的地。
今天在車上,我繼續讀著“一點小信仰”這一本書。這一小時的車程,我讀了好些頁,曾經大大的感動過兩次,而這兩次都是關於作者對這一位找他寫祭文的猶太拉比和他回憶的一些過去的描述。
晚上回到了家,看著美國偶像電視節目,聽到了前年的第二名David Archeleta唱的約翰藍儂的"Imagine想像",我又掉眼淚了。這一首歌和這一位拉比的故事都喚醒我的感動,因為我有一樣的願景:人和人之間沒有距離。
我進入訓練領域這麼多年,我知道要讓人和人之間沒有距離,除了在生活上去實踐之外,要同時讓我和我自己合一。
昨天晚上,一位朋友下了班來找我,我們聊到很多這一方面關於接受自己和期許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話題。這當中我沒有分享太多我自己的過程,因為這位朋友一直有看我的部落格。所以,聽她分享了不少她最近的生活。總之,這一個將近三小時的見面,我祝福她帶走了她今天在我們交談中釐清的一些方向,在她的人生當中,她能活在她心裡知道的那一個屬於她,有力量、自由的人生。
回到今天的焦慮。當然,在我想要的自在的人生裡,焦慮是一個相反的東西。但是,我是人,焦慮的出現反映出我失控的狀態。今天去面對這一個焦慮時,我其實看見了一個自己的轉變。
過去,我有焦慮的呈現,通常這一個不安,失控(對未知的未來不控制)是來自潛意識的不安,所以,我會用腦袋來計畫調整它。比如說,我就會開始做一些事,確保我的未來是如我所願的進行。但是,這一次,這一個不安是來自我腦袋,我會做的事就是看看我的心裡(也可以說是潛意識)是不是也一樣不安。這幾年我醒覺的效果這時候就發揮功能了:我的心裡對未來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很安穩的。這時,我就會回到腦袋層面,讓這一個不安但又不做什麼的焦慮讓它待著。這可能要幾天的時間。這幾天,我要在當下做當下要做的事,或是不做任何事。
家門口的水溝改建工程,下午回來時停了。我以為這是因為今天下午下了大雨的緣故。吃晚飯時,我提到這一件事,才聽老爸說似乎下午市長跑出來要他們停工不要做了。這一個小工程,其實是荒謬的,因為我們這一條巷子裡的這一條小水溝沒問題,這一個工程把所有水溝上的護磚全部挖掉,換新的,我知道我們住這裡的人已經覺得不對,加上這十天來製造出來的噪音和影響到住戶的正常進出,也許有人已經看不下去、受不了打了報告給市長。
我看待這一件事其實和我自己的心境很像。改造自己的過程有時候會太過,甚至做無意義的翻修,這當中會造成自己的不安(噪音)和焦慮不便(影響進出)。就像我昨天和朋友聊到一點,醒覺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老是看到行不通的,要糾正的自己,這和挖掉一條好用的路,想在上面重鋪一條新的路,期望這一條新路比較好是一樣的矛盾和無意義,甚至有時候是痛苦的。
昨天和朋友的談話也聊到了一件事,就是我支持她如果可以的話,和我ㄧ起做一件事,那就是開始和身邊的人聊一聊每一天深深影響我們生活最重要的一件事:台灣的未來。
我和她分享,過去十多年大家不談是因為我們怕極了這一個話題會引來的所謂的“對立”和引來自己和對方可能的不舒服感覺。我說,這一個狀況該讓它停止了。住在這裡的每一個台灣人都有權利去談我們的未來要怎樣,我們和中國的關係要怎樣。我們其實都厭倦了政治,所以,不關政治,為我們的下一代,開始和身邊的人溝通我們要的是什麼吧!
今天吃晚飯的時候,老爸有點泛政治化的把門口工程的事數落了馬政府一頓。我聽了以後,告訴老爸一個觀點:政治不管是藍是綠,我都看不起他們。藍沒有願景的做了一堆事,綠沒有願景批評了每一件事。藍討好,綠批評。我告訴老爸的是,為我的姪子姪女,他的孫子孫女開始想一想要給他們的未來是什麼?台灣太多批評的聲音,但是我沒聽到一個願景和做法讓我看到我們下一代的未來是充滿希望和機會的。我告訴老爸,中國和姪子姪女一樣大的孩子面對他們的未來和我們這裡孩子面對未來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時,我告訴爸媽,我們自己二三十年前不也和中國現在一樣,戒嚴、言論被控制。我說,中國正在走我們經過的路。
老爸似乎是聽到了我在和他溝通的。突然,身為幾代台灣人的老爸話風一轉,說:共產黨還比較好,至少那些殺人犯會被判死刑!這一個轉換的話題,我一時回不了神,但我心裡開心,因為我把開始看我們要給下一代怎樣的未來的種子種在老爸的心裡了!
是的,台灣吵吵鬧鬧了十多年,所有人已經不敢和人溝通討論我們的未來已經是一個習慣。我們該醒了!和他人討論彼此的未來只是因為怕有衝突、怕被貼標籤?該醒了!台灣的未來原本是不需要只用一個狹隘的和中國的關係去思考的。但是如果中國對我們的未來很重要,該去談。如果不重要,就不談。我們一直不敢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該醒了!
"Imagine"這一首歌的意境,在我接觸的所有人當中,聽過的人都深深的被打動,沒有一個我接觸到的人不是這樣。聽一聽這一首歌,想一想我們要給下一代的是什麼,開始談一談吧!
Imagine 想像 – John Lennon 約翰藍儂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想像一下如果沒有天堂
It's easy if you try 試一下, 很容易的
No Hell below us 在我們下方也沒有地獄
Above us only sky 我們頭頂上只有天空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像所有的人
Living for today 只為今天而活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想像沒有國家這一個東西
It is'nt hard to do 做起來其實不難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沒有東西值得去犧牲他人或是自己的生命
And not religion too 而且也沒有宗教這一個東西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像所有的人
Living life in peace 過著和平的生活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你也許會認為我是一個愛做夢的人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但我不是唯一的一個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希望有一天你會加入我們
And the world will lives as one 世界會合而為一
Imagine no possessions 想像我們沒有什麼佔有
I wonder if you can 我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做得到
Not need for greed or hunger 我們不需要貪婪和飢渴
A brotherhood of man 人們都是兄弟姐妹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下一下所有的人
Sharing all the world 一起分享這一個世界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你也許會認為我是一個愛做夢的人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但我不是唯一的一個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希望有一天你會加入我們
And the world will lives as one 世界會合而為一
推薦音樂:
Imagine – John Lennon (連接YouTube)
(選自"Imagine"專輯)
今天在永和等公車去內湖時,在等車的時候看見了一對夫妻,和一部嬰兒車,當他們要搭的公車到站的時候,老公一把抱起了小孩直接跑到停在他們前面大約七、八公尺的公車門前,準備上車。在後頭的老婆忙著收起嬰兒車,但是好像不太好收,眼看著老公小孩快要上車了,這時看到老公對著司機說話,同時手向我這一邊嬰兒車剛剛收好的老婆比著。後來,老婆跑了過去,一起上了車,我也發現司機等他們都上了公車,稍微等了一下子才踩油門開走。
看著他們這一對夫妻,我心裡忽然跑出來一句話:沒有自己的車子,我們可以坐公車;如果沒有公車可以坐,我們可以一起散步走路。同時,我也發現,原來我心裡有一個觀點,就是我以為所以的有孩子的夫妻都是有車子的!所以,看到他們這樣的推著嬰兒車在搭公車,我居然覺得有點錯亂。
這樣的錯亂,除了讓我腦子冒出上面的那一句話,我也想到了我的爸媽們的年代,是這樣子的。
我其實還滿喜歡在平時非尖峰時間搭公車的。通常我會帶一本書,戴上耳機,找後面的座位坐下,然後任由這一部公車,一站又一站帶我慢慢的駛向我的目的地。
今天在車上,我繼續讀著“一點小信仰”這一本書。這一小時的車程,我讀了好些頁,曾經大大的感動過兩次,而這兩次都是關於作者對這一位找他寫祭文的猶太拉比和他回憶的一些過去的描述。
晚上回到了家,看著美國偶像電視節目,聽到了前年的第二名David Archeleta唱的約翰藍儂的"Imagine想像",我又掉眼淚了。這一首歌和這一位拉比的故事都喚醒我的感動,因為我有一樣的願景:人和人之間沒有距離。
我進入訓練領域這麼多年,我知道要讓人和人之間沒有距離,除了在生活上去實踐之外,要同時讓我和我自己合一。
昨天晚上,一位朋友下了班來找我,我們聊到很多這一方面關於接受自己和期許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話題。這當中我沒有分享太多我自己的過程,因為這位朋友一直有看我的部落格。所以,聽她分享了不少她最近的生活。總之,這一個將近三小時的見面,我祝福她帶走了她今天在我們交談中釐清的一些方向,在她的人生當中,她能活在她心裡知道的那一個屬於她,有力量、自由的人生。
回到今天的焦慮。當然,在我想要的自在的人生裡,焦慮是一個相反的東西。但是,我是人,焦慮的出現反映出我失控的狀態。今天去面對這一個焦慮時,我其實看見了一個自己的轉變。
過去,我有焦慮的呈現,通常這一個不安,失控(對未知的未來不控制)是來自潛意識的不安,所以,我會用腦袋來計畫調整它。比如說,我就會開始做一些事,確保我的未來是如我所願的進行。但是,這一次,這一個不安是來自我腦袋,我會做的事就是看看我的心裡(也可以說是潛意識)是不是也一樣不安。這幾年我醒覺的效果這時候就發揮功能了:我的心裡對未來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很安穩的。這時,我就會回到腦袋層面,讓這一個不安但又不做什麼的焦慮讓它待著。這可能要幾天的時間。這幾天,我要在當下做當下要做的事,或是不做任何事。
