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10

1月31日:抓豬行動

這一個月來,發掘了一個道理。人需要靜腦,而不是靜心。相對的,腦袋靜了下來,心才會啟動。由心主導,我就可以踏上我要走的道路,邁向我要去的方向。心靜下來,腦就開始動起來了。然而,心不靜心就能淨。中文真是有意思。

今天一件事,讓我決定開始我的“抓豬行動”。用豬來比喻腦袋真的是傳神,因為腦子就和豬一樣,給它不斷的餵食,它就不斷的亂吃。它也很懶,只待在安全的地方。他們都怕死。

人最大的恐懼莫過於死亡。對每一個人來說,死亡除了身體(physical)的死,人們也同樣害怕思想(thoughts)和情緒(emotions)上的死。所以,先了解身心靈的死亡是怎麼一回事,面對了這個了解,以及包容這三個領域死亡的呈現,抓豬行動就有意義。抓豬是為了靜腦,腦靜了以後,心就可以啟動,生命的能量就可以不同。這一些不同會藉由生活上的人事物呈現,給我回應。

對人來說,身體的死,就是一切的死去,死對人是一種恐懼。而這個最大的恐懼是來自這所謂的死亡之後的未知。死亡,它也代表著失去控制和自我(ego)的滅亡。用英文來表示,就是Have的死。

我們同樣的也不喜歡思想上的死亡。這種死亡的體驗通常不是恐懼,而是痛苦。什麼情況下,思想死了呢?很簡單,就是在他人讓我們覺得錯了的時候。思想上的死亡是關於思想和行為方面的。這時,我們也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不感受到思想上的死。用英文來表示,就是Doing的死(think也是do的一部分)。

我們也不喜歡情緒上的死亡。和思想上的死亡一樣,這種死亡的體驗是痛苦的。這樣的死亡看起來是這樣的,當我這一個人不被接受,被拒絕、被否定的時候,情緒就死了。情緒上的死亡是關於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可以呈現出來。用英文來表示,就是Being的死。

一個完整的人,是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呈現自己。當這一個人在意自己的行為、想法和呈現被否定,而接受了這一個否定(通常一開始都是基於愛而強迫自己接受),思想、情緒就都死了。但是,我們要釐清的是,真正死掉的是“腦袋上的死”。你的靈魂是不會變,也不會死的。它只是被藏了起來而已。被誰藏的呢?我的自我(ego)!

所以,豬 (就是ego)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開始把學到的保護機制牢牢記住,全部吃下去。它被餵食的不只是來自個人的經驗,它也會把從其他豬身上看到有用的一併吸收。所以,生活上,任何一件事發生的第一時間點,豬就開始聒聒叫。其實,這一頭豬更厲害的是,它像是有一個雷達,在任何事會發生之前,它就開始偵測並且立即運作這一套機制了。

豬叫的越響亮,心睡的越深沉。讓心醒過來,就像去城堡救公主一樣,你必需先看到一頭一頭檔在城堡前的豬是長的什麼樣子,去看見它、抱一抱他,然後,找下一頭豬。之後你就會一步一步朝著藏在城堡最頂端的心走去。
抓豬的時候,你會和它身體接觸,記得輕柔一點。

我今天抓到的豬是這樣子的。

早上收到了好朋友寄給我的文章。我的朋友中,某一些人,對我而言是有激勵進步的作用的。這樣的作用對我有好有壞。好的是,看到他的狀況進步,我會想和他一樣,就會有努力的目標。壞的是,我會做比較。這種比較會帶來心裡的痛苦。

回到正題。收到朋友的文章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什麼樣的文章就會帶來什麼樣的反應。這一篇傳給我的文章是關於讓人成長的。收到這一篇文章,我抓到了我的豬。它在我腦袋裡悄悄地冒出的第一句話是:
“他以為他是誰啊?居然傳這一種東西來!”。再來,我就感受到我的不舒服了。豬接著說:
“不要看,把它殺掉!”。同時,另一隻豬出來介入了:
“不要殺,看一下吧,你這樣做不好吧! 人家在幫你ㄟ!”

因為第一隻豬的力量比較強,最後是,我沒看也沒殺。我的人生很多時候是讓自己就停留在這樣的狀況,甚至就停了。

我的心呢?我想要成為的人是這樣的。收到這一篇文章,我當下自然的開啟它,因為這一位朋友花時間想到我(它不是同時寄給很多人的那一種打發自己時間後覺得有趣,再傳給其他人打發時間的郵件,是特別寄給我的),然後,我一定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之後,我會把我從這一篇文章學到的再和我的朋友分享,同時充滿感激。

這一個差異,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第一隻跑出來的豬,它防禦心很重。因為它怕我如果不這麼想的話會受傷。這個傷,來自我祖母的身上。第二隻豬,它來自我的童年。他是個好孩子,善良、但是這一份善良已經變成了把它變成“對”的行為,為的是去得到肯定。這份善良,變成了一種負擔,變的彆扭。

抓到了豬,我等於掌握到了機會去和過去的祖母和小時候的我相處。過去,沒能從別人身上得到的,今天,看到了,我有能力為自己做了。每一次這麼做,就可以為祖母和自己付出一次。療愈,就是這麼開始。

暫時,這兩隻豬是被包容了。還有很多其他的豬,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隨時出現:過馬路、接電話、看電視、吃飯…..等等。如果,你開始這麼做的夠久,你會發現,歸類之後,這些豬的數目比你知道的還要少。安靜這一些豬,是一輩子值得做的事。

其實,這一條路,不過是回歸到做好一個人而已。談到做人,英國廣播公司第三分台BBC3去年推出了一個影集,今年開始播第二季,叫做“當人Being Human”。故事很有趣,是關於三個朋友住在一起努力去當一個正常人的故事。他們是:一個吸血鬼、一個每月月圓會變形的狼人,和一個鬼。

看到他們常常在為要擺脫吸血鬼、狼人和鬼的那些為害人的特質而掙扎,我也看到我自己也是在這麼的努力著。有多少人在看這部影集的娛樂背後,有著和我有一樣的體認,我就不知道了。

今天推薦的歌是英國樂團Snow Patrol一首讓他們在美國紅起來的歌Chasing Cars。Snow Patrol的情歌一流,旋律性很強,從舒緩的開始推升到副歌的高潮,十分的有張力。同時,他們音樂裡的吉他在他們的歌裡扮演著一種生生不息的動力。他們和Coldplay一樣,對我來說,是英國樂團的極品。

推薦音樂:
Chasing Cars – Snow Patrol (連接YouTube)
(選自“Eyes Open”專輯)

1/30/2010

1月30日:No Music, No Life

音樂是我的熱情。電視是我的最愛。可惜,我不是很愛看電影,我喜歡的電影會在它出版成DVD時買來收藏。加上我喜歡買書,買雜誌,我有了很可觀的出版品收藏。還好,我一個人住,地方又夠大,所以,擁有這一些我的“玩具”,我很滿足。

從國中開始,我喜歡把我喜歡的音樂從黑膠唱片轉錄成一捲捲的錄音帶,再自己設計卡帶封面送給同學、朋友。這一個習慣一直維持到在美國唸研究所。之後,也就沒再做這一件事了。

"No Music No Life”這一句Tower Records之前還存在時的slogan可以算是貼切得描繪了音樂和我人生的關係。這一生當中,因為大姐開始接觸西洋音樂、而因為音樂讓我愛上了英文。我愛的不只是這一個語言,我還愛它的文字和它可以表達情緒、狀況的精準度。從接觸西洋音樂到現在,愛上的聲音很多。但是,如果要說真正擄獲了我的心的只有一個人:Agnetha Fältskog。她是ABBA當中金髮的那一位。

我愛上Agnetha Fältskog的聲音當然是因為ABBA。他們所有的不到一百首的歌,在我的青春歲月,每一首歌都可以倒背如流。唸高中時,風靡ABBA的程度,不但把所有的零用錢省下來去買進口的原版唱片,還常常做夢,夢到我人到了瑞典的斯德歌爾摩找倒他們和他們在一起。當然整個夢都是說著英文。

高中生活是我一生中最不開心的日子。但是那一段日子,ABBA每年一張新專輯的出版成了可以支持我一整年的動力。當然,藉由ABBA的歌,在其他同學還在痛苦面對英文考試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沉醉於英文文字的優美和寫我的英文詩。

ABBA在1982年解散,那一年我高三。在我絕望的時候,Agnetha Fältskog出版了她的個人專輯“Wrap Your Arms Around Me”。之後,我慢慢放掉對ABBA的懷念,在80年代跟著我的大學生活開始接觸其他的流行音樂。之後,音樂聽得越來越多,但是再也沒有人帶給我ABBA、Agnetha Fältskog在我高中時代的那一種讓我不孤單的感覺。後來聽音樂已經是一種跟著時代走的習慣,一直到今天。

唸完研究所,開始工作之後,Agnetha Fältskog也銷聲匿跡。1997年,英國的電視台為了紀念ABBA他們解散十五年,做了一個節目報導他們的傳奇:“The Winner Takes It All : The ABBA Story”。這也是最後一次,媒體訪問到他們四個人。

從節目裡知道,ABBA的解散和Agnetha Fältskog一直不能適應巡迴演唱有很大的關係。它也延續影響到ABBA解散後,她持續了多年的個人音樂生涯也結束。這一個電視節目裡的Agnetha已經是個五十多歲的女人了。看到她曾經經歷了好幾年沒辦法再聽任何ABBA音樂的日子的晦暗模樣,我想,就是這樣了,再也期望不到她的新作品了。

2001年,出人意外的,她發表了到目前為止的最後一張專輯:My Colouring Book。這裡頭全是翻唱七零年代以前的其他女歌手的作品,讓我到今天都聽不膩。當然,ABBA從1999年起又重新被炒做到今天。對我而言,喜歡ABBA和Agnetha有著我青春最晦澀的回憶。當年,只為了能多一個機會接觸到有關他們的資訊,我會下課背了書包直接跑到金山南路上的福茂唱片(當時代理ABBA唱片的發行)拿到第一手的ABBA發行資料,和飢渴的購買閱讀一個月出版一次的余光音樂雜誌。當然,當時也沒想到,事隔十多年,會因為工作的關係,為了Michael Jackson來台灣而和余光先生有所接觸。

這麼多年下來,黑膠唱片、CD的收藏已經超過兩萬張了。但是,ABBA的專輯我每一張都有四個版本的蒐藏,Agnetha的專輯我除了她的英文出版,連她用瑞典話唱的每一張舊CD我也都擁有。現在,也慢慢明白,這一些蒐藏,其實都在感謝ABBA和Agnetha,在我的人生當中,為我的靈魂帶來多少的愛和感動。

如果說,我的生命當中因為有Agnetha的歌聲而讓我的靈魂豐盛,應該是很準確的說法。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我希望是聽著她在My Colouring Book專輯裡的那一首“Past, Present & Future”離開這一個世界。我想,這就是Agnetha的歌聲對我的意義。附帶的說明是,這一首歌Agnetha不是用唱的。

推薦音樂:
Past, Present & Future – Agnetha Fältskog (連接YouTube)
(選自“My Colouring Book”專輯)

1月29日:Wind Of Change

最近全世界的焦點都在天災,尤其是海地的大地震。據估計有二十萬人喪生。上星期五喬治庫隆尼George Cloony號召了好萊塢辦了一場募款的電視節目。根據Billboard的報導,美國當地有八千萬人收看了這一個節目,當天募到了五千七百萬美金。

這次的募款還有一個可以捐款的方式,就是人們可以到蘋果的iTune網站下載購買節目上歌手藝人演唱的每一首歌。兩天下來,iTune下載破紀錄,全世界可以透過iTune購買音樂的國家總共有三十多萬次的下載,貢獻給這一次的Hope For Hati募款.

隔天,我看了于美人的國民大會節目,做了和海地地震相關的話題討論。節目中找來了三位為我們台灣去海地幫忙救人的專家,分享他們這一次在海地救災的經驗和體驗。同時,參加節目的媒體人也公佈了我不知道的海地貧富差距懸殊,地震並沒有影響到有錢人居住的地區,等等訊息。

Hope For Hati這一個節目我看了一半,就沒看下去了。不知道為什麼,覺得這一個節目的立意良好,也為海地募到了將近十九億台幣的募款。但是,我覺得有一個東西缺少了。

我先想到,首先,好萊塢轟轟烈烈的做了這一次募款活動,海地的災民情況會不會因為這一大筆錢而有所改善?再來,過去這一年,大地之母已經讓我們體驗到天災看樣子是不會隨著地球暖化而成稀有事件。這樣盛大的活動會不會將來頻繁的出現?一年能做幾次?

我覺得缺少的是募款這一件事是在救災,在處理問題,而沒能阻止問題。真正災難的來源是因為問題出在我們“人”。我開始想 ,如果這一些錢拿來為還沒有受到災難的大多數人做一些事,用來支持人的改變,是不是才會真正的解決到問題。

這一筆募款如果拿來做到,當每一次的天災發生,每一個人都會問自己:我怎麼了,所以發生了xxx天災,這一個教育是不是值得去做呢?它讓每一個人誠心想找到這一個問題的答案,去相信自己的改變可以影響到這一個世界。我們可以想像,當所有地球上的人都開始用這一個觀點看待自己和地球上任何一個世界災變的關係,地球未來的命運是不是就可以開始扭轉?

其實我們人已經開始可以接受這樣的觀點和教育了。因為,這是趨勢。

最近,我在想,過去二十多年來,出社會想要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教育觀點叫做  “領導leadership”。這一個觀點有一個很重要的背後邏輯就是,會有一個在上面的人帶著下面的一群人這樣的組織和架構。當然,這個觀點要每一個人去成為領袖leader而不是跟隨者follower。

這一個觀點盛行了將近三十年。前年底的金融海嘯,讓我們經歷到了這一種組織架構和貪婪結合的時候,有多少被帶領的人受傷深重。這一些領袖leader變成了肥貓。

其實這一個新的世紀剛開始的時候,改變的風wind of change已經開始吹了。那就是網路的興起。它讓每一個人的獨特性都備受到重視、同時獲得滿足。長尾(long tail)理論基本上講的就是這一個現象。如果你想在網路上做生意,所有介紹你如何創業的書,基本的價值也在這裡。

現代的人已經開始慢慢醒覺,開始跳脫所謂的“領導”與“跟隨者”這一個社會價值觀。這一個世紀,當每一個人慢慢的醒來,跳脫受控制的架構後,每一個人都會願意去看看自己的影響力。所以,我說,人們已經開始可以接受教育,活在這一個地球上,願意看待所有發生的事都和自己有關。這樣的一個新世界會在很快的發生。

如果,2012預言說的在那一年的12月23日之後,會有些人消失,有些人會留下來。我想,留下的那一些人應該就是開始願意為地球上發生的事負責任的人。人類進展這麼多人,是習慣受控制、箝制的。所有有政府、宗教等等組織,讓一群人可以有個延續的方向。事實上,這些組織和架構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真的很大。因為,如果不是這一些架構,人類很可能早就滅亡。

但是,當所有人的心靈都被開啟了以後,這一些用來“管理”、”約束”人的行為和思想的架構,一定會被檢視。我想有一天,現在的政府、宗教的形式和內涵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如果我們都看得到這樣的未來,對於2012的預言,其實是充滿感恩的期待的。

美國有一個節目是我最近才開始看的,雖然它已經有了六年了。這一個節目叫 “極端改造-住家篇Extreme Makeover: Home Edition”。它很像日本的全能改造王這一個節目。但是,類似的節目精髓卻很不同。美國的節目完全展現了美國人的天真。

今天看完上星期播出的兩小時特輯。這個節目是這樣子的進行的。任何人都可以向ABC電視台推薦你認為誰應該獲得電台的青睞,來為這一個人重新蓋一個房子。ABC收到申請後,會去評估,然後選出對象去為這一個人蓋一個新的房子。

這一集是我看過最棒的一集,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資源來看。

從這一個節目,我看到了一個值得讚賞的媒體,創造了一個沒有輸家的節目,或是創意。

第一個贏的人是被ABC挑上的對象。從我看這個節目的經驗中發現,被挑選上的人都有一個可以激勵他人的感人故事。而這些人的感人之處在於,即使他們窮,但都不是自怨自艾的可憐的過日子。相反的,他們的共同特色是還會去為他人貢獻。

