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2010

7月31日:去峇里島的前一天

幾個月以來,不,是十幾年來,我一直在讓自己有所不同的路上。今年,對外的焦點一直都放在大陸的訓練機會上。過去一星期,我發現身邊的幾位朋友,包括自己的妹妹,在他們的人生中,也面臨要開始一個不同的人生。而且,我體驗,他們都正在這一條路上。

我留意到的這幾人,和我是有著情感上的聯繫關係,所以,我不禁會這樣想,他們的方向和我自己的正面改變是有相關的。

早晨被外頭的機械噪音吵醒,原來是對面大樓僱人來修剪他們庭院的樹枝。這一個噪音其大無比,即使我關了門窗,還是非常的干擾。我猜這樣的樹枝修剪器具應該是給美國那一種一戶一戶之間格的挺遠的住家用的。在台灣這樣住家接連緊密的地方,這樣的東西拿來用,真會吵死人。

由於我還在睡覺,被這一個噪音干擾了一段時間後,由於我還沒睡飽,於是興起了一個念頭,想打電話要求警察或是環保署來糾正。但是,突然,我有一個念頭,我是上帝的孩子,我還沒睡夠,這個噪音是不應該這樣的吵人的。一瞬間,我不用打電話,這個機械的聲音突然變低了,很像從最高速轉到了低速,機械轉動聲音還在,但是已經不再是讓人無法忍受的高頻率噪音。慢慢的,這一個聲音似乎就不見了,之後我再好睡了一個小時之後,精神飽滿的起了床。

下午用電腦時,看到了一封掛著的MSN簡訊,是朋友今天下午要上陽明山,告訴我如果我要加入他們的話,讓他們知道。人和人之間的聯繫實在是很微妙的。朋友想找我,但是沒有用電話直接打給我,應該是她知道,我有說不的可能性。事實上,明天要出國,今天晚上還有家庭聚餐,所以,我也真的去不了。朋友用了給彼此最沒壓力的方式溝通,我也不用去解釋。See,人們都是來幫我的!

下午,去峇里島的一些安排有些不大的閃失,我做了最後的要求。晚上,大致得到了讓我滿意的答覆。

這一次的全家峇里島遊,我從一開始家人在一次聚餐時提出今年要完成說了多年的海外旅遊開始,到我自己接下來聯繫,規劃,感召,到最後的做預算,和提出最後滿足所有人不同需求的行程,我看到,這一次純粹是以服務家人和自己出發。說真的,這讓我想到以前在美商公司規劃一個案子時的體驗。我把家人當客戶,了解他們的需求(這需求最主要是能滿足每一個最底層參加這一次旅遊的目的:家人的連結和愛的傳達),設計一個他們從來沒參加過的玩法,每一次給清楚的溝通,甚至包括精準的預算規劃表。我想我今年應該可以拿到一面:最佳家庭旅遊規劃獎。先自己給自己提名吧,下星期週日全家再一次聚會的時候,再來頒獎囉!

明天的旅遊,在今晚的聚餐裡體驗的到每一個人都好期待,包括我自己。

Waiting for the sailing to a paradise trip!

7/30/2010

7月30日:兩個有意義的信念

中午到了上海商銀換美金,準備星期天的全家峇里島之旅。由於幾次到中國,回來都必須到這一家銀行將人民幣換成台幣,每一次都是同一位大約年紀20多歲的櫃檯人員為我服務。我和以往不同的是,每一次去都會和她稍微聊一聊。她知道我星期天要和家人到峇里島,走的時候,誠心祝我們有個愉快的旅遊。

今天我有一種信念在形成:所有的人都是來幫我的。

有了這種一想法,到了下午我也馬上面臨擁有這一種想法在碰到要有自己立場時,要怎樣的面對。

下午和代理我們要去的villa的旅行代辦單位聯絡時,發現有若干的問題出現,其中有一項安排和他們承諾提供的服務衝突,換句話說,如果真是如我被告知的,那麼他們承諾提供的服務將會跳票。所以,我一方面聽他說的,一方面婉轉的口氣中直接告訴對方我會不滿意。

代理這一個villa是我認識的人的公司,所以我會顧及到我們的關係,但是,碰到這一種現實的問題,我把直接的溝通告知了他的下屬。後來,這一位老闆直接告訴我,他會把問題搞定,畢竟這是他們應該的工作,也是他們應該做到承諾的服務。

同時,我也有一種信念在形成:我是來服務人的。

帶著這樣的信念,我的生活變的更簡單。在這兩種信念底下,誠實、直接是很有力量的。我相信我值得接受所有人的幫助,我也有價值去服務到緣分存在的人。

有了這兩種信念,同時不違背自己的醒覺,不討好他人、就可以照顧到自己。當自己被照顧到了,照顧其他人就會是真的。

他人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呢?你對他人的意義是什麼呢?希望我是你一面有意義的鏡子。

7/29/2010

7月29日:如此這般的形象世界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另一個人還沒出現以前,我們對這一個人已經先依照我們的期望訂下了許多的標準。這一個人可能是我們的情人、另一半、下屬、員工、還未出生的孩子,甚或是老闆。

同時,在人生裡,我們早就學會戴上一張面具,決定自己給人看到的形象,所以,可以這麼說,我們人與人之間是藉由形象在互動,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也許我以下要說的會讓你很震驚。

拿找另一半這個例子來說吧。我們帶著自己對另一方的期望和呈現自己的形象開始找尋另一半,另一個人也做著同樣的事。於是,兩個形象相遇,呈現出來的形象一但符合彼此的期望,接著,兩個人開始談起形象戀愛,兩個人去照了形象婚紗照,兩個人辦了、參加了一場形象婚禮,到了渡蜜月的時候,兩個人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期望,於是拿掉了形象,彼此對另一半的期望開始落空,失望開始。然後呢,開始想盡辦法要對方改變。但是,人是不喜歡被要求改變的,於是開始抗拒,開始玩起誰也不認輸的遊戲。

那我們又是如何因為形象成為一個父母的呢?我們又是怎樣扮演著一個帶著形象的孩子的角色呢?

為人父母,最大的睡著就是要讓自己符合社會對一個好父母的期待。所以,每一位父母都無意識的要給孩子栽培、要求,但是自己真正內在的目的也不過是要獲得其他人的認同而已。誰的認同呢?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同事的認同。特別是當自己身邊也有和自己同年齡孩子的親戚、朋友時,做父母的很容易就陷入這一種不自覺的以孩子的呈現等於自己是什麼樣的父母的形象維護賽裡。

在這樣的無意識狀態中,孩子的生活只能跟隨社會的標準模式過日子。補習、學才藝、學習一些父母自己都不曾碰過的活動。“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一句話看來是很合理點出是不是一位“好”父母的指標,其實是說出了所有在意自己是不是一位好父母的內在恐懼。

台灣為什麼大學學校數已經多到超過需要就讀的人數?現在你知道為什麼。

所以,父母常常看到的是孩子不夠、不足,其實溝通中要孩子好,為人父母背後在意的是別人怎樣從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如何。父母要的是孩子展現出來的形象符合被稱讚的標準(或是至少不要被人講東講西),父母和孩子沒法交心交流的結果,孩子開始做一件事:讓父母只看到自己的形象。而且,每一個孩子很清楚說什麼、做什麼不會讓父母囉唆:如果不能成為父母驕傲的孩子,至少表面上我可以做到不讓父母嫌我。漸漸的,一個家庭的聚會,是一群最親近的人的形象聚會。

你有沒有這一種經驗,回到家和父母聚會,當然你會這麼做是因為你心裡是愛你的爸媽的,而你的父母努力張羅吃的讓一家人聚會愉快,也是因為他們愛你。但是,帶著形象是必要的,所以,回家幾個小時沒問題,但是,當彼此要碰觸到真象時,要離開的藉口就跑出來了。等到回到自己的家中,不用再戴上面具時,卻已精疲力竭。

如果你是孩子,或是你的孩子常常在家時表現出很累(通常的理由是工作很累),不想和父母互動,是因為彼此已經不自覺讓這樣的形象關係變成唯一的關係。另一種結果是,你想離家越遠越好,或是你的孩子離你遠遠的,你們見不到面有很具說服力的理由。

今天和朋友FH的聚會,當他和我提到他心裡和孩子關係想要有所不同時,我懂。但是,面對這種一代傳一代的父母子女形象關係,身為父母的人能怎麼辦呢?老實說,做什麼都不容易改變這樣的關係,因為除非孩子能主動。所以,其實,改變的機會來自於,自己先去改善和自己父母的這一種關係,才有機會讓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可以改變。

換句話說,自己能成為一個在父母親面前真誠呈現的孩子,就能成為一個孩子面前真誠呈現的父母親。當然,你如果天賦異稟,這個順序反過來也行。

人不能真誠,只因為打從心裡的決定是:真誠的做自己是不可以的。這念頭從哪裡學來的呢?父母。

人不可以真誠。真的嗎?

FH和我說了他心裡真正的話以後,我只告訴他,如果他和我說的這一番真心話,孩子能聽到有多好。他的這一番話說的同時,所有的面具、形象都不見了。那一刻,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心裡愛著孩子,但是和孩子有距離的父親的真誠男人。

即使我們和他人的關係常常是兩個形象開始在一起的表面關係,對於要建立起真誠的關係挑戰重重,但是,誰都沒有錯,因為這是整體社會的運作機制。醒覺,做一個新的選擇,你可以去創造出一個不同於這一個整體社會自動化運作的關係。首先,你先決定要有所不同,然後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要的是什麼樣的關係?
2. 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先生、太太…等等)?
3. 你要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真心誠意想改變,你一定會開始走在這一條路上。今天FH會和我提到這一件事,一樣的,一個決定已經在他和我談之前就已經存在:我想要有所不同。FH,恭喜你,也祝福你!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誰。
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悲劇就是,在最愛自己的人面前,不能成為自己。

形象,是導致這一個距離、悲劇的源頭。想想,應不應該讓它有所不同呢?

7/28/2010

7月28日:一個關鍵決定和三個問題

寫完昨天的文章,我忽然想到這一次在訓練課程裡的幾個小組長的名字:新路、瑞林、紅利和潔。如果我的人生新道路已經開啟,這幾個名字怎麼讓我覺得是路標呢?太有意思了!

昨天晚上和朋友JW聊了很久。JW打電話給我因為她想聽我親自分享這一次在大陸的體驗。我發現,自從我把每一天的心得寫成文章之後,我對於口頭的分享就顯得比較沒熱情;也因為這樣,我也對於聊天,過去會做的gossip八卦,開始提不起勁。昨天聊的很久,是因為支持JW花了不少時間。

談話的過程中,我要JW問自己三個問題。任何要過一個清醒人生的人,都應該能清楚的回答這三個問題。

1. 你要的是什麼?
2. 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3. 你要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JW現在面臨事業、工作的抉擇。看起來她其實在我們談話之前已經做了決定,但是當我問她這幾個問題時,她沒有立即清楚的答案。人生當中,我們常常被賦予做選擇的機會,像JW現在面臨的選擇,做出的決定至少會影響她未來三到五年。這一類對於人生既重要又關鍵的選擇和決定,我建議需要花一點時間。花時間做什麼呢?先去回答這三個問題,然後找到朝著自己答案方向去的選擇。

最近也看到有人在分享大前研一“後五十歲的選擇”這一篇文章。這一篇文章提供的方向和我的算是一致,只不過我的三個問題也許可以有效支持一個人去面對和檢討自己的決定。

朋友JW和我昨晚聊她之前已經做的決定,很明顯是關於挑戰她過去十多年在一個產業沒能做到的,如今被激發想去完成的,而且訂的目標更大。這很好。一個四十多歲的人能夠下這一種決心的確不是容易的事。即使,基於過去,每當她做這一種決定之後在執行時,她會成為她自己都不喜歡的人,這一次,我祝福她記得過去的經驗,能朝自己想要的結果走出一條新路。因為,她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其實她已經做了一個比選擇工作方向更大的決定。

談話中,其實我也在檢視我自己,把JW當成我自己的鏡子。我曾走過她現在面臨的路,因為這一個過程,雖然最後徹底失敗,但是也才能有我今天的透徹。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去經歷自己的選擇。我看到JW正在走一條屬於她自己的路,看短,她的決定並沒有回應到她內心對這三個問題後面兩個的答案,尤其是第二個問題,但是,我看到、知道,她必須先經歷她現在的決定,最多兩年左右,她會會到她自己心裡的這三個答案的路上。JW,好樣的,勇敢的朝你的現在的決定去走!因為妳已經做了一個比選擇工作方向更大的決定。

昨天也聊到一點,是關於什麼樣的員工是最容易為公司創造價值的。用一個員工,不在於這個人當下有多少的滿腹專業,更重要的是這一個員工對於自己能貢獻給一個公司的自信,和學習的能力。

昨晚我們的交談,也聊到了身邊幾位朋友正在經歷一樣重要的工作機會選擇。其中一位,過去因為對老板的不滿,自己出來成立公司。對這一位朋友的認識有好多年,但是,老實說,他的愛抱怨、習慣受害和他人生不願意跳開他父母對他的安排有很大的關係。不少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勇敢轉業,日後能不能成功和他做這一個決定時,背景原因是基於過去的經驗是正面,而要持續;或是基於過去的經驗是負面,而要自己背水一戰有著直接的關係。還有,這表面的決定之下,那一個真正關鍵到未來的決定有沒有做?

現在每一個人都可能活到70歲都在繼續做著事,40到50歲做的轉換決定,會直接影響到70歲,要算是人生最後一次做重要轉換決定的關鍵年紀。但是,不論是幾歲,越能早清楚問題,年紀越大付的代價越少。當然,還有一個比現在清楚回答出這三個問題答案更關鍵、更重要的決定。而這一個決定通常不是腦子想得到的。那這一個決定到底是什麼呢?

回到朋友JW。她現在沒能清楚的回答這三個問題,但是,我體驗到在她的內心已經做了我提到的更關鍵、更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她要有所不同。她的這一份決心在兩個月前開始成形,之後,每一次我和她的交談,她一直在這一個方向上,所以,我對於她得到她要的、成為她想成為的,和過她想要過的人生,我一點都不懷疑。這樣的決定,她也一定會走到散發金色光芒的道路。

確定要有所不同,轉換才能有意義。三個問題的清楚答案,會讓你走的輕鬆、自在和持久。

學會一件事吧!問自己:我要不要有所不同?“要”是一種決定,然後,大膽的去做讓自己覺得是活著的任何選擇。如果自己都不能打開自己的能量,沒有人可以替你做到的。

7/27/2010

7月27日:新上路的第一天

今天起床時,發現睡了有十個小時,但是,下午慢慢的發現,心情有些莫名的沉重,和昨天的滿滿體驗是兩個極端。依照過去的經驗,這是我每一次把自己毫無保留給出去之後會體驗到的兩種情況之ㄧ。沉重,是因為來自在鄭州接觸的人,體驗到的事。明天,我要讓自己過著國王般的生活一天照顧我己。後天開始,就要準備星期天的全家八里島之旅了!