家門口的水溝改建工程,下午回來時停了。我以為這是因為今天下午下了大雨的緣故。吃晚飯時,我提到這一件事,才聽老爸說似乎下午市長跑出來要他們停工不要做了。這一個小工程,其實是荒謬的,因為我們這一條巷子裡的這一條小水溝沒問題,這一個工程把所有水溝上的護磚全部挖掉,換新的,我知道我們住這裡的人已經覺得不對,加上這十天來製造出來的噪音和影響到住戶的正常進出,也許有人已經看不下去、受不了打了報告給市長。
我看待這一件事其實和我自己的心境很像。改造自己的過程有時候會太過,甚至做無意義的翻修,這當中會造成自己的不安(噪音)和焦慮不便(影響進出)。就像我昨天和朋友聊到一點,醒覺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老是看到行不通的,要糾正的自己,這和挖掉一條好用的路,想在上面重鋪一條新的路,期望這一條新路比較好是一樣的矛盾和無意義,甚至有時候是痛苦的。
昨天和朋友的談話也聊到了一件事,就是我支持她如果可以的話,和我ㄧ起做一件事,那就是開始和身邊的人聊一聊每一天深深影響我們生活最重要的一件事:台灣的未來。
我和她分享,過去十多年大家不談是因為我們怕極了這一個話題會引來的所謂的“對立”和引來自己和對方可能的不舒服感覺。我說,這一個狀況該讓它停止了。住在這裡的每一個台灣人都有權利去談我們的未來要怎樣,我們和中國的關係要怎樣。我們其實都厭倦了政治,所以,不關政治,為我們的下一代,開始和身邊的人溝通我們要的是什麼吧!
今天吃晚飯的時候,老爸有點泛政治化的把門口工程的事數落了馬政府一頓。我聽了以後,告訴老爸一個觀點:政治不管是藍是綠,我都看不起他們。藍沒有願景的做了一堆事,綠沒有願景批評了每一件事。藍討好,綠批評。我告訴老爸的是,為我的姪子姪女,他的孫子孫女開始想一想要給他們的未來是什麼?台灣太多批評的聲音,但是我沒聽到一個願景和做法讓我看到我們下一代的未來是充滿希望和機會的。我告訴老爸,中國和姪子姪女一樣大的孩子面對他們的未來和我們這裡孩子面對未來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時,我告訴爸媽,我們自己二三十年前不也和中國現在一樣,戒嚴、言論被控制。我說,中國正在走我們經過的路。
老爸似乎是聽到了我在和他溝通的。突然,身為幾代台灣人的老爸話風一轉,說:共產黨還比較好,至少那些殺人犯會被判死刑!這一個轉換的話題,我一時回不了神,但我心裡開心,因為我把開始看我們要給下一代怎樣的未來的種子種在老爸的心裡了!
是的,台灣吵吵鬧鬧了十多年,所有人已經不敢和人溝通討論我們的未來已經是一個習慣。我們該醒了!和他人討論彼此的未來只是因為怕有衝突、怕被貼標籤?該醒了!台灣的未來原本是不需要只用一個狹隘的和中國的關係去思考的。但是如果中國對我們的未來很重要,該去談。如果不重要,就不談。我們一直不敢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該醒了!
"Imagine"這一首歌的意境,在我接觸的所有人當中,聽過的人都深深的被打動,沒有一個我接觸到的人不是這樣。聽一聽這一首歌,想一想我們要給下一代的是什麼,開始談一談吧!
Imagine 想像 – John Lennon 約翰藍儂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想像一下如果沒有天堂
It's easy if you try 試一下, 很容易的
No Hell below us 在我們下方也沒有地獄
Above us only sky 我們頭頂上只有天空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像所有的人
Living for today 只為今天而活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想像沒有國家這一個東西
It is'nt hard to do 做起來其實不難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沒有東西值得去犧牲他人或是自己的生命
And not religion too 而且也沒有宗教這一個東西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像所有的人
Living life in peace 過著和平的生活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你也許會認為我是一個愛做夢的人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但我不是唯一的一個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希望有一天你會加入我們
And the world will lives as one 世界會合而為一
Imagine no possessions 想像我們沒有什麼佔有
I wonder if you can 我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做得到
Not need for greed or hunger 我們不需要貪婪和飢渴
A brotherhood of man 人們都是兄弟姐妹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下一下所有的人
Sharing all the world 一起分享這一個世界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你也許會認為我是一個愛做夢的人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但我不是唯一的一個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希望有一天你會加入我們
And the world will lives as one 世界會合而為一
推薦音樂:
Imagine – John Lennon (連接YouTube)
(選自"Imagine"專輯)
4/07/2010
4月7日:"秘密"裡沒說的秘密
去年我曾經因為朋友的幫忙而有機會做了兩次簡單的講座。這兩次的公開講座讓我有機會將我的區分心得和人做分享。在這兩次我為講座的準備過程當中,我也體會出當一個人能自己在生命當中做出重要的區分時,生命可以活的有力量。
回頭看我過去的人生,很多時候的不開心,覺得活在黑暗的隧道裡的時候,通常那一段時間,我雖有區分的能力(那些能力其實是停滯的狀態),但是我走不出去。現在知道了,因為當時我必須待在那一個洞裡,它正是在為我累積人生經驗,學習等待和暸解到人生更重大的區分。
這麼多年來的自我成長學習裡,我因為承諾自己要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任何的醒覺冥冥之中都在引導我去找到真相、自然運作的法則,然後我可以從中找到選項,為自己做出和我人生方向一致的選擇。區分對我這一個邏輯性強的人來說,非常好用。
到目前為止,我找到最重要的真相發現是:A)我的成長過程接觸到的是負面教養法,B)我的成長過程教我成功的定義是基於比較。這兩個重大的發現,如果套上區分的方法,我的選項就開始出現:A)負面和正面,B)比較和接受。當然,從選項1的過去行為要蛻變到選項2未來人生的新原則,當中我必須先面對的一個重要關鍵的過程是先去看見過去的行為,然後同時去了解新的行為該怎麼做。這之後,我的成長就快速的開始。
簡單的說,今年初開始,我為我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新的、簡單的選擇:我決定過一個正面、接受的人生。當我決定了以後,生活變的簡單,因為我會把每一個重要的當下,變成我的鏡子,因為我有很清楚的決定,所以,這一面鏡子讓我可以發揮我身為一個人最大的賦予權力:選擇,然後新的行為就開始一點一點的在我的生活當中實踐出來。
這一個方向清楚了,但是並不代表它會讓我的醒覺、成長變得更容易一些。事實上,挑戰最大的是在跳開比較,進入接受的這一個過程。
我換個角度來談接受。昨天在誠品買了一本書:教養大震撼(Nurture Shock)。這一本書寫作的出發點是關於,親子教育成為顯學已有二、三十年,那麼多的書籍報刊都在討論教養,為什麼孩子的問題還是一大堆?這個疑問,我在幾個月前找到屬於我自己類似問題的答案。我的問題是:我的成長醒覺路程已經走了十多年,為什麼醒覺越多,我的問題越深?我的答案是:我已經成為看問題的專家,而我又情不自禁的讓自己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這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我潛意識認為我永遠不夠好。
所以接受的挑戰在於,看待自己是一個已經足夠的人。
這一年來,為了支持我看待自己是個足夠的人,我用了一點時間去研究了解一些社會真相,然後藉由瞭解這一些真相幫助我去包容我過去看到的問題,將它們轉成為中立的事實。我因為這樣對自己先有同理心,對我曾抗拒、有批評、看法的來自其他人的呈現也有同理心,然後才真正開始了接受的過程。
這所有的社會真相當中,最幫到我的是:我們整個社會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百分之九十的溝通都是用負面的;所以,我當然會對自己的批判最大、最多。當我從人們的互動裡體驗到我自己的負面反應,或是體驗到他們對我的負面反應時,我知道那些都是一面鏡子讓我在那一個當下接受那是OK的。
我們的生活裡,原來一直在重複“視網膜效應”。我們學會要多看自己的不足,也就是我的問題;同時,我們眼裡看到的家人、工作、環境也都自動化的看到那裏的不足和問題,甚或缺點。難怪,我們大多數人對於接受他人真心的讚美時,會那麼扭捏不自在。
我過去是一個解決問題高手。看待事情和人都很能看到問題。我忘了,找出事情的問題是重要的,但是,當我把事情出問題和人連在一起看待時,我要“修理fix”的焦點就出了狀況。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好人good person,都有一個美麗的靈魂beautiful soul。我們當然會創造出問題,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問題,也不曾有問題。我們今天真正面對的問題是:我可不可以這樣看待自己?
