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曾經因為朋友的幫忙而有機會做了兩次簡單的講座。這兩次的公開講座讓我有機會將我的區分心得和人做分享。在這兩次我為講座的準備過程當中,我也體會出當一個人能自己在生命當中做出重要的區分時,生命可以活的有力量。
回頭看我過去的人生,很多時候的不開心,覺得活在黑暗的隧道裡的時候,通常那一段時間,我雖有區分的能力(那些能力其實是停滯的狀態),但是我走不出去。現在知道了,因為當時我必須待在那一個洞裡,它正是在為我累積人生經驗,學習等待和暸解到人生更重大的區分。
這麼多年來的自我成長學習裡,我因為承諾自己要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任何的醒覺冥冥之中都在引導我去找到真相、自然運作的法則,然後我可以從中找到選項,為自己做出和我人生方向一致的選擇。區分對我這一個邏輯性強的人來說,非常好用。
到目前為止,我找到最重要的真相發現是:A)我的成長過程接觸到的是負面教養法,B)我的成長過程教我成功的定義是基於比較。這兩個重大的發現,如果套上區分的方法,我的選項就開始出現:A)負面和正面,B)比較和接受。當然,從選項1的過去行為要蛻變到選項2未來人生的新原則,當中我必須先面對的一個重要關鍵的過程是先去看見過去的行為,然後同時去了解新的行為該怎麼做。這之後,我的成長就快速的開始。
簡單的說,今年初開始,我為我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新的、簡單的選擇:我決定過一個正面、接受的人生。當我決定了以後,生活變的簡單,因為我會把每一個重要的當下,變成我的鏡子,因為我有很清楚的決定,所以,這一面鏡子讓我可以發揮我身為一個人最大的賦予權力:選擇,然後新的行為就開始一點一點的在我的生活當中實踐出來。
這一個方向清楚了,但是並不代表它會讓我的醒覺、成長變得更容易一些。事實上,挑戰最大的是在跳開比較,進入接受的這一個過程。
我換個角度來談接受。昨天在誠品買了一本書:教養大震撼(Nurture Shock)。這一本書寫作的出發點是關於,親子教育成為顯學已有二、三十年,那麼多的書籍報刊都在討論教養,為什麼孩子的問題還是一大堆?這個疑問,我在幾個月前找到屬於我自己類似問題的答案。我的問題是:我的成長醒覺路程已經走了十多年,為什麼醒覺越多,我的問題越深?我的答案是:我已經成為看問題的專家,而我又情不自禁的讓自己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這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我潛意識認為我永遠不夠好。
所以接受的挑戰在於,看待自己是一個已經足夠的人。
這一年來,為了支持我看待自己是個足夠的人,我用了一點時間去研究了解一些社會真相,然後藉由瞭解這一些真相幫助我去包容我過去看到的問題,將它們轉成為中立的事實。我因為這樣對自己先有同理心,對我曾抗拒、有批評、看法的來自其他人的呈現也有同理心,然後才真正開始了接受的過程。
這所有的社會真相當中,最幫到我的是:我們整個社會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百分之九十的溝通都是用負面的;所以,我當然會對自己的批判最大、最多。當我從人們的互動裡體驗到我自己的負面反應,或是體驗到他們對我的負面反應時,我知道那些都是一面鏡子讓我在那一個當下接受那是OK的。
我們的生活裡,原來一直在重複“視網膜效應”。我們學會要多看自己的不足,也就是我的問題;同時,我們眼裡看到的家人、工作、環境也都自動化的看到那裏的不足和問題,甚或缺點。難怪,我們大多數人對於接受他人真心的讚美時,會那麼扭捏不自在。
我過去是一個解決問題高手。看待事情和人都很能看到問題。我忘了,找出事情的問題是重要的,但是,當我把事情出問題和人連在一起看待時,我要“修理fix”的焦點就出了狀況。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好人good person,都有一個美麗的靈魂beautiful soul。我們當然會創造出問題,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問題,也不曾有問題。我們今天真正面對的問題是:我可不可以這樣看待自己?
區分真的是一項很有力量的工具。對我來說,在找到對自己有同理心之後,任何的區分都在幫助我走向一條日光的大道!
4/07/201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