第二個贏的人是節目製作單位。他們為每一集節目挑選到的對象所做的房屋改造規模,絕對讓你瞠目結舌。ABC越大方做這一件事,收視越好,節目越紅,當然廣告的收益也越大。

再來,受益的人是看電視的觀眾。它會打開每一個觀賞的人的心。當然,每一集的主角是怎樣的人,有著怎樣的背景,是感動觀眾多少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這一集的內容,主角是一位來自牙買加的單親母親。多年前,她移民美國,來到紐約州,追尋她的美國夢。就像她說的,美國是一塊充滿機會的土地“land of opportunities”。她在牙買加長大,那裡的人都很窮,沒鞋穿。她描述她讀小學的時候,每一天都要打赤腳走到學校。後來,她移民美國,賺了錢第一件事就是買一雙鞋。她的第一雙鞋一直都還保留著。

她有四個小孩,兩男兩女。十歲到十八歲。她在水牛城西區(Buffalo's West Side)用很便宜的價錢買了一間房子。但是這一棟房子冬天沒熱水,室內沒暖氣。冬天睡覺她和孩子睡在一張床上用的彼此的體溫互相取暖。但是她從不放棄。因為,她說:再難,也要讓孩子唸大學。所以,她的護理工作每天做兩班。可是,便宜的房子原來是個破爛屋,光是維持它就她心力交瘁。可是,除了花心力照顧她的爛房子,她也整理整個水牛城西區這一個正在凋零的社區。因為她說,一個好的社區對任何孩子的成長都很重要。

她的房子被鑒察是棟危樓,如果沒改善,會被政府強制拆除。但是,這一間房子不是維修就可以通過檢查的。於是,ABC選擇她為她重蓋一間房子。

ABC這一次改建這個Powell家的房子,總共號召了水牛城超過六千五百多名的義工一起參與。因為這位母親對社區的理想和貢獻,他們同時也修建了這一個社區另外超過五十多間的房子。節目製作單位讓Powell一家人意外的是,他們還找來了贊助商,因為被她的故事感動,為她在牙買加上過的那一間小學的每一個孩子都送了一雙鞋。節目最後,甚至,這一家廠商還做了另一件是,就是擴大到送牙買加的每一個小孩一雙鞋。

節目主持人告訴這位母親,教她永不放棄的母親今天一定會為她感到驕傲。因為她的故事激發了六千多人來幫忙,也讓牙買加的孩子都不用再打赤腳。是她創造出了這一個不同給她原來國家的孩子們。

這一家人和其他節目裡的主角最不一樣的地方是,那一種純真和謙遜,連一般都不流淚的節目設計師們都哭了。

這一個故事讓我想到中國大陸很多很多的孩子們,居住在偏僻的城鄉,沒有任何物資的支援在為他們的人生掙扎裡提供可以有所不同的機會。這一個ABC的節目,讓我想到,也許它是一個可以複製的創意去幫助中國的成長。

今天要推薦的音樂是Michael Jackson最後一張專輯Invincible裡的“Whatever Happens”。去年MJ過世當天聽到消息,我也是哭了一天的粉絲之ㄧ。他的一生沒有幾個人懂他。他一生受到的批評大過對他的嘉許,一直到他過世的那一天。這一位音樂天才,他的音樂讓我聽到我的靈魂去。他的一生,用他的音樂,為世界做出的最大貢獻是喚醒人們一個憐憫的心,譬如Heal The World, Man In The Mirror, The Earth Song…等等。

這一首Whatever Happens裡頭有一句歌詞:Whatever happenes, don’t let go of my hand不管發生什麼事,不要放開我的手。去年聽它的時候,總是體驗到是我的靈魂在對我說這一句話。那是一種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孤單但是不寂寞(alone but not lonely)的感覺。每一個人在人生當中,都值得去擁有這樣的體驗。

推薦音樂:
Whatever Happens – Michael Jackson (連接youtube)
(選自“Invincible”專輯)

1/28/2010

1月28日:完美的窮人,未來的種子

去年的一本書很深的影響了我對印度的觀感。這是澳洲人Gregory David Roberts寫的自傳式的小說:項塔蘭(Shantaram)。九百多,將近一千頁的巨著,我也很久沒讀一本書讀得這麼過癮了。書裡頭的印度主角普拉巴克是一位貧民窟裡的窮人。這個窮人讓作者認識印度,愛上了印度。作者的筆讓這個影響傳到我身上。過去我對印度的印象只停留在表面的髒、窮、亂;但是,看了這一本書,我知道印度還是髒、窮、亂,但讓我愛上的是印度窮人的情和義。


然後,我今天看了一部電影:窮的只剩下錢(英文片名AMAL,主角的名字)。這是一部讓我感動流淚,也讓我的靈魂和它相互輝映的電影。

我會這麼介紹這部電影。它描述的是成為一個人的最偉大標準:一個“完美的窮人”。它讓我反思,我一生要求完美,但是只學會對自己批評、看法最多,再拿這一些標準去看人;它也讓我承認我在物質化的社會學會了一生的價值觀,窮人我也做不來。

電影的主角之所以完美,因為,他具備了溫、良、恭、簡、讓。在今天經濟突飛猛進的印度,以及其他發展中的國家和主角這一個人做對比,每一個人都顯的邪惡、愚蠢。電影的主角之所以完美,因為他完完全全有著最豐盛的心靈,還有,他根本不知道窮的罪惡在哪裡。拿他和今天吃飽喝足的進步世界裡的我們比較,他是出身貧民的達賴喇嘛。這部電影的最後,它沒有落入俗套的呈現烏托邦的結局。是這一個結局,反而擁有一股很深、很柔的力量讓我開始去想是什麼讓這個世界產生了這麼多的問題。

看了這一部電影,悄悄的喚起了我心裡的一個聲音。我想為有心要不同的人做免費的訓練課程。我不知道這會是怎樣的情況,我也不知道要怎麼開始。今天我先把種子種在我的心裡,時間到了,它會開花結果。


這個種子也是來自我做晚看了“達賴喇嘛的復興之路(Dalai Lama Renaissance)”這一部紀錄片。我看這部片的心得是:有一個計畫,原本想要藉由和達賴喇嘛會談的四十位各界菁英,共同找出一個架構,解決方案去改變世界讓窮人不再受苦。最後這四十位各界菁英離開的時候發現,他們這一趟旅程最有收穫的是去面對自己的自我(ego),同時,帶著這個醒覺開始去散播關於改變的訊息給身邊的人。這一部紀錄片就是這一次會談創辦人把它變成一部電影發行的背後意義和目的。

我帶著醒覺,告訴自己要做這樣的一件事已經十多年了。看了這一部電影,在我人生的這一刻,我心裡頭默默的承諾自己,要和這一群人在有我的地方和他們一起做一樣的事。我從來沒有任何宗教傾向,但是,這一部紀錄片裡,達賴喇嘛觸動到我。看到達賴喇嘛的人,聽他說的話,我也清楚看到,我和那四十位來自美國的精英其實有一點是一樣的:深受物質化薰陶、實際、自我深重。但是,對於靈性進化的事,我們都臣服,我們都願意重頭來學。就這樣,我心裡埋下了這一顆種子。

六天前記錄到的,我正在讀的一本書:邁向另一境界,很有意思,提到的東西也正好一致。藉由作者遇見達賴喇嘛、印度大師(Guru)以及拜訪位在喜馬拉雅的靈性村落,它為我釐清了我生命中的糾結。看書、電影這一連串的機緣,讓我對未來的方向開始清楚。

今天傍晚,有趣的是,接到了一通電話,問我能不能幫忙明天到大陸河南去做一個訓練。我因為沒有台胞證,加上下午三點就必須到達鄭州。所以,去不成,必須放掉這一次做訓練的機會了!

昨天發給朋友的信,今天收到了回音。他幫我做了更堅定的決定,要完完全全的放手,去走我自己的路了!

有一句英文:The World Is My Oyster!心裡開始慢慢相信,我會再次找回我的世界。感恩!

今天推薦的音樂,是我這十年來聽到的最有才華的華人音樂創作者易桀齊的歌。我常想,如果陳奕迅能夠把這一整張專輯重唱,發行。它會賣座,而且也會是一張十年後我們都會記得、也會繼續談論的音樂。原本以為,這麼冷門的音樂,不知道有沒有地方找得到來分享。感謝還真的有有心人在youtube上放了這一首歌,所以聽一聽吧!

推薦音樂:
一直到今天 – 易桀齊 (連接youtube)
(選自“一整片天空”專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jYw_r3ypCg (連接youtube)

1/27/2010

1月27日:一封給朋友的信



Dear F,
謝謝你打電話來,告訴我你一回國就想到我,想知道下星期一夥人的聚會我會不會參加,因為只有我還沒回復你。

其實對我來說,聚會已經不是參加聚會而已。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懂,但是今天下午在洗車的時候,忽然想到我也許可以先訴諸文字,聊一聊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然後,再和你談談聚會的事。

去年一年,對我是很轉折的一年。就像我告訴你們的,我要用一年的時間來恢復我一些東西。我曾經算過,三年半的工作,我幾乎每一天都花上十六個小時在工作,體力上、精神上都沒休息。三年半,如果一個人應該每星期休假兩天,三年半應該要休息312日,所以,這是我給自己的補假吧。身體累壞了,心靈也損傷了。但你知道的,對於過去的決定,我從沒後悔過;至少在休息的時候是這樣。

今年初開始,我面對未來,卻體驗到挫折。這些經驗讓我,可能是第一次,對於十三、四年前接觸課程所獲得的經歷開始有著不同的想法。我開始有我從沒有過的反感。這個想法,持續不是很久。這就像我忽然掉進一個洞裡,待了幾天,然後爬了出來。你們這一群人對我的意義來自十多年前那個時候。所以你應該可以了解,當那一個反感出現的時候,很難把你們區隔開來。讓我強調一下,這純粹是我的過程。

十年前,當我人生第一次碰到放手過去一切,重新開始的時候,你們在我走的每一步,都在我身邊。那個濃濃的愛的體驗,是我們人生中,只能創造、擁有的唯一一次。至今,我回想起來,仍然滿心歡喜。當然,十多年後,我們和當時也已經不同。這一次,對我而言,我單獨去面對。

你們,就像我曾說的,是一群同質性很高的人,和我是來自兩個不同的世界。過去一開始,因為你,我選擇去接受和我完全不一樣,甚至是對那時候的我而言,我“不喜歡”不會願意接觸的類型的人。因為,你的特質是婉轉、保留、沉浮深。但是,那時我們開始建立的連結,包含了一種我不知的廣大的包容,所以,我做了那一個決定,去投降一個人、一群人。

事實上,我很喜悅於那一個決定。這麼多年來,我改變自己去了解你們、接受你們。我對人的認識、體驗能夠變的這麼深和廣,是因為進入你們的世界。只是,原本就很會在意讓人喜歡的我,最近,開始在反芻。也許是年紀開始有了,也許只是一個成長的痛的過程。我對於自己曾經和人相處的方式正在做一番重新檢視。我曾經讓人喜歡的方式是成為做事卓越的人就可以,然後在我的是世界裡就會得到它。在你們的世界裡,我了解到,你們在乎、接受一個人是關於他是不是會做人。我這一方面,用力做,但是,去年開始,感覺越做越孤單。

原諒我過去在學習和你們相處的時候,我沒堅持讓你也來進入我的世界,所以,在意人際關係要越和協越好的你,此刻可能有些訝異。但是,這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十三年前,我跟著我的心走。今天,我仍然不變。只是,我已經開始在整理、紀錄我的自己,期望很快能在我的世界裡找回和我可以自在分享我生活所愛的人。這一點,我想,我們應該都可以接受,我們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

所以,關於下星期的聚會,也許是我必須找回我們在一起的那一種意義。因此,希望你明白,在我現在所處的狀態,為什麼我不能馬上回覆你,熱情的告訴你說:好!當然,今年開始,一連串的好的改變在我的家中發生,我的家人聚會當然是我的首選。
以上的描述,是關於我這一陣子的經歷,談到你和你們,因為對我很重要。依照我對你們的了解,要請你們幫忙的是,不要對號入座去看自己或是我哪裡有做好?哪裡沒做好?也請盡量不要去做聯想。這只是一個人正在改變的過程。

所以,我會不會參加下星期的聚會?You’ll See!

很神奇的,今天一整天都頭疼愈裂的我,現在,舒服多了!希望你能懂我要表達的!

愛你的J

推薦音樂: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 The Soldiers (連接youtube)
(選自“Coming Home”專輯)

1月26日:哩哩拉拉的一堆


中午家裡來了幾位不速之客。他們是我二嬸、小阿姨(二嬸的小妹,五十多歲,但是一直都抱定獨身)還有堂妹和堂弟。二嬸今天回來看祖母。回家以前,順便上來找我。我已經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見到二嬸了。聽堂妹說,二嬸最近身體不好,心臟有點問題。但是,即使堂妹幫她先在醫院預約掛了號,她也不願意去看病。二嬸真的老了很多。她今天來我家也讓我想到了將近十年前二叔癌症過世,出殯那一天發生的事。事實上,我前幾天還想起這一件事,想不到,今天很意外的就見到了二嬸。也許,唸力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將近十年前,二叔突然診斷出癌症,而且不到半年就走了。二叔在我的印象裡是老爸最忠心的弟弟,他的一生完全無怨的跟隨著老爸的安排。對我而言,二叔他是個寡言、沉默、善良,但也很少看到他開心的長輩。二嬸,是我成長過程裡頭很重要的人。讀小學的時候,每年暑假都一定會到二嬸在三芝山上的娘家住一陣子。但是,長大後,特別是二叔出殯那一天,讓我從二嬸身上發生的事對人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

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和祖母在其它親朋好友還沒來之前先提早到了殯儀館的靈堂。當然,二嬸一家人也到了。忽然,坐在靈堂後面椅子上的祖母哭了起來,是那一種很典型的哭法:大聲,而且一直不停的唸著:順治(二叔的名字)啊!你怎麼走的那麼早,那麼不幸啊。不一會兒,靈堂前的二嬸也哭了起來,一樣,大聲,但是,我忘了她說了什麼。當下,我體驗到一種很奇怪的比較氛圍在呈現著。突然,二嬸昏倒了,老爸要我載二嬸到醫院去。

其實,二嬸上了車就醒了,但是,看的出來,鬱悶大過傷心。但我還是載二嬸到省立醫院打點滴。看二嬸好一點以後,我問她要回殯儀館了嗎?她搖一搖頭,要我自己回去,我也沒有勉強她。小時候,我雖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是,因為常去二叔和二嬸住著的老爸的公司,和二叔二嬸的接觸很頻繁,我隱隱感受的到二嬸並不開心。有一次,甚至聽到二嬸對二叔的詛咒。當然,那是在二叔生病之前很多年前的印象。

後來,那一天一直到公祭結束,大體要火化,都沒看到二嬸回來完成送二叔最後一程。送二嬸到醫院過程發生的事,我也一直沒對任何人提起。

二嬸表達她的情緒的方式,我也在我自己和其他人身上都體驗到過。事實上,我們的是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裡。今天,我也突然想起一位女姓朋友:她自己做著一份事業,常常要忙到晚上。有時,要突然約她出來聚聚,她拒絕的方式,常常會這說:我沒辦法去,你不知道我有孩子要養喔!

雖然,她已經很注意她說話用的語氣,甚至還故意弄成像是開玩笑,但是,那句話後面附加的意思其實和邀約她的人一點關係都沒有。邀約她的人除了知道她不會去之外,還附帶收到了:我很辛苦、我沒選擇,甚至有你沒有我忙、你比較好命等等比較的意思。這可以做為一個我們臺灣人彼此溝通的一個典型例子。

此刻,我也想到了,星期天全家在四姊家吃火鍋後,老媽對我們突然說了一句話:我有時看著你爸一個人坐在客廳,覺得他很孤單,你們都不來和他說話。當然,當天,我們子女們很簡單的處裡了這一件事。這也是我對我們正在改變的家很開心的部份。把這一件事說出來,其實是想點出一件事:我們喜歡玩一個不直接、牽拖、受害的遊戲。在很多的互動中,我們會玩一個“我可憐是因為你的錯”,“我不好,哪有你那麼好!” 這種我當主詞,一定拿你當副詞的遊戲。

我們身為中年人,要開始為孩子的呈現負責任檢討自己。因為,我們的長輩這麼做,我們也沒進步多少。但是記得,用自責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影響也絕對行不通。

我們的呈現常常是,不但喜歡把別人拖進自己的狀況來,更多時候,也喜歡把自己主動遷入他人的事件裡。我們在意人與人的關係在我們的言語中可以完全暴露出,我們真的不太懂得一個人生活的自在的態度!