區分真的是一項很有力量的工具。對我來說,在找到對自己有同理心之後,任何的區分都在幫助我走向一條日光的大道!
回頭看我過去的人生,很多時候的不開心,覺得活在黑暗的隧道裡的時候,通常那一段時間,我雖有區分的能力(那些能力其實是停滯的狀態),但是我走不出去。現在知道了,因為當時我必須待在那一個洞裡,它正是在為我累積人生經驗,學習等待和暸解到人生更重大的區分。
這麼多年來的自我成長學習裡,我因為承諾自己要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任何的醒覺冥冥之中都在引導我去找到真相、自然運作的法則,然後我可以從中找到選項,為自己做出和我人生方向一致的選擇。區分對我這一個邏輯性強的人來說,非常好用。
到目前為止,我找到最重要的真相發現是:A)我的成長過程接觸到的是負面教養法,B)我的成長過程教我成功的定義是基於比較。這兩個重大的發現,如果套上區分的方法,我的選項就開始出現:A)負面和正面,B)比較和接受。當然,從選項1的過去行為要蛻變到選項2未來人生的新原則,當中我必須先面對的一個重要關鍵的過程是先去看見過去的行為,然後同時去了解新的行為該怎麼做。這之後,我的成長就快速的開始。
簡單的說,今年初開始,我為我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新的、簡單的選擇:我決定過一個正面、接受的人生。當我決定了以後,生活變的簡單,因為我會把每一個重要的當下,變成我的鏡子,因為我有很清楚的決定,所以,這一面鏡子讓我可以發揮我身為一個人最大的賦予權力:選擇,然後新的行為就開始一點一點的在我的生活當中實踐出來。
這一個方向清楚了,但是並不代表它會讓我的醒覺、成長變得更容易一些。事實上,挑戰最大的是在跳開比較,進入接受的這一個過程。
我換個角度來談接受。昨天在誠品買了一本書:教養大震撼(Nurture Shock)。這一本書寫作的出發點是關於,親子教育成為顯學已有二、三十年,那麼多的書籍報刊都在討論教養,為什麼孩子的問題還是一大堆?這個疑問,我在幾個月前找到屬於我自己類似問題的答案。我的問題是:我的成長醒覺路程已經走了十多年,為什麼醒覺越多,我的問題越深?我的答案是:我已經成為看問題的專家,而我又情不自禁的讓自己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這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我潛意識認為我永遠不夠好。
所以接受的挑戰在於,看待自己是一個已經足夠的人。
這一年來,為了支持我看待自己是個足夠的人,我用了一點時間去研究了解一些社會真相,然後藉由瞭解這一些真相幫助我去包容我過去看到的問題,將它們轉成為中立的事實。我因為這樣對自己先有同理心,對我曾抗拒、有批評、看法的來自其他人的呈現也有同理心,然後才真正開始了接受的過程。
這所有的社會真相當中,最幫到我的是:我們整個社會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百分之九十的溝通都是用負面的;所以,我當然會對自己的批判最大、最多。當我從人們的互動裡體驗到我自己的負面反應,或是體驗到他們對我的負面反應時,我知道那些都是一面鏡子讓我在那一個當下接受那是OK的。
我們的生活裡,原來一直在重複“視網膜效應”。我們學會要多看自己的不足,也就是我的問題;同時,我們眼裡看到的家人、工作、環境也都自動化的看到那裏的不足和問題,甚或缺點。難怪,我們大多數人對於接受他人真心的讚美時,會那麼扭捏不自在。
我過去是一個解決問題高手。看待事情和人都很能看到問題。我忘了,找出事情的問題是重要的,但是,當我把事情出問題和人連在一起看待時,我要“修理fix”的焦點就出了狀況。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好人good person,都有一個美麗的靈魂beautiful soul。我們當然會創造出問題,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問題,也不曾有問題。我們今天真正面對的問題是:我可不可以這樣看待自己?
區分真的是一項很有力量的工具。對我來說,在找到對自己有同理心之後,任何的區分都在幫助我走向一條日光的大道!
4/06/2010
4月6日:從數位時代到人生值得慶祝
活在這一個數位的時代,讓我開始懷念現在的行為。比如說,當人們知道我還在買CD,我收到的反應是:你還在買啊?iPad的盛行應該可能會是趨勢,也許很快的,有一天我會收到人們驚訝的對我說:你還在買書啊!雖然我還在買音樂買書,但我已經在懷念我最愛做的事了!
我的一生的很多滿足都是建構在擁有這一些習慣上。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當我可以將兩萬多張CD和將近上萬的書籍以及DVD都放在小小的硬碟裡,我的家會不會變得我住起來都不溫暖了呢?
每一次到誠品的音樂館,看到它的面積越來越小,似乎也感覺到隨時要準備和它說再見的時候越來越近。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面對這一個常常滿足我心裡的購買行為,它可能會成為一種回憶。所以我已經開始在懷念。
我這杞人憂天的個性啊!
今天到信義誠品主要是和一位過去的工作同事約了想聊一聊為中國大陸的訓練中心做專業管理訓練的這個可能性。談話過程中,她提醒我,要放掉我們過去知道的。這一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也很沒道理。沒道理的部分我明白,因為要教他們的專業,是沒辦法這麼做的,因為專業如果打折了,就不叫專業了,所以我必須在知道大陸的中心願意付錢才會去做這一個訓練,然後百分之百的把這一套專業教給他們。有道理的部份呢?很有意思的是,我從這一位過去的同事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杞人憂天的過去。
過去幾年,我面對的是我現在回頭看才明白它是我人生最不自信的人生階段。那一段時間,做起事來,開始會調整自己去配合他人,但是那底層的目的還是讓人達成我要的目的。這一種“配合人來配合自己”就像是讓自己先扭曲再讓人跳進自己的模子,注定要失敗。這一段喪失自信的過程,讓我對人想太多,當然,該做的事也沒做對。這一段常常杞人憂天的過程,是我人生當中很珍貴的一段歷程。
這一位前同事其實和我有一樣卓越的做事能力,只是,我們人生不同的過程讓我們表面上成了兩個極端的人:她在意人,我只在意事。我們兩人一年多沒見了,我期望我想做的這一件事能讓我們好好的發揮過去幾年累積的經驗貢獻給中國的訓練中心。我心有期望,但我也不勉強她,也不勉強我自己去勉強這一件事。
昨天開始,我終於把買了一陣子的一本書“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拿來看。這一本書的作者是“星期二的十四堂課”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這一本書是用作者為他成長過程中的猶太教拉比寫祭文的經過寫的一本關於信仰的書。讀了幾頁,竟被他簡單的幾個筆觸觸動到我的內心。也許,這一本書買到現在才讀它會對我今年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記得十多年前剛剛開始接觸成長訓練時,來自一位之前廣告公司,同時也上了這個課程,現在也成為一位講師的前同事一句話它徹底的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這一句話是這樣的:人的一生是關於愛與被愛。我們每一天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語言、肢體表達,有溝通、沒溝通的都是在和對方問這兩個問題:我可以愛妳嗎?你可以愛我嗎?這兩個問題,我們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能簡單的回答。
我們沒能簡單的回答,原因也很單純,因為我們怕自己受傷,所以我們開始學會讓生命中充滿多一點的戲劇化。
昨天看了一部英國電影“名媛教育An Education”。這一部電影講的是一位生長在1961年英國的17歲高中少女成長的讓人驚艷的故事。演員Carey Mulligan飾演的女主角讓她拿到了今年英國的影獎影后。這一部電影對我來說讓我認識了一位我們這一個年代已經沒有再出現的具有個性、為自己人生負責,且具備所有優人一等條件的時代人物。她成長享受到的果實很甜美,付的代價也很大。這一部電影我體驗到的是過去英國曾有的優越,還有讓人看到一位讓生命活的有價值的榜樣。
今天一天,腦子跑出來了很多的想法,所以讓今天的紀錄看起來找不到一個主軸。這一些想法還包括“夾腳拖鞋是怎麼讓西方的宗教面臨自由化的考驗”、“該寫一本用孩子的眼光敘述祖母一生的書”、“我的部落格的內容真的可以影響人什麼?”等等的屬於我自己看法和觀察的東西和疑問。
總之,今天也一直有一個人生是值得慶祝的一個想法。這一個想法並不是基於某一個正在特別發生的事件。事實上,我家門口的修水溝工程已經嚴重影響這一條街的人的出入,還有每一天挖地發出的噪音也讓人耳朵不堪其擾。但是,這一個值得慶祝的念頭卻一直在心理熱熱的跳著。我想,也許我正處在一個不知未知的階段。如果,眼睛看到的是弄水溝的亂,耳朵聽到的是鑿地的吵,心裡還覺得值得慶祝,也許這本身就是一種值得的慶祝了!