上上個星期,收到了一封朋友分享文章的mail。這篇文章已經不是第一次收到,但是這一次再讀一次卻有著比較深的感想。這一篇文章就是:華倫巴菲特的人生箴言。

也許已經很多人知道巴菲特十一歲的時候就買了生平第一張股票,十四歲的時候就擁有了一座小農場。傳奇的故事,傳奇的人生。但是,我想了解的是在什麼樣環境裡,可以產生這樣的小孩。我相信即使所有的父母也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十一歲的時候有第一張股票,但是如果是幫孩子買的,可能培養出來的不是巴菲特,而是雷曼。

巴菲特的故事很激勵人嗎?他的傳奇有點像神話,股神只有一個。要想和巴菲特一樣在股市市場的投資屢屢獲捷,很難,但是要過著和他一樣的人生也許是可能的。

在鄭州最後一天,一位小組長特地到飯店見我,順便送我。他問我一個月的生活費要多少才夠?我想了一下,大概新台幣壹萬元就可以了吧。他聽了很驚訝怎麼比他的還少。我告訴他,我是幸運的,沒有任何貸款(之前創立訓練公司的負債還在,但不影響我的基本生活),沒有家累,父母不用我扶養,也許是這樣,所以我可以比較直接的將自己投入作好訓練這一項工作。看看巴菲特,我還沒能達到他的是賺錢的企圖心,和將賺來的錢回饋社會。

我和賺錢的關係似乎也正在面臨一種蛻變的過程。還說不上是什麼,但是,我還記得剛出社會做事時,面談工作,我心裡都有一份篤定,請到我的人一定會賺到,這一家公司會因為我的貢獻而更好,所以,我開的條件一定要先滿足我當時的自我要求,一但達成共識,上班以後,我就再也不看這一件事,而能全心放在工作上去為這一家公司卓越的貢獻自己。現在為他人做訓練課程,我也漸漸的回到這一個氛圍。賺錢的事一開始為自己能提供的服務品質定了價格,我就能好好的做事。

鄭州這一位小組長問的問題對我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要錢做什麼?當然,之前成立承先繼業仍然有貸款必須償還,而我也從不擔心這一個問題。但是,我賺錢的目的是什麼呢?我發現我已經有好多年不曾檢視這一個問題。

對錢,我一直有一種信念,老天一定會給我們每一個人該用的,不會少的。錢的目的是支持人的人生經驗。錢不論多或少,和生活相關重要的是人在做選擇,還是錢在做選擇?有債的人可以做一位選擇者,有錢的人也可能一直是一個乞討者。過去在和金錢的關係上,我發現不是一個選擇者,而作為一個在金錢關係上是一名選擇者是我現在有意識的選擇。

昨天開車回到家之前,經過了家附近,開了有好一段時間的“百事達”。它的店門拉下了一半,我看的到裡頭是一箱一箱打包好的東西。之前從報導上知道,因為網路的下載,過去蓬勃的影音實體販售產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唱片行有一天會成為歷史,光碟片的出租似乎也不免跟著步上後塵。我不禁想到,這是一種時代的結束,This is the end of an era。

在我心裡,似乎也有種某個階段結束了的體驗。未知,但是既能惶恐,也能投降,也能平常!

7月26日:灑著金色光芒的道路

今天回到了台灣。

當飛機快接近台灣頭,天已經黑了下來,我看到了海面上豎立的一盞一盞的燈,然後飛機慢慢接近基隆、淡水,飛在離陸地有一小段距離的海面上。窗外有一團一團大朵大朵的雲,漂浮的很低。遠方我看到了另一朵雲,雲的四周有黃金色的光芒射出,忽然,我的眼淚不停感激的流著。心裡有一份感動:我這次不為任何人,為我自己做了我愛的訓練,我正在過著我自己的人生,沒有要誰的認同,我是上帝的孩子。

飛機抵達桃園機場是晚上7:30。我一路暢行無阻,8:40就到了家。當我開著車子走中山高,到了下建國北路的交流道時,一個聲音在我心底出現:原來我這一生都被帶領著走一條我這一生讓我去成為上帝眼裡的孩子的那一個人的路。我的曾經低潮、我曾受過的羞辱、我曾經有的迷失,原來都是一份祝福。上帝一直帶領我走著一條屬於我自己的路。

今天在鄭州機場時,我的Zippo打火機又不能託運了。我和檢查人員說了半天,她不讓我託運,她告訴我:如果她讓我這麼做,她們的監視錄影機會照到,那她就得下崗了(沒工作)。我想到了“活出美好”作者曾經有過托運不過,但是後來找了服務員的主管,順利的讓託運的東西上飛機的故事。於是,我請她找她的領導來。這位領導來了,聽了我的請求,要我把打火機裡的打石拿出來,我也答應她這次讓我託運回去,我下次就不會再帶來了,終於我讓我的打火機順利上機。奇妙的是,拿出打火石,才發現,原來打火石也快用完了,等於順便幫我做了檢查。

上帝用祂神奇的方式在幫助我,就像我這一生祂一直在做的。

過去好多年,從小到大,我喜歡看著天空,因為我一直相信有一個力量在那裡照顧著我。小時候,我常常找著白雲,因為我相信祂就住在裡面。我以前有時會稱祂為“上天”,但是總覺得就是不對。我過去曾想過叫牠上帝,但是因為這太基督教,所以,我心裡有些抗拒。這幾天,從讀“活出美好”這一本書裡找到了,當我踏實的用上帝稱呼祂時,心裡好篤定。同時,我也篤定,我的上帝和其他宗教的神或是基督教的上帝都是同一個人,只是,也許不是很多人都有我最近經歷的,或是“活出美好”作者和上帝的貼近體驗。

讀“活出美好”這一本書,讓我一步一步映證到,基本課程就是作者談的“方法”。讓我更堅信,上帝讓我藉由接觸這一個課程接觸祂,實現祂要我來到這一個人世間要我去成為的人,和去為人影響,讓人可以有所不同。我這幾天讀著“活出美好”這一本書,好清楚的看到,我的方法和這一本書的讀者不一樣的地方是,我沒有用“上帝”之名去告訴人,如果你不如何,如何,上帝會不高興。我心中終於認識的上帝,只有無私的滿滿的愛,在祂的眼裡,無論一個人如何,都沒有錯,也沒有罪人。

車子開在建國北路上的時候,心裡的感激、豁然開朗、愛好滿好滿,這一種體驗實在太大,太大了。So much and too much。我正走在一條灑著金色光芒的道路上!

7月25日:夢裡看到天堂

早晨將近六點醒來,因為腦海裡迸出了一個念頭:好久沒碰到一個和我一樣是屬於衝動型的人一起合作了。這家公司老闆完全屬於這一類型。他是個商人,憑他對我的直覺,他決定把他公司的課程改為我做的訓練,接觸多一點的內地人之後,我才發現這是一項很大膽的信任和改變。

其實昨天和他的談話中了解他即將把公司的員工解聘,只剩會計人員,我心裡對他的這一份決定,以公司經營的角度是推崇的,因為他讓錯誤的人做管理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而幫他管理的經理的缺乏專業能力,在這一次我來做的訓練中完全曝露。

心裡雖然知道他的這一個決定是正確的,我即使在訓練裡對這一位經裡JH也不斷的給了她一些比較猛的回應、支持和打斷,期待她有所改變,但是,課程今天結束後,我深覺她應該已經沒機會再做了。對於這個猛的支持,我下午停手了,決定對她的現狀投降,期望我們彼此工作不能一起做,也不要傷了彼此的感覺。

課程36人今天結業,我要JH她好好嘉許自己創造的成果,即使我知道這對她很難,但是,就像一條船行駛在湍急的河流上,很難再往回了。心裡是有些不舒服的感覺的,因為經過這幾個月的互動,感情是有的,但是,我真的不會再教她任何東西了。她的學習力真的是低的,還有看到她把我給她的支持公司營運的資料,沒詢問我,把它們修改的不倫不類,唉,也許她畢竟是,就像老闆HF自己說的,這個時代的中國“急功近利”、“好面子”下產生的典型管理者。心裡對於不再支持她的不舒服是真的。

早晨被鬧鐘叫醒前,有一個很清楚的夢境:我站在一輛歐洲農夫載收成物的貨車上,我欣賞著眼前一片讓我震懾的山林美景。當我將目光轉向駕駛座時,看到的是兩位歐洲農夫居然是面向著我開著這一部載貨車。當我看到他們兩人時,他們對我微笑,忽然一起離開了這一部還在開動的車子。心裡忽然明白,接下來要自己來了。那一瞬間,心裡突然對身處的這一片山林有一個字眼跑出來:天堂。

課程完成的那一刻,回到房間,忽然整個疲憊感都出現了。晚上老闆帶著我們一群工作人員一起吃火鍋。席間,這位老闆突然因為吃的熱,在所有人面前解開了襯衣的扣子,露出了他的大肚子。我一時愣住了,這有點離譜了吧……..。怎麼會這樣??

當然,我沒說甚麼,其他人也視若無睹正常的在繼續吃火鍋。我…..???

明天終於要回家了,這次來鄭州覺得已經待了好久好久,好期待快快回到甜蜜的家中過我的正常生活。

7/26/2010

7月24日:被看見

原本以為我來中國想藉由基本課程讓人有所不同的誠心和專業講師能力會很久才被看見,看來是我預測錯了。

晚上做完了課程,和公司出資老闆談了兩個小時,他告訴我這兩天他在教室外看到的,同事回應他的,課程裡的小組長私下和他分享的,全都呈現一個結果:我改變了他們所有人原本以為基本課程是個對人沒有幫助的看法(這一點他們原來對基本課程的觀點讓我太太吃驚了!)。

老闆告訴我,我對課程呈現卓越的要求深深的影響了這一次接觸、支持課程的所有人。我還沒和他溝通這一次他們準備的硬體粗糙的事情,他先告訴我,所有人都學到了。

讓我窩心的是,老闆向我分享到了這一次我來他的學習。我真的很吃驚和喜悅於,我決定投降於這一切,只把焦點放在做好這一次的訓練之後,彷彿在我身邊十哩內的所有人同時都被我感召到。“上帝”,謝謝你讓我可以發光,可以接受!

談話過程中也知道一件事,就是目前中國境內打著企業內訓,做著這一種“心靈成長”公開課程的公司被國安局密切的注意著。幾年前曾經在大陸做的很大的公司“滙材”在幾年前被強迫歇業後,另外改了名字再成立的兩家公司,最近已被要求關閉了。

知道這一件事,對我是一項考驗,雖然我知道我來這裡做訓練的出發點和香港人是不一樣的,這個消息也讓我先擔心,後面更讓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擔心甚麼?其實這一個消息最後讓我確定一件事,我必須更堅持我來的出發點,同時多了解來這裡的應該注意事項,然後在我心裡反而注入了一股堅定的相信:我是被祝福的,我要用這一份祝福去支持我的願景。

今天學員回來了37個人,晚上結束時是36人。我期待明天對這些人做最後的支持,讓他們的人生完結課程後開始有所不同。

還有,我決定了,我心裡的那一個愛我的偉大力量,我也稱祂為“上帝”吧!

7月23日:一切都應安好

昨天訓練做完,這一群免費來上課的人從73個人進教室,到結束時變成56個人離開,今天到剛剛課程結束教室剩下39個人。我還得知,開課的當晚還有30多人課程開課後還在教室外面,因為我的堅持沒有讓他們進來。事後,公司老闆告訴我他請了這一群人吃了晚飯。當中有些人似乎因為遲到進不了教室,反而學習到他的模式一直都是這樣:拖到了最後才決定,常常失去一些機會。

昨晚課程結束和公司出資老闆聊了一下,發現一個真相,他是生意人,用得是生意的策略在經營這一家公司。從他們目前的資源看來,已經幾乎沒有課程畢業生願意來支持他們了。當然,這一次所有提供出來的硬體服務都是因陋就簡,他們這一次的招生決策,加上完全沒有為來的學員先做準備,對這一個課程的有效性、這一個產業做了一次很大的傷害。

當然,教室內的硬體粗糙讓我不斷的投降,回顧到目前的訓練,我給出我的全部,我也沒有任何得失心。今天晚上對在教室的39個人下了一些功夫,明後兩天他們的出席狀況會讓我知道這一份工夫下的效果如何。

我是如此的敬重基本課程,和對這個課程可以給人的價值是如此的保護,但是和一個商人這一次的合作,卻把我愛的課程粗魯的對待。這一位商人一直以來我以為他也是有心要讓人有所不同,結果這只是他的策略之一,好讓我和他繼續合作。

老實說,我一方面掙扎於看到他這麼做對課程的傷害,一方面卻又感知於在中國真的沒有一個有素質的人在經營這樣的訓練。這一個掙扎讓我不知道這次是不是可能是我要在中國做的最後一次的訓練?還是我要在這絕望中先配合,焦點放在能訓練出多少學員就先訓練出多少學員,所謂的“忍辱負重”,我還沒拿個準。

明天晚上課程會結束的早一點,這位出資老闆想和我商量下一階段課程和下一班基本課程的事,期望到時候,我能釐清我的決定。明天的談話,我先決定被動再說。

即使如此,我心裡是平靜的。這一次的來到鄭州是個很有挑戰的過程。

今天鄭州下起了雨。對於這一場雨,我倒是有個某種重要的東西被洗滌了的正面體驗。一切都應安好,一切都好!