最近有一件事:因為我最近的工作上,沒有進展,我對於一夥熟人的聚會,通常會選擇不參加。因為,多數人關心的問候,當知道你的狀況,特別是你誠實告知他們“我沒工作,正在等待工作機會”這一類的話時,大多數人是不懂得怎樣去和你互動的。這時候,你也不想,也沒有精力要去向每一個人說明。其實,這時候,你會發現禮貌性的互動只會徒增彼此的困擾。當然,我身邊有幾位關心我的人一直有聯絡。當這些人和你的互動讓你覺得自在,不需要去向他們報告什麼,那你就真的有支持你的好朋友了!如果我發現,我需要向某些人多花一些力氣解釋我自己得時候,是讓我發現我對我自己有哪一些看法的時候。

美國人比較實在,在互動之前,彼此都會先釐清我和你的關係如何(人際關係好像有一張所謂的程度表),然後,按照程度互動(真的,他們好像有一張程度表和一張對照的行為表)。美國人的成長過程,學會尊重人,和適當的行為互動在人際關係上是很重要的一項人品。也許,基於我對美國人的了解,我可以整理一下這一方面的資訊,和臺灣人分享。

台灣人的人情味很適合給不認識的人,特別是外國人。一但,彼此有了關係,就開始拖拖拉拉,牽牽掛掛。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很怕“親密intimacy”這個東西。而且從祖先開始,就沒人教我們這個。我們當中,應該很少有人能親密的和自己相處吧!這也可以解釋,卡拉OK為什麼這麼受歡迎了!

感謝二嬸,讓我今天哩哩拉拉寫了這一堆!

今天的推荐音樂,是聽到二叔得了癌症,馬上坐捷運趕到醫院去看他,在捷運上在iPod裡聽到的一首歌。他在我小一的時候,聽到我是全班第五十四名,還自以為是第一名(因為數字最大),笑笑的對我說:你最後一名啦!還摸摸我的頭。在我第一次完整的寫出我的中文名字,給了我一塊錢獎賞我。這兩件事,讓我一生愛上學習。我用這一首歌謝謝這個一生落寞,但是卻影響了我一生的二叔!

這首歌後來很紅,被很多人翻唱過,但創作者Secret Garden找來愛爾蘭歌手Brian Kennedy的演唱版一直都是我的最愛。

推薦音樂:
You Raised Me Up – Secret Garden featuring Brian Kennedy (連接youtube)
(選自“Once In A Red Moon”專輯)

1/25/2010

1月25日:火車平靜的開過湖邊,看見了自己的倒影


今天的一切好像都停止了。精確的說,非常平靜的一天。很久以來,我第一次感覺所有的想要“want”都停了。這時才發現,過去的一年,我一直再重複做一件事:讓自己的腦停不下來,所以,我的心也沒平靜過。

和Cara的聯絡有了結果,這星期的週末會連絡詳細討論出版她的書的事。除了這件事,我的生活沒有其他東西了。我很期待這一件事嗎?沒有ㄟ!它會怎樣的發展,我完全交給我看不見的力量。

美國有一個脫口秀節目,The Tonight Show (今夜現場) with Conan O’Brien。因為收視率的問題,上星期五Conan O’Brien主持了他擔任住持人最後一集的節目。

Conan O’Brien在NBC電視台總共待了20年,主持今夜現場這個節目只有七個月的時間。這個主持工作的結束,也終結掉了Conan O’Brien和NBC的關係。這個事件,NBC主動和Conan結束了聘僱關係,也付了他一大筆錢解約,附帶條件是Conan一直到今年九月都不能在任何媒體做任何節目。

這一件事,因為太具爭議性,在美國娛樂媒體炒了快一個月。最後幾集的今夜現場,Conan用他自己當主題,極盡能是、將創意發揮的淋漓盡致的在節目裡諷刺、挖苦NBC電視台,但是這些挖苦都維持著一定的表演水準。最後的一星期,每一天都有重量級的明星上他的節目,算是在這個兩方對峙的事件中表達對Conan的支持。這些來賓包括有Tom Hanks, Robin Williams, Ben Stiller和Steve Carell等等。

雖然節目的本質在做出有喜感的節目,帶給人歡樂。然而,在最後一集的最後幾分鐘,Conan收起了笑容,說了最後一段談話,做為告別。這中間看到了,身為喜劇演員(comedian)的他,在電視前最後也真情流露。他的最後告別演說打動我的兩段話是:

I've worked with NBC for over 20 years. Yes, we have our differences right now, yes we're going our separate ways, but this company has been my home for most of my adult life. I am enormously proud of the work we've done together. And I want to thank NBC for making it all possible. I really do.
我為NBC工作超過了二十年。沒錯,現在我們彼此有著不同的看法。沒錯,我們將要分道揚鑣,但這個公司對我大部分的成人人生而言,已經是我的家。我非常以我們共同合作的成果為傲。而且,我想感謝NBC讓這一切的可能都發生。我真的感謝他。

All I ask is one thing, and I'm asking this particular of young people that watch. Please do not be cynical. I hate cynicism. For the record, it's my least favorite quality. It doesn't lead anywhere. Nobody in life gets exactly what they thought they were going to get, but if you work really hard, and you're kind, amazing things will happen. I'm telling you, amazing things will happen."
我有一個要求,特別是要求現在在收看的年輕人。請你們不要懷疑人生價值,成為一個譏諷的人。我討厭譏諷。讓你知道,這是我最不喜歡的特質。它讓你哪裡都去不了。沒有一個人在人生當中可以完完全全拿到你曾經想要得到的東西,但是如果你努力,你善良,神奇的事就會出現。我現在跟你說,神奇的事就會出現。

這個在美國電視史上可能是最受爭議的事件,Conan最後優雅的做了告別。美國的媒體形容這是A Class Act (一個有品格的動作)。這段幕落了,一段關係雖然心碎結束,Conan做到了一件事:讓人們這樣的記得他。

看的時候,眼淚也悄悄的落下。對他的處境和經歷,我心有共鳴,十一年前的今天我離開Sony的工作時,有著一樣的處境。不管你曾給了人什麼,最終都必須面對,即使,他人覺得你的價值不存在了,你會怎麼看你自己,賦予你自己一個什麼樣的價值,這一條道路,只有在一個人完全必須停下來的時候,才有機會真正的踏上。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這一條路。我祝福Conan!

從他人身上的看見,讓我的生活得到了悸動!它就好像火車平靜的開過湖邊,清楚的看見了自己的倒影。

今天也似乎有一個決定正在激盪中:還需要回顧自己過去的人生嗎?不知道為什麼會問自己這一個問題,不過,我倒是從去年開始一直不斷、停不下來的在做這一件事。這一個決定,我想它對我會是個重要的決定!

推薦音樂:
Marching On - OneRepublic (連接youtube)
(選自“Waking Up”專輯)

1月24日:三個紀錄


紀錄1.

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想看清楚自己一點?我想應該不是吧!我的生活成長環境,在長輩的觀念裡,告訴你不好的地方是要你好。所以,我想大多數的人應該和我一樣,被念了一輩子的缺點,不但不喜歡別人看見,自己也用不著自己去提醒自己。

不管喜不喜歡,反正這些所謂的缺點的行為、人格特質,注定要像影子一樣,永遠跟在身後一輩子。所以,有些人喜歡黑暗,因為,連影子都沒有。但是,黑暗當中偶而會出現亮光,而我們就在這不小心的當下,意外的、不情願的和自認為自己不足的特質驚鴻一暼的打了一個照面。

不管喜不喜歡,在不在意,瞭解自己,重新看待自己是走向自在的路的一個必要過程。想要了解自己,生活上隨時充滿機會給我,而且不用太嚴肅。玩遊戲的當中,常常給我很大的發覺和驚喜,特別是玩那一些可以贏的遊戲。這麼多年了,因為我告訴自己,醒覺是我要走的路,所以,任何的發覺都會帶給我收穫。

最近一星期迷上了一個遊戲,叫“Wheel Of Fortune”。這個電玩是來自美國的益智節目,猜英文,拿獎金。以前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就喜歡看。雖然我沒能力參加,但是,看電視的參與就很過癮。而且,以前看這一個節目,可以考驗自己的英文程度,也都還以為自己英文很不錯。

但是,自己親身玩這一個遊戲的過程當中,我也看到了我的特質。
1. 我會喜歡預設。這樣的特質,玩這個遊戲特別痛苦。我的腦袋跑的快,預設的結果,讓我容易被先想到的英文字卡的死死的。我答錯的機會大增。
2. 我的英文程度,其實沒有我想的好,特別是對美國的文化,一般的生活了解實在是渺小的可以。
3. 我真的是目標導向,為了要猜對,字典放在旁邊,邊玩邊翻那一些我猜不到的。我會在遊戲裡自創規則,可以贏多一點,輸少一點,同時也多懂一點。自己玩和看別人玩對遊戲不會有真的了解。
4. 我真的很不喜歡阻礙,常常轉到破產、分數歸零的時候,我會破口大罵。罵完了就覺得很爽。

為了讓自己玩這一個遊戲能進步,我現在學會完的時候不預設立場,走一步算一步,竟然發覺,我真的進步,而且比較能融入自己和遊戲裡,贏的機率也變高。

生活何嘗不是這樣!我發覺,慢的意義不在動作放慢,而是跟著當下走。“慢”這一個字在現在這麼被推崇,是因為我們人永遠走在當下的前一步,相對的,要活在當下就得用“慢”這一個字來表示。

紀錄2.

今天,四姐的邀約,除了在大陸出差的弟弟,兄弟姐妹六人和爸媽一起吃了火鍋。這是我一月二日提到有關和爸媽互動之後,第一次全家在一起。吃完飯後,大家聚在一起,先聽老爸講他以前的故事,然後,聽他談最近他被國稅局罰款讓他很不爽的事。然後,換主題,開始聊我們家人的關係。

這一次,換成四姊主導,提到我們家人的關係,那一些我們這麼多年來錯過的,還有我們可以怎樣創造的好的關係。過程中,四姊故意和老爸撒嬌(真的還從來沒有過),同時我們幫忙老媽和老爸溝通他們之間的關係。神奇的很,老爸變的輕鬆了。今天聚會結束,這個關係的溝通成功。甚至,已經開始呈現了。我們家的改變正在發生。

回程,三姊和小妹坐我的車。在車裡頭,我和小妹提到,她今年三十歲,應該不會想結婚吧。我這麼說是因為我看到了一個現象,順便和她分享。婚姻,其實,只是兩個相愛的人想共同組成一個家庭,然後,一起去創造一個彼此想建立出來的家。但是,看著這幾年老媽參與小妹她的感情生活,提供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比較,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其實貼切的說是,如果沒選對人的話後果會很慘之類的所謂關心的話)。我相信,她對婚姻的憧憬應該被這一些批評、比較、恐嚇弄得成為一灘死水。

我和小妹這麼溝通是看到,我們和爸媽的關係在改善了,她如果認同我所說的關於結婚的意義,她可以開始和爸媽溝通,我認為他們應該可以接受新的觀點了!交談中小妹也提到,他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對婚姻已經開始沒有熱情。“婚姻是兩家人的撮合,不是兩個人的結合!”小妹這麼說。但是,她完全懂我所說的。問題是,她說我們這種溝通,很多人聽不懂。

台灣有一個危機,就是,因為上一代人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問題,婚姻觀念已經變形:父母的強勢要求子女完美的婚姻條件說,讓婚姻在台灣對適婚年齡的人開始變成一種癌症。我鼓勵小妹,懂我們的對話,就去建立這一個觀念給自己:結婚是兩個相愛的人,想一起建立一個共同的家庭。這裡頭,有很多可能性,要家庭裡頭看到什麼,都有賴兩個人去讓它發生。我告訴小妹,你這麼去做,同時也影響你的好朋友這麼去做。改變,從一個人開始。

再來,和小妹談到她的工作,也聊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她出國唸的也是行銷,我知道是受了我的影響。小妹最近一直下功夫,想在職業生涯上找到一條自己的路。我溝通給她的是,二十年前,從事行銷很熱,很受歡迎。但是,時間改變了,大環境也變的讓行銷已經不是熱門的專長。就像,很快的,金融理財也會在社會上變的落寞。小妹她說她懂,她當初選擇搭著行銷的最後一個浪頭,現在,行銷語言,已經從專業變成一種常識,不吃香了。我鼓勵小妹,找到有熱情的是最重要,其他的,順著自己的流,就會有出路。鼓勵著小妹,其實也在鼓勵我自己。

另外,我蠻驕傲小妹的是她說:其實生活當中很重要的態度是“選擇”。她說,很多人的生活過的都忘了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來著。她這麼看待生活,讓我很開心。她十年前上過心靈成長課程,今天聽她的說話,很多當初她學到的,都還在她的對話裡,而且是她生活的一部份,讓我真的還挺開心的。

回家後,自己的心情是平靜的。我心裡有好多的東西是可以影響人的好的,只是,我的下一波浪頭什麼時候來,我還得等一等了。等待,對我的靈魂來說沒問題,但我那一隻豬,常常會出來搞的我焦躁不安。也許,有一天,我可以真正修成正果,做一個主題,叫“Quiet Your Mind”,或是中文叫“讓你的豬閉嘴!”,來幫助人在現在的生活裡,去過得自在,喜悅,而且都能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紀錄3.

另外,今天,有一個很重要的發現,是關於網際網路時代影響了人的幾個層面,把它先記下來,有更豐富的經歷時再來記錄。

1. MSN、Facebook、簡訊等的聯絡工具,讓人開始躲在這一些符號、文字後面和人互動。
2. 人的表達開始大量的同種化、簡略化。
3. 人的感受變的脆弱。
4. 人和人的關係,開始出現虛偽:直接、誠實的關係?你太開玩笑了!怎麼可以?。
5. 人際關係出現問題(這通常是提昇關係的機會)時,開始用逃避或是以戲劇化的方式處理。

如果說2012的預言真的是人類文明會有重大的轉變,我滿心期待!我相信如果人的靈性都感受醒覺到現代科技發展帶給人們的現象,對於人類現有的一切,開始反省,找出路,會是一件很棒的事!人類的集體醒覺,這將會是一件很美的事!

推薦音樂:
Wiarthul (Father) – Geoffrey Gurrumul Yunupingu (連接youtube)
(選自“Gurrumul”專輯

1/23/2010

1月23日:自由日!