我的一生的很多滿足都是建構在擁有這一些習慣上。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當我可以將兩萬多張CD和將近上萬的書籍以及DVD都放在小小的硬碟裡,我的家會不會變得我住起來都不溫暖了呢?
每一次到誠品的音樂館,看到它的面積越來越小,似乎也感覺到隨時要準備和它說再見的時候越來越近。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面對這一個常常滿足我心裡的購買行為,它可能會成為一種回憶。所以我已經開始在懷念。
我這杞人憂天的個性啊!
今天到信義誠品主要是和一位過去的工作同事約了想聊一聊為中國大陸的訓練中心做專業管理訓練的這個可能性。談話過程中,她提醒我,要放掉我們過去知道的。這一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也很沒道理。沒道理的部分我明白,因為要教他們的專業,是沒辦法這麼做的,因為專業如果打折了,就不叫專業了,所以我必須在知道大陸的中心願意付錢才會去做這一個訓練,然後百分之百的把這一套專業教給他們。有道理的部份呢?很有意思的是,我從這一位過去的同事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杞人憂天的過去。
過去幾年,我面對的是我現在回頭看才明白它是我人生最不自信的人生階段。那一段時間,做起事來,開始會調整自己去配合他人,但是那底層的目的還是讓人達成我要的目的。這一種“配合人來配合自己”就像是讓自己先扭曲再讓人跳進自己的模子,注定要失敗。這一段喪失自信的過程,讓我對人想太多,當然,該做的事也沒做對。這一段常常杞人憂天的過程,是我人生當中很珍貴的一段歷程。
這一位前同事其實和我有一樣卓越的做事能力,只是,我們人生不同的過程讓我們表面上成了兩個極端的人:她在意人,我只在意事。我們兩人一年多沒見了,我期望我想做的這一件事能讓我們好好的發揮過去幾年累積的經驗貢獻給中國的訓練中心。我心有期望,但我也不勉強她,也不勉強我自己去勉強這一件事。
昨天開始,我終於把買了一陣子的一本書“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拿來看。這一本書的作者是“星期二的十四堂課”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這一本書是用作者為他成長過程中的猶太教拉比寫祭文的經過寫的一本關於信仰的書。讀了幾頁,竟被他簡單的幾個筆觸觸動到我的內心。也許,這一本書買到現在才讀它會對我今年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記得十多年前剛剛開始接觸成長訓練時,來自一位之前廣告公司,同時也上了這個課程,現在也成為一位講師的前同事一句話它徹底的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這一句話是這樣的:人的一生是關於愛與被愛。我們每一天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語言、肢體表達,有溝通、沒溝通的都是在和對方問這兩個問題:我可以愛妳嗎?你可以愛我嗎?這兩個問題,我們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能簡單的回答。
我們沒能簡單的回答,原因也很單純,因為我們怕自己受傷,所以我們開始學會讓生命中充滿多一點的戲劇化。
昨天看了一部英國電影“名媛教育An Education”。這一部電影講的是一位生長在1961年英國的17歲高中少女成長的讓人驚艷的故事。演員Carey Mulligan飾演的女主角讓她拿到了今年英國的影獎影后。這一部電影對我來說讓我認識了一位我們這一個年代已經沒有再出現的具有個性、為自己人生負責,且具備所有優人一等條件的時代人物。她成長享受到的果實很甜美,付的代價也很大。這一部電影我體驗到的是過去英國曾有的優越,還有讓人看到一位讓生命活的有價值的榜樣。
今天一天,腦子跑出來了很多的想法,所以讓今天的紀錄看起來找不到一個主軸。這一些想法還包括“夾腳拖鞋是怎麼讓西方的宗教面臨自由化的考驗”、“該寫一本用孩子的眼光敘述祖母一生的書”、“我的部落格的內容真的可以影響人什麼?”等等的屬於我自己看法和觀察的東西和疑問。
總之,今天也一直有一個人生是值得慶祝的一個想法。這一個想法並不是基於某一個正在特別發生的事件。事實上,我家門口的修水溝工程已經嚴重影響這一條街的人的出入,還有每一天挖地發出的噪音也讓人耳朵不堪其擾。但是,這一個值得慶祝的念頭卻一直在心理熱熱的跳著。我想,也許我正處在一個不知未知的階段。如果,眼睛看到的是弄水溝的亂,耳朵聽到的是鑿地的吵,心裡還覺得值得慶祝,也許這本身就是一種值得的慶祝了!
4/05/2010
4月5日:溫水裡的青蛙
今天一早去到了新店掃墓。算一算,我們一家總共有二十個人。每年的今天我也一定會碰到我的三阿姨,因為他們家就是那一家位在曲尺新烏路旁,要進去公墓那一條唯一道路旁的雜貨店。今天當我把車停在他家的停車場時,表弟告知我,舅舅他們今天也會來掃墓。我沒見著舅舅們,但是他們一行人也差不多有二十個人。
這讓我想到一個非凡的結果。我的祖父母,加上外祖父母,當時他們四個人,幾十年後,傳到了第四代,我們兩家的家庭總人口數已經有將近八十個人。當時他們的物資貧困,養孩子應該是艱辛的,但是因為他們簡單的在做扶養好孩子的事,在那個過程中直接的為台灣的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現在的孩子出生率下降,最普遍的理由是養孩子太貴,其實後面真正的原因是,台灣的機會越來越少,投資ㄧ個孩子的未來的經濟效益越來越低。
其實,台灣的最大危機是集體溫水煮青蛙,這一鍋溫水要煮開,所有的青蛙被煮熟快要是遲早的事。但是,我們可以不這樣子嗎?