7月22日:相信

今天課程要開始了。中午決定出門走走,到銀行提款,順便買水和開課前的晚餐。出門時,決定利用走路的這一段時間釐清自己,把自己靜下來,讓自己從這幾天體驗到的混亂抽身出來。這時候忽然想到我不是一個可以藉由靜坐釐清思路的人。

課程要開了!我想到昨天讀到“活出美好”這一本書裡頭提到的一個觀點:我是懷著大夢想的人,我已經看到了我的願景,我可以相信自己和帶著“上帝”要我去成為的人做出一番偉大的事。當然,昨天在讀這一本書的時候,發現作者用了很多的篇幅在描述他假設會讀這一本書的人的心態,多數是給活在負面生活裡的人。

走沒多遠,我心裡漸漸釐清了一個方向:一旦進了教室,我服務的對象是來上課的學員,這也是我即使知道這一家公司狀況頗多,我還決定來的唯一原因。後來又想到了這一位鄭州當地人CJ,他已經做了課程講師多年,卻毅然決然在我的感召之後,改變他原來一直的掙扎,決定支持這一班訓練,擔任隊長。雖然他決定做這一份工作,但是他對這一家公司的不滿常常會不經意的溝通給我。我常常給他的一句話是:你可以做甚麼呢?事實上,他的這一個狀態對我是一個成長的機會:讓我穩穩的讓我夢想發生,不受小我的干擾。

伴隨著這一份漸漸釐清的思緒,我來到了中國工商銀行提款。烏龍的是,我排了一個隊,等到叫號時,我才知道要先拿號碼牌。而這一個機器被警衛站著擋住了。在我一進銀行門時協助我,問我來做甚麼的女職員臉上出現尷尬,因為她剛剛忘了問我有沒有領號碼牌。等到我要提款的時候發現,我領取的金額要帶當初開戶的證件,就是護照,而我卻沒帶在身上。幫我辦理的行員臨機一動,告訴我那少提一百元就不用證件了。神奇的是,我正想提了我要的金額後,再存入一百元去加值到我的電話裡。這一來,我不但領到了錢,再存入的動作也不用做了。

買到了我的晚餐,回到酒店想請櫃檯的人多給我一個房間卡,因為我想讓我房間的冷氣、電腦一直開著。回到了酒店,看見櫃檯的工作人員,我忽然覺得做罷吧,於是直接上了八樓。但是,我卻走錯了方向,卻無意發現這一側有一間房間是工作人員休息的地方。等我到了房間門口卻發現房卡失效,於是我走到工作人員休息的房間,想請她幫我直接開門。突然,一位飯店的工作人員出現,她是昨天幫我處理換房間的服務人員(我昨天換到了較大的房間了),知道我的房卡開不了門,主動拿走我的房卡到樓下幫我更新,同時她答應拿給我多一個房卡可以讓房間的電源不會因為我離開房間而中斷。(神奇神奇,寫到這裡,房間的電突然斷了,打電話到櫃台也打不通)。

Anyway,從出門到回來的這一段過程,天使出現幫我實現我心裡想要的結果。這一男一女,似乎是一個徵兆。

神奇、真是神奇,電現在恢復了!

這一段過程,給了我一個很清楚的訊息:相信自己,相信“上帝”,相信過程。所有的像是忘了帶護照、斷電這樣的過程,都只是無傷大雅的過程,一切將會安好。All will end well!

7月21日:我的是誰呢?

這次來中國,隨行帶了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是“活出美好Your Best Life Now”。作者Joel Osteen是美國基督教教會的主任牧師,所以當然它的內容都是以信奉基督教為主軸,以上帝要人走的方向為主腦寫的一本關於讓人生更美好的書。

一樣,這一本書我也買了好多年,記得是在Costco買的。當年書剛出版買的時候並不知道這是一本甚麼樣的書,只直覺的知道它對我會有價值。事隔多年,這次來大陸前決定把它帶著。

這一本書提到的上帝的部分並沒有讓我對基督教有更貼近的感受,反而,讀的當中發現,很多所謂上帝要人如何才對、人如何如何會讓上帝不高興其實是人的說法,例如第22頁,第2段第6行的“當你一直固守著老舊想法,上帝不會傾倒新鮮、創意的點子以及福分給你”。從我決定過一個醒覺的人生後,我的經驗的確是和書裡提到的一些正面的體驗是一模一樣。雖然我並不是一位基督徒,但是我完全有這上面書裡提到的經歷和體會,只是說法不同:當我不固守著老舊想法,我會一直有新鮮、創意的點子以及福分給我。

所以,我會讀這一本書,完全是因為它內容的應證和原則有太多的東西一樣已經在我的生命中呈現出來。這一本書對於我去整理我自己的心得有很大的幫助,如果除去了書裡頭提到的耶穌或上帝,它的的確確是一本整理我這麼多年來應用基本課程工具體驗的書。

但是這一本書也包含著一個目的:在提信奉基督教才有這一些可能性。

看這一本書時,我常常想到達賴喇嘛。他同樣也寫了很多的書,但是卻很少在他的書裡頭提倡要有他書裡頭提到的人生,一定要信奉密宗。東西方宗教的差異似乎可以從眾多的出版書籍中略窺一二。基於結果論,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這一個結果的確是人為的結果,不但成功而且影響深遠。

我是很享受讀“活出美好”這一本書的。因為它列出的各個章節,擺開基督教不談,其實也是我體會到的所謂的“大自然的道理”或是你稱它為“宇宙的法則”也可以,因為書當中大多數的內容和我做的基本課程是一模一樣的。

我相信這兩者當中的差別是,人信奉了基督教後有一個清楚的方向,就是所有的是都必須遵循上帝的旨意,而且有一本聖經是行為的藍本。課程,則是必須自己有很堅定的承諾,加上相信宇宙的運作有它的力量和法則。信奉宗教會帶給人一個比用課程支持自己不同的更有效的結果,就是在某些人生的關鍵時刻讓人較容易的放下個人的ego。但是,不論每一個人最後選擇的是甚麼樣的方法,無條件的相信和奉行一套法則也許都能殊途同歸。

其實,在我心中也一直有一個更大的力量存在,他有時像是慈父,有時像是慈母。這一個我相信存在宇宙的美麗的、值得敬畏的力量我不知道怎麼稱呼他。但是,我這一份相信的結果,已經支持著讓我人生要有所不同的承諾,十多年來深深的在我心中紮根。讀“活出美好”這一本書讓我開始想去找到,如果對基督教徒而言稱祂為上帝,那我的是誰呢?

在美國,人常常被分為兩種,一種是所謂的鷹派,偏向共和黨的保守主義;另一種是所謂的鴿派,偏向民主黨的自由主義。我很能感受到自己內心那一份自由的血液和靈魂。我常常說基本課程是我的宗教,因為它讓我這一個自由的靈魂找到了具有約束的承諾支持著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對於基督教的體驗不深是因為基督教是保守主義依循的指南。

在我的人生中,也許開始被開啟了的一扇窗,想要去了解這一個諾大的宇宙一直存在的最基本、最簡單,被人類詮釋、演繹之前的那一個運作的法則是甚麼?

心裡的這一份經歷值得在今天把它記錄下來。

7月20日:感受到即將引發的力量

在鄭州的路旁,常常可以看見政府弄得大大的看板,上面常常有醒目的兩個字:文明。它的用意是在提醒大家要成為甚麼樣的國民。

中午,出門走了挺長的一段路和來找我的一位內地講師CJ去吃午餐。原來,我住的這一家飯店旁邊就是鄭州大學,飯店附近也有一家醫院,這附近總共大概有兩三家醫院。所以,把這一區想像成台北台大醫院是挺適當的。但是,人民的水準、馬路的水準,附近商家的水準和台北差了大概有三、四十年。

吃完飯回飯店的路上,經過鄭州大學對面,難得看到了一家書店,走進去看了一下,有一個體驗,書店是嚴肅的氛圍。我是愛逛書店了人,但是進到了諾大的裡頭十分鐘我就走了出來。要成為文明人,這一個城市還有好長的一條路。

昨天晚上和鄭州公司的經理JH吃了飯,談的過程中,我終於發現了一個真相,JH是沒能力擔任經理人的。我也發現上次傾囊相授給她和公司出資人HF的三天管理課程,他們完全沒用。所以這一次的開課有我看到的極離譜疏失。對出資者HF而言,開課是為了面子(怕其他同業看他是個失敗者),對經理者JH而言,也是面子(怕公司關了她沒工作、沒收入,也擔心認識的人怎樣看她)。原來,在這裡保有的最完整的中華文化是面子。

這一個現象也呈現在我住的飯店。這一家飯店的外表看來冠冕堂皇,是一棟現代大樓。你從他們的飯店給客人拿的資料介紹裡,看到強調自己是一家商業連鎖飯店。住了進來,才知道,飯店房間的維護品質是落後的,號稱是商務飯店提供給的寬頻幾乎上不了網,來兩天了,上hotmail近百次,還看不到郵件。有一句成語:金玉其外,在我腦海冒出來。

晚上決定到它的頂樓飯店吃個晚餐。一進去一股濃濃的油煙味,等我坐下來點完了餐等菜送上來,發現旁邊貼進廚房的那一道原本白色的牆,已經是黃色加油污。我被告知這是一家類似教育局單位附屬的飯店,常常用來做訓練的場地。我體驗到,這裡對品質的需要還沒發芽。

這一次來的焦點絕對是純粹關於做好訓練了。經理JH處理付我講師費的事件,三次想要透過我們建立的關係要和我拖延,被我阻止。我已經清楚的對她說不要因為我們有好的關係就要佔這一個關係的便宜。同時,我也聞到她其實是完全不知道怎樣去準備好來參加免費訓練的學員的相關準備。我想更離譜的是她竟然對於下一階段要收費的課程完全沒有準備要繼續進行。我的看法是:她做這一件事完全對不起付他薪水的老闆,而出資老闆更離譜的是把全權給她負責。

但是不好的消息裡也有隱藏著的好訊息。因為,即使這個公司這一次的訓練前面出了這麼多的問題,我也決定不插手,只把焦點放在做好訓練;但是這一次老闆HF感召到了中午請我吃飯的這一位自學成為第二階段導師的人會進到課程來擔任小隊長,支持這一次課程的進行。

我對於這一次的訓練相當期待我可以貢獻給的願意成長、願意支持其他人成長一起進到我的課程裡的人。我踏實的期待我即將引發的一股力量。

7月19日:Beggar or Chooser

面臨生活中的情況,我們常常陷入以下這兩者角色其中的一個:乞討者Beggar或是選擇者Chooser。這兩者之間的最明顯差異是在於尊嚴。乞討者會執著於想拿到的東西,注定會棄尊嚴於不顧;選擇者會以保有尊嚴為優先,可以放掉眼前的肉,宇宙也常常回報不同的可能性。

所以,人們應當都會自然選擇當一個選擇者。但是實際上呢?很多時候常常不是這樣。特別是面臨看起來沒有選擇的時候,我們很可能這時候會面臨被迫成一個乞討者。

乞討者,一定是關於面臨生存問題;乞討者,一定有緊握不放的東西。

今年以來,我在中國做訓練的發展,我學習和看見一個道理:若我要按照我的意思,我很容易陷入不安和不耐,因為我面對的是一群和我思考方式、溝通邏輯和我成長背景不一樣的人。面對這一群人,我漸漸明白他們是一群表面抓著尊嚴不放,其實是抓著面子和機會不放的乞討者。面子和尊嚴只是一線之隔。但我知道,我可以創造一些不同。

認識我的人常常覺得我的脾氣硬,有底線。這一點和中國內地人的互動更是明顯。他們對我的體驗是不好說話、但是有立場。我的不好說話不是他們一開始會認同的型,因為不容易說服我妥協;但是我的有立場卻是他們從我身上看到的價值。至於這一種價值他們要不要見賢思齊一番,對他們真的是困難重重。

和中國人的互動常常覺得是乞討者和選擇者的拔河。這一個拔河前一陣子搞得我痛苦不堪,一直到Cara點醒了我關於讓人選擇的重要性。

今天到中國鄭州前,我做了一個清楚的決定,因為他們的邀請,所以我有機會來服務一群人,讓鄭州因為一些人經歷了基本課程而可以有所不同。抵達鄭州後一路順暢。飛機提前抵達,因為機長廣播海關人員還沒準備好,所以在機上等了十分鐘才下機。這一個等待反而讓後來的通關、拿行李變得順暢無比。

但是,遇到了接我的人開始,我的挑戰便一路的展開。這次,接我的人要我先搭巴士到鄭州市區,再轉計程車到酒店。搭巴士是一個像是進到動物園的體驗:熱鬧非凡。車子擠滿了人,車上播放著中國的綜藝相聲節目,聲音開得挺大。到了市區,攔計程車又等了好久。一上了車知道司機不願意直接開到飯店門口,因為他說著我聽不懂的理由。下了計程車,飯店在斜對面。因為正在施工的捷運工程將路面弄得支離破碎,也必須繼續拖著我的行李在坑坑疤疤的路面上走一段路。我一路上一直聽到行李輪子的哀叫聲。

到了飯店,我出發前一直猜測他們會替我定的房間等級。猜測時覺得應該不會是太好的房間,但是也壓根沒想到他們定的竟然是最便宜的房間。

從機場到飯店的路上,我一直想著我的抗拒時(他們真的不懂得甚麼是服務),內心卻是清楚這一切只是在測驗我來鄭州的焦點,所為何來?是不是真心感謝這一個機會。

進到了房間,不大的、一星級的房間,待我推開了窗戶,竟然看見一條市區的河在眼前呈現。看了房間的價目表,我決定打電話給總機要求看看其他較大的房間,決定自付差價。看了其他等級的房間後,發現它們座落的位置都看不到那一條河。最後,我決定就待在原有安排的房間。那一條河是我的尊嚴。帶著這一個尊嚴,我找到支持做好這一次訓練的原因。

在感情中,我們都可以成為一個一個的乞討者,那是因為需要愛。在生活中,我們都可以成為一個選擇者,因為值得。

7/18/2010

7月18日:投降之後將回到鄭州

臨時被邀請有個課程要去到鄭州做,明天就要出發。邀請我的公司在我上次去的時候,接受我的評估結束了營業。這次邀請我之前,他們已經重新籌劃這一次的基本課程一個月,提供的是免費課程。

免費的課程是最具挑戰的,所以對於答應這一次的訓練,我先了解他們提供這一次機會給人來的出發點。他們告訴我的是,第一,他們決定十月到北京重新開始,開這一次的課是為了避免一個對話:在鄭州做不下去才來北京。第二,心裡真的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經歷基本課程。

他們原訂的目標是要做一班200人的基本課程。

在我和對方溝通的過程中,我曾掙扎要不要去做。掙扎的原因是基於他們的第一個出發點,願意去是基於第二個開課的目的。後來,我做了一點簡單的溝通讓他們決定把數字先放在一邊,對要來上課程的人會做篩選。溝通後他們也有了這一個了解:要來的上課人必須清楚目的。我雖覺得鄭州公司這一次開課的策略不完美,但有機會做。

對於這一次的機會,我的心態也有了不一樣。當我決定去以後,我可以執著於他們可以再更進步,然後去支持、挑戰他們;或是,這一切都已經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我可以欣然接受邀請,然後全力以赴做好我的工作。當然,一開始我是陷入第一個想法裡頭,但是很快的,不到一天的時間我做了第二個決定,感謝他們給我一個機會去貢獻自己,這是我出發前的心情。

這幾個月每一次去中國作訓練前,我人的狀態位置都很不一樣,當地對於每一班的創造過程也都不同。但是,我相同的是,記得我為什麼要做這一件事的起心動念,然後每一次的經歷、學習朝著同樣的一個大方向,為我愛的、有價值的基本課程在中國生根做每一次的貢獻。我,永遠小於這一個目的。

未來在鄭州八天的時間,我有一個預感,會有非常不同的經歷會被用文字記錄下來。現在我的體驗是平靜,平常和踏實。同時,我也期待八天以後帶回來有價值的分享。

7/17/2010

7月17日:改變與受苦

今天和H約好在他家碰面,目的是想和他請益有沒有什麼我可以為台灣的同性戀做的服務。過程中,他拿了一份資料給我,是關於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募款資料。這一個應該算是台灣服務同性戀的最核心機構,今年面臨了財務上的危機,在這一個機構上班的幾位工作人員今年也被這一個財務危機影響到,元月份的薪資拖到五月才拿到。剛好今天晚上有一個募款晚會。