今年金球獎電影戲劇類最佳男主角得獎人是Jeff Bridges。他獲獎演出的電影叫Crazy Heart,講的是一位鄉村歌手的故事。據說,他在這部電影裡頭,連一首歌都沒唱,讓我很好奇,很期待能看到這一部片子。Jeff Bridges的參與演出是因為音樂人T-Bone Burnett的指名邀約;而這一個演出的過程是我在上星期看了脫口秀節目Jeff Bridges向主持人透露而得知的。附帶註明,我不知道T-Bone Burnett這個音樂人為什麼會擔任邀約男主角的人選,但這一部電影的原聲配樂是他的創作。

老天的安排很神奇,我上星期看節目而得知的這個過程,讓我今天完完全全把心打開。我邊看金球獎頒獎,邊哭了一個小時。

頒獎進行到最佳電影配樂的時候,宣佈了是T-Bone Burnett得獎。這時候,我心裡跑出了一個對得獎人鄙視的聲音:T-Bone Burnett利用了Jeff Bridges,好讓他自己可以得獎!我一方面驚訝於我自己會有這樣的結論和對T-Bone Burnett的批判,但另一方面,我似乎看到,我是常常這樣的。我常常會莫名的把自己的判斷加在與我無關的別人身上,好像我是這一個別人的受害者似的。突然,我難過了起來!我不喜歡這樣啊!接下來,我眼淚開始流個不停,因為我的靈魂醒來,開始讓我看見一些事。

小時候,我曾經和祖母住了好幾年。祖母的一生,在她年輕時經歷了許多讓人難以想像的羞辱和自卑。她這麼多的孫子女當中,我是她最疼的,也可能是唯一的一個。為什麼她這樣疼我,我不知道。當我漸漸長大以後,我也和其他家人發現,祖母是個不可能可以和她相處的人(用英文就更傳神了:She is impossible!)。

首先是祖母怪異的生活習慣,比如會去市場撿人家丟掉的菜、肉等,放在家裡的冰箱,然後煮來吃,甚至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會要我們吃。另外,她的嘴巴極壞,和她在一起不到五分鐘,你就會聽到一連串的諷刺、或是罵人讓人捉狂的話。有一段時間,我和其他家人一樣,離她離的遠遠的。全家人當中,只有老爸和老媽和她住在一起。這是老爸可愛的地方:孝順。老爸對待祖母的方式,是假裝聽不到,但是,在乎做一個讓人沒話說的老媽,就沒這麼輕鬆了。即使知道祖母是這樣,老媽還是想辦法要樣樣做到讓祖母沒話說,而且這麼多年下來,她從一個開朗的人,變的有些鑽牛角尖。十多年前,還得了嚴重的肝病。

所以,祖母是如此讓人不能忍受的人,我們都一直這麼想,也覺得自己的不幸:有這樣的祖母還活著!

去年開始,我開始聽到老爸說他以前小時候的生活,包括了他無意透露出來的關於祖母的部份,讓我對祖母開始有了不同的看法。十幾歲時,她在日本人家中幫傭,然後莫名奇妙懷了孕回到家裡,生下了老爸。然後在老爸四個多月的時候嫁給了一位喪妻的鰥夫,生下了二叔。接著,這位,我爸跟著叫爸爸的爺爺過世,祖母再嫁了一次。這次又生了四個男孩、一個最小的女孩。後來,最小的兩個小孩送給了別人養。沒多久這一個爺爺,聽說愛賭博和喝酒,很年輕就病死了。於是,鄰居開始私下稱祖母是個“剋夫”的女人。聽說她後來常被鄰居欺負。不甘示弱的祖母,和鄰居處得不好。有一次,鄰居栽贓她偷了他們家的一隻雞,把她捉起來,綁在田裡的水壩柱上一整天。

這樣的祖母,她的行為是刻薄,多疑,覺得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在佔她的便宜,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人相信她有愛。每一個家人都對她敬謝不敏,能離她遠一點,就遠一點。她的幾個兒子,除了我老爸,這些叔叔和嬸嬸們不願意和她處在同一個空間,也當然都不會回來看她。

但是,在我的記憶裡,我小時候對她的印象卻是另一回事。她愛我,而且我也感受到。特別是和她住在一起的那幾年,從我小三左右開始。我常常跟著虔誠的她到處拜拜,我是她的小跟班。

回到看金球獎頒獎。看到T-Bone Burnett得獎走上台領獎時,我腦袋的聲音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我傳承了祖母一生累積的對人的看法。用句俗話講: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後面的意思是,看見別人的成功,反而更清楚羞愧的看見自己有多麼的卑賤。祖母的一生給她的,當然是教她要這樣的去看待別人。這是一個一生沒人依靠,沒人疼惜的女人,堅強的在屈辱的一生當中,發明這樣對人的看法才能給自己一點點安全的依靠,好讓已千瘡百孔的心上的傷口不再被看見。

每一個小孩,在他所愛的人創造出的環境下,會發展出一個很特別的角色,用來保護他的家,和他愛的人。在我沒意識的時候,我已經繼承了祖母的人生對話,成為我的一部份。對一個小孩子而言,愛是無條件的:有時是會將親人的信念複製在自己的生命當中。小孩,不會有看法,因為,他愛的人,或者我們說,讓他感受到愛的人,是他世界的全部。我保護我祖母的方式,是複製她的信念,讓她不會孤單!

我回報祖母的愛,就是,吸收她的一切成為我的一部分。在那幾年跟著祖母生活的過程當中,我一點一滴的吸收了她的想法。因為,一個擁有無私的愛的小孩,會願意去複製他愛的人的信念和行為,將這樣的生命延續下去。

看到了這一點,我的眼淚開始流個不停。那是我的靈魂在哭。為我自己小小的靈魂為了表達對祖母的愛,吸收了這麼讓人痛心的想法而哭,也為了已經沒有辦法體驗到自己這一生的痛的祖母而哭。哭了一個小時後,覺得心靈輕了許多!

今天,這一個看見,真的是痛徹心扉。但是,我很高興我能成為祖母所疼愛的孫子。因為,我今天可以為我們兩個人,好好的清洗一下人生的傷口,也讓我了解到,我的一生算是平順,但是常常莫名的不開心,今天好像找到了答案。這一些不開心不是關於來自我的人生的。原來,這是我在呈現我愛我的祖母的一種靈性上的決定。今天的眼淚,絕大部分,洗滌的是那一些祖母沒辦法面對的傷痕。

我覺得今天的紀錄很重要,因為,今晚在我一開始要寫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不太記得起來,那個“見不得人好”的不舒服是什麼樣子的情緒了。今天,我穿越了一個生命中很重要的孽障。而這份力量是來自我和祖母之間那一份無條件的親情!

今天是自由日,謝謝你!
推薦音樂:
阿嬤的話 – 蕭煌奇 (按此連接youtube)
(選自“真情歌”專輯)

1/22/2010

1月22日:我正在走向回家的路!


紀錄寫作了22天,這當中的若干經歷似乎已經在發酵。今天當我再看前兩天的文章時,我發現我過去幾天已經不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寫了。但到今天為止,我還是完成了每天記錄的承諾。事實是,昨天和前天很灰色,前天作夢夢到了父親死了,昨天白天則是關於自己死亡的念頭一直在腦袋裡盤旋個不停。過去二十二天,我有幾篇紀錄,不是像第一天記錄所載明,是要為我自己而寫的。

今天天黑後,拉下了臥室的窗簾,窗簾旁的書架,有一本書的書名突然吸引著我的一瞥。一開始,我先忽略它,走出我的房間,然後,我又再回頭把這本書從書架拿了出來。書是什麼時候買的不記得了,但是它至少在那裡有將近兩年了。我每一天睡覺前都有機會看到這一本書,但是,我從來不注意它,至少,我錯過了它五百次以上。這一本書的書名是:邁向另一境界。這是一位德國記錄片導演和作家Clemens Kuby的紀錄書。我剛剛讀了一些。原來,這一本書是我的靈魂幾年前替我擺在那裡,今天再替我拿的!

讀了幾十頁後,我讀到的是,作者二十年前有著一個很特別的經歷,從十五公尺高的房子摔下來,幾乎半身不遂,但是,從那時候起,他開始與自我的靈魂溝通。之後,他身體恢復,同時,也引發他拍了另一步紀錄片。我讀到的部分有一句話,是這一句話讓我想先停下來,做我自己今天的紀錄:我聽見我的靈魂說:[嘿,我在這兒!但是可能只又在疼痛時與零點的狀態中我才會存在,要是你過的穩定安逸,你的自我又會膨脹起來,那我就得消失了!]

我讓我的靈魂消失很久了,而且我還處心積慮要把她給忘了。我腦袋裡的那一頭豬,到今天,一直在做一件事:處罰我自己,同時又精明的用我過去生命旅程學到的種種術語、製造表象,讓我不知所措。我的靈魂,和我的豬不同,她喜歡讓我自在的體驗,她常帶我到一個充滿原諒、感激和愛的地方。但這一次,我的豬搞的我好久,讓我的歸零成為一次又一次痛苦的體驗。已經一段時間,我不太讓自己深入體驗我自己,就如同之前曾經寫到的“反感”過程,我讓自己進入到一個自我否定過去的洞裡。我自己掘了一個墳墓,難怪昨天念頭一直圍繞著死亡!但是,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什麼要讓我自己轉不出來呢?

現在,我不禁要想,其實,過去十多年的生活,真的帶給我很大的喜悅和滿足。是的,把我愛的成長工具當成事業自己操刀來做,結果我是失敗了。但是,我生活真的是豐富的,常常充滿愛,我沒有後悔,也因為我的工作影響了很多人!我的開心是真的,活的很精采是真的。原來,我沒接受工作事業它是一個失敗,而且只是這一個領域的失敗!我為什麼不讓我自己像十年前一樣,能放掉所有熟悉的一切,真正全然開放的相信未來,重新開始呢?為什麼我對於去年我願意承認作不下去,毅然決定結束,還有順利的把公司轉手,讓自己休息了一年,做了這麼多不容易的決定,不給自己掌聲肯定呢?原來,我的自我(ego),也就是那一頭豬不甘心,因為真正的歸零是我十年前曾有的這樣的體驗:表面上是所擁有的都消失了,但是,卻是滿滿的愛和感激,對於過去、現在和未知的未來!

這一本書裡頭,作者質疑自己的一句話,讓我也看到了我的真相:因為我覺得我罪有應得!

每一人現在的狀態,都是自我的強大力量在實現自己的信念(一直相信的念頭)。而大多數人都在生活裡無意識的奉行一個很深的信念:我很糟糕,我罪有應得!我們會把它變成這樣的情況:失敗的工作,糟透了卻不重新選擇的婚姻,成為憤怒的上司,甚至是成為肢體虐待他人或對身邊的親人言語暴力的源頭,有些人則會在生活裡扮演著受氣包,或是消極的承受者,甚或是表面平靜,內心卻對最愛的人一堆看法、自己卻不願承認的濫好人。我們從沒想過的是:這麼做,是在證明給誰“我罪有應得”這句話是多麼的對呢?!我們用很糟糕的結果在懲罰我們自己,但是我們卻看不到這個“兇手是我”的事實。因為,大多時候,我們忙著找人去怪罪,好讓我自己不用再次被自己責怪!但不管怎樣,好好看清處自己現在的生活真相,我們會驚嚇於自己創造出什麼樣的傑作給自己!

過去幾年的專業和練習,讓我知道,當我定罪我自己,腦袋裡頭的那一個自我(ego)永遠不會停下來讓我喘息、呼吸,看清楚到底真相是什麼。這時候,永遠不願爭辯的靈魂是不會存在的。這一些,我都懂。但是,現在,我的豬又在認同我的發現了!因為,這樣它就可以假裝扮成靈魂,讓我的靈魂不能顯現主導。我過去有著人生當中最好、最棒的十年。可是,我自己在對我自己做什麼!!我為什麼那麼喜歡讓我過的不開心。現在,我心裡出現了一個從小只要我快樂時就會出現的念頭:你那麼開心做什麼?你馬上就要倒楣了!

難怪,十三年前,我上課時,我的講師告訴我,要人生有所不同是一輩子的承諾。它是一條簡單,但是不容易的路。現在,我想應該是更高明的挑戰來測試我的承諾了!

我過去的信念影響了我的人生三十多年,一直到我上了課之後,才開始有醒覺,改變才開始。我算是厲害的了,堅持改變,相信我會有所不同,這樣過了十三年,快十四年了。只是,生活的失敗讓我也動搖了我十幾年前的承諾,我開始用唾棄的方式看待過去的人生。失敗,這個在我生命中出現的禮物,因為我的ego,讓我差一點要錯失這個挑戰。

這麼多年來,我看了太多的人在這一條想要人生有所不同的路上,體驗到了人生可以不同的那一種驚喜,下了承諾,但是,接下來,快則幾天、幾星期、幾個月,慢則幾年,都會放棄這個承諾,回到過去的人生模式裡。過去,我內心常常批判這一些人,認為他們如果真的有承諾就不會退回去了。現在,我明白了,原來,每一個人,不管承諾多大,都一定會面臨到考驗去放棄的,連自恃甚高的我也躲不掉!

過去,我錯在把人承諾後卻沒堅持當成是一種不好的行為,這樣我就優於他們;我更錯在把下了承諾的我當成無懈可擊,高人一等。原來,對承諾過的,想要堅持,但是當面對在生活上的重重困難挑戰,最後卻要放棄時,創造反感給自己,可以讓自己好過些。原來,這樣的放棄,這樣的反感,都是這麼讓人難受。現在,我突然看見,過去的我,在做著幫助人的事業的時候,我的ego卻阻止了我讓我沒能擁有真正的同理心。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醒覺。

我喜歡靈性(spiritual)的訓練,但是,我對它的價值卻常常猶豫不決。這和我在我的人生上是一樣:完全的我,我是會保留呈現的。過去,我曾經想走靈性訓練的路,但是,我把它拿來和其他成功的公司比較。他們對靈性的課程是有著比較不屑的態度的。而我也知道,我愛的靈性的訓練不是以營利為主的,但是,它可以讓人重新找回自己。我想我找到可以開始做的第一件事:連絡Cara Barker,這位我愛的不得了的講師,將過去我們曾經談過的幫她出一本中文書這件事,把它落實實現!

我想,我也要重新對我自己說這一句很久沒說的話了:我正在走向回家的路!

推薦音樂:
Beethoven : Fantasy in C minor for Piano, Chorus & Orchestra –
Yevgeny Kissin, Claudio Abbad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選自Beethoven In Berlin: The New Year’s Eve Concert專輯)

1/21/2010

1月21日:Heaven & Heaviness


Writing in English used be a passion of mine. I forgot how I lost it, how long and how much?

Just finished watching the movie “The lovely bones”, and oh boy, I feel so heavy after watching it. How interesting the difference it is for the two words “heaven” and “heavy”. It is in the end that defines the difference. It is so close, yet so far away. That’s the major discovery for today!

There’s an urge today for me to do the journal in English, so here I am, with a poem.

Future is one moment away
Uncertain, like any living day
Close as it seems
Knock an echo to yesterday that I can’t redeem

Slowly in this groove
Hoping that I will not lose
Is it doomed
The road ahead, why, looks gloomed

Lost is never what I expected
Overshadowed by everything I’ve acted
Vaguely I see no way out
Eventually what this is all about

Intellectually I want to surrender
'Til when, or maybe forever
May tomorrow comes my way
Such yearning, I keep myself not losing the faith
Only my frustration can carry me this far
Rescue me I am no longer a star
Rarely did I lose to see another day
Yes, it is the word that I’m learning to say

For the record, the four major states of mind that I feel so strongly about in these days are coded in the poem.

推薦音樂: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 Bonnie Tyler(按此連接youtube)
(選自Free Spirit專輯)

1/20/2010

1月20日:讓人粉不酥胡的D咖!



美國有一個喜劇女演員叫Kathy Griffin。五年前她把自己的好萊塢力爭上游的生活弄了一個實境秀,叫“我的D咖生活: My Life As A D-list”。這一個節目今年暑假會推出第六季。這個節目推出第一季時,Kathy 44歲。第一年的收視率普通,到了去年的第五季,這個節目已經是Bravo有線電視台星期一收視率有史以來最高的節目,約有一百萬的觀眾收看。

Kathy Griffin的脫口秀,全部圍繞著名人的八卦。她常常滿口髒話,走的是脫線風格。許多好萊塢A咖和她合作常常被她的脫線演出驚嚇到,因此,很多的節目把Kathy列為禁止往來名單。最近的例子是,2010年的新年倒數,CNN的主播Anderson Cooper連續第二年找她一起主持。今年,Kathy因為故意把一個小孩的名字Falcon故意唸成Fucker,被CNN列為禁止往來戶。但是,她的八卦風格,加上她一直把同志訂為她的核心觀眾,她在美國同志市場大受歡迎。

雖然,她號稱自己是D咖。這麼多年來,她的努力經營自己,她已經獲得兩項電視艾美獎。她的獨樹一格,在好萊塢的主流市場排斥下,漸漸的找到她自己的A咖定位。

Kathy Griffin她44歲才開始的人生,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一來,我的個性在台灣不是主流,再來,她可以讓我學習的是人生從自嘲D咖開始,而這對我很不容易。

或許所謂的A咖、B咖、C咖、D咖只是一種表徵。但是,今天,我在生活上有著一個很扎實的體驗。在台北,日常生活消費就有A咖和D咖的差別。舉大賣場來說,去Costco是A咖的行為,去大潤發是D咖。但是,這只是行為而已。有A咖的行為,人不見得就是A咖;同樣的,到D咖的地方消費,不見得這個人就是D咖。

前幾天,我寫到關於在生活上區分想要和需要,可以過一個簡單的生活。這一項行為,我做起來還算簡單。但是,今天,到了Costco我才發現,身段放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怎麼說呢?最近,可能是我常用電腦的關係,我的右手,右肩常會酸痛。我懷疑,我打電腦坐的椅子有問題,它有點高,所以,我常常看電腦需要有點彎下頭。今天,到了Costco本來要買簡單的東西而已,卻看到了一張辦公椅子,我試坐了一下,可以調整,還有設計專利,真的很舒服。但是一張椅子要一萬多元。我掙扎了一下,F**k! 決定不買。這時候,真的痛苦。我過去買東西,需要的東西,我從不太在意多少錢,買了再說。對於不太需要的東西,也常是如此。俗稱:吃米不知米價的就是我。今天,對我身體有幫助的椅子,我決定不買,當下,我覺得我現在生活上怎麼是這麼的D咖。S**t! 粉不酥胡!