雖然我不看電視,但是為了要出門,還是習慣打開電視看看新聞台的氣象預報。昨晚到今天,無意中看到了于美人的國民大會和三立陳雅琳專訪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的片段。剛巧,這兩個節目都是最後的十分鐘左右。
于美人的節目談的是關於關心家暴,同時帶到小孩的正面教養問題。于美人有些看法我是頗欣賞的,對我來說,她是一位會有意識去看見行不通的問題,然後會提出相對看法的媒體人。她的節目常常在引導來賓及觀眾去看到一個問題可以解決的角度。溫水煮青蛙的台灣很是需要她這樣的媒體人。
節目最後十分鐘她提到了一個例子,關一個青少年在他自己家裡開的餐廳打工的故事。有一個用餐的客人問這個打雜的孩子一個小時打工的工資是多少?這個孩子回答:八十元。客人回他:這麼辛苦的工作才八十元啊!言下之意,是告訴這一個孩子,錢太少了,太辛苦了。總之,給這一個孩子的訊息是他做了一個錯的選擇。于美人感嘆,覺得這一個客人為什麼不去稱讚這一個孩子很棒,這麼年輕就願意做這樣的工作。其實,于美人看到的溫水煮青蛙是關於台灣人看負面、愛批評。
我在我的訓練課程裡常常會講一個故事:螃蟹的故事。如果你要去釣螃蟹,準備的簍子不用太高,因為釣上來的螃蟹放在這裡頭不會跑掉,但是前提是這一個簍子裡必須有至少兩隻螃蟹。一旦這裡頭有兩隻螃蟹了以後,沒有一隻會跑走的。因為,一隻要跑走,另一隻ㄧ定會把它拉下來。
現在的台灣,常常看見的是聚集的螃蟹。
陳雅琳的節目,我看到她專訪賴幸媛的最後十分鐘,只得到一個結論:這一個專訪再一次要在媒體讓這一位主委知道,陳雲林的來訪,她接受他不稱呼她的頭銜,等於喪失了台灣的主權。
由於這一個議題很容易陷入政治立場的討論,我沒興趣做這一個角度的演譯。我純粹從一個事件創造目的的角度來看,這個節目的製作除了爭對錯以外,對現在台灣的未來似乎看不到有任何的具體建樹。台灣要主權,可是從來沒聽過任何人提出一個有效的行動計畫。可是對於批評,這件事不用媒體人來做,台灣人都已經從他們身上學會各各都可以成為專家。難怪台灣的孩子必須非常的害怕未來。
今天和弟妹談到了我觀察到的大陸現在的孩子。我說,他們的資質和我們的孩子已經差不多了。我們孩子的優勢是對西方文化的接受較容易,對英文的教育接受也較深。但是,他們處的是一個未來一片光明的中國,而我們的孩子處在的是一個媒體大人整天吵鬧不休,未來壓力重重的未來。弟妹告訴我,常常到大陸出差的弟弟也曾從大陸回來,告訴我的姪女、姪子不要懶惰,因為他們的未來競爭對手:大陸的孩子是很可敬的。
我聽完後,只說,這問題不應該放在孩子的身上,而是我們這一代沒給孩子們一個可期待的未來。當我們大人都沒辦法為自己的明天興奮時,我們的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我們怎能期待他們有值得勾畫的願景和相對的行為?孩子們,每一天都在讓我們照鏡子。
我的祖父們在他們的年代,為了孩子,為了一個更好的生活、脫離窮困的未來,沒時間抱怨、批評。所以今天我們後代的八十個人享受到了台灣人有史以來最富庶的物質生活。但是,我們忘了為自己爭取立場的能力。今天我們成為溫水裡的青蛙是對我們的祖先們最大的不起。因為,我們沒有像他們對待我們一樣,去對待我們的孩子。我們只學到了他們用負面的方式去批評,但是卻沒學到這後面滿滿的愛、關懷和對我們接受這樣負面訊息的信心。
今天是清明節,我滿滿的感激我的祖父母們在貧窮中帶我們走過一條豐富的路。我祈禱今天開始,我們彼此不再對任何人有批評,共同為我們的下一代跳出這一鍋溫水,為我們下一代的未來找出一條實際、有希望、願景的路。
“美麗島”這一首歌,已經被冠上政治色彩很久了。但是,我仍然記得在我國中時第一次聽到這一首歌時的那一份感動。那時,我不懂政治,我們彼此之間不會刻意去劃下刀痕、抨擊彼此。這一首歌當時李雙澤寫下它的時候,只是基於一種簡單的對土地的熱愛。那時,他只談愛台灣是什麼,他不會去說什麼叫做不愛台灣。愛,這簡單的東西,我們要重新向我們的祖先學習:那是一種責任、一份包容和無私的智慧。
這讓我想到一個非凡的結果。我的祖父母,加上外祖父母,當時他們四個人,幾十年後,傳到了第四代,我們兩家的家庭總人口數已經有將近八十個人。當時他們的物資貧困,養孩子應該是艱辛的,但是因為他們簡單的在做扶養好孩子的事,在那個過程中直接的為台灣的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現在的孩子出生率下降,最普遍的理由是養孩子太貴,其實後面真正的原因是,台灣的機會越來越少,投資ㄧ個孩子的未來的經濟效益越來越低。
其實,台灣的最大危機是集體溫水煮青蛙,這一鍋溫水要煮開,所有的青蛙被煮熟快要是遲早的事。但是,我們可以不這樣子嗎?
雖然我不看電視,但是為了要出門,還是習慣打開電視看看新聞台的氣象預報。昨晚到今天,無意中看到了于美人的國民大會和三立陳雅琳專訪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的片段。剛巧,這兩個節目都是最後的十分鐘左右。
于美人的節目談的是關於關心家暴,同時帶到小孩的正面教養問題。于美人有些看法我是頗欣賞的,對我來說,她是一位會有意識去看見行不通的問題,然後會提出相對看法的媒體人。她的節目常常在引導來賓及觀眾去看到一個問題可以解決的角度。溫水煮青蛙的台灣很是需要她這樣的媒體人。
節目最後十分鐘她提到了一個例子,關一個青少年在他自己家裡開的餐廳打工的故事。有一個用餐的客人問這個打雜的孩子一個小時打工的工資是多少?這個孩子回答:八十元。客人回他:這麼辛苦的工作才八十元啊!言下之意,是告訴這一個孩子,錢太少了,太辛苦了。總之,給這一個孩子的訊息是他做了一個錯的選擇。于美人感嘆,覺得這一個客人為什麼不去稱讚這一個孩子很棒,這麼年輕就願意做這樣的工作。其實,于美人看到的溫水煮青蛙是關於台灣人看負面、愛批評。
我在我的訓練課程裡常常會講一個故事:螃蟹的故事。如果你要去釣螃蟹,準備的簍子不用太高,因為釣上來的螃蟹放在這裡頭不會跑掉,但是前提是這一個簍子裡必須有至少兩隻螃蟹。一旦這裡頭有兩隻螃蟹了以後,沒有一隻會跑走的。因為,一隻要跑走,另一隻ㄧ定會把它拉下來。
現在的台灣,常常看見的是聚集的螃蟹。
陳雅琳的節目,我看到她專訪賴幸媛的最後十分鐘,只得到一個結論:這一個專訪再一次要在媒體讓這一位主委知道,陳雲林的來訪,她接受他不稱呼她的頭銜,等於喪失了台灣的主權。
由於這一個議題很容易陷入政治立場的討論,我沒興趣做這一個角度的演譯。我純粹從一個事件創造目的的角度來看,這個節目的製作除了爭對錯以外,對現在台灣的未來似乎看不到有任何的具體建樹。台灣要主權,可是從來沒聽過任何人提出一個有效的行動計畫。可是對於批評,這件事不用媒體人來做,台灣人都已經從他們身上學會各各都可以成為專家。難怪台灣的孩子必須非常的害怕未來。
今天和弟妹談到了我觀察到的大陸現在的孩子。我說,他們的資質和我們的孩子已經差不多了。我們孩子的優勢是對西方文化的接受較容易,對英文的教育接受也較深。但是,他們處的是一個未來一片光明的中國,而我們的孩子處在的是一個媒體大人整天吵鬧不休,未來壓力重重的未來。弟妹告訴我,常常到大陸出差的弟弟也曾從大陸回來,告訴我的姪女、姪子不要懶惰,因為他們的未來競爭對手:大陸的孩子是很可敬的。
我聽完後,只說,這問題不應該放在孩子的身上,而是我們這一代沒給孩子們一個可期待的未來。當我們大人都沒辦法為自己的明天興奮時,我們的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我們怎能期待他們有值得勾畫的願景和相對的行為?孩子們,每一天都在讓我們照鏡子。
我的祖父們在他們的年代,為了孩子,為了一個更好的生活、脫離窮困的未來,沒時間抱怨、批評。所以今天我們後代的八十個人享受到了台灣人有史以來最富庶的物質生活。但是,我們忘了為自己爭取立場的能力。今天我們成為溫水裡的青蛙是對我們的祖先們最大的不起。因為,我們沒有像他們對待我們一樣,去對待我們的孩子。我們只學到了他們用負面的方式去批評,但是卻沒學到這後面滿滿的愛、關懷和對我們接受這樣負面訊息的信心。
今天是清明節,我滿滿的感激我的祖父母們在貧窮中帶我們走過一條豐富的路。我祈禱今天開始,我們彼此不再對任何人有批評,共同為我們的下一代跳出這一鍋溫水,為我們下一代的未來找出一條實際、有希望、願景的路。
“美麗島”這一首歌,已經被冠上政治色彩很久了。但是,我仍然記得在我國中時第一次聽到這一首歌時的那一份感動。那時,我不懂政治,我們彼此之間不會刻意去劃下刀痕、抨擊彼此。這一首歌當時李雙澤寫下它的時候,只是基於一種簡單的對土地的熱愛。那時,他只談愛台灣是什麼,他不會去說什麼叫做不愛台灣。愛,這簡單的東西,我們要重新向我們的祖先學習:那是一種責任、一份包容和無私的智慧。
4/04/2010
4月4日:越提越多的帳戶
星期二回台北,寫完部落格,決定把名稱改做現在的“我是一面自己的鏡子”。當下有一個清醒的感覺:找到了!我原來用的標題“人生四十,什麼都得開始說是”其實是我去年一整年很重要的影響我ㄧ整年的投降心態。今天是四月四日,又是兩個是,值得把這一段決定的改變記錄下來。
過去當我在和人分享我的成長路程,常常聽到人們給我回應的是:你好厲害,一般人遇到了你碰到的事,沒辦法像你一樣,我們做不到。其實,我承諾自己過一個持續成長的人生的理由其實很這樣:我應該不會早死,如果我還有四十年的日子要過,我最好為自己做一點事。於是,我為自己開了一個“醒覺”帳戶,現在每一天存一點,我想老了也許回頭看,是滿滿的自在、豐盛和自由與感激。總而言之,我這麼做是因為我是很實際的一個人。
實際,回到我住的、愛的台北就發現,當我不忙的時候,感覺、評估常常會大過實際。這怎麼說呢?我打開電視,看新聞節目或是一般的娛樂節目都好,我發現大多時候這些接觸都很能讓我的腦袋開始往負面發達、運作。這些提供的內容實在讓人得不到正面的啟發。於是,我就關掉電視,主動找我想看的國外電視節目。感謝現在網路發達,讓我的生活光是搜尋這些資訊都要花上很多的時間。這樣的忙對我在台北的生活是件很好的事。
今天是回台北幾天以來覺得非常閒的一天,所以已經為自己明天開始連續三天都排滿了事。我想到台北市逛逛我愛的誠品,找人聊未來,同時也有機會到我想吃美式食物的餐廳大快朵頤。
我想,我有這一個“醒覺”帳戶之後,最大的好處是發現,這一個帳戶當它到達一定的額度的時候,開始提用時會發現,怎麼越提餘額越多;當然,我也開始不去在意這一個戶頭的上限是多少。我希望,每一個人在人生裡都能擁有一個這樣的帳戶。
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你也想擁有這樣越提越多的帳戶,你必須先存個十年。所以,如果你預計還有二十年以上的人生要過,這一個戶頭現在就開吧。如果你的人生剩下不到二十年,你這輩子不做,想要等到下輩子再說也未嘗不可!