對我來說,一個在做著貢獻服務給社會的團體和個人正在受苦,但是質部值得呢?我腦中其實浮現的是這一句英文:They are doing such a great work for Taiwan, and not deserve the suffering。他們正在為台灣做一件偉大的事,而且不應該受這一種苦。

知道這一個事件也許讓我找到了我可以服務的機會。於是,我把我可以服務的方向告訴了H,期望他有機會可以和他認識的這一個機構的理事長談談我的想法,在我下週完成大陸的課程回台灣後,進一步的接觸討論我可以貢獻給他們的是什麼。我想的目標很簡單,讓這一個機構可以有效的募到超越目標的款,也感召更多人來服務與參與。但是,這是不是也是這一個機構接下來最在意的目標(現在一定不是,因為基於目前他們面對的結果不是這樣),就得等到可以見面的時候去了解了。

俗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變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我了解慾望不滿足的痛苦,但我不知道滿足是否便無聊,因為我的過去教我永不滿足。這些年來,我看到有很多人執意寧可繼續擁抱目前因為達不到目標(慾望)的痛苦,但是很少人願意去承受改變會帶來的另一種痛苦。追根就底還是因為這些人不願意放掉熟悉的東西:習慣的痛苦本人已有相應對的習慣模式,新的痛苦會我會經歷不知所措。所以,能不能支持這一個機構的改變著實還得看當事人到底願不願意接受新的觀點換作法。

人的改變其實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心裡有聲音會想要改變、有所不同其實是因為這是人性使然。俗說:人不進則退。但是,每每在想改變的過程發生的一開始,心裡也會把多年準備好的預防針版本馬上搬出來,告訴自己要改變會有多困難。

前天和W小姐的談話中,她說了一句很簡單但是卻價值非凡的話:見賢思齊。她說,她也應該找到這樣的人支持她讓自己有人生想要改變的榜樣了。

在這一段對話中,我記得我曾經這樣的分享我自己:當我看到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時,我會在心裡告訴我自己:我也要這樣!然後,我會百分之百的去活出我想學習的精神。有時,我們心裡的聲音會說的是:我也想這樣。這一種聲音一開始可以支持自己去見賢思齊,但並不保證自己一定會義無反顧。這是因為承諾的力道不同。“要”和“想”的差別在於,一個重行動,另一個焦點在想。

改變一定會經歷不熟悉的痛苦的。不改變呢,也會痛苦,但那是熟知的。都是痛苦,有意識的選擇通常會選改變,因為它有價值;如果不去做選擇,其實也已經等於做了,就是停在原地,但是,這樣人生會是一場巡迴表演,總會繞回到原點。

這是我人生很重要的行為模式,我願意人生中受苦的同時,可以看見新的可能性,而這一個新的可能性是可以讓我去完成我的大夢、完成一個值得過的人生旅程。所以,我要醒覺可以不同的是什麼?價值在哪裡?然後將上天賦予我身為一個人的能力:選擇用出來。這一點,我的練習需要同伴,有一個可以互相了解的夥伴。因為當痛苦可以被了解的時候,就可以同時間消失了!

7月16日:白目

昨天和W小姐講了很久的電話。這一通電話裡頭無意之間她和我聊到了她最近生命裡常常被“白目”的人搞的很受不了。今天,我決定出去晃一晃,車子開在中和中山路上等紅綠燈時,我注意到對面的路邊的一個畫面:一對少女騎在一部機車上,停在路邊好像在等人。一位老太太拖著一部菜籃車向她們的方向走過去,被她們擋在前面(請注意少女是將機車停在慢車道上,所以老婦人也是走在慢車道上的)。我再稍微注意一下發現,老太太沒辦法走在人行道上,因為人行道上停滿了機車,阻礙了拖著菜籃車的老太太在那裡的通行。

接下來的畫面是,老太太臉色很難看,但是隔著一段距離,我聽不到她在說什麼。我從轉過頭去看老太太的少女臉上表情看到,這位老太太在對著這兩位原本沒看到她,但是卻擋著她去路的少女大罵。罵了幾句,少女們有點悻悻然的把機車往前挪到靠人行道邊,老婦人隨及昂長而去,但我的角度完全可以看到她還在忿忿不平的臉,同時,我也清楚看到兩位少女那一種被無辜臭罵後的覺得自已錯,又不知錯在哪的表情。

這樣的畫面,事件的發生也許不同,但是你我每一天都有機會碰到這樣的事:這樣因為有人白目而造成自己或是他人不便的事,而這一個製造白目事件的白目主角可能是他人,也可能是自己。

拿今天看到的事件來說吧。白目的誰呢?應該是那一些把機車停在人行道上造成行人不方便通行的機車主人吧。這些白目的機車騎士讓三個人一個下午都不開心。

白目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以自我為中心。

當我們是這樣的心態時,會很自然容易的就成為白目一族。老實說,台灣的交通呈現出來的是最佳的白目文化寫照。

昨天下午和另一位朋友碰面時聊到另一個例子。我們有一位共同都認識的人,她和這一位朋友算是親戚。朋友突然和我提到了她的狀況:前幾年開始她為一家未上市公司賣他們的股票,當然她找了身邊認識的朋友買了不少。做了幾年,她發現,這一家公司根本沒有股票這一件事,但是公司要她跟買了股票的人說今年又配了多少。漸漸的,她也發現,這家公司在一個地方開個營業處兩年左右就會換到另一個城市,重新詐騙另一群人。知道了這一件事,她很害怕、但是又不敢對買了這一家公司股票的朋友說。

所以,白目的人除了擁有“以自我為中心”這一個特質之外,有另一個特質:不懂負責任。

今天下午去晃一晃之前,我到了郵局寄一樣東西到美國。到郵局寄東西要拿號碼牌應該是最近才開始的事。我拿了號碼牌坐在椅子上等著叫號。因為我就正對著辦事員的窗口,所以,在我面前就看到一個又一個白目事件發生。當然這一個白目事件都一樣,就是:即使每一個窗口上都有號碼顯示螢幕、窗口旁都有一個透明的壓克力盒裡擺滿了之前辦完事的人的號碼紙、窗口前每一次只有一個人在辦事,所有等候的人都沒排隊、都坐在椅子上,或站在旁邊手裡拿著號碼牌等著,還有就是偶而播放出來的叫號碼的廣播。這麼多的呈現都可以看的出要拿號碼牌,但是,偏偏有好幾個人就是要直接衝到窗口,把要寄的郵件直接塞給辦事員。我心裡正給這一些人的白目在內心大肆批評一番的時候,突然間我做了一個新的選擇。

就在一位白目女士衝到窗口前時,我決定起身去告訴她現在是要先拿號碼牌時,辦事員正好告訴了她,在她轉身過來嘴巴邊要問:在哪裡拿?時,我看著她,用手指著取號機的位置,支持她去拿到了她的號碼牌。

白目的人也許真的很容易讓人惱怒,而且這樣的人到處都有。如果對於陌生人我們都可以幫她一把,告訴他方向,那對於我們身邊白目的人呢?

昨天和朋友的談話中還提到了另外兩位我們都很熟的人。由於朋友和他們比較有接觸,我也很久沒有他們的消息了,於是我問了一下這兩個人的現況。朋友告訴我,他們五、六年前離開了原本服務的公司後,一直帶著憤憤不平的心,到現在還會提到他們兩當初在那ㄧ家公司剛成立時是怎樣的盡心盡力,後來公司把他們一腳踢開….等等的受害對話。事實上,他們的受害是真的,我也知道,但是,花了五六年沒有再找到一份工作支持自己,這就有點白目了。我常常想,如果他們能看到當時他們對公司的盡心盡力,不也是身為員工領那一份薪水應該盡的義務嗎?被解聘後還會對那ㄧ家公司念念不忘,充滿負面的評論,然後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好幾年,沒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上創造出一份成就。平心靜氣的來看這一件事,當初開除了這兩個人的那一位主管還真是做對了呢!

白目的人有一種能力,類似黑洞的能量,和他們溝通、互動會讓人覺得累。白目的人有一種特性,不會聆聽、充滿自己的詮釋和看法。白目的人常常顯得沒有自信。白目的人是睡著的。這一年來,我簡單的過我自己的生活,其中的一個成果是,堅持白目的人慢慢的不會和我聯絡,因為我正在醒覺於我的白目。

如果你看到你身邊的人正在白目的時候,其實是在讓你知道當一個人白目的時候有多自以為是、多滑稽、多孤單和多需要清醒;就和我們一樣。這時候,你能做什麼呢?在心裡批評他、指責他?如果你能離開這一個人也許問題會輕一點,如果離開不了這一個人呢?去點醒他、給他一個方向會不會是另一種可能可以做的事呢?

當自己環顧四週,看到的卻是一直揮之不去的白目的人,而只加深自己的評估、看法,甚至決定變得冷漠,讓自己常常生氣。如果這樣,自己是不是其實才是最白目的那一個人呢?

你我皆白目,都要學習醒覺於我們自己的白目,同時去支持其他人一點一點的離開白目。這樣,會不會比較好呢?至少我知道,當我白目時,我需要人讓我知道我是白目的。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是因為做了白目的決定!

晚上回來坐下來寫東西之前,看了一段在美國太空署NASA工作的太空人Mike Massimino的專訪。訪問他自己在外太空,太空漫步space walking時看到地球這一個星球時的體驗。他說,他有三個體驗。

當他看第一眼時,無法好好的看,看到的只是地球的弧型曲線,而且好像在看一個不該看的東西,在偷窺一個秘密。

當能好好看的時候,他充滿了情緒,眼淚在眼眶打轉,但不能讓它流出來(因為淚水會影響到他身上的設備)。

最後,他想到的是,如果你人在天堂,這是你將可以看到的。這是從天堂看到的景象。但他又說:不,比那樣還要美麗。天堂應該就是這樣了。她(地球)是如此的脆弱,她是如此的美麗,她是如此的完美。我們都需要照顧她。

聽Mike的分享,我無法體會他太空漫步的體驗,但是當他談到他看到的地球時,我眼眶也濕了。是的,我們處在一個我們因為和她太接近而看不到她的脆弱、她的美麗和她的完美的世界裡!也許因為我們都是脆弱、美麗和完美的白目的人。

7/15/2010

7月15日:Betty White

Betty White,一位美國的女演員,今年八十八歲。如果你看過“黃金女郎The Golden Girls”這個描述四位住在佛州邁阿密的退休女郎的影集,當中那一位來自鄉下,常常因為天真又保守,會說出一些讓人莞爾的話,同時也常常被高大的室友Dorothy諷刺她的沒見過世面又土的Rose,就是Betty詮釋的角色。這一個角色因為她的詮釋,不但沒有讓人對Rose有任何的負面,反而成為美國電視影集中一個innocent & sweet的經典角色。

Betty White已經88歲了,但是在今年她的演藝事業卻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黃金女郎的其他三位卓越演員,分別在過去幾年過世,照理說,Betty White也應該退休,但是她今年的表現卻讓我充滿了敬意。

Betty White的生涯到達高峰是從主持今年初美國NBC電台有一個星期六的現場節目Saturday Night Live (SNL)開始。這一個節目有點像全民大悶鍋,有一群固定的喜劇班底演員,會演出節目中一則一則的短劇。這個90分鐘的節目有42位編寫劇本的人為一星期一次的節目創作內容,自然精采。每一節的節目都會有一位主持人,他/她會是這一個星期的主角,自然也會參與每一段短劇的演出。因為主持了這一個節目,Betty White也被提名今年艾美獎的最佳主持人。這一個獎會在八月底頒獎。

但是,Betty White會主持SNL完全是一場意外。原因在於,今年初,一位29歲的年輕人David Matthews在臉書上做了一個號召,要大家簽署,要求SNL製作單位邀請Betty White當主持人。一開始大家以為簡直在開玩笑,這位老太太年紀這麼大了,要上的是現場節目,而且又要演短劇,可能麼?

短短的時間,五十萬人完成了簽署。這一集的SNL也創下了收視率的紀錄。接著,Betty White參加了一個新的影集Hot in Cleveland的演出,她的角色是一名住在克里夫蘭的房東,三位房客是原來住在洛杉磯的中年女子,她們原本要到巴黎為其中一位剛離婚的人擺脫她的憂慮,但是飛行途中遇到亂流,飛機被迫降在克里夫蘭(比起洛杉磯那簡直是鳥不生蛋的鄉下),這三名中年單身、有錢但是卻已經沒落的女子意外的發現他們在洛杉磯處心積慮要人注意的下工夫但是卻常常被嫌不夠好,到了克里夫蘭卻發現人人把他們當成明星,於是決定在那裡住了下來。這是一齣相當有創意的喜劇。

除了Hot in Cleveland,今年秋天,Betty White也將加入電視影集Community成為當中的固定角色。

這位在美國電視界從1952年到現在,經歷了將近60年,越老越紅的Betty Whitey在主持了SNL,得到了諸多的好評後,謙虛的說: "在我這個年齡,我還沒辦法克服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我能做的就是從容面對,完全的享受,和對它心存感激。I can't get over, at my age, what all's going on. All I can do is roll with the punches, enjoy it thoroughly, and be grateful for it."

有一位脫口秀主持人Craig Fergusin是這麼貼切的說出美國人和Betty White的關係:如果你不是站在Betty White這邊,那你應該就是站在恐怖份子那一邊。

去年,在我經歷的身體的谷底,康復後重新找到對未來的興奮時,曾經和自己有一個對話:如果我的人生可以活到86歲,那我還有43年的人生值得我去創造,去過的有意義、有價值。

當時的這一句話只是一個念頭,今天,88歲的Betty White讓我可以活生生看到,哇,在我86歲時,可以過著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我開始有了畫面。

所以,當然值得把Betty White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欣賞!也因為,我愛死她了!

7月14日:預防針


在我們的生活裡,有一個用來表達我們對身邊的人關心的古法,這一個方法,我們幾乎從小開始每天接受到大,在我們“大”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把它用在其他人身上,特別是給我們想照顧的人。這個方法就是:打預防針。

打預防針是怎麼個的打法呢?

"你不要xxx,不然你會……"
"如果你xxx,你一定會……(指的是不好後果)"
"你要…..不然……."

再強一點的打法是這樣:
"你看吧,我就說過了,下一次……"

說白了,這一個關心的主要目的是怕你失敗、跌倒,甚至擔心你承受不了。但是,如果我們想再看明白一點,也許我們要問:這一個打預防針的苦口婆心,真正創造了的是什麼呢?