回家的路上,發現,車子的煞車皮的燈亮了,也差不多該是進場維修保養的時候到了,但是,和沒買椅子的現實狀況一樣,做不到了!這時,心裡響起了一個聲音,老天,我只想要有張椅子,幫幫我吧!回家路上,我買了兩張彩券。

心態放到最低,從頭來,我想對我才是真正最大的挑戰。我雖然頭腦清楚知道這不是關於自尊,也不關乎尊嚴。但是,我有一個更深的內在需要去面對:我對我自己的看法。

從出門去Costco到現在已經好幾個鐘頭了,但是腦子裡這一門A咖D咖的劇碼卻吵著不停。原來,這一齣劇碼在我人生已經演了非常的久。我沒有立即的出路去面對現在的煩躁。但是,心裡開始一個聲音:我要找回自己可以是D咖的自在!

A咖或D咖是我已經形成已久的一套標準衡量,它們都是我,也都不是我。懂了,把我自己看做D咖,把他人都當做A咖吧! A咖、D咖。So what? It’s all good!

推薦音樂:
Bitches Ain’t Shit – Ben Folds



1/19/2010

1月19日:回家的理由


你有沒有一個理由,一個就好,讓你每一天會期盼回家,而這一個理由足夠支撐你的一天呢?我發現,過去工作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我竟然沒有這樣的理由支持我每一天的工作。不回家的理由我倒是有一堆,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生位置,理由都不太一樣,但是原因都相同:不拖到必要不會回家!

這個回想是來自我今天去了河堤騎腳踏車。下午兩點半出發,再回到中正橋頭已經五點半,這時橋上的車多了起來,原來下班時間到了。我出了河堤閘道口,過了紅綠燈,騎上中正橋,再從下坡道滑下來。這時,我聞到了香味,從右邊一間公寓的某一戶傳來的。這時,我忽然很想早點到家,吃家裏大姐煮的晚餐。同時,我也想起了小時候,下課前期盼回家吃到有媽媽味道的菜!

這種感覺很久沒有了!過去工作也會安排自己星期日和家人一起吃個中飯,但是,它已經變成了一種責任和義務了。曾經,在家裡吃飯代表著一種有家的溫暖!一年多的無所事事,想不到得到的是帶回了有家的感覺。

我知道這和我在我和老爸之間的關係上的進步很有關係。老爸是我最想回家的人,也是我最不想回家的關鍵。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即使不和爸媽住在一起,自己也沒能創造出有家的感覺給自己和當時的前妻。

和父母的關係我們會一直帶在身上去複製,不論我們走了多久、走的多遠。2007年,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那是在看了劉墉、黑幼龍分別的電視專訪和讀了黎智英的第一本書之後寫下來的。

2007年8月27日

上個星期看到電視沈春華專訪劉墉和劉軒父子。電視上呈現出來,爸爸嘴裡說的是給兒子自己決定未來的選擇,但是唯一的條件:要兒子能不斷的超越自己。兒子有沒有收到不得而知,但是看到的是,他顯然最在意的是爸爸是不是會肯定他的成就。劉墉的臉部嚴肅,劉軒壓抑自己的情感。這一次,我想到了大概一年前看到黑幼龍和他的兒子一起上電視,我體驗到的第一次看到黑幼龍在談他兒子時罕見的在電視上失去了笑容,和顯得老了。兒子則是不斷的在談著如何讓卡內基在他的管理下能至少維持著老爸的成就。

這兩位父親的共同特色是在他們的專業領域上有著一番大的成就,是成功的人,也影響和激發了很多人的成功。但是在他們的孩子身上,也看到了追趕父親背影的渴望。兩個兒子不同的呈現是劉軒在背影後,想找出自己的路。黑幼龍的兒子則是踏上了趕上爸爸建造的城堡的路。

蘋果日報的黎智英在他的自傳的序裡,也提到了他的父親。一個很疏離的人。可是他像是黎先生生命中永遠的phantom。序裡最後的一句話是:爸爸,你在哪裡? 再大成就的男人,心裡的那一份渴望還是最原始的那一份真-爸爸,你會不會愛我?

我想,劉墉和黑幼龍的父親有沒有,或是能不能讓他們兩人收到父親他們對孩子成就的驕傲。不管有沒有,能不能收到,每一個人做孩子的是不是能去原諒自己過去的,可能遺忘了的曾經自己苛責的失敗。

愛,它是簡單。然後有多面貌的呈現。我愛我的父親。我知道我永遠沒辦法滿足他的期望-結婚生子。但是我也知道,他愛我,我愛他。每一天,我都活在接受自己選擇了那一條離開他的城堡的路上,只是,騎著這一匹馬,我是面向城堡倒退著走,因為,我沒辦法快走,我怕,這樣,我再也體驗不到他的人。而那會是我的遺憾!

現在再一次讀這一篇文章,才知道不知不覺中,這兩年我已經為自己和老爸關係做了一點事:我讓我自己回到了這一個城堡。我現在仍在努力,讓我們的父子關係在有生之年,還能共同住在這一個城堡的時候,這次我來主導去創造我要的父子關係!

任何孩子,不管在怎樣的家庭中長大,不管父母親的關係如何,能夠體驗到有家的晚餐,也許長大了以後,他的離家是因為他的理想,而不是因為不想回家。原來,親情,是回家的理由。晚飯,如果還有親情,家就一直存在!

推薦音樂:
Faith – Celine Dion (按次連接youtube)
(選自One Heart單曲)

1/18/2010

1月18日:陽光普照的下午


今天下午,陽光普照,冷了好一段時間的幾星期之後,讓今天感覺特別溫暖。好久不見的藍天白雲,又回了。記得看過一位朋友寄來的廣告,是愛恩斯坦小時後反駁老師的一段話:邪惡是不存在的,那是因為心裡忘了愛。黑夜不存在,是因為缺少光和熱。人類可以做的是,在邪惡肆孽的時候,去找回愛;在沒有光和熱的時候,讓黑暗重新看見光明。後來,愛恩斯坦發明了相對論。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這才發現,原來,我一生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是因為我有著這樣的相信!

我用來支持我自己生活的一個學習,是關於去區分生活上的需要(need)和想要(want)。來到了生活的這一點,我遇到了一個機會去重新思考,對我到底重要的是什麼?這一生,對我而言,安全感(sense of security)很重要。過去,支持我這一個感受很重要的支柱是金錢的多少。我也發現,當我擁有的時候,我也不會守住它,很快,這個擁有就會被我弄到不見。不見之後,提供動力給我讓我在人生重新動起來。說來,是我在每一次的失去安全感後,會再次去追求,讓我有人生前進的動力。這好像說明了,我人生是需要安全感的,它讓我有動力。但是每當擁有了,一定要讓它失去,才能讓我在人生當中,夠安全的前進。看來這樣的模式挺諷刺的!不過,這的確是the story of my life! 所以讓我也猜想,那一些在自己人生當中追求愛的人,是不是也是有這類似這樣的模式呢?

最近,我重新看待想要和需要這兩件事。金錢對我來說,是最能讓我滿足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很有效工具。我有錢,一定會買的是音樂、書籍。因為我小時候,要得到老爸給我錢買這些我愛的東西非常困難。他的價值觀和我所愛的需要花錢去買這一件事完全不一樣。所以,當我有能力在金錢方面獨立之後,我會像是滿足之前得不到的黑洞一樣,買個不停!所以,我有沒聽過的CD,有沒看幾頁的書。但是,擁有這些東西,很容易讓我在剛擁有的當下感到很滿足!我也喜歡買雜誌,因為它滿足我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讓我跟著時代往前。有些雜誌,我持續看了一、二十年了,它們讓我很滿足我的腦袋感到滿滿!特別是那一些音樂和關於娛樂的雜誌。

你相信,我們父母或是祖先沒能完成的夢想會隱約的在我們身上發酵嗎?最近,我在為全家人做一件事,就把家裡的舊照片掃瞄成為電子檔。在做這一件的過程,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是,看著祖母、爸媽的年輕照片,去體驗到當時他們可能有的感受。很有趣的是,有一天,四叔看到了爸十八、九歲時的“沙龍照”,和我說了一件我從來不知道的事。

老爸十三歲就開始出社會。在他十八歲的時候,因為做的工作很辛苦,賺的錢也不多,於是,他去報考了演員訓練班。老爸他是朋友慫恿起鬨跟著一起去的。那一張我和四叔看到的照片就是老爸為了去應試而拍的。結果,他們三個人當中,只有老爸被錄取了!聽四叔說,後來考量,如果去參加這一個訓練班,要先交錢,而且會短暫沒收入的情況下,老爸後來還是決定回到他原來的工作。老爸自己則補充說,他的老闆(我們都尊稱他叫“頭家公”)勸他不要去,因為這一些藝人有空就會賭博,存不了錢。不過,整合老爸其他的回憶,應該是這位頭家公不捨得讓他離開。因為他最後把事業交給了我爸,而不是他的兒子。不過,我相信,當時進入演藝圈是老爸曾經有的渴望,但在現實的考量,和他景仰的長輩建議下,沒能完成他的夢想。也許我這麼熱愛娛樂事業,甚至曾經在這個娛樂事業工業裡工作了幾年,而且,一直到現在,它一直是我的熱愛,是不是也算是一種發酵呢!

最近我檢視我生活上的需要,發現其實很容易重新選擇,甚至捨棄。而生活上的那一些需要也很容易滿足。原來,我要的只是內心的安全感,不是來自想要的東西被滿足,因為它彌補不了過去的不滿足。這個發現的事實,和讓它實踐在生活上成為生活的基礎是兩碼事。如果我要用已經擁有安全感的態度過生活,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和清楚的醒覺才有可能變成一個新的習慣。這和戒菸很像。戒菸只要三天左右,就可以戒掉了尼古丁的癮,最難戒的是改變抽菸的習慣:包括情境、心情、行為這一些和抽菸這一個動作已經黏在一起生活習慣。

一年多以來,我差不多在心態上已經可以和已經有安全感這個心態自然的相處在一起。它讓我期待的未來,也漸漸的開始清楚了起來:我想做些重要的事,可以inspire人的事! 現在每一天的當下,對我而言,是擁有耐心,繼續“煮”著我的夢想(這是借用英文的法,煮cook有讓它慢慢發酵、逐漸成型的意思)。

我的不安全感,也常常三不五時的藉機會來拜訪我:當我聽到、知道某些人“不怎麼樣”的人得到好的機會、想到我心中放不下的人、或是我覺得會對我有看法的人會怎麼看我現在…等等的時候。不安全感的拜訪確實會讓我很不舒服。這一些時刻,也的確是讓我有機會在當下決定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如果說,我現在處在黑暗當中,是一個很正確的比喻。而我,是不是生活的愛恩斯坦,在為自己帶回光明呢?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我相信,黑暗是因為失去了光亮;負面是因為失去了正面。我願意用一生在重回光明、善良的生命裡,去創造、去紀錄這一段!

推薦音樂:
Rule The World – Take That (按此連接youtube)
(選自Rule The World單曲)

1/17/2010

1月17日:姪子的演奏會


我弟的兒子,我的姪子,出生在一個很特別的日子:2000年1月1日。今年剛滿十歲。記得他大概三、四歲的時候,我那時還不到四十歲,心態上和現在是有很大的不同。有一天晚上,我帶著他和大他兩歲的姐姐一起到敦化誠品。我和姪子在分開不到十公尺左右的地方,我正在挑一本書,這時,安靜的誠品,突然想起了很清脆的叫聲,朝著我:阿………..伯(台語)!天啊!是我的姪子。那一刻,我快速奔向他,不是因為我著急他有什麼事,而是,太….太尷尬了! “阿伯”聽起來怎麼這麼老!之後,我沒再帶他到誠品這麼有氣質的地方!被叫“阿伯”的人和誠品兜在一起挺不搭嘎的!

我的這個姪子從大班開始,就在朱宗慶打擊開始學音樂。幾天前聽大姐說今天星期天他要表演,我就把時間空下來,喔,不,我本來就很空,是把時間記下來,去參加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去看家人小孩的表演。我載著我爸媽一起去。我的印象中,我小時候任何活動,我是看不到任何家人的。小二的時候,參加的合唱團要到板橋參加全台北縣小學合唱團的比賽,還記得在那前幾天,媽帶著我去買了一件白色襯衫,和一個紅領結。那一個晚上的開心,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比賽當天,應該是冬天吧,冷的要死,可是我們只多套上了一件學校藍夾克,比賽上台時還得脫掉。更慘的是,那一天穿的還是短褲。比賽,有沒有拿到名次,我全不記得了。我還深深記得的是比賽完回家後媽幫我洗的那一個熱水澡有多麼的溫暖!還有,到今天我還納悶一件事!那就是比賽前的練唱,我曾經發了高燒一段時間,大概有一個星期沒有上學(是我六年小學生活,除了小六我頭受傷住院和母親出殯外,唯一一次的缺席!),高燒退了以後,回到學校,練唱時發現,我根本忘了怎麼唱,更不用說我怎麼還是去比賽!到今天還在納悶著!

我爸會去原因很簡單:這是金孫的表演!我媽會去,因為老爸去了!我大妹會去,因為是姪子的媽!所以,看來,我的出席,是有著最noble高貴的理由:我愛我的姪子。這是用行動來表現!No, no, 你不可以說因為我太閒,反正沒事做!

去了之後,才知道,它不是我想像中的,兩個小時的節目都有我姪子的表演。事實上是,那是一場所有在朱宗慶打擊學音樂的孩子的一場,類似成果發表會的東西。一組一組的人上場,每一組八人到二十多人(原來那是每一班的人數)。每一組表演兩首曲子。我姪子排在第十組。在過程中,我開始觀察和體驗整個場子和來的人。當然,觀眾都是這些小朋友的家人。十四組的小朋友,我估計總共有一百五十個人左右。每一位小朋友,會帶來三、四個觀眾,所以整場大約有五百位的來賓。每一個人的焦點,當然都是緊緊的盯著自家的主角。也許,全場只有我,這位稍微中立的觀眾,對於每一個表演的小朋友,和帶他們表演的老師做了仔細的觀察。

八位老師,全是女性!而且都是會打扮、身材姣好的不到三十歲的辣妹。大部份的孩子都很認真的在演奏他們的樂器。認真,大概是我能給的最好的形容。他們真的好像在五百個人的面前做功課!但是我看到這其中有一位男孩,他演奏鐵琴時,我感受到他的肢體擺動,和音樂,樂器之間,有一種融合在一起的陶醉,完全沒有做功課給別人看的味道!這個孩子,我希望他能好好持續這一樣看起來是天生屬於他的東西。老天知道,他將來一定會有一番成就。

當中一組的表演,也是唯一的一組,讓我聽得有興趣了起來!很明顯,這一組的老師不是只把今天當作成果發表,做做樣子讓繳了錢的父母開心而已!從她挑的曲目、讓孩子演奏的樂器(不像其他組,大多數的孩子兩首曲目中,一定有一首讓孩子演奏鐵琴給台下的觀眾看。我猜是不是如果只看到孩子敲三角鈴、打定音鼓,孩子的父母會覺得沒學到東西?)當中,我體驗到,這個表演對演奏的孩子是有挑戰的!果然,這一群孩子是所有的孩子當中,演奏時,會不時的看著老師的指揮(其他的組別的孩子演奏時多半頭低著看樂器,沒抬過頭!)。而且,他們的表情也不一樣:是一種在乎的臉!結束後,我告訴大妹子,這個老師是裡頭最棒的!大妹子看來也注意到了,她對我說,可惜,這位老師是在竹圍的教室教的!