過去當我在和人分享我的成長路程,常常聽到人們給我回應的是:你好厲害,一般人遇到了你碰到的事,沒辦法像你一樣,我們做不到。其實,我承諾自己過一個持續成長的人生的理由其實很這樣:我應該不會早死,如果我還有四十年的日子要過,我最好為自己做一點事。於是,我為自己開了一個“醒覺”帳戶,現在每一天存一點,我想老了也許回頭看,是滿滿的自在、豐盛和自由與感激。總而言之,我這麼做是因為我是很實際的一個人。
實際,回到我住的、愛的台北就發現,當我不忙的時候,感覺、評估常常會大過實際。這怎麼說呢?我打開電視,看新聞節目或是一般的娛樂節目都好,我發現大多時候這些接觸都很能讓我的腦袋開始往負面發達、運作。這些提供的內容實在讓人得不到正面的啟發。於是,我就關掉電視,主動找我想看的國外電視節目。感謝現在網路發達,讓我的生活光是搜尋這些資訊都要花上很多的時間。這樣的忙對我在台北的生活是件很好的事。
今天是回台北幾天以來覺得非常閒的一天,所以已經為自己明天開始連續三天都排滿了事。我想到台北市逛逛我愛的誠品,找人聊未來,同時也有機會到我想吃美式食物的餐廳大快朵頤。
我想,我有這一個“醒覺”帳戶之後,最大的好處是發現,這一個帳戶當它到達一定的額度的時候,開始提用時會發現,怎麼越提餘額越多;當然,我也開始不去在意這一個戶頭的上限是多少。我希望,每一個人在人生裡都能擁有一個這樣的帳戶。
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你也想擁有這樣越提越多的帳戶,你必須先存個十年。所以,如果你預計還有二十年以上的人生要過,這一個戶頭現在就開吧。如果你的人生剩下不到二十年,你這輩子不做,想要等到下輩子再說也未嘗不可!
4/03/2010
4月3日:A Better Man : 愛的人的守護者
雖然在自我成長的路上,我學習到用比較級的態度是導致很多壓力、不開心的來源;比如說要在人生的結果上更好、更棒、更多。但是,心態上的層次比較,反而是激勵我享受成長過程的一個動力。我的人生,我想要成為的是a better man。同時,我的存在對人的價值是支持和我有一樣人生目標的人成為a better man。
成長的路一旦做了決定,我想孤單(being alone)是必免不了的。因為這其實是一件很個人化personal的事。一旦開始了這一趟旅程,意識會提升,只有自己能知道自己走到了哪裡。A better man對我來說是一條值得追尋的路。
幸運的是,這一條孤單的路,我找到了最富樂趣的方法支持著我成為自己的一面鏡子。這一個方法,對我而言,同時結合了我的熱愛:娛樂entertainment。
過去一年到現在,我心裡定了個方向,宇宙就一直幫著我。在我每個星期看電視、電影都能源源不絕的提供我這樣的一個利用娛樂的機會找到讓我持續把心打開的鏡子。
昨天看了兩個新的電視節目。第一個節目是“臥底老闆Undercover Boss”,看節目名稱就知道,是個有意思、值得看一看的節目。第一集,臥底的老闆是美國最大的垃圾回收公司Waste Management的營運長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他花了七天的時間去到不同單位去了解他在上層做出的決策,在基層是否能依他的目標被有效的執行。這一個節目太值得看了!因為這一位總裁沒想到,這一次的臥底,改變了他,教他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總裁。我更深的看見是,他因為這一次的任務,不知覺的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A better man,而能懂得成為一個更好的營運長A better COO。我很期待接下來餐飲業的The Hooters、零售業的7-11、速食業的White Castle等老闆們的故事。
另一個節目是幫好萊塢的名人尋根的節目:“你以為你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這個節目的名稱取的很有意思,一個通常用來挑釁的話,用在這一個尋根的故事裡,竟然是這麼的貼切。這個節目是來自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說來也有趣;今年年初,這一個原來擁有晚上時段最多脫口秀節目的主流電視台,因為一個移動節目時段而惹來爭議的決定,讓原來今夜現場The Tonight Show的主持人Conan O’Brian離開了這一個電視台。這一個結果反而讓NBC電視台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十點到十一點的時段空了出來。於是NBC推出了五個新的節目,它也包括了我昨天提到的“為人父母Parenthood”。我身為一個愛看電視的觀眾,享受到了這一個改變的好處。
第一集的主角是欲望城市Sex & The City的女主角Jessica Sarah Parker。她從來沒想到這一次的尋根竟然讓她從紐約回到了她生長地辛辛那提,在那裡她發現她的十代前的曾祖父曾經千里迢迢到了加州加入了掏金的狂潮,在他的兒子兩個月大的時候,掏金未成病死在他鄉。然後,她又回到波士頓,發現她更早以前的曾祖母,曾經因為被誤以用巫術殺人而捲入了美國史上,在東北發生過的巫術審判事件。這一趟旅程,打開了主角的心和眼界,讓她和美國這一個國家的歷史連在一起,她說:我以前只是以為我是一個美國人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現在,我看到了,我“是”一個美國人,因為我是這歷史延續下來的驕傲的美國人。我用我的話說:她的根因為這一趟旅程現在緊緊的和美國這一塊土地連在了一起!
這一個節目的過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所有的這一些歷史文件原來是有這麼多的人熱情執著的承諾於保存、整理和電腦化的工作。我兩個月前曾經想找二次大戰時在台灣的祖父資料,卻發現,這些珍貴的資料已被當時撤到台灣,因為對日本打了八年仗而忿恨於心的國民黨給毀了。當時的國民黨做的這一個粗野的情緒化舉動,將來有一天必須由現在的後人來承擔道歉但也挽不回的歷史責任。
這兩個節目,更加深了我的一個感受。現在似乎有一股利用娛樂媒體在散佈人文的關懷的氛圍在美國的電視上呈現。當然,如果你問美國人,他們就像現在處在經濟進步成長的中國人看不到他們建設的壯觀一樣,對這一個我說的現象沒有感覺。這其實就像是在水裡游的魚看不到對它最有價值的水一樣:The fish can’t see the water。電影阿凡達真正要傳遞的訊息也是,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往站著的土地那一點往下去連結,其實我們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深深的關係。
去年,華人作家龍應台也做了一樣有意義的事,寫了“1949大江大海”這一本書。人類正同時在醒覺上,分別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一項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行動!