基本上,不同的預防針裡頭的藥劑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告訴你什麼不要做,而你偏偏就是會做的事;或是,你一定要怎麼樣,否則就會如何,這一種讓你心中開始只把焦點放在沒做到會有代價要付的恐懼上面。

通常會給我們打這一個預防針的人是了解我們的人,特別是了解我們的能耐的人,意思也就是他們了解我們的限制在哪裡,我們的能力到哪裡,我們的程度在什麼地方。

當這些預防針打在我們身上時,其實給我們的訊息也就是我們有限制、我們的能力有限、我們的程度還不到。老實說,我們心裡頭都有這樣的聲音:我不喜歡人給我打預防針,我不喜歡人們提醒我做不好的代價,我不喜歡人看衰我,我不喜歡人不相信我!

所以,在被迫接種這一些預防針疫苗的時候,我們很難體會到關心,關心對我們而言只是糾正、拿走信心的正當理由。如果我可以失敗、如果我可以體會到我的有限、我的不足呢?這是不是我身為一個人在人生當中可以去經歷的權利呢?

所以,這個預防針打的人很痛苦,漸漸的,知道了我們有抗拒、我們有不舒服、我們有叛逆之後,身邊的人漸漸的不再亂打這一劑預防針,什麼時候會出其不意的又來一針呢?當好不容易彼此緊張的氣氛和緩一些時,這一針,嘩啦,又打了下來。

但是,也有人經年累月被打了這個預防針的結果,是真的開始相信自己能力不足、有問題、不夠好,在人生裡頭開始相信就是這麼一回事,不清楚的事不要碰、不懂的東西不用學反正也學不來。最大的代價是告訴自己,我反正會壞事,這個世界也許沒有我還會好一點。

這一劑預防針真的是出自關心的,但是,有多大的效果呢?

人往往沒有辦法停下來讓別人加諸在自己身上,對自己行不通的一些模式就在自己身上停止。我們常常,己所不欲,強加諸於人。打預防針的人如果是來自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多挨個幾針,我們的口頭禪是:因為我關心你!因為我是為你好!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會為你身邊的人打預防針,不是你的問題,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想過做這一件事到底真的在做什麼?可是如果你看到了打預防針創造給那一位你真正關心的人的其實只是在阻止他做自己愛的事(很顯然的你替他看到了風險和失敗的可能)、你其實只是在阻礙他面對失敗的機會。如果你明白了這一點,但還自動化的做這一件事:給人打預防針,那就是你的問題了。

如果你和我一樣,了解打預防針原來只是自己的ego作祟,只是存著一個很單純的想法:我不想你犯錯、後悔;了解這一個預防針只會剝奪掉人冒險、有時候是追求夢想的機會,也許我們不打預防針後面真正的害怕是,當我關心的這一個人真的失敗了、跌倒了,我怎麼去繼續關心他?

很好的問題是不是?!

其實,關心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可能性,如果我們願意不把自己的看法擺得那麼大是第一件要決定的重要的事,然後你可以記得以下的幾個步驟練習:

1. 你如果真的想參與這一個你關心的人的生命,謙虛的、平等的去了解他做這一件事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一個機會藉由他想做的事去了解這一個人,從他告訴你的目的裡,你可以了解對這一個人重要的是什麼。當然,如果這一個人的年紀還小,你可以去拿到他的允許在先,然後才提出你的看法。如果你能這樣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而且成為一個習慣,你的孩子將來絕對是一個人際關係的贏家。

2. 如果你要給意見,在之前想清楚,得到對方允許後給他。在他開始有行動之後,不要干預。如果他跌倒,讓他跌倒,如果他失敗,讓他失敗。你唯一要建立的一個關係是讓他知道,當他跌倒,當他失敗,你都在他身邊,不管做的怎樣,你都愛這一個人。

3. 如果事情失敗過後,他要再來一次,你問你自己會比他更興奮嗎?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人面對失敗以後還要再來一次,你是會替他打上預防針,還是看到這一個人多麼的勇敢和願意冒險,多麼的讓你引以為傲?

其實,無心的預防針給對方的訊息和為他貼上了標籤是差不多的意義。一個被貼了標籤的人,他會開始看到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換句話說,他這一生的焦點已經開始放在“避免失敗、避免犯錯”上頭。這樣的人生會是怎樣的人生呢?

如果下一次有人替你打預防針時,你會怎麼做呢?還有,如果你又自動化的在替人打預防針時,你會選擇有所不同嗎?

如果你明白了這一點,下次留意你和其他人的對話,還有其他人彼此間的對話。你也許會恍然大悟看到的畫面是一堆人拿著針筒互相匝上一針。這個畫面是我們文化的特產,好好欣賞!同時,你也可以醒覺,做一個不同的選擇。

7/13/2010

7月13日:忙著到哪裡去呢?

美國的老友YY最近和我常常update彼此的生活,她這個暑假過的很開心、做了自己很有熱情的事,很充實也賺了錢,因為她也讓自己回到了森林。她的人生正在轉變,對她的改變,我祝福滿滿;對我的未來她也對我非常的有信心常常鼓勵我,尤其是我收到質疑、看法的聲音,或是環境的障礙的時候,收到這一種純然的相信每一次都make my day;在人生的路上,我需要這樣的人。

我們其實都值得擁有這樣,在人生關鍵的時刻,只會告訴你:“我對你有信心!”的朋友。

在我的人生裡,另一個全然看好我的人是Cara。她們兩人今天讓我想到,在森林裡,我只要也只需要記得他們的聲音。我很幸運,不只一個,而是有兩個這樣的聲音。同時,我也發現,YY,Cara和我此刻的人生裡也都在為自己做不平凡的、有意義的事。

人生裡頭,我們都值得去為自己創造不平凡的、有意義的事,然後聚在一起,成為彼此全然看好對方的人。

今天收到了一篇文章,寫的非常好,是一個寓言故事。我簡單的故事版本是這樣:陪唐三藏去取經,經歷了十七年的旅程回到家鄉的白馬,被其他的馬匹、騾子視為英雄,要他分享他的心得。白馬說,其實他也沒做什麼特別的事,只是每一天往目標走著,走了十七年。同時,他也告訴這一些羨慕他的其他馬兒和騾子說,你們這十七年也沒閒著、也很忙啊,你們只是繞著原地走而已。

人生精不精采,原來是關於你是走出你的門,還是原地打轉?這一個門其實叫做心門。

不管每一個人會怎樣述說自己的人生,想的時候、說的時候都能看見是真的面對還是塗上了一層一層的包裝。我最近發現,有很多四十多歲的人因為在三十五歲後就停止了學習,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原地走,現在一旦發覺這個熟悉的環境已經不再理所當然的安全,便開始對未來不安。其實,這只是因為過去停止了學習。對在這樣狀況裡的人來說,要再一次在人生裡找到新的領域,要冒的險就是學會停下腳步、看見自己的不安、做一個有意識的選擇,踏出一直把自己關在安全裡的那一道門。

人生最大的樂趣:冒險,是對未知恐懼的人,已經在生命裡失去的最大能力。

你的人生位置在哪裡,看看你身邊的人,是一樣的在森林裡做自己有熱情的事?還是把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拿來對身邊的人的言行批評一番,同時發表看法的,或是已經不想言語的呢?物以類聚,這一句話是可以用來了解真正自我人生位置的很簡單的鏡子。

我不知道唐僧的這一匹白馬,回到家鄉之後的後來怎樣了?記得HBO的The Pacific這一部影集當中,有一位士兵戮力殺了一堆日本兵之後受傷,成為英雄。之後被調回,藉由他的英雄事蹟巡迴全國去幫國家募款。那幾年當中,他一直有一個聲音和力量不斷的召喚著想回到沙場。那一個聲音和力量不是關於要他回去殺更多的日本人,而是他曾經有過,和同澤基於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患難與共的、經歷生死的那一份熱騰騰的生命經歷。後來他真的讓自己回到了前線,在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前。

我相信一個人的一生一定要進入森林裡頭去為自己的生命熱情做一點事。當我的一生開始只過的平凡,常常在用我的看法過日子時,我知道,又是我該踏出這一扇門的時候了,因為等的越久,我只是更容易成為每一天沒閒下來,忙個不停一圈又一圈繞著一根竿子往前走、緊抱著安全不放的黑馬而已。

每一人都有屬於自己去取經的西方,如果沒有,或是忘了,從現在去找起、去想起永遠不會太遲。

7/12/2010

7月12日:告別草原

我昨天收到一封簡訊,朋友推薦我看個電視,但是我人在外頭,於是簡短的回了幾個字:我不在家。回完之後,我竟然開始擔心一件事,這樣的簡單回覆,對方會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我是不是應該加一個“ㄟ”、“ㄋㄟ”或是“喔”這一些沒營養的結尾字,甚或是加個笑臉符號(這符號我的手機也沒有)。總之,直接了當的回覆竟然會搞的我東想西想,原來我中毒了,而且這個毒既深且已久也。

當然,有這一種念頭表示我在意人的感覺已經和十年前的我完全不同。另外,我有這一個念頭代表我對我這一個朋友收到直接的訊息有著直接的聯想她會有詮釋。當然,是不是這樣,都緣起於我。

我是個非常不喜歡用MSN和人溝通的人,一來沒效率,二來訊息內容可以因為加了圖像、語助詞…等等的包裝呈現不出真實訊息。MSN可以輕易用來隱瞞對方自己當下真實的感受和狀況。

但是,這個事件讓我回來回想自己:什麼時候,我簡單的發一個中立的訊息會在乎對方的感受,甚至有些矯枉過正了呢?我什麼時候中了這樣的毒了呢?還是,這個體驗要讓我好好檢視我和人的關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於是,我問我自己,我對所有人都會這樣嗎?我給我的答案也竟然是:不確定!

最近我也在整理過去十多年來和人建立的關係時發現,自己好像從習慣了的森林、充滿探險的生活,轉住到比較多安全的人駐紮的草原。這一段時間,自己的原始冒險精神已經不被讚賞,開始習慣安全部落的批評和看法,竟然重新輸入了自己生活的優先順序程式。回覆這一封簡訊看到自己在乎對方感覺這一件事,對我既是小事一件,也隱藏大事一則。

昨天睡覺時天已經快亮了,但是,卻又不到八點就醒來。這麼短的睡眠可能和昨晚睡前和自己安靜的相處,想到了幾件事有關。

第一是想到了前妻。我知道她目前人在美國。自從她今年離開了她的工作之後,她到了美國計劃和一位講師想做一些事。當然,我對她的暸解,她心裡一直遺憾自己在大學畢業後沒有辦法到美國念書,因為她畢業就出社會,工作幫忙家計。終於她能在美國住上一段時間,對她算是完成一個心願,心裡頭是替她高興的。

同時,自己心裡也做了一個決定,要利用自己的一些時間為一些特定族群的人做些有意義的事。於是,想到了一個已經將近八年沒聯絡的人,他過去一直為台灣的同志做了不少的事。我訂閱美國Advocate、Out這兩個刊物也有十多年,對教我貢獻給台灣同志有不少的激勵、加上我自己已經在支持人方面有了很專業的進步,我想該是時候回饋社會做一些可以有正面影響的事了。今天很順利連絡到了這一個人,星期六見面時計劃向他請益同時也和他彼此激盪看看能做些什麼?

今天的這篇文章,記錄了一天的體驗之後,心裡已經清楚了一件事,就是我要告別這一片滿滿是看法的安全草原,我準備回到森林裡去,做些過癮的事。

7/11/2010

7月11日:讓自己放下的新念頭

面對人生發生不如自己期望的事,(難怪我們要稱它叫做“不如意”:原來就是不入自己的意思)要有不同的體驗,如果這不同指的是正面的體驗,除了一開始從習慣性的負面感受裡去醒覺原來自己有著怎樣的看法、信念…等等之外,對我這種算是“性情中人”,做事要靠熱情當後盾的人來說,找到不同的做法也很重要,比如說我就必須要練習被動而非主動,簡單的說就是等。我的不同做法就是什麼都不做。但是,光光是等待這一種“磨練”其實和把我擺在黑洞裡是一樣的意思:既無聊又殘酷。

但是,我還是讓自己等了,一直等到了今天,居然有個新的東西生出來了。

這個在今天生出來的東西叫做新的念頭。在我怎樣都對我抗拒的事、抗拒的人都沒辦法真正投降時,一個新的念頭叫做“就是這樣了,不然要怎麼辦呢?”。這一個念頭是一種無奈。在我的人生裡頭,無奈這一種體驗非常的稀少,因為我從來不會讓自己有無奈的體驗,因為我總會做一些事,因為我從來不喜歡等,因為我沒有耐心,這一切都和我的天性相左。但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目的,我讓自己改變,我讓自己做和天性相左的選擇,然後,幾乎痛苦到不行時,新的念頭被孵了出來。

現在想想,也許昨天W小姐對我說的我看起來悶悶的,是我待在這個和我個性相左的狀態裡一段時間的結果。我曾經聽過,醫生會給過動兒開一種藥讓他們靜下來,可是這些孩子吃過藥之後會變的呆呆的。所以,看來我也給自己服用了一帖叫做“等待”的藥。這一劑葯服用了將近一個月,也變的悶悶的而不自覺,但是相信這一個不舒服的選擇的結果是,它竟然讓我找到了無奈做朋友。想不到,自己能體驗到無奈幫助自己找到了大大放下的投降。

我相信,要想太多的人根據直覺馬上跳進決定裡去做事的難度和要讓習慣用直覺做事的人等待是一樣的困難,因為都違反了天性。這一次我從等待的痛苦中找到了不熟析的聲音,獲得一份平靜。我同樣可以想像的事,想太多、不習慣冒險的人在憑直覺,或是藉由所謂的衝動做事的不舒服裡,一樣可以找到熱情。

這麼多年來,常常聽到讓自己忙個不停的人說要找到內心的平靜,聽到習慣凡事三思而後行的人說要找回對生命的熱情;原來,不管怎樣性格的人都必須要能先清楚有什麼是大過要改變自己天性的東西或目的,如果找到了,下一步就簡單了:憑直覺行事的人,等;三思而後行的人,跳進去。所以,改變難嗎?真正難的是找到比讓自己舒服的活著的人生目的。我常常聽人說:為了你,我願意這樣做。如果這是基於愛,那是一種無條件的愛;如果是一種被逼,那也是一種有利益的受害。請仔細關照到選擇的出發點。

今天這一個新念頭真的很厲害,因為,它讓我想到了幾個前幾天想默默送祝福給他們,但是對他們還是有批評、看法,送不出去這一份祝福的人;今天,再想他們的時候,像是點亮了的天燈,剛好碰到一陣順風,一下子就把這一份默默的祝福送到幾千公里遠的對方,相信這一份祝福會默默的停駐在他們心上。

7/10/2010

7月10日:新學習和新操作

今年我的主要學習是接受和發光。這個學習從在大陸做訓練中一直出現。

雖然對大陸的訓練產業有這很清楚的看見,也知道要怎麼做起,但是,對接觸到的主事者一直不願做有效的決定,心裡替他們著急,也一方面學習放手,學習接受。但是這一種表面的放手,就像表面說的是替他們著急,其實是替自己著急。