當然,今天欣賞這麼多從七歲到十一、二歲的孩子,在當中,曾在望著幾個孩子的時候,突然,當下有一個念頭:“我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多好”!轟!我怎麼了!也許,曾經很喜歡孩子的我,因為今天有機會坐下來仔細欣賞他們,又帶回了我很久沒有的一種渴望:有個小孩!當然,這麼多年下來,我也已經有一套法寶用來打消自己要克服萬難才能創造出結果的念頭:我告訴我自己,這些天使有一天都會變成十五歲的!就像變魔術一樣,渴望一下就不見了!

回家路上,大家看來都很開心!只是,到寫完了今天的紀錄,我似乎發現心裡好像多了一塊石頭呢!

推薦音樂:
Everybody’s Changing - Keane (按此連接youtube)
(選自Hopes And Fears專輯)

1月16日:重拾為人“看命”的熱情

今天和三個朋友在我家聚會。談話中聽這其中兩位朋友聊到了他們面臨現在工作上和人合夥的狀況。後來,決定讓他們抽抽牌,看看我能不能支持他們釐清問題,甚至找到解決方法。通常,人們稱這個叫“算命”,我有個更貼切的說法:“看命”。

在他們離開的時候,我看到了他們準備好了自己的下一步。所以,我想把今天這一件事記下來。因為他們的解決方法很簡單,但是都需勇氣去做。他們也許會看到這一文章。希望這份紀錄,在他們需要勇氣面對和處理的時候可以幫助提醒他們,我們今天的過程。

這兩位朋友,去年初開始一起共同經營一個服裝的網站。但是,結果不如他們的預期,加上和另一位投資夥伴的合作產生了一些問題,今天,完全結束了將近這一年來的投資。其中的T,是當初的主事者,是她看到了商機,先找了一位夥伴投資,後來,基於需要,再邀請了在成衣界工作了近三十年,有豐富專業的Y一起加入。他們兩人去年底決定結束網路事業後(讓另一位伙伴同意的過程有些曲折,但是最後他還是同意了!),最近一起和Y的朋友一起合作另一個事業。

先來談T。上一個網路事業的結束,對她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原先,她對這一份新的事業有很多的期許。我知道,最後的結束決定,對她不是容易的事。處理到最後,對她,雖然她沒說,我相信是一個不舒服的體驗。但是,她因為之前的投資,必須很快找到下一個機會來增加收入,支持她面對她的財務狀況。

她問的問題是關於能不能用之前網路事業建立的網站來幫助她未來的事業。她抽了三張牌,分別是行動Action(正)、接受Acceptance(反)和客觀性Objectivity(反)。這組排很清晰的點出,T之前為自己的夢想真的付出了行動,現在對於所發生的結果,表面上接受,但實質上只是壓抑自己不想檢討自己和這個事件結果的負責任關係。這導致了她沒辦法對未來的任何想法都客觀的去評估,更不用說進行了。我支持T說,失敗對任何人的影響都很大,真正去面對會帶給我們多真實的、負面的體驗。

她的第二張牌呈現的是表面的接受,而且是疏離自己和事件結果的感受。我問她,是不是真的想讓自己未來的事業成功,或者是至少不要同蹈覆轍。她說是的。於是我說:根據你的牌,對於網路事業失敗這一件事,你不只是要接受而已,更要能投降於自己的失敗。妳必須願意先停下來,去檢視這一件事情,用百分之百為這一個失敗負責任的角度去接受這一件事,然後才可能真的接受,那才是投降的真正意思。

我知道,這件事,她的第一個伙伴帶給了她很大的失望。但是,要重新開始,這一個失敗會是她將來成功的轉機:不要再把自己的力量給了別人!也許,這一個失敗歸咎於另一個人的問題可以讓自己面對失敗時好過一些。但是,如果這樣,等於把自己的力量給了別人。我說,其實她是可以把這一件失敗的事件,扭轉為一個成功的經驗。但是,她必須願意勇敢的把這一個失敗完全攬在自己的身上。也許,這樣做,會讓她經歷很多對自己的不舒服。但是,如果願意給自己一些時間,她一定會有一些重要的發現。而這一些發現,是可以幫她清楚的看到事情之所以會發展成她不要的結果的真正原因。而這一些原因一定是來自於她自己的。

我當時沒說,但是,現在想起來,我會補充的是,她會得到最重要的東西是找到包容、原諒自己的力量。現在的表面接受,看得到的新機會只會造成過去事件的重複發生。她走的時候,我鼓勵她盡量讓自己停一下子,她的失敗只是自己要送給自己的這樣的一份禮物:停下來和自己相處,找回自己的力量。

T面臨的,在許多人身上也都已過類似的狀況:失敗的婚姻、失敗的關係、失敗的選擇。我們在失敗的時候,都在提供給我們一個機會去檢視我們是不是可以為這一個失敗百分之百的負責。一個人願意負責任的多少和一個人掌握自己生命的力量有著絕對對比的關係。一個對失敗可以百分之百付責任的人,並不代表會比較好受,但是,重新再來,成功的機會也相對的高。另一個好處是,這一個人可以在新的開始發生時,看清楚事情的發展,而做出相對較有效,有利成功的決定。或者,至少可以降低再一次失敗的誘惑。

人一但面臨了失敗以後,跟隨而來的機會通常像是迴光返照似的讓人先覺得很有希望,但是,伴隨而來的是另一次的失敗。很多人,通常在第二次失敗了以後,自我的信心就徹底的瓦解。因為,這是關於能量。失敗,其實對人是一個到後來才會知道的一種成功。它教會人們,擁有自己的力量的偉大,和隨後伴隨而來的豁達。當然,這說起來簡單,要真的這麼做並不容易。所以,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和不合理:百分之百的為失敗的任何結果負責。之後,要學習的是,讓自己完完全全的去經歷這一段旅程。

Y,問的問題是她現在和朋友的合夥關係。她抽到的牌是,自我價值Self-worth(正)、意志力Will(正)和獨立性Independence(反)。Y的牌很清楚,過去投入的事業,是她有充分的自信下,衝著幫助T而去的。目前她的狀態是很有決心,可以完成任何她想做的事。重點在第三張牌,她失去了完成她要做的事的獨立性。原來,Y在這一個合夥關係的一開始,就很清楚這一段關係應該怎麼進行。比如,她知道她的合夥人是基於過去是舊識,來找她合作。Y認為她們應該先把合作關係談好才進行她們的合作事業。但是,她的舊識合夥人,對於Y的提議並不附和。即使是這樣,很快的,她們的合作開始進行。不久,Y對於面前的合作,覺得越來越有問題,甚至於對她的夥伴已經開始有憤怒的情緒。

這一組牌幫Y釐清的第一件事,就是:她是一個以人為導向的人,會很在意他人的看法。所以,事情一開始,即使她知道,但是並沒有堅持先把合作條件談清楚再開始。另一個狀況是,這一件事雖然是她的舊識主動找上她,但是她覺得是她的朋友要幫她的忙(因為她的內心是這麼想,她需要人的幫忙去建立一個新的事業)。所以,在這些考量下,她讓自己居下風的感覺,讓自己順著她的朋友主導。最近,她覺得這個合作關係已經呈現一種氛圍,自己好像是在求她!於是,Y釋放了一個訊息給她的夥伴:如果是這樣,她寧願不合作。她的舊識收到這一個訊息後,態度轉為傾向願意開始談合作條件。

其實,我告訴Y,這事情一開始就考驗著她一件事:這一次,她願不願意,冒著別人可能不舒服的危險,而用她自己覺得對的方式進行合作。這一個她覺得對的方式其實很簡單,Y提出她的合作條件,如果雙方談得攏,就合作;如果條件談不攏,就不合作。而且,彼此還可以做朋友。這是做對的事!但是,即使Y清楚應該這樣才對,她選擇了過去人際關係的模式,先配合他人。

我幫她釐清了一個現象,就是,以人際導向的人的行為模式。它是這樣:一開始,因為想要維持合諧的關係,讓自己先配合對方,絕對不會堅持自己的觀點。接著,發現要花越來越多的力氣,甚至做更多的妥協去維持這一個合諧的關係。最後,在這一段關係中,厭惡感開始發生,可能是對這一段關係,或是那一個對方,甚至是對自己。

其實,在很多現實的親密關係裡,我們常常看到以人際導向的人會擁有上述的情況。而弔詭的是,很多伴侶的關係是已經到了互相厭惡的程度,卻不願意分開。而通常的原因是,在這樣厭惡彼此的親密關係當中,弱勢的一方,已經不相信自己還有機會、能力找到自己要的關係;而強勢的一方,通常潛在的自我厭惡感藏的很深。

Y在和她朋友的合夥關係上必須學習的是:要和夥伴合作事業,為了確保未來的合作愉快,必須願意在一開始的時候,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聲音、想法。在表達後發現沒有合作機會的時候,必須勇敢的表達不要。因為,要真正維持兩個人的關係,它必需要建立在彼此能隨時誠實的表達的基礎上。合夥關係上,一定要如此。

人際關係導向的人必須了解一件事:很多時候,看起來像是這樣:我不想說真話,因為我怕傷害到其他人的感覺。但,我必須知道,事實上是,我怕自己沒辦法面對別人感覺不好時,我因為這樣而有的受傷的感覺。我不感真實表達我自己,其實是我怕我自己可能受傷。另外,我不能一開始就說真話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我怕提出了我的看法,擔心別人會怎麼看我。

我很喜歡實境秀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s)的裁判Simon Cowell。他對每一位參賽者都非常誠實。很多人常常噓他。但他總不以為意。他會說:這只是我的看法,你當然可以不同意!根據去年富比士(Forbes)雜誌的統計,他是全世界娛樂界年收入的第一名。因為說真話,Simon Cowell讓自己成了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之ㄧ。當然,他的任何評論一定根據他認為會賣座的唱片錄音歌手的標準而做,而不是漫無目的的讓人不舒服而已。

另外,我們應該知道的是,也許另一個人,他的感覺沒有我想像中的脆弱。即使,他因為真話不舒服,如果我是出於善意,我其實可以學習去和這樣的情況相處。別忘了,如果我是人際關係導向的人,這時候,我反而有機會去發揮我的特質:讓不舒服的人感受我的誠意和體貼!因為,還有誰會比人際關係導向的人更懂得去安慰人的呢!

所以,Y說她知道怎麼做了。我祝福她,這一次,為自己勇敢的表達,因為,以她抽的牌來看,她現在的運正旺著呢!這一次,讓旺運實現,她必需願意為實際的合作關係去表達自己。

很多時候,當我在意他人,我要成就的事情就看不到!魚與熊掌,沒有哪一個比較好。只有我覺得好的才是好的。對於我不滿意的結果,我通常能這樣:抱怨、自責、委屈自己接受、接受、或是可以面對、學習瘋狂的百分之百負責。一樣,沒有哪一樣比較好,重要的是,我要的是什麼?

推薦音樂:
I Need You Now – Agnes (按此聯結youtube)
(選自I Need You Now單曲)

1/15/2010

1月15日:REVOLTING-對昨日反感是邁向未來的開始?


有一個英文字,revolt,意思是反感、反叛、反抗。今天一整天,有一個感覺一直跟著我。後來,腦海想起了這個英文單字。我想就是它了!

昨天睡覺前,忽然看到書房的一個復古木箱子,把它打開來看。裡頭放有我過去曾經蒐集的一些靈性的牌卡。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有問題的時候,就會拿起其中的一盒牌,抽出一張,找尋答案。這一些牌裡頭有塔羅牌、鏡子牌、奧修牌、禪卡….等等。大概有二十多種。那一段期間,我也會替人讀牌、無師自通的解字。總之,那一段時間,應該算是活得很靈性的日子。當時,我最常用的,但是不在這一堆牌裡頭的是“觀音籤”,而且是從美國買回來,美國人出版的。它把龍山寺的一百支籤都翻成了英文,寫成一本書,附上籤桶,我持續用了五、六年。她還挺準的。

去年初開始,我就再也不用了。當下這麼做,只是覺得在那樣的階段下想停,讓我的生活回到我沒接觸這一些東西以前的日子。只是,現在,似乎,比較清楚,理由不完全只是那樣。原來,是我開始對我自己的過去反感。我的真實感覺常常比我的行動來的慢。這一次,慢的挺久的,一年的時間。

去年底,我爸媽曾在吃飯的時候聊到,他們到環河北路的一個地方,去給一個人算命。聽媽形容,那一個女的很厲害,抓起老爸的手,就告訴他:你姓名寫你姓劉,可是你不姓劉啊!就這一句話,我很震服,心裡想,哪一天也去找她。我不是一個喜歡算命的人,特別是接觸了心靈成長訓練以後,就更少了。會去算命,多是跟著人去的。這一輩子,身邊好像一直不乏喜歡算命的人。算命對我而言,是體驗生活和人的樂趣多一點。

後來,真的去找了這一個神奇女人。一開始,她握一下我的手,看了一下,然後開始說我的過去。先提一下,那一天,我們去了四個人,她沒有跟我們任何人談未來(這是大多數人算命的目的)。但是對我來說,說過去就夠了。特別是她提到一個點,對我來說,很能總結我過去的生活狀態。她是這樣說的:你過去八年,是不是很迷一個教,沉迷過頭了。這一句話,其實是我決定把靈性擺一邊,沒說的出來,但是她點出來的真正原因。

我接觸的心靈課程,是關於醒覺,而後,可以將學到的用在支持人在生命裡頭創造正面的價值。我會在人生生涯上換跑道,也是因為得到課程的很大的啟發和價值,也看到它對人的有效影響。後來,全心投入專業訓練領域也大概有八年左右。只是,把它當成專業,和個人生生活上運用是兩碼子的事。這是事後才有的省悟。

沉迷於訓練課程所過的生活,某個層次上來說,和信仰一個宗教沒有多大的不同。所以,這個女的會這麼貼切的如此形容我的過去。畢竟,以事業的角度來看,我是失敗了。所以,當心裡想重新再來的念頭一出現,也難怪,我去年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讓自己脫離過去相信了十多年的東西。所以,確切的描述我現在的心境,對過去接觸心靈成長而所衍伸出來的一切反感,對我來說是很貼切的心境。要特別說的是,因為這是我個人的人生歷程,而我也還在過程裡,我不想用我的歷程去影響任何人判斷接觸心靈成長的好壞,因為我的人生畢竟還沒走完。


回到昨晚睡覺前,我拿出了其中的一副牌,叫鏡子牌(the mirror cards),有32張牌。我的第一個問題的是關於那一段兩次結束,可是,到現在,我一直放在心裡,一直渴望可以重來的親密關係。結果,我抽到的是“letting go” – 放手。接著,我問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我的未來工作,抽到的是“alone”。我很快的可以得到這兩張牌給我的訊息:一是關於我心中渴望擁有一段親密關係,但是我怕比不上之前的那一段,更確切的說,我不相信自己可以再和任何一個人創造出像之前一段一樣那麼完美的感情!我必須對過去有的完全放手,新的關係才可能發生。我也必須放手,對未來不先預設任何的可能性。至於工作,我很清楚,我現在正處在“孤單但不寂寞alone but not lonely”,因為,十年前我曾經歷過這一模一樣的階段,就是和自己相處、用耐心等待。然後,機會將會在我不預期的地方發生。

算完牌之後,我做了一件事,刪掉了MSN上的許多名字。在做刪除的時候,我心裡悄悄的感謝這一些人曾經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多少都豐富了我。這些人包括來自之前做訓練認識的學員們,當然,也包括自己一直期望能再重續前緣的那一個人!在刪除的過程,我也才發現,過去一直留著這一些名字在MSN聯絡人清單裏有一個多麼不切實際的念頭:想讓過去重來。原來,我一直帶著一個期望,讓這一群人幫助我塑造我的未來 - 感情上、工作上。其實,這已經不會再實現了。因為,我已經經歷了這一切,它也讓我學到該有的學習。放手,也許才能讓我真正去迎向未來。

過去,當我在上課的時候,對“沒有活在當下”,學到一個很美式的比喻,但也很傳神:“當你一隻腳踏在昨天,另一隻腳踏在未來,你的今天只有一堆尿(If you put one foot on yesterday, and one other foot on yesterday, what happens to today? You’re peeing all over it!)”。所以,即使已經身為訓練講師,還是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日子醒覺不到自己最重要的問題。也許它可以說明兩件事,失敗真的對人影響很大;再來,醒覺後真的就是又睡著,要一直等到下一次的醒覺,才會看到之前又睡到哪裡去了!