我今天也終於看了珊卓布拉克Sandra Bollock得到今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電影“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這一部電影讓我想到了一樣今年獲得熱烈討論的電影“Precious珍愛人生”。這兩部電影相同的地方是:都在描繪身處逆境的年輕美國黑人奮發向上的故事。The Blind Side讓我流下更多的眼淚。看完,我也懂了為什麼珊卓布拉克會得獎。
珊卓布拉克飾演的這一位母親,有錢、率直,而讓我真正感動的是,她把這一位黑人孩子帶回家裡撫養,但是從來沒讓自己的感情浮現去影響到這一個孩子的尊嚴。這樣子的母親腳色真的很難演。珊卓布拉克得獎實至名歸。
看了這一部片子之後,我問我自己,在我生命中有沒有扮演過任何人生命當中那一個相信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更好的男人或是女人的A better man/woman的那一位守護者?我想不起來。也許有,但是因為我從事訓練工作而做的,在我心裡是不算數的。這一個反思讓我找到了去和我愛的人的互動方向!我看見我的姪子、侄女們都跑到我的這一個願景裡頭。
我決定,去成為我生命中所愛的人的那一個全然相信他或是她的那一個支持者,會是應該說是守護者guidian。
這一部電影有一句話讓我的心裡充滿著悸動:當這一個孩子第一次來到這一個美國南方教會學校,抬頭看到頭頂上牌樓的一段話:For men this is possible; For God all are possible。意思是:對人來說,這是可能;對上帝來說,所有的事都可能。我很感謝,基督教、佛教、奧修等等這一些有組織的宗教,常常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我人生的當下和逝去的過去有多麼的不同!
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電影結束,片尾開始放著真人主角現實生活一張一張照片的時候,我的眼眶充滿了淚,隨著Five For Fighting的“Chances”唱著,我的心裡笑的很開心!附帶說一下,“Slice”是我部落格第一次推薦兩首歌的專輯。
推薦音樂:
Chances – Five For Fighting (連接YouTube)
(選自“Slice”專輯)
成長的路一旦做了決定,我想孤單(being alone)是必免不了的。因為這其實是一件很個人化personal的事。一旦開始了這一趟旅程,意識會提升,只有自己能知道自己走到了哪裡。A better man對我來說是一條值得追尋的路。
幸運的是,這一條孤單的路,我找到了最富樂趣的方法支持著我成為自己的一面鏡子。這一個方法,對我而言,同時結合了我的熱愛:娛樂entertainment。
過去一年到現在,我心裡定了個方向,宇宙就一直幫著我。在我每個星期看電視、電影都能源源不絕的提供我這樣的一個利用娛樂的機會找到讓我持續把心打開的鏡子。
昨天看了兩個新的電視節目。第一個節目是“臥底老闆Undercover Boss”,看節目名稱就知道,是個有意思、值得看一看的節目。第一集,臥底的老闆是美國最大的垃圾回收公司Waste Management的營運長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他花了七天的時間去到不同單位去了解他在上層做出的決策,在基層是否能依他的目標被有效的執行。這一個節目太值得看了!因為這一位總裁沒想到,這一次的臥底,改變了他,教他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總裁。我更深的看見是,他因為這一次的任務,不知覺的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A better man,而能懂得成為一個更好的營運長A better COO。我很期待接下來餐飲業的The Hooters、零售業的7-11、速食業的White Castle等老闆們的故事。
另一個節目是幫好萊塢的名人尋根的節目:“你以為你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這個節目的名稱取的很有意思,一個通常用來挑釁的話,用在這一個尋根的故事裡,竟然是這麼的貼切。這個節目是來自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說來也有趣;今年年初,這一個原來擁有晚上時段最多脫口秀節目的主流電視台,因為一個移動節目時段而惹來爭議的決定,讓原來今夜現場The Tonight Show的主持人Conan O’Brian離開了這一個電視台。這一個結果反而讓NBC電視台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十點到十一點的時段空了出來。於是NBC推出了五個新的節目,它也包括了我昨天提到的“為人父母Parenthood”。我身為一個愛看電視的觀眾,享受到了這一個改變的好處。
第一集的主角是欲望城市Sex & The City的女主角Jessica Sarah Parker。她從來沒想到這一次的尋根竟然讓她從紐約回到了她生長地辛辛那提,在那裡她發現她的十代前的曾祖父曾經千里迢迢到了加州加入了掏金的狂潮,在他的兒子兩個月大的時候,掏金未成病死在他鄉。然後,她又回到波士頓,發現她更早以前的曾祖母,曾經因為被誤以用巫術殺人而捲入了美國史上,在東北發生過的巫術審判事件。這一趟旅程,打開了主角的心和眼界,讓她和美國這一個國家的歷史連在一起,她說:我以前只是以為我是一個美國人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現在,我看到了,我“是”一個美國人,因為我是這歷史延續下來的驕傲的美國人。我用我的話說:她的根因為這一趟旅程現在緊緊的和美國這一塊土地連在了一起!
這一個節目的過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所有的這一些歷史文件原來是有這麼多的人熱情執著的承諾於保存、整理和電腦化的工作。我兩個月前曾經想找二次大戰時在台灣的祖父資料,卻發現,這些珍貴的資料已被當時撤到台灣,因為對日本打了八年仗而忿恨於心的國民黨給毀了。當時的國民黨做的這一個粗野的情緒化舉動,將來有一天必須由現在的後人來承擔道歉但也挽不回的歷史責任。
這兩個節目,更加深了我的一個感受。現在似乎有一股利用娛樂媒體在散佈人文的關懷的氛圍在美國的電視上呈現。當然,如果你問美國人,他們就像現在處在經濟進步成長的中國人看不到他們建設的壯觀一樣,對這一個我說的現象沒有感覺。這其實就像是在水裡游的魚看不到對它最有價值的水一樣:The fish can’t see the water。電影阿凡達真正要傳遞的訊息也是,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往站著的土地那一點往下去連結,其實我們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深深的關係。
去年,華人作家龍應台也做了一樣有意義的事,寫了“1949大江大海”這一本書。人類正同時在醒覺上,分別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一項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行動!
我今天也終於看了珊卓布拉克Sandra Bollock得到今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電影“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這一部電影讓我想到了一樣今年獲得熱烈討論的電影“Precious珍愛人生”。這兩部電影相同的地方是:都在描繪身處逆境的年輕美國黑人奮發向上的故事。The Blind Side讓我流下更多的眼淚。看完,我也懂了為什麼珊卓布拉克會得獎。
珊卓布拉克飾演的這一位母親,有錢、率直,而讓我真正感動的是,她把這一位黑人孩子帶回家裡撫養,但是從來沒讓自己的感情浮現去影響到這一個孩子的尊嚴。這樣子的母親腳色真的很難演。珊卓布拉克得獎實至名歸。
看了這一部片子之後,我問我自己,在我生命中有沒有扮演過任何人生命當中那一個相信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更好的男人或是女人的A better man/woman的那一位守護者?我想不起來。也許有,但是因為我從事訓練工作而做的,在我心裡是不算數的。這一個反思讓我找到了去和我愛的人的互動方向!我看見我的姪子、侄女們都跑到我的這一個願景裡頭。
我決定,去成為我生命中所愛的人的那一個全然相信他或是她的那一個支持者,會是應該說是守護者guidian。
這一部電影有一句話讓我的心裡充滿著悸動:當這一個孩子第一次來到這一個美國南方教會學校,抬頭看到頭頂上牌樓的一段話:For men this is possible; For God all are possible。意思是:對人來說,這是可能;對上帝來說,所有的事都可能。我很感謝,基督教、佛教、奧修等等這一些有組織的宗教,常常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我人生的當下和逝去的過去有多麼的不同!