大概一個多星期前Cara突然來了一封mail問我現在在大陸的訓練做的如何?我回了一封頗長的信給她,裡頭分享了我看到的產業狀況,和我的無力感。今天收到了Cara的回信,她簡單的一個故事,讓我真的進入了學習。

她對我說的是一則短短幾句話的耶穌的故事:當耶穌去接觸人群,去療癒人們時,他都會問人“你要療癒嗎?” Cara給了我一句讓我清醒的話:即使是這麼一位大師老師,他都強調選擇。

記得我上個月分享了Keith Benz的關於訓練講師的行為規範裡的第六條:我努力隨時活在選擇的價值、負責任、誠實、尊重每一位個體,貢獻、誠信和承諾於卓越裡。

從這個事件裡,我發現我還沒能隨時醒覺選擇、讓人選擇。我看到了我可以成為一位中立講師的,對我來說最挑戰的一個個人成長領域。我何其有幸能有Cara在我身邊給我回應和支持。

當然,現在看看自己曾經和人溝過的關於對大陸訓練產業的看見,原來是遮掩抱怨的另一種高明的陳述而已。原來,我已經在為自己未來可能的失敗找到不用負責的藉口。這一個藉口原來是準備將來對自己說的備用著的。原來,我想做這一件事,最根源的原因還是害怕自己沒有機會朝著自己規劃的下一步走,難怪我會開始著急、沒耐心。原來,我還沒讓自己全然的在服務裡。這一份醒覺看見的是我對未知的未來是還有存疑,對宇宙還沒投降,所以會自動化的在自己搞破壞,讓行不通的壓抑不住地跑出來透透氣。

Cara同時也分享給了我她多年奉行的做法,讓我知道在我覺得事情不如我預期的進行時,我也可以做一些事,那就是默默的把祝福送給想服務的人,接受現狀,和慶祝這一個情況。我知道現在我可以讓自己楚在不滿意的狀況裡,同時去練習新的做法。

晚上和W小姐、Y小姐到了陽明山我們常去的餐廳吃了包含了全世界最好吃的白斬雞的晚飯。W看到我覺得我悶悶的,我說是不是我看起來傻了,因為算一算我大概有兩個星期沒有真正的出門了。聊了三個多小時,時間過的很快,回程時發現我的部落格還沒寫,第一次有一種家裡有牽掛等著我去完成的著急體驗。

今天這一頓外出的晚餐,我昨天就想和W約,也許是我們的頻率一致,我的念力讓今天我有一個愉快的夜晚。我又想起了“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的那一句我常常分享的話。真的,當一個人真心全意只想要一件東西時,全宇宙都會來幫忙。其實,“秘密”這一本書說的精髓就是這樣的一句話。人生當中阻擋我們去拿到我們我們想要的,不就是我們那一些不純然的信念或是雜念嗎?

昨天收到一篇分享的文章,是關於達賴喇嘛談到什麼是最好的宗教。這篇文章最後有一段話,我看了一遍就記在心裡頭,因為它反映的是我有一樣的操作。這是我的版本。

醒覺我的思想,因為它會變成我的語言。
醒覺我的語言,因為它會變成我的行為。
醒覺我的行為,因為它會變成我的習慣。
醒覺我的習慣,因為它會變成我的性格。
醒覺我的性格,因為它會變成我的命運。
我的命運,就是我的一生。

我一直相信人可以選擇要過怎樣的一生,從醒覺開始。選擇,是我與生俱來被賦予的能力。有意識選擇的過人生,是我生為一個人的權利,更是我的義務。

7/09/2010

7月9日:共鳴

你會不會一個人準備好吃的cheese cake,一個人喝著咖啡,自己享受呢?

昨天來我家的朋友,看我從冰箱裡拿出一盒乳酪蛋糕要和她分享時,問我,我都是一個人吃蛋糕嗎?我說是啊,然後她告訴我,蛋糕對她而言一直是代表和其他人一起分享。我告訴她,她提的那一種蛋糕我只有想到生日吃的那一種糕。我一直讓自己的冰箱放有我最愛的美國Cheese Factory的乳酪蛋糕,先冷凍,吃的時候拿出來,喝著自己煮的來自 Starbucks的咖啡豆,那是我一天自在,享受國王生活的高潮。朋友說她希望她也能和我一樣。

從昨天的這一件事和對話,我想蛋糕對我們的意義已經不是一個蛋糕,而是我們和蛋糕有著怎樣的關係似乎可以多少反映我們的生活型態。我著重個人的生活,所以我可以享受一個人的生活,所以,一個人下午喝咖啡、品嚐cheese cake,這一份愜意讓我無比滿足。有朋友家人來的時候,和我一起喝著我煮的咖啡、吃著cheese cake,讓我有機會和他們分享我過的生活,了解我的生活。如果當他們也能和我一樣的享受時,產生共鳴時,對我是另一種滿足;但是如果他們分享後沒感覺,也不要緊,但是心裡多少會覺得有些遺憾,我也學著漸漸對這樣的事釋懷。

我喜歡共鳴和可以心對心的分享。和我有共鳴的人,在我人生當中不常發生,但是對我是很重要,這就是靈魂伴侶soul mate,有共鳴的人。有共鳴的人出現看緣份,有共鳴的事自己清楚,應該努力追求。

我的朋友來的這一次幫我很多的看見,支持我繼續想創造的包容的人生和人際關係。朋友和我不一樣,她是以他人主觀為主的主觀,我是自我主觀型的人。我喜歡把我喜歡的東西和人分享。她呢,會先問你想要什麼,你說出來,她會幫你弄到,然後和你一起去分享你喜歡的東西。所以,蛋糕對她而言是一種生活上人與人的連結和分享。

看我一個人很能自得其樂,她說,她想和我一樣也能這樣。我想了一下,告訴她,不,你絕對不會想和我一樣,而且你也很難和我一樣,因為我們本來就不一樣。保有我們的本質,我們彼此互補,這個世界會很美麗。

當然,朋友將近三十年的婚姻去年結束,她這個習慣從滿足身邊愛的人而能得到滿足和開心的人,這一個決定改變了她多年的生活。看我的生活,她真的想的是在她的生命經歷變化後,現在一個人也能自得其樂,和我一樣。但是,我知道,她那顆為愛的人活的心是不會變的,就像,蛋糕,和其他人分享永遠可以得到最大的快樂。現在,她經歷的是,想買蛋糕,但是就是少了一個人。

世界絕大多數的東西、現象都是二元。一正一反,一凸一凹,所以能互補而和諧。朋友對她的前夫依舊念念不忘,因為她還是關心他。看她這樣,我對她說,我離婚十多年了,我和前妻到現在也還沒能真的放掉對方。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朋友,雖然已經很多年沒見面了,我們卻還是常常有意無意的對共同的朋友打聽彼此的現狀,這一份唯一還共同的模式,其實也不能做什麼,但是,如果這樣是基於人性,那就學習習慣。我才結四年半的婚都如此,她那將近三十年的要放手就更難了。我對她說,你現在怎樣都好。

這兩天上去博客來網站找書,無意間從它網站的暢銷書榜發現,包容的世界已經開始是一種流行了,比如侯文詠的: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的事),幾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談的都是關於接受自己、套脫出只有一種社會標本的人生。我的新體會是,朝著讓自己有共鳴的方向去活出自己的人生,簡單又不難。共鳴,每一個人都有,也都不一樣。生命中有共鳴,都可以深深滋潤著每一個靈魂。

可以讓你有共鳴的是過是那一種生活呢?一個人自得其樂的自己喝著咖啡、吃著cheese cake?還是和一些人分享蛋糕才有最大的快樂?不管是什麼,你我都是完美的,只有你知道怎樣才能讓你的心產生共鳴。

找到自己共鳴,也許可以從怎麼在生活裡看待蛋糕裡看到自己的模式,然後找到清楚的答案。

7/08/2010

7月8日:有了一位營養顧問

去年年初身體出了大問題,身體突然不能動,尤其起床時,整個背部痛的不得了。現在想起來體驗還很深刻。到了國泰醫院檢查照了磁核共振的結果,發現是頸部長了骨刺。還記得當時躺在那個機器裡的二十分鐘,每一秒鐘都在忍受身體說不出來,但有不能動的刺痛。檢查完後,醫師給的建議是吃藥、每天到醫院復健,如果一年後沒有好轉,再考慮要不要開刀。回想起來,當時醫生說這一些話的時候,我心裡有一個聲音,這樣的方式太不適合我了,我一定要好起來!

後來去自己去做了五次經絡調整,開始每一天熱敷腰部,兩個月後有了一點的進步。同時,一位朋友知道我的狀況,到我家裡來拿給了我兩樣營養品,要我乖乖的吃ㄧ個月。我心裡有著極強的復元的企圖心,所以,這個朋友出現給我的東西我知道是按著我的要求出現的。於是,人生第一次真的乖乖的按照吃法照做,後來不只吃ㄧ個月,我吃了兩個月。兩個月之後,我竟然能騎著單車享受河濱公園幾公里的美景。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我騎著車時心裡想著的是“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的一句話:當你真心想要一個東西時,全宇宙都會來幫你。

這個東西對我的身體幫助既然這麼大,於是我生平第一次加入了這一家公司的所謂的超連鎖經銷商組織,目的是可以用最低價拿到我要的產品。這一家公司叫做美安。

從去年開始,我也開始承認,雖然外表看起來不老,但是,身體的新陳代謝的確是變差了,連續使用了一年半美安產品裡的 OPC3和鈣,對我的保養成果也真的很明顯。但是,即使這樣,我對於投入美安的運作始終抱著消極的、抗拒的態度,所以,我只看到有機會的時候將東西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因為心理有一樣的聲音,它的方式不適合我。

前兩天,我打了個電話給一位參與美安有一段時間的大上線,問她一些產品的問題,也約好今天她來找我,因為她真的很想讓我認識美安的制度。說也奇怪,她提出來的時候,也許是剛好讀到NPL裡頭有關學習的這一個部分,心裡有個要回到孩子時的好奇心和學習心,我心裡很是樂意聽聽她想教給我的東西,所以今天下午見了面。

這一次朋友和我說的東西和之前,大概一年多前說的差不多,但是,因為我的開放和沒有預設立場的想學,我聽到了她提到的唯一和去年說的不一樣的,就是讓我看一看這一家公司成立的宗旨,也就是mission statement。看了以後,我才明白當初這幾個成立的元老,是怎麼看待這一份事業的。它是一份很有願景、獨特、有專利權的銷售運作模式,如果把它當成傳統直銷的模式,那還真的小看了它。當然,它背後最有力的支持這一個模式的就是我都深受其利的產品。

開放自己學習,讓我用不同的視野看到了新的景觀。美安這一個模式用小鼻子小眼睛的心態是做不好的。但是,今天其實最大的收穫是,我請我這一位朋友當我的營養顧問,因為她實在太卓越了,基本上她這幾年的用功,幾乎已經讓她成為一位精通身體的營養師,我自己和我身邊的人今天起多了一個專業顧問。這讓我今天和她的碰面很有價值。

7/07/2010

7月7日:盧溝橋紀念日這一天的生活感想

我祖母九十六歲了,她每一天的生活很有規律,醒了吃,吃了看電視,看完再吃,吃完睡覺。想想我現在沒有工作時的日子,也很像是這樣。我不喜歡講電話,所以講私話的電話也很少,對我來說過的是安靜的國王的日子。我祖母呢,她過的是皇太后的日子,有女傭的隨身看護。我對我的日子很滿足,給我很多空間和時間準備好下一次的工作。但是,我的祖母過的很不滿意,常常嘴巴上給女傭和住在同一層樓的媽找麻煩。

姐姐當中其中一位的婆婆今年八十多了,最近身體不是很好,但是應該還無大礙。八月的全家出遊本來他們夫妻兩想要一起去,因為他們的兒子大了,可以在他們出國幾天的時候幫忙照顧一下奶奶。但是,這位老人家會喊著,怕活不過今年了,硬是讓姊夫決定不跟隨這一個他也想參加的旅遊。

看這我們的老人家,在他們的世界裡常常用八點檔的劇本在過著他們的人生,我們中年的這一代,看著他們這樣,著實無奈,有時也必須練就一身功夫才能抵擋他們的感召,同時我想,像我們會這樣投注照顧父母親的,也應該會在我們這一代就中止了,因為我們也不願意下一代來承擔我們這一代的經歷。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真的是偉大!

閱讀商業雜誌時,有一篇文章談到,現在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貧窮的經驗,我倒是有另一個看法。現在的大部分的孩子其實一直在過著內心貧窮的生活。這是大環境的趨勢,看看我們平常過的是不是也夠有營養呢?我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們是不是像我們過去一樣,除了少數的電視以外,有機會會K一些“閒書”。我前一陣子還想到可以結合心靈的和自我管理的目標導向課程在寒暑假給孩子,起因是我看到我兩個姪子姪女對他們的暑假沒有一個全盤的計畫。簡單的說,教孩子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建立“見林而不是見樹”的態度,我相信是對他們很重要的長成教育。

最近對於中國大陸訓練公司都是“見樹不見林”的傳統做法已經漸漸的投降。今天主連絡了鄭州的公司老闆,想關心他的近況,才聽到那裏的經理想在月底開個課,會和我聯絡。我想,他們要怎麼樣先讓他們怎麼樣吧。上次和W小姐談到的要我先把焦點放在做好訓練,這是我可以掌握的,他們管理上的自我想法,就先這樣,也許,我想促成在大陸發生的事時間真的還沒到。

但在那之前,我會繼續在外頭炎熱到不行的日子,好好享受我國王般的生活:舒適的住所、愜意的生活,看好的電視、電影,看有價值的書,每一天吃著簡單精緻的下午茶,做做我未來有價值的夢!

對了,今天大姐要染髮,我自告奮勇的幫她弄了,做的真的還不錯呢!

7/06/2010

7月6日:燃料vs.肥料

今天接近傍晚的時候,好朋友W小姐來了個電話,東扯西聊,聊到一位我們的朋友,關心他的同時,我從他身上也想到了自己,於是告訴W小姐,因為這一通電話,我找到了今天要寫的東西。

美國有一個電視節目叫The Bachelorette,就是待嫁閨中的女子的意思。這一個節目會找來一名單身女子當主角,她參加這一個節目的目的是找到未來的先生。所以製作單位會替找她找來二十五位有意想追求她的人和她相處,每一集會淘汰掉幾個女主角覺得不適合的人。節目尾聲的高潮就是看看被選到最後的一位男子會不會對女主角求婚,還有女主角會不會同意。

這一季的過程找來的男士們和以往一樣,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當然外貌也有一定的水準,其中我注意到了一位叫做Roberto的男子,長得帥、身材好,更重要的是,他的呈現溫文有禮、自然又深情,我猜他會是這一季最後被女主角選的最後兩名之ㄧ。提Roberto的原因是,如果這個人在電視上的呈現有80%是真的(電視節目基於效果,會有真實畫面的刪減),那就已經是個完人了,那我好奇的是他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被扶養長大的呢?