也許,這一次的醒覺,我因為開始做了一些事讓自己重新迎向未來,才能夠真實的體驗到自己的感覺:反感。這個感覺會跟著我多久,我不知道,但是,能體驗到這個核心的感受,也算是一種清楚的收穫。對於過去十多年接觸過的訓練,和伴隨而來的人,我做了暫停的決定,這只是為自己著想。至於時間要多久,我想就隨它吧!

推薦音樂:
Show Me What I’m Looking For – Carolina Liar (按此聯結youtube)
(選自Coming To Terms專輯)

1/14/2010

1月14日:中年! 什麼中年? FortySomething: The New Generation


因為我沒有小孩,所以我很難代表四十多歲的大多數族群。所以,我從我自己的家人做了一個調查(現在很感謝爸媽給了我這麼大的家庭,連我兄弟姐妹一共七個人!)。這個題目是:你的未來會不會靠你的小孩?我得到的一致答案是:不會?但是,他們都倒是有志一同願意支持小孩的教育,一直到他們出社會為止。我的姐姐當中,我真的佩服我二姐和我二姐夫支持三個女兒教育的實質作為。他們的大女兒兩年前英國唸碩士回來,二女兒今年要出去唸碩士了。小女兒呢?已經提早去年到美國從唸大學開始!學費的支出,一年一個人三百萬是最低行情。而他們兩人是在大學裡的教員。真的是很偉大!!而且這樣支持三個女兒的教育支出,差不多一共要十年吧,責任才算完成!

我一共有十個姪女和姪子。他們都享受到了和我這一代來自父母一樣的照顧承諾。但是,從我幾個姐姐曾經的分享當中,聽的出來,他們對這一項支持,是有延長的可能性,因為他們常會提到:現在的小孩生長的環境,機會已經沒有我們以前多了!加上,我這些充滿母愛的姐姐們,對孩子真的很疼,所以,我親愛的姪女、姪子們,你們幸福了!

以上的調查讓我知道一件事,不管有沒有小孩,將來我們都要自己過自己的生活。即使我不能代表我們四十多歲的人,我想紀錄我的一些感想。我們這一代的人,和上一輩的人不同的是,我們對資訊的接觸、見過世面的深度和寬度,都比起上一代來的高和深入。從龍應台的書:大江大海,我發現,我們上一代幾乎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生命都活在他人的使命裡。意思是說,他們一生很多的所做所為,都曾操縱在所謂“大時代”的決定命運裡。想想,二次大戰期間,死了那麼多的人,他們願意不惜犧牲生命,為的只是簡單的相信,一位所謂的大時代領袖要做一番大事業。我相信,2001年到現在,所謂的心靈開啟的寶瓶世紀過了十年後,人的聰明智慧也開始大開。想要再呼攏、操控人的言論很難會再發生(看看即使中國大陸,雖然它的主政者盡其力的封鎖對外的交流,恐怕它也要一直不斷學會和大多數很“牛”的網友老百姓做溝通!)。這一切都和今天我們這一群四十歲的人息息相關。我是這麼想的:

第一, 我不想跟隨上一代的人的方式去過將來的老人生活。我很難想像,我老了以後,會每天一大早,和同年紀的一起去做早操,打拳或是唱卡拉OK。

第二, 不管我接下來會做什麼,我很難想像自己未來可以悠閒的退休,完全無後顧之憂。

第三, 我相信,也許有些人會看不到這樣的畫面,但是,我敢打包票,未來我們這一代的人一定會想繼續做一些事,去幫助這一個社會。

因為,我們也正在經歷一個不穩定,充滿不確定的世界:金融的轉變(再也沒有人能提供給一個穩定,讓人安心的“金融理財”工具。即使有,也已經很難像過去全然相信,放著就高枕無憂了?),還有氣候的問題(全球暖化,在電影“2012”裡呈現出來的五十年後的景象,應該很難讓人簡單的看待那只是在電影裡會出現的畫面了吧?)。光這兩個層面就已經註定,我們的未來,還有一段時間才會經歷到的老年,一定和我們的爸媽他們正在經歷的老年生活迥然不同。

還有,我對待自己的方式也和以前人不一樣。我懂得“想要Want”和“需要Needs”的差別。網路上一天到晚在傳的,讓人“心靈成長”的文章,最底層在傳遞的就是呼應這樣的差別。人已經心靈進化,難怪,當我被標籤為“中年人”,聽起來似乎熟悉,但是,又覺得有穿錯衣服的感覺。

我,其實正處在一個前面的人走過的路是我清楚不會走上的,可是,要怎麼走卻又還不明朗的狀態裡。我最近就在思索這一個問題。

我起碼知道,我願意相信,心態不是跟著身體年齡在走。當然,頭髮會變白了,但是可以染。所以,要真的體會到一個人的真實年紀,到大賣場裡,不論一個人的穿著、外面看起來有多年輕,只要觀察到這個人拿起字體打的小小的商品在查看時,頭自然的稍微往後,你就會知道他一定超過四十歲。

即使如此,我想找到一個重新定義四十歲的人的說法,那就是:四十歲是新的世代(We Are The New Generation!)! 想想,我們有草莓族、宅族、銀髮族。那我們ㄌㄟ?嬰兒潮的人都接近五十和五十以上了,我們,不老,但也不年輕,去到全台的自行車族裡頭去瞧一瞧,最認真、最執著、也最專業的一群就是現代新的中年人!所以,四十歲是新的世代!

事實上,新的世代這一個詞,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曾經被拿來形容過當時的我們(忘了沒關係,因為真的已經“中年”了!):新的愛情觀、工作觀、金錢觀、世界觀、價值觀。事實上,我有機會為現在的年輕人建立一個新的中年榜樣。

我的創意、熱情、理想、夢想,很難讓自己和年紀大化上等於衰退的等號。我也看到,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其實都多少正在面臨一些生活上的考驗和類似失敗的經驗,不論是在生活的哪一個領域裡。我相信“第二春”,或是英文說的更好:Second Chance (第二次機會)!你呢?其實,我們需要相互打氣、更密集的溝通。我們的上一代是個很隱性的一代,下一代又太顯性。我們其實只是習慣性的學上一代隱性而已!我們正處在一個好像大環境明天充滿灰暗,但是我們卻內心深處相信光明未來的新時代裡。

所以,我已經開始勾畫未來,也決定好好利用我曾有的豐富經歷,學習和自己的能量相處,但也期望和我的四十歲朋友們用不減的熱情互相支持,互相溝通。讓我們一起靜如水,動如兔的去開始創造我們這個新的世代的共同生活!不管你有沒有孩子,歡迎一起來!

下一次有人說你是中年的時候,你的回答是:中年? 什…麼…?還是:中年!什麼中年?
最後,推薦幾個新的世代的影集:(可以上piratebay或是verycd找)
Cougartown
Brothers and Sisters
Men Of A Certain Age

推薦音樂:
Creative – Leon Jackson (按此聯結youtube)
(選自Right Now專輯)

1月13日:ABB的人生?


剛剛掛了一個電話,聊了快兩個小時。她是我的一個朋友,十三年前認識的。這幾年,我們都會這樣,三不五時電話互相閒聊。她關心我的狀況,所以我幸運有這樣的朋友。

今天看電視的時候,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我直的(straight),不是假的(gay,同台語的假字),我的生活是會簡單些,但也可能無趣一點。這個想法來自看了美國現在正在播的“單身漢(The Bachelor)”。這個節目是給男主角選老婆的,所以目標很明確。每一次一個主角,製作單位會從報名的人裡頭為他選出三十名條件不錯的人開始,讓他們交往,前兩星期會淘汰到剩下十二人,接下來,每星期淘汰一人,一直最後一集,主角會向最後的一人求婚,但是不是保證會成功。這次的男主角是一位飛行員,在上一季的“單身女(The Bachelorette)”沒被選上(這兩個節目會輪流),這一季電視單位邀他回來當主角。主角叫Jake,三十出頭,長的帥,又真心癡情(製作單位找他回來當主角是因為他之前被選的過程真情流露,擄獲了女性觀眾的心)。好看的地方在於,電視單位楚心設計每一集的橋段讓他們相處,同時,你會看到每一個人參予者求偶,類似競爭又要保有風度的方式。有趣的是,根據結果,這兩個節目已經做了十多位主角了,到現在沒人成功結婚!

為什麼這個節目會讓我想到我的生活。我結過婚,四年半後離婚。結婚兩年半後,我向我前妻出櫃,但是,我們都是愛面子的人,我也愛小孩,於是,我們決定共同努力,生個小孩,然後維持我們的婚姻。這樣,我們都可以避免一個我們最不想面對的事:我不用去面對我的問題,她不會成為一個離過婚的女人。我們的年代,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重要的要命。當然,後來,我們沒有孩子,離了婚。

如果我是直的,我會很有把握,現在一定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爹了。因為,我對成立家庭的憧憬和性向一點關係都沒有。然後,我會和所有這個年紀的做爹的一樣,有一份使命和責任,做好我的工作,每個星期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一直到有一天他們不需要我為止。這一條路,我會有整個世界的的人去挑選當我的模範,我有可以依循的例子去創造我要走的路。

可是我沒能過那樣的生活,所以,我現在可以很瀟灑的面對我的現況。今天和這位女朋友聊天,聊到,我開始變了。我現在,變得很沒膽了。我們聊到股票,我說過去我膽大過人,投資股票,不會管太多,覺得對了就下手。當然,2000年的時候,我剛離婚,離開我熟悉的外商公司,那時決定不再到過去的大公司了,因為我不想成為一位組織裡往上爬的政治高手。之後,做了一次心靈追求(soul searching),休息了將近十個月,後來走上了訓練的路。這一段十個月的期間,我將所有的積蓄投資在當時的股市上。當年,碰上了網路泡沫,我幾乎賠光了所有的錢。但是回頭想,我怎麼從來都沒為這件事煩過。是我,一直相信老天會為我做的安排?還是,這樣比較有趣?
另一件值得記一下的事是去年開始,我注意股市,留意到四檔股票 (代號1 ,2, 3好了)。結果是,從十月開始,A從10.75漲到13.5,B從14.5漲到20,而C呢,最誇張,從44漲到137。重點是,我已經沒膽了,所以,我自己看上的這三檔股票一張都沒買。去年底的同時,開始為今年想做些打算,所以,買了D。你知道嗎?這一檔D我是15.7買的,現在呢?14.3!! 我不是要分析我的投資,只是,這次我只能苦笑,因為,A、B、C三檔是我觀察的,我知道,一定會有賺頭。D呢?因為是我娘有的!我沒做對的選擇,這是我的詮釋:風不是往我這裡吹。我比喻自己是一艘待航的船,現在,股票D,我拿它的股價做為對我目前能量狀況的回應值。瘋狂?它還挺準的!

以上,我其實是在紀錄著一件事:我在想是不是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我就已經決定我不要一個無趣的人生,Anything But Boring(好了,你現在知道ABB什麼意思了)!是的,這幾年,我心靈生活非常非常豐富,很多滿滿的體驗,對我的生活態度也有諸多的正面改善。我會形容我過了一個有醒覺的人生十多年。但是,這一次,老在不確定裡打轉,感覺上和最近的天氣很符合:冬眠和蟄伏。老實說,這個有趣法還挺特別的?但是,頭都洗下去了,只是,這水也太冷了吧!

我感謝自己給自己這一個目標,每天寫下紀錄,讓我每一天有個東西可以期望去完成。而且可以我知道,冬天是會過去的,因為,四季如冬?嗯嗯,Boring!

推薦音樂:
Uprising - Muse (youtube連結)
(選自The Resistance專輯)

1/12/2010

1月12日 : 蛇的故事 A Story Of A Snake


今天要說一個故事。

幾年前,老爸說了他的故事。他結婚時19歲。從13歲就出外謀生的他,因緣際會得到老闆的欣賞,借了幾萬塊給爸張羅婚禮。爸翻修了舊房子,在永和的秀朗蓋了當時第一棟的三層樓房,準備娶母親。在新居落成的當天,準備拜拜慶祝。這時在前院,他看到了一隻貓在和一隻蛇打在一起。年輕的他情急之下,拿起了棍子,把蛇打死了。鄰居來了,看到了死蛇,問爸發生什麼事,爸說明了經過,鄰居說,這是龍鳳呈祥的好兆頭,怎麼把蛇打死了呢!

當然,爸娶了媽,同時負責其他五個叔叔的未來。生了大哥,四個姐姐,我和弟弟。大哥十六歲那一年的暑假,,考上了高職。我準備上小學,一天下午,大哥和幾個同學到新店溪玩水,不幸溺水。大哥出殯的那一天,我懵懵懂懂。一路跟著哭著,也不知到為什麼。有印象的是,媽媽從此變的消極。常有的印象是媽變的不快樂,會邊擦著地,一邊哭著說,要不為了還小的我和弟弟,她早就不想活了。

小二那一年,有一天,爸帶著我去拍了大頭照,還挑了兩個字讓我選 - "杰"和"林"。我選了第一個字,可能當時覺得"林"這個字寫起來比較無聊吧。接著,我的名字,從"忠靈"變成了"忠杰"。很快的,我也沒和爸媽,姐姐弟弟住在一起。我開始和祖母住,印象中,住過二叔、五叔、六叔的家。和祖母住在一起的時候,還有四叔、四嬸一起。

小三到小五期間,常常下課的時候,總要先想一下,要回爸媽家還是祖母家?

小六時,調皮,玩的時候頭上撞了一個大洞,在永和清池醫院住了三天吧!縫了二十多針的頭,麻醉藥退了以後,痛的很。但是,不太記得有誰來看我。只記得常常痛的偷偷躲在棉被裡哭,怕隔壁床的人聽到。有一次, 醒來了,看到祖母坐在病床邊,隔壁病房的人似乎在說,我很勇敢之類的話。看到祖母,心裡一陣溫暖吧,又睡了過去。

後來,我知道,之所以看不到家人來看我,原來,在同一個醫院裡,媽在某一間病房裡正在和腎臟病魔搏鬥。

出院以後,包紮著頭繼續上學。有一天回家(祖母家),看到媽坐在床榻上,我嚇了一跳,應該是小孩做錯事卻說不上來,連媽問我的最後一句話"頭還痛嗎?"都沒能回答。那卻是最後一句聽到媽的話。幾天後,半夜被四嬸叫醒,趕忙到了樓下,四嬸要我和弟弟大叫媽媽。我一直叫,甚至我現在都不確定我醒了沒有。直到過了一會兒,聽到四個姐姐的哭聲從外面一路進到屋子裡來。我的心裡沒那麼惶恐了。但是,沒想到的是,媽過世的事,我在很多年後才開始去體會到失去母親的痛。

現在還記得,小一第一學期拿五十四名(最後一名)的我,在媽還沒出殯前的一次月考,我考了個第一次的第一名。拿到了一本老師送的在封面蓋有"獎"字的算術本,放在媽的靈台上,我不知到媽收到了沒。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很想讓媽為我感到驕傲。

哥過世後,我改了名,搬去和祖母住了幾年。這不是我的選擇。我的記憶裡忘了這一段每一天可能都在問"為什麼要改名?"、 "為什麼我下了課要回祖母家?"的日子。

Cara Barker,和我有一股說不出的親密的美國講師。幾年前的某一個訓練課程裡頭,她給了我一個空間,去記起了這一段日子:我人生失去的拼圖。當下,我哭的不能自已。突然,我聽見了一個聲音 - 她不愛你,那是假的。我看到了七歲的我。然後,十歲的我,小學畢業時的我都出現,說的同樣的話。Cara問我:看到他們,他們是什麼模樣? 我描述給她聽:每一個我都披著披風。但是,當我看見他們以後,他們都變的垂頭喪氣。然後,我突然發現,我現在可以去愛這一些當時覺得做錯了事,覺得是家裡頭黑羊(black sheep)的小孩了。難怪我一直很抗拒接受愛。我一直是個"師奶殺手",從小到大,沒有一個媽媽不喜歡我的。但是對於這種愛,我只是渴望。在Cara身上,我感受到一種說不上來的愛,但是,卻是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抗拒。那一次課程結束後,她搭機離開,我正想著她, 那一個聲音我又聽到了 "她不愛你,她愛的是錢。" 這一次,我做了不同的事,我在辦公室的沙發躺了下來,抱著Cara給我的一個小禮物,在我心裡我告訴那一個七歲的我"我知道,我知道"。那一刻,我流著淚,第一次完完整整感受到"愛"。

大一那一年,我第一次算命。我還記得那一個算命師的名字-"吳情"。他告訴我, 這一輩子和爸的關係是"緣淺"。要我多唸經替爸祈福,這樣才能改善關係。我經唸了一年多,我的感覺是和爸的距離越來越遠。但是我是很愛他的。那一種距離感說也說不上來。

六年多前,我和爸出櫃。他不能接受,因為他告訴我 "媽走以前,我答應你媽會讓你成家,有個幸福的家庭"。 那一刻,我第一次看到爸在我面前掉眼淚,我才知道,這一個男人的一生好偉大。19歲的年輕的爸爸,有他的憧憬,對未來的夢想。但是,他經歷了事業的成功,大哥和母親的過世。我相信,19歲那一年入厝的哪一刻發生的事冥冥之中似乎鋪陳了很多事。

我出生的那一年,不足八個月就生出來了。出生的那一天,祖母和鄰居大吵,鄰居拿了一根竹竿要打祖母,懷著我的媽媽出來想阻止,竹竿打到了媽,我接著就出生了。我屬蛇。

推薦音樂:
Love Is Everywhere – Bob Schneider (按此連結 youtube)
Cast Diva Che Unargenti From "Norma" - Helga Bullock

(選自All About Steve專輯)

1月11日:身邊的人讓我看清自己,那之後呢?


在我的定義裡,朋友是共同經歷了生活,而發展出持續的相互照應的關係。它不黏,但是,每一次在一起,彼此,都可以做自己。要更棒的話,彼此都願意去批評對方,也接受對方的批評,因為,彼此從不懷疑彼此的出發點,批評只是為了要帶出對方的最好。再棒一點,彼此的眼中,連那一些的所謂的缺失都是自然可以包容的優點。

我想紀錄一下最近接到的電話。一通是在年底,一位之前上過我課程的男學員打來的 (他和他太太都上過我的課)。和他的關係對我來說,一直保持他上課,我是他的講師和教練的關係。當然這段期間也會支持他的生活。對我而言,我們之間的關係是這樣,並沒有朋友的關係,所以當我接到他的電話告訴我他的母親過世了,一下子,我不知道怎麼反應。聽他電話裡的聲音像是哭過,於是我問他一些問題,才知道他的母親過世了幾天,他和家人處理了差不多了。於是,我問他,還好吧?接著問他:我可以為你做什麼?他回答的很妙:還好。一陣短暫尷尬,我告訴他,如果想找人聊一聊,讓我知道。然後,電話掛了到今天,也沒有再聽到他的消息。

另一通是前幾天另一個之前上課的女性學員打來的(她和她同居多年的男友都上過我的課),告訴我,最近她從事了一年的保險工作,得到晉升,邀請我參加這星期六她們單位的晉升表揚。她也告訴我,在她同單位有另外兩個上過課的學員也都晉升。一樣的,在生活上我們並沒有朋友那樣的關係。

記錄這兩通電話的原因是,其實這電話引發了我要做一些決定。怎麼說呢?我之前從事的訓練工作,會有機會和學員做較深的互動。一開始,我的原則是,課程結束後,我並不會和學員哈啦,更不會建立為朋友的關係。這是我從美國講師身上學到的保持專業的一項原則。它的目的是把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分開。事實上,這是一項很好的策略。只是,我自己當時也負責經營管理,加上,大部分台灣人都喜歡建立關係,這一條份際線很快就變得模糊了。

其實,我心裡有一個知道答案的疑問。這兩個人都是從事保險業,對於人際關係應該和我有著不同的看法。在我現在的生活裡,我其實真的想的是除了我的少數朋友外,我會保持接觸的是對我未來工作可以溝通,有幫助的人。他們和我聯絡的目的,也許是和他們的工作相關。我會有疑問是因為,我一部分仍然有著過去經營公司的思維。那是維持公司運作的思維,不是交朋友的思維。現在想清楚了,我想也應該是重新釐清,往前走的時候了。

在生活裡,完全放掉過去不是容易的事。這電話提醒了我曾經做了讓我不舒服、回頭看後悔不已的事。過去因為投入工作,我完全盲目的犧牲了自己的私人生活。這幾通電話讓我想到,那幾年我的生活,好朋友聯絡少了,但是,這些學員的電話卻佔掉我生活的全部。現在回頭看,自己的生活都開始行不通了,公司自然會走向結束的命運。

今年初開始,建立這一個部落格,代表著我要重新開始的決心。我也做了幾件事:重新檢視我的人際關係。我決定從連絡我大學最要好同學開始,要她支持我完成每一天部落格都有紀錄的承諾。同時,聯絡過去訓練界我尊敬的以及可以支持我未來繼續做訓練的同儕。電話聯絡人我重新做了整理。同時,我也停掉了一支過去專門和學員用來聯絡的手機。

過去的我像一顆磁鐵,吸引了一些人到我身邊,甚至,我在和他們的關係上花的時間讓我建立了一個對我來說,我自己都常懷疑的所謂的“朋友”關係。其實,我這幾年已經開始覺得不太對,就是,有好幾年,他們的生活都不太對,至少,工作上的表現不好。但是,那幾年,我仍意氣風發,工作上做的很好,所以,我和他們在一起,我自然會傾囊相授。可是,現在,回頭看來,他們根本沒有改變,我浪費了自己的不少時間。我看見的原因是,是我自己讓自己的過度幫人的熱情給entertain了!過去幾年,我把我的自我價值建構在幫助人“改變”的成就上。我沒發現的是話說這一些語言的人,不一定就是會身體力行的人!我迷失的太厲害了!現在我也想起來,過去在美商工作時聽過的一句話:當你身邊的人需要你不斷的幫助他們面對失敗,你很快會跟著變成一個loser;當你身邊的人只要你激勵他渴望的成功,你自然會成為一位明星。So true!

上星期,我心裡想著,該是結交一些在專業上成功的人當朋友的時候了。當然,心裡也掙扎現在擁有的,來自過去讓自己輸的關係怎麼辦?有趣的是,我竟然主動收到連繫,她已經做了新的選擇。原本我們還想做一些事的計畫,自然的中止了!

要知道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看看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就知道。我並不埋怨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過去。因為,每一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有它的道理,只是,在當時,自己看不見。如果你問我,對未來如此未知,又看見過去的行不通,會不會負面。我想我會說的是,一定會!而我也會願意去體驗那一些的負面,再用我的獨特法寶在負面的時候找到出口,然後,我也才可以將焦點放回到我全新熱切期望的未來!這一次我體會到要和過去脫鉤重新來,的確會讓人很不舒服,但是,它也沒有速成的方式。對我而言,這每一步,它都是機會讓我邊學習邊運用我已經承諾的正面態度來面對事情,面對可能陷於自責的當下,然後看這自己走出一條新的路。

人是能量的動物,要原諒自己的錯最難。不原諒,就像繼續服毒,心裡一定灰黑。這樣的我,其實活了好久而不自知。當我開始學習接受自己可以錯是怎麼一回事了以後,感覺上,真的像是在排毒。而我,現在正努力的靜靜的做這樣的事。

今天下午,剛好收到一封郵件,有人將成長學習作家Brian Tracy的東西做了powerpoint的整理。它的標題是:大師智慧。裡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唯一限制你成就高低的,是你渴望的強度。如果你真的非常想要一件東西,那麼沒有甚麼能阻擋你!”。當然,這一句話,對我今天的紀錄而言,是很好的結尾。排毒,就是讓自己有能力再一次去實踐這一句話。

推薦歌曲:
Dark Sapce (You're With Me) - Morten Harket (連結youtube)
(選自Letter From Egypt專輯)

1月10日:一塊追求自由的人的土地,和一個勇敢的人的家園


2010年的開始,美國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做同一件事:回顧上一個十年(decade)。這是西方的一種文化。咱們華人幾乎很少定時在做這一種回顧,去定時看看我們走過的路,留下的足跡和遺產,一來檢視,同時也給肯定。中文詞彙裡好像沒有一個像英文legacy這一個這麼傳神的字用來表達一個文化的價值觀。我感謝我的老爸,讓我有機會受好的教育,所以有能力、直接深入的有熱情的接受這一個文化。我這麼形容自己接受美國文化的薰陶影響:這幾年來我自己在從事個人的“明治維新”運動。

(註:中文也許能有一個專業的詞來代表decade, 就是十年的意思。我們有一甲子,但是那是六十年。而我們也真的要六十年才來回顧,這正是龍應台的“大江大海”正在引導的事。)

這十年來,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以人權的角度看,最大的進步和不同是同性戀人權的長足進步。美國的同性戀人權從1969年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的所謂暴動事件,到去年剛好四十年(所謂的暴動事件指的是紐約警察大約從1960開始,在政府的偏見政策保護下,動不動就可以逮捕住在那裡的同志,長達十年之久。1969年這裡的同性戀居民第一次對這樣的不公平歧視舉動反撲)。上一個十年,同性戀人權運動已經進行到最根本的爭取憲法讓同性戀合法結婚,享受所有和異性戀者一樣的權利。這十年來,美國娛樂媒體已經一面倒支持這項人權的爭取。主流媒體的同性戀角色和題材已經漸漸變為平常。甚至,兩個男人間一向被視為不正常的親吻鏡頭,已經在白天肥皂劇和晚間的電視影集裡頭常常看得到。這個了不起的進步,我們可以用一個相較的畫面來描述,來了解它的不平凡:想像台灣八點檔連續劇,或是偶像劇兩個男人親吻的畫面,而且不帶歧視的變態描述,在電視劇裡的出現和描繪已經稀鬆平常。應該很難想像吧,而且,我懷疑在未來十年,台灣還可能看不到。其實,這個現象在美國90年代時也是如此。

去年代表美國民主黨就職的毆巴馬,背後代表著的是民主黨的自由派色彩,多年來也一直支持著這一項人權。其實,在美國,同性戀人權真正要面對的唯一真正阻礙是保守的基督教教會勢力。當然,這一股勢力已經經由過去十年的努力和鼓吹,漸漸獲得進步。前年年底的一個大事件,就是美國加州進行所謂的第八法案投票(Proposition 8,或是加州婚姻保護法,是一項修憲法規,將合法婚姻明文訂定為一年一女的行為),同性戀人權以46%否定票比54%基督教教會勢力鼓吹的贊成票比數差一點讓第八法案被否決。這項法案,預計同性戀人權今年會準備上訴。

雖然,這一個事件讓同性戀人權氣餒。但是,媒體效應加上過去十年的努力,以及娛樂媒體的支持,美國居住都市的人(偏遠郊區以及中部保守的幾個州仍然受到基督教教會的強勢掌握),幾乎都已經注意到一個事實:每個人身邊一定都有認識的同性戀。更鼓舞美國同性戀的是,大眾也逐漸認知到他們除了性向之外,和一般人都一樣。同性戀人權過去十年最大的努力成就在於讓一般人開始願意去認識他們,接受他們,學習彼此互相生活,互相尊重。

如果我是國際媒體,要選出過去十年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成就,我會選擇同性戀人權行動 (gay right movements)。因為,就像一位媒體人說的,美國經歷了黑奴解放,女權運動。最後一步就是同性戀人權。當美國社會開始對任何不同人的尊嚴都全面尊重以後,這個國家才可能開始真正的偉大。去年歐巴馬當選總統就任,我打從心裡真正欽佩美國這一個國家。因為歐巴馬,更是因為同性戀人權的存在和進步。美國人可以自豪的精神,在它的國歌裡早就已經清楚為他的人民劃下一個國家的願景: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是一塊追求自由的人的土地,和一個勇敢的人的家園。難怪,所有的美國人都會脫口說出:Everything Is Possible! 還有,美國教孩子的老師都知道可以引發每一個孩子擁有自己的American Dream! 一個國家的過去呈現、現在狀況和對未來的預期都可在自己的國歌裡頭找到原因和預測。現在台灣的處境會如此是不是也可以從我們跟自己國歌的關係裡頭看到端倪呢?


最近看了兩部非常不主流的電影,主題都和同性戀有關。他們則分別刻劃了自由和勇敢。一部是2007年的Mulligans。導演,製片,編劇Charlie David,同時他也扮演男主角。這是一部頗有野心的電影。電影敘述了一個大學男孩(他是gay),和他死黨同學回他家和他家人(爸媽和八歲的妹妹)一起過暑假。這過程中他終於受不了要假裝配合和女孩約會,向他的死黨出櫃。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個舉動引發了他死黨的父親去面對自己隱瞞二十年的性向。這個劇拍的很細膩,尤其是針對他死黨,死黨的母親,以及死黨的女友,朋友對整個事件的面對的描繪。讓我最動容的是他死黨八歲大的妹妹。這個事件幾乎讓所有人的關係要支離破碎了,卻因為這個小女孩的純潔、簡單讓這個故事帶出一個最重要的關鍵:愛,包容和往前。真正的自由是來自這個關鍵的存在。而它,可能讓所有的人都真正自由。這部電影裡,提出了一個所有當事人創造這一個自由的可能選項。


另一部電影是2009年英國ITV電視台拍的“在紐約的英國人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它巧妙的用了Sting的歌當主題描述英國傳奇人物Quentin Crisp的後半生平。Quentin Crisp的一生可以因他的住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英國的倫敦。Quentin Crisp的成長過程,在英國同性戀是犯罪行為(他出生於1908年於英國,1999年過世)。但是,他不但沒屈服,反而選擇每一天化妝出門。他的目的是提醒每一天和他相遇的人知道,這世界上有同性戀存在的事實,就出現在你面前,而且不容否認。但是,別誤會,他不是那一種激進的人。他選擇用最明顯的和平方法讓人注意到他的主張。我沒辦法想像在那樣的社會,這樣的舉動會給他帶來多少的不安、歧視、汙辱和孤單。在七零年代,因為他的自傳“The Naked Servant”講述他不屈服社會歧視的生活,讓他聲名大噪,甚至有了電視節目。這一本書後來也拍成電影,講述他在英國的一生。“在紐約的英國人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講述的則是在八零年代他應邀到紐約表演開始。就像Quentin Crisp在電影裡呈現說的,第一次到紐約,他發現了天堂,不知不覺,他在那裡一待就是將近二十年。在這段期間,他創造了精采的後半生。這部電影好看,是所有的來自Quentin Crisp說話。你可以看到勇敢活了一生的人在提供給所有三教九流的人的建議裡的字字珠璣。而他的人生故事呈現的,都是關於他怎麼去影響人的不同。

就像之前說的,美國定位自己是一塊追求自由的人的土地,和一個勇敢的人的家園。這兩個特質,奠定了只要在這一個方向上前進,美國永遠有機會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過去兩年來,世界對美國,因為金融海嘯,而對他有諸多的批評。讓我們來看看,自由和勇敢也是一刀兩刃。擁有這樣的特質,放肆和貪婪就是他的陰影。我們看到的是這一個追求自由、呈現勇敢的方向,在過去十年裡頭,分別在世界金融界和同性戀人權同時發生。一個走偏了現在正在付代價,另一個的堅持正慢慢的在開花結果。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美國的存在是朝向烏托邦的典範,可以繼續朝自由追求,朝勇敢發揮,慶祝成果,從代價中學習。而人呢,原來也是有所謂的“完人”可以去成為目標追求的。

推薦歌曲:
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 - Sting (連結youtube)
(選自...Nothing