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電影結束,片尾開始放著真人主角現實生活一張一張照片的時候,我的眼眶充滿了淚,隨著Five For Fighting的“Chances”唱著,我的心裡笑的很開心!附帶說一下,“Slice”是我部落格第一次推薦兩首歌的專輯。
推薦音樂:
Chances – Five For Fighting (連接YouTube)
(選自“Slice”專輯)
4/02/2010
4月2日:完美與完整
電視影集“整形春秋Nip/Tuck”今年在播出七年後終於落幕了。我不在這裡透露結局,但是看了七年,隨著這一部戲親情、友情、愛情伴隨整形價值的非常人物性格,最後它還是以“愛”來劃下句點。朋友間最偉大的愛是願意放手,讓他去走出一條他內心最終可以自我實現的路。
另一部新戲“為人父母Parenthood”原本的推出讓我以為是和“家族風雲Brothers & Sisters”類似的電視劇。原來,雖然它的架構也是以一家人,四個兄弟姐妹為主軸,但是它的焦點是放在這四個兄弟姐妹撫養未成年孩子上,和家族風雲放在兄弟姐妹的感情上不同。我沒有孩子,但是,看了兩集後開始欣賞這一齣戲的緊湊和細膩的情結。
昨天,看著另一齣電視劇,有一句話打入我的心裡:完美不會使你的人生完整。這一句話來自上星期的“醜女貝蒂Ugly Betty”第十七集的“百萬笑容Million Dollar Smile”。這一齣影集,演了四年後,今年也要正式結束。離最後一集只剩下六集左右了。這一集裡頭女主角Betty將要把她戴了四年的牙套拿掉。我很佩服編劇構思Betty拿掉牙套這一件大事所呈現發揮的創意。
這一個創意的構想來源是1940年代的黑白電影“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原來的這一部舊片,講的是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時,一名叫George的男人,一夕之間失去了所有,回家的路上準備跳河自盡,但是他被一名叫Clement的天使,讓他重新看到這一個世界有沒有他的存在是很不同的,而幫助他重新找到面對人生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這一部經典老片,每一年的聖誕節都會在電視上播出。
醜女貝蒂這一集掌握了相同的故事精神,不著痕跡的描述了Betty戴牙套的心裡歷程。”完美不會使你的人生完整”這一句話就是在當中被說出來。\
我的人生如果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前半段是關於創造一個完美的人生,後半段是關於包容不完美的。追求完美的人生曾經讓我不快樂,沒有一刻願意讓自己喘息,我擁有了我想要的物質世界,但是我失去掉了我的真誠和熱情。後來,我開始了另外一段旅程,從那裡開始,我開始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神奇的是,我開始體驗到我的完整。
這一個世界是在教人拿不屬於自己的標準過人生。而鞭策這一種標準追求的最佳策略就是和人做比較和讓人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這一套策略,讓很多人失敗過一次後,眼睛便開始不能和人直視,甚至不能好好看一看鏡子裡自己的眼睛。更多人在照鏡子的時候,是用他人的眼光在看著自己:看自己的頭髮整不整齊、衣服體不體面,常常在和自己眼神交會的一瞬間,就剛好轉身離開。
我相信人們必須追求一個好的物質生活來照顧好身體和心靈。這一份追求,我漸漸的體會到,不光是外在的積極和進取。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有了一份利他的善念,加上對發生的事投降,這一份追求能呈現出來的機會能更不費力,能更長久。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是一位在美國的小留學生,受了完整的教育後,五年前回台灣,現在成為一位游民、街友的報導。看正面的是,他把游民的素質提昇了。新聞報導的角度說他是因為走不出父親過世的傷痛所以成為一位游民。這一個理由我想很容易獲得看到新聞的人的憐憫心。只是,我相信他應該有可以奉獻給人類的天賦。他的成為游民是不是無聲的對已經過世的父親的某種叛逆行為,還是對自己沒能達到某種完美產生的愧疚感的一種抗議呢?
不完美的人生其實是一種比較下才有的狀態。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完整的人生,完美的一生。畢竟,是不是這樣,只有在最後一口氣的那一刻才會知道。只是,我們每一天也可停下來一次,問問自己今天自己完整嗎,然後為新的另一天定下方向。
“整形春秋Nip/Tuck”最後一集,用了一首關於描述“愛”,我最最愛的歌。是Art Garfunkel的“All I Know”。你要是真的愛過一個人,聽這一首歌應該會讓你淚流滿面,至少我是這樣。
這一首歌Art Garfunkel唱過兩個版本,“整形春秋”上播的是他1973年和Paul Simon拆夥後第一張單飛專輯“Angel Clare”錄音的原始版本,我個人則是比較偏愛他第二次灌錄的版本。這一個新的版本收錄在二十年後1993年出版的專輯“Up ‘Til Now”裡。這一張專輯沒有很好的銷售成績,但是,這是Art Garfunkel獻給他女兒的專輯,裡頭收錄的是他唱給女兒的老歌,是一張沒有商業考量,愛的專輯。
推薦音樂:
All I Know – Art Garfunkel (連接YouTube)
(選自“Up ‘Til Now”專輯)
另一部新戲“為人父母Parenthood”原本的推出讓我以為是和“家族風雲Brothers & Sisters”類似的電視劇。原來,雖然它的架構也是以一家人,四個兄弟姐妹為主軸,但是它的焦點是放在這四個兄弟姐妹撫養未成年孩子上,和家族風雲放在兄弟姐妹的感情上不同。我沒有孩子,但是,看了兩集後開始欣賞這一齣戲的緊湊和細膩的情結。
昨天,看著另一齣電視劇,有一句話打入我的心裡:完美不會使你的人生完整。這一句話來自上星期的“醜女貝蒂Ugly Betty”第十七集的“百萬笑容Million Dollar Smile”。這一齣影集,演了四年後,今年也要正式結束。離最後一集只剩下六集左右了。這一集裡頭女主角Betty將要把她戴了四年的牙套拿掉。我很佩服編劇構思Betty拿掉牙套這一件大事所呈現發揮的創意。
這一個創意的構想來源是1940年代的黑白電影“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原來的這一部舊片,講的是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時,一名叫George的男人,一夕之間失去了所有,回家的路上準備跳河自盡,但是他被一名叫Clement的天使,讓他重新看到這一個世界有沒有他的存在是很不同的,而幫助他重新找到面對人生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這一部經典老片,每一年的聖誕節都會在電視上播出。
醜女貝蒂這一集掌握了相同的故事精神,不著痕跡的描述了Betty戴牙套的心裡歷程。”完美不會使你的人生完整”這一句話就是在當中被說出來。\
我的人生如果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前半段是關於創造一個完美的人生,後半段是關於包容不完美的。追求完美的人生曾經讓我不快樂,沒有一刻願意讓自己喘息,我擁有了我想要的物質世界,但是我失去掉了我的真誠和熱情。後來,我開始了另外一段旅程,從那裡開始,我開始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神奇的是,我開始體驗到我的完整。
這一個世界是在教人拿不屬於自己的標準過人生。而鞭策這一種標準追求的最佳策略就是和人做比較和讓人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這一套策略,讓很多人失敗過一次後,眼睛便開始不能和人直視,甚至不能好好看一看鏡子裡自己的眼睛。更多人在照鏡子的時候,是用他人的眼光在看著自己:看自己的頭髮整不整齊、衣服體不體面,常常在和自己眼神交會的一瞬間,就剛好轉身離開。
我相信人們必須追求一個好的物質生活來照顧好身體和心靈。這一份追求,我漸漸的體會到,不光是外在的積極和進取。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有了一份利他的善念,加上對發生的事投降,這一份追求能呈現出來的機會能更不費力,能更長久。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是一位在美國的小留學生,受了完整的教育後,五年前回台灣,現在成為一位游民、街友的報導。看正面的是,他把游民的素質提昇了。新聞報導的角度說他是因為走不出父親過世的傷痛所以成為一位游民。這一個理由我想很容易獲得看到新聞的人的憐憫心。只是,我相信他應該有可以奉獻給人類的天賦。他的成為游民是不是無聲的對已經過世的父親的某種叛逆行為,還是對自己沒能達到某種完美產生的愧疚感的一種抗議呢?
不完美的人生其實是一種比較下才有的狀態。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完整的人生,完美的一生。畢竟,是不是這樣,只有在最後一口氣的那一刻才會知道。只是,我們每一天也可停下來一次,問問自己今天自己完整嗎,然後為新的另一天定下方向。
“整形春秋Nip/Tuck”最後一集,用了一首關於描述“愛”,我最最愛的歌。是Art Garfunkel的“All I Know”。你要是真的愛過一個人,聽這一首歌應該會讓你淚流滿面,至少我是這樣。
這一首歌Art Garfunkel唱過兩個版本,“整形春秋”上播的是他1973年和Paul Simon拆夥後第一張單飛專輯“Angel Clare”錄音的原始版本,我個人則是比較偏愛他第二次灌錄的版本。這一個新的版本收錄在二十年後1993年出版的專輯“Up ‘Til Now”裡。這一張專輯沒有很好的銷售成績,但是,這是Art Garfunkel獻給他女兒的專輯,裡頭收錄的是他唱給女兒的老歌,是一張沒有商業考量,愛的專輯。
推薦音樂:
All I Know – Art Garfunkel (連接YouTube)
(選自“Up ‘Til Now”專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