如果Roberto真的存在,我看到的是他身上有一種燃料在驅使他每一天的生活,那就是正面的力量:真誠、包容、愛。

人是動物,要每一天充滿活力,後面需要有的是可以推進的助力,這是一個正面的東西,是“燃料”。 燃料會燃燒變成動力,所以要能源源不絕一定和所楚的環境有關。這是讓我對Roberto好奇的原因。而這樣的環境在十二歲之前是關鍵。

但是,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這樣的燃料呢?讓我這麼說吧,我們很多人可能擁有的比較多的是肥料。肥料是給植物的養分。植物不會移動,但是它也要能讓它生存的東西,那就是肥料。

很多人每一天活著,但是大多都只是在維持已經有的固有想法,每一天只是去證明自己這些想法是對的而已。既然不前進了,也不用燃料,但是卻需要每一天給自己澆一澆肥。我們用什麼來澆肥呢?用我們的抗拒。

這一個觀點可能不是很好理解,讓我用舉例子的來說。記得我上完自己的成長課程後有一個重要的醒覺,就是,我每一天一起床,神智還沒清醒,但是我就已經武裝好自己準備打這一天的仗了,而且我需要敵人。當然那時候我還沒能那麼清楚的知道其實我每一天要打的就是我內在的那一個覺得自己不好,但是卻又要證明我不是這樣,在自己的身邊所設好的敵人。那時候的自己其實已經停止成長、不再前進了,所以,要原地踏步、維持生命的繼續,我就用這一種肥料每一天澆自己。這一種內在看不見的矛盾,是一種抗拒,是我那時候的肥料。

有些人很討厭身邊的人不要他做這個、不要他做那個,討厭身邊的人叮嚀或是嘮叨。這樣的人一定有個特性,他對身邊的某一些他認為對他有競爭水平的人一定會做出一模一樣的事情,告訴他怎麼做才對,簡單的說,看到的都是缺點的多。

所以,你可以發現,燃料是由正面的元素構成;肥料,大多數都是負面的毒素,否定的東西多。因為,我不要別人給我的東西,我一定會扔給其他人。這是抗拒的本質。看到抗拒,可以看見很多我們到底在不滿意什麼。不願意看,注定一定會丟給身邊的人、給無辜的人最多、最頻繁。

其實,這是在我們這一個充滿對錯標準、標籤的社會所創造出來的現象。“醒覺”在現在這一個時代,對我來說可以造成的最大價值就是我們可能可以開始過一個不被對錯標準、標籤主導的社會;可能可以開始一種我們彼此供給彼此源源不絕的燃料,而不是自己餵自己臭氣熏天肥料的新生活。

當我們人生被我們的限制性信念(我們已經框住自己的想法、評估、判斷)主導時,生命其實已經停頓,我們的未來很容易預測,因為會和過去一模一樣。對未知的東西,我們一定先評斷一番,因為這樣就不用去冒險和經歷,但是又為了要讓我們的人生精采,我們一定讓我們的身邊充滿可以證明我的信念是對的人、甚至發生讓我們證明我是對的事。

但是,我也知道,我處在靠肥料滋養的世界,是因為我過去生長的環境是這樣。對於過去的我沒有醒覺,也無法改變,但是,現在我隨時都可以醒覺,做一個行的通的選擇。

The Bachelorette這一個節目裡,Roberto讓我想和他一樣。也許在我的心裡常常期盼有這樣的一個人在我身邊出現,但是,我也可以選擇我就成為這樣人,因為,這是我可以決定去看到的。而且我也相信,當更多人和我做一樣的選擇的時候,遇見這樣的人的機會可以大一點。但是如果真的遇不到,我也沒有關係,因為我會這樣的看見自己:那一個人沒出現,因為我還不是這樣,加油!這是一個有價值的選擇和決定,不是因為它是對的。

願我每一天的早晨醒來時看到自己就是燃料,因為我不只想繼續前進,我還想飛!

7/05/2010

7月5日:今天從寫作談起

每天一篇的寫作從年初開始的興高彩烈,到經歷挑戰、困難,到抗拒,到反感想放棄,半年之後,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前半年,還在摸索寫作這件事的邏輯,覺得它比說話困難很多,到現在,寫了東西之後已經不需要在發表前再花很多時間做最後的修飾,也能算是流暢。

過去半年,剖析了很多自己內在的東西,漸漸的,發覺自我醒覺能說的都說的差不多了,這真的得感謝過去十多年來下過的工夫。2010年的下半年,發現我已經開始要每一天找一些外在的題材來完成這一項任務。

我幾乎固定都會去看看Cara的網站,她幾乎是每一星期固定有一篇文章。我昨天醒覺到我自己竟然拿自己的部落格和她的做評比。這一個評比在我看到後覺得真的是傻到可以。我評比什麼呢?我告訴自己如果不是我每天都要寫些東西,如果是一星期只寫一次,我應該也可以讓每一次的內容都很精采。這當中我看到了其一,我對自己的東西看法不少,也看到了其二,我對我自己的要求是這麼的高,原來我真的是求完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我到底是在和什麼標準做完美的比較?應該是我一直以來已經假設好的一樣東西,這個標準就是:人們永遠都會比我好,或是另一個決定:我永遠不夠好。當我無法還原至中立的時候,老實說,在生活裡,這常常會讓我迷失了方向,也就是初衷。

當然,現在我給了自己一個新的念頭來支持自己放開過去無可救藥的無底洞評比:我永遠可以更好,但是今天的這個不完美非常的完美,因為我已經給出了全部!

其實,有沒有給出全部才是我在乎的!

回顧過去的東西,其實內容已經我自己都不想一篇又一篇的再讀一次了。雖然曾經想對我寫的東西做整理,做標籤分類,但是將近兩百篇的文章,要做起來也算是一項工程,所以作罷。但是,我心裡很踏實的是這每一篇內容都是自己類似strip naked,毫無保留的分享和紀錄。為了自己能維持每一天都能有寫作的題材,我也曾經想過是不是要為每星期的每一天定下一個主題,所以好方便可以容易一點完成。後來也作罷,因為這樣的定死主題方向,只會限制我的即興自然的寫作,而且也是一種讓我比較容易達成今年的寫作目標的想法而已。這後頭存在的是擔心自己會腸枯思竭,還有害怕沒有“有價值”的東西可以給出去(又是完美,唉,它真的好強啊!)。

這當中我看到了一點:計畫、組織的出發點是恐懼時,它能做的是為了防範可能的死亡,而這一個東西就會是創造過程中的唯一焦點。但是,我其實可以問自己的是:我在經歷的是自發性這一個東西,我怎樣可以讓它持續一年都能存在?而後,我知道,我永遠不需要知道。當我每一天坐下來的時候,我可以讓自己自由時,它應該就會發生。

我最近也開始看關於神經語言學程式設計NPL的書。從事訓練工作這麼多年,我自己都很驚訝為什麼沒有早一點去接觸這一個東西。現在正在看的這一本書其實已經買了快十年了,現在翻閱著內容,可以說服自己拖這麼久的好處是,看的很輕鬆,有很容易。讀這一本書也延續著讀完上一本書:別讓性格壞了你的決策,想對自我多一點的了解。我們一生不管有多想控制生命中發生的事,我們唯一還沒辦法控制的就是自己。雖然,自我成長可以讓人對一切已經存在的事實學會去投降、放下和接受,但是,用像去了解一部機器怎樣的架構,去發揮它的最大功能的態度多了解自己的身體、心理以及人性、靈性,對我一直都是熱切的事。

今天聽到大舅舅過世了。一個月前去醫院看他時心裡知道那已經是最後的一面,所以知道他前天過世,知道他沒受到更久因為身體帶給他的痛苦,是替他開心的。同時,也意識到現在大多數的人保健的最大目的應該都是為了讓自己不要經歷慢性的病痛吧。死亡,如果是一瞬間就發生的事,這個未知讓我害怕但也讓我興奮。如果身體已經註定走向死亡,但是又看不到盡頭在哪裡的慢性病痛折磨,我想那其實就是所謂的地獄吧。大舅舅的過世讓我對這一點有了個看法。只是,一個人最後會怎樣踏進死的這一瞬間,今天還身體健康的我是看不到的。我能有的就是一個自己可以預見的畫面,,在我有了一個有價值、值得的一生之後無悔的走到那一刻。

每一天的寫作雖然挑戰重重,但是,我應該可以說我漸漸的愛上這一件事了!

7/04/2010

7月4日:從專欄裡學習溝通的素質

以前大學的時候,常常讀一份英文報紙China Post。其實當時會看英文報紙對我有點像是趕時髦。記得每一次拿到報紙,會跳掉頭版那一些當時對我來說枯燥的新聞,我會直接跳到漫畫或是一個必讀的專欄:Dear Abby。這一個專欄專門幫人解惑,這樣生活化的英文學習方式對我的幫助一直很大。

剛剛google了一下,想知道過了這麼多年這一個專欄現在狀況如何,才發現原來隨著大家的上網,它也有了一個網頁。原來負責執筆的人也交由她女兒來繼承了。

為什麼會提到Dear Abby這個專欄?原因是昨天看了一本英文雜誌Men’s Health,裡頭也有兩個專欄,一個是專門替男人解答和女人親密關係和性關係上的疑難雜症,由自稱鄰家女孩的Caroline Kylstra執筆;另一個則是由一位酒保Bartender Jimmy由男人的角度替男人解答所謂:關於女人、工作和其他會搞砸男人生活的東西。

這兩個專欄回答的的確讓人拍案叫絕。鄰家女孩的角度細膩,酒保的回應充滿睿智。但是也都直接。要學英文,這更是絕佳的機會去學到入木三分的英文用語。讓我來分享各三則的回覆。

這是問鄰家女孩的問題:

問題一:
昨晚和我老婆在地板上做過愛以後,她說:做些“不一樣的事”還不錯(It’s nice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我是不是讓她覺得無聊了呢(Am I boring her)?

回答:
哈,應該不再會了(Not anymore)。那句話是個邀請(invitation),不是批評(criticism)。大部分的女人都想要小小的瘋狂;如果你開個頭(take the initiative),你會挺驚訝我們接受(receptive)的程度。這件事上,你已經做到了。現在繼續加油(Now keep it up)。

問題二:
我正在學吉他,要到多好的時候我才能獻藝(serenading)給一個女人?

回答:
冷靜,吉他大俠。我們大多數的人都不喜歡你在那裡搖滾賣弄(rock out),除非你是在台上。當你在一個親密的情境下表演,我們也要跟著表演,還要配合顯得興致勃勃、覺得你好棒,甚至好像被你引誘到。它讓我們感覺不真誠。如果你真想用一把吉他來吸引我們,為我們去guitarhero網站報名比賽。那就是好玩的了。沒人要演戲(acting),兩個人都在玩(playing)。

問題三:
我和朋友鬼混(fool around)幾次,但是我喊停了。她要一段親密關係,但我不要。我們還能再做朋友嗎?

回答:
當然。但是除非她的情緒冷卻下來,否則她會認為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和她有關。如果有她在身邊,你去搭訕(flirt)其他的女人,她會覺得被冒犯(offended)。如果你和她熱情的接觸(affectionate touch),她會認為這是你要培養愛的証明(evidences to profess love)。你唯一的舉動就是開放、真誠,對待她就像你對待其他的朋友一模一樣,並且儘可能時常重複:你是一位很棒的女孩,我只是感受不到來電(spark)。

這是問鄰家酒保的問題:

問題一:
我和我老婆今年負擔不了去海灘兩星期旅遊(two-week beach trip)的費用,我們要怎樣告訴孩子?
回答:
單刀直入(Straight up)。孩子們知道有沒有被撒謊,而且會做最壞的假設(assume the worst)。就告訴他們你需要存一些錢,所以旅遊取消了-今年的。然後問他們替代方案是什麼(like to do instead),只要不是要花一大筆錢。而且對這一個可能性要有心理準備:他們的反應是興奮的,因為也許兩個星期的時間和爸媽一起在沙灘對他們而言不是那麼棒的事。

問題二:
我的老闆常說些不營養的政治笑話(crass political jokes),我也跟著笑,即使我不同意他的政治論點。我要說出來嗎?

回答:
你是說在你已經說服了他你和它是同一國(on the same team)之後要這麼做嗎?除非你是被僱來為他競選(如果你是,那他玩蛋了),你的看法對你在那裡沒有幫助。而且會對你有傷害。所以,閉嘴。下一次如果你忍不住,問他關於政治的問題,看起來像是你很好奇他的想法。然後說你聽到了一個有趣的相反的觀點。重複幾個星期、也許幾個月之後,一直到他知道你可以為你自己有想法(you can think for yourself)為止。

問題三:
我們壘球隊上的一位傢伙一直喜歡滔滔不絕的在說他大學時球打的有多好。他打的不錯,但是沒那麼好,我怎樣才能讓他不要再說(get him to can it)了。


回答:
我是這樣看,每一次他滔滔不絕(pop up)的時候,對其他隊員公平的方式(fair game)是每一個人也都可以澆一點冷水(pop off)。“拜託,Tank,我還以為你還在唸大學勒。”,當然,這都是為了好玩有趣。如果他可以認清事實(see past his own hat),知道自己的黃金歲月不在(past his prime),他就可以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act like it)。

其實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這都是和溝通有關。人和人之間溝通的最好結果就是溝通目的達到了,同時又不會引發無謂的誤會或是所謂的“傷感情”。特別是這一個傷感情,我們怕傷到對方,更怕傷到自己。

我從這兩個專欄看到的是,誠實、直接是最好的方式。包括言語上的、態度上的,還有決定上的。當然,有自信的人才有能力加上幽默,那更是有力量。我利用閱讀這種專欄幫我、提醒我在我人生的溝通素質上可以有一個卓越的目標可以追求。

7/03/2010

7月3日:人只有不同,沒有不好!

讀完了“別讓性格壞了你的決策The Impluse Factor: Why some of us play it safe, and others risk it all”這一本書,收穫是很大的。這一本書藉由作者Nick Tasler在他任職的公司TalentSmart,基於兩個問題而開始做的研究寫成。這兩個問題是:人們為什麼做他們所做的事(Why people do what they do)?以及:我們可以如何改善人們做事的方式(How can we improve the way people do things)?這兩個問題,這一家公司是這樣決定優先順序的:如果沒有第二個問題代表的對人類貢獻的意義,找到第一個問題的意義就不大。

從這一本書裡,我學到了我的身體裡存在著一項變異的基因,稱為多巴胺受體D4基因(dopamine receptor gene D4),比所謂的風險管理者身體裡的多巴胺少,所以會形成潛在風險追尋者這樣的特性。意思是說我這種人的天性是會衝動導向。風險管理者和潛在風險追尋者這兩種人存在的比例:3:1。100個人當中有75個人是風險管理者,而潛在風險追尋者有25人。

研究顯示,不管是風險管理者或是潛在風險追尋者,對於新奇的事物都會有好奇。但是會不會追求,兩者對於風險的評估迥然不同。風險管理者趨向先評估好風險,只會做一定風險內的事;潛在風險追尋者趨向憑直覺做決定,一但看見可追求的價值,並不會考慮風險,甚至有時完全不顧存在的風險,這樣的人焦點在報酬,風險管理者的焦點主要在風險。

書中提到人類五萬年前的人類第一次遷徙,是具有潛在風險追尋者這樣特質的人帶的頭,同樣的,後來一些人類文明的災難也是同一型的人闖的禍。這一本書基本上當初的研究初衷是為了協助企業有效的人的管理,但是,研究之後發現,他們好像找到了另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邀請企業主重視這兩種人的存在,了解這兩種人的特質之後,接受,並且給了很簡單的結論方式讓這兩種人在企業裏如何在工作上達成平衡,就像大自然運作的道理一樣,獲得應有的成功。

這一本書給了潛在風險追尋者一個建議,就是在工作上如何和風險管理者互動獲得最大的成功。這一個方式就是一定讓自己有一個風險管理者成為工作上的夥伴,常常提醒自己的目標,不會讓自己的熱情帶自己偏離了軌道,遠離了目標。這一個方法原來就是我自己發明的“釐清目標,抑制熱情”。我處在自己人生的這一個階段,一個人在往我的目標前進,想不到我為我自己找到ㄧ個和這一本書給的一樣方法支持我自己。

這一本書也提到一個我自己和風險管理者在一起時常常聽到的評論:衝動。彷彿這是一種絕症,我也曾經不自覺的讓這樣的人去糾正我的特質。當我們身理的構造本來就不同時,常常會有這一種自大的現象:你那樣是不好的,應該改變。就像基督教有一個組織,用一些治療的方式讓同性戀基督徒改變為異性戀,昨天看到一則新聞,英國心理學家發表的研究顯示,這樣的做法對人是有傷害的。這一種自大的方式,擴大了之後的一個極端例子就是:希特勒的屠殺猶太人。

如果你抗拒、想要身邊的任何人改變,它絕對是你自己過的不開心的開始。當然,被你要求改變的人也絕對痛苦。

這一本書對我來說是另一種關於自我醒覺的有效工具書,就像另一本書:奇蹟(My Stroke Of Insight)。它同樣是談關於人的生理構造對人的影響,和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研究,雖然這一本的寫成背景很特別,是基於作者Jill Bolte Taylor個人腦中風的經歷和專業寫出來的。另一本朋友W小姐推薦我的書:“從0歲到99歲腦的奇蹟, 大腦使用手冊” 也包含著讓人對自我認識有著很豐富的資訊。我發現,人們對自身這一個皮囊開始有了很有用、可以提供給芸芸眾生的研究結果資訊。

人基於了解,就容易擁有包容。這一個世紀人類最大的演進應該是走在這一個方向。我們真的很幸運。

讀“別讓性格壞了你的決策”這一本書對我個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發現我和我老爸都是同一性格。潛在機會追尋者的性個當中還常常包含一種特質,就是所謂的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老媽常常會唸老爸的一些行為,讀這一本書的過程中有一天,我發現我和媽聊天的時候,特別拿出了一本關於過動兒的書,將書上列出的幾項這樣的孩子的行為特性唸給她聽,讓媽知道,這就是爸,改變不了的,就去接受他的樣子吧。第一次,我為我的父親辯護,不只因為我也有這一些特質(我老爸居然比我還明顯),而是因為我真的懂了。

因為,人只有不同,沒有不好!

7/02/2010

7月2日:悶熱一天所感

下午悶熱難當,首先出門到郵局,人滿為患,有十多個人排在我前面,雖然看來有的等,與其著急,這倒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好整以暇,仔細研究一下郵局的作業,和它的客戶群。

首先看到了牆上林林總總的通知,資訊繁雜,再看看它的櫥窗,裡頭擺了一堆的美容、洗髮用品。這一些價格比起一般大賣場大家熟知道品牌貴,但是老實說賣相不佳,很好奇有誰會買這一些產品?同時,我也好奇郵局知不知道他們在賣什麼?如果真的有人買,相信因該是基於對郵局這一個招牌的信任吧?郵局用它的招牌賣這一些很明顯不懂在包裝上顯現價值的商品,是因為真的可以有豐厚的利潤?納悶中。

郵局裡滿滿的人,等了將近二十分鐘快輪到我時,後面又多了二十多個人等候。來郵局裡的人,幾乎都不打扮,穿著隨便。倒不是到郵局來是多麼重要的事,只是幾乎每一個人的臉上也都露著不開心,連辦事的行員看來都面無表情,我可以猜想,大多數人生活的焦點應該都不是在享受人生,苦、問題、困難是我在這些人們的臉部、肢體、穿著上讀到的訊息。

等候的過程,一位小女孩為這個狹小的等候空間帶來了一些動力。因為看來大概五歲的她把機器裡的號碼牌一張一張抽出來玩,被一位老伯發現了,稍微驚恐的制止。此時,就在我身邊正在填存款單的母親,懷了幾個月的身孕,把女兒叫了過去,要她不可以這麼做。很明顯,這個小女孩是個非常非常精的小孩,眼中看得出發現自己做了一件不對的事,但是馬上和母親扯開話題,之後,和母親坐在一起,聽媽媽拿這一本畫冊在對她說故事。

之後,離開了郵局,要買些其他東西,到目的地的路途上,將過了一條只有雙線道的馬路,其中一道被圍了起來,看來是在弄管線,眾多的車輛亂中有序,就像我們台灣人,永遠可以找到出路。後來,經過了這一段路,右轉沒多久,前面出了個車禍,看來是小轎車撞到了一部機車,在一家雜貨店門口。天氣外面應該有37、38度吧,能在車裡有著冷氣,聽著音樂,真的是幸福!

回程時,通常我會照著原路開回家,但是想到了在整修開挖的那一段馬路,心裡有一個聲音,尊重經驗和腦袋的分析,於是換了一條路走。出乎意外的,順暢的不得了,回家的時間比出門時少了一半。心和腦不一定要打架。心腦合一可以讓旅程順暢。

今天買了幾株看起來長得很清綠的小盆栽回家,把它們細心的移植到較大的花器裡頭,同時把家裡所有的植物巡了一下,將每一盆植物加了新的、滿滿的土。最後,看了那三棵柳丁,又大了不少。小柳丁的工作就是吸取養分、曬曬太陽、淋淋雨,然後長大。

這時心裡頭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這一件事原來是關於一個人,而我心裡開始有話在說著。

這一個人花最多的時間在關心著我,了解我。這一陣子,在我上上下下,高高低低的時候支持我去學著接受、度過。他對我包容,和我一起醒覺我的狀態。他常常提醒我,我不完美,但是犯不著和自己生氣,但是可以和自己的體驗在一起。在我有時衝動的時候,他會提醒我可以學著耐心一點,有時候最好的事就是問問自己當下可以做的是什麼,如果想到了,去做,想不到,就得學會可以什麼都不做。他知道他還沒有辦法給我心裡想要的肯定,但是,他可以陪我走到那一天。因為他比我相信那一天一定會來。

雖然這一個人就是我自己,我也還沒能對他全然的持續的感謝,但是我已經在路上。也許然後有一天,在這一條路上會遇見一個和我相知的另一個人。

推薦音樂:
Barricades – Fyfe Dengerfield (連接YouTube)
(選自“Fly Yellow Moon”專輯)

7/01/2010

7月1日:宇宙在不經意處給了答案


醒覺的痛苦、蛻變的挑戰從昨晚開始感受到。

寫完了昨晚的部落格,另一個小聲音在我昨晚照鏡子的時候跑出來告訴我:你哪裡是個good person呢!?這一個自我的疑問比自我否定更具殺傷力。故意忽略了這一個小聲音的結果是,昨晚睡的不好,做了個醒來好累的夢。

人生新的看見、新的決定往往馬上面對的是過去四十年的積習信念。這是成長要付的代價。

今天其實是滿特別的一天。即使帶著這一個疑問和疲倦,中午興致勃勃的參加了全家提早為三姊今年農曆五十歲在一家中山北路餐廳的聚餐。因為二姐週末要陪姊夫去義大利出差,下星期爸媽要到中國東北玩一星期,即使三姐的生日還沒到,今天先吃這一頓飯。飯後,幾個姐弟妹聚在一起,也初步的看著八月全家到巴里島的資料,同時幫媽上網查詢她和爸想到美國東部玩的行程安排。

今天的一天都是關於旅程的,也許給了我某種答案,那是什麼我還不清楚。

家人都離開我這裡後,我把東尼獎的頒獎典禮看完。

東尼獎是一年一度肯定百老匯戲劇(The Play)、歌舞劇(The Musical)工作人員的最高榮譽獎。如果你到過紐約,一定會被百老匯大街Broadway Street上讓人眼花撩亂的戲劇、歌舞劇的招牌、霓虹燈搞的眼花撩亂,也會被這一種生生不息的演出藝術創造力及生命力所震懾。

百老匯是屬於紐約獻給全世界人到當地的伴手禮。你拿不走,但是永遠會留在你心裡。

很多年沒回紐約了,更不用說自己早已和百老匯成為陌路。但是,從媒體上看到今年的頒獎典禮似乎很有看頭,昨天就先看了一半,剛剛才把它看完。

今天晚上,來自看電視和聽音樂的過程,給了我一些感動和省悟,甚至支持。

果然,這一個頒獎典禮很精采。雖然被提名的劇我一部都沒看過,但是過去一年持續接觸美國娛樂界新聞的結果,對一些劇是有些了解的,所以還不至於霧裡看花。眾多的被提名者當中其實很多都是來自電視、電影界人人熟悉的知名演員。

這些年來,我對於百老匯更加蓬勃發展心裡充滿了敬意。原因是,這裡頭有一份值得尊敬的執著和傳承精神。如果一個人有錢,想賺更多的錢,拍一部電影可以讓影片這一個產品主動被帶到全世界各地去和人接觸;既有效率,報酬率又高。但是,弄一部耗費心力、勞力和財力的百老匯劇,只能吸引人到紐約這一個城市才能欣賞的到。而且,每一部劇每一天的演出都是一個全新的投入和開始。這一份投入比起電影的拍攝顯得財務投資效率上的愚蠢和執著。但是,隨著電影的賣座每一年都在刷新票房賣座紀錄,紐約的百老匯創作卻是更加蓬勃。去年共有四十多齣新劇推出,這份生命力吸引了無數知名電視、電影演員相繼投入,讓百老匯的劇更引人入勝。難怪,今年的頒獎典禮如此好看。

頒獎的過程中,最佳戲劇的女主角,頒給了主演Fences(藩籬)的黑人演員Viola Davis。這位在2001年也曾得過獎的卓越演員得獎時淚流滿面、來自心裡深處的感言,讓我感動的也跟著她說出的每一句話留下眼淚。

I don't believe in luck or happenstance,
我不相信運氣或是偶然
I absolutely believe in the presence of God in my life.
我絕對相信上帝在我的生命中出現
I was born into a circumstance where I couldn't see it with my eyes
我生長在一個環境裡,用眼睛看不見
I couldn't touch it with my hands
用手摸不到
So I had to believe in my heart
所以我必須相信我的心
I want to thank so many wonderful and extraordinary entities and individuals
我想要感謝這麼多如此美好和不平凡的實體和個人
who held me up when I couldn't hold myself up
曾經在我沒辦法繼續的時候支撐著我

接下來她說出了這一些人的名字。最後她談到在這一齣戲的最後是上帝的使者Gabriel打開了天堂的門,這同時也是她每一星期演出八場這一齣劇來自她心裡的體驗。

可以想像的到這一份獎肯定這一位女演員的不只是她的演技,還有她一生的故事、夢想、掙扎、希望、堅持、相信和愛。也許那一位質疑我是不是一位good person的受過傷的聲音,也曾經有過這樣能被肯定的夢。有點鼻酸了。

寫這一篇文章前,我拿出了昨天收到從英國亞馬遜網站買的一張CD。是新進樂團Mumford & Sons的專輯:Sign No More。

這一張專輯發行了一陣子的時間了,因為一首單曲”The Cave洞穴”,最近在英國排行榜上的銷售越來越好,進入了前十名。我很愛這一首歌,也曾經在我的部落格推薦過,但是,當初喜歡的是它的旋律,從沒注意它唱的是什麼。剛剛我仔細聽的時候,先是被第一首歌,專輯標題曲的Sign No More不再嘆息的歌詞內容電到,到第二首歌The Cave,這一次我注意到歌的內容時,我從裡頭找到了支持我自己的訊息。它的歌詞是這樣的:

It's empty in the valley of your heart 你內心的山谷是空洞的
The sun, it rises slowly as you walk 當你走離開這一些恐懼時
Away from all the fears 太陽緩緩的升上來
And all the faults you've left behind 把你所有的錯遺留在過去

The harvest left no food for you to eat 豐收但讓你無食物可填飽
You cannibal, you meat-eater, you see 你看到你原來都在啃食同類
But I have seen the same 而我也看到自己這樣
I know the shame in your defeat 我懂你被打敗留下的那種羞恥

But I will hold on hope 但是我會守住希望
And I won't let you choke 而且我不會讓你
On the noose around your neck 被你脖子上的套索嗆到

And I'll find strength in pain 而且我會在痛苦中找到力量
And I will change my ways 而且我會改變我的方式
I'll know my name as it's called again 我知道我的名字將會再度被召喚

Cause I have other things to fill my time 因為我有其他事來填滿我的時間
You take what is yours and I'll take mine 你拿走你的,我帶走我的
Now let me at the truth 現在讓我用真實
Which will refresh my broken mind 重新清滌我破碎的想法

So tie me to a post and block my ears 所以將我綁在一根柱子上,掩住我的耳朵
I can see widows and orphans through my tears 透過淚水我能看得見窗子和被遺棄的孤單
I know my call despite my faults 即使我有過錯,即使我有變大的害怕
And despite my growing fears 我懂得我的召喚

So come out of your cave walking on your hands 所以走出你的洞穴,用你的手走出來
And see the world hanging upside down 看著這世界在你面顛倒過來
You can understand dependence 你可以明白什麼是依賴
When you know the maker's land 當你認識了造物主的園地

So make your siren's call 所以創造你美妙的呼喚吧
And sing all you want 竭你所願的高歌
I will not hear what you have to say 我聽不到你要說的是什麼
Cause I need freedom now 因為我現在要的是自由
And I need to know how 而且我現在需要知道怎樣去做
To live my life as it's meant to be 去過一個我注定的(有意義的)人生

宇宙將我人生拼圖連結在一起的方式竟是如此微妙和神奇!

推薦音樂:
The Cave – Mumford & Sons (連接YouTube)
(選自“Sign No More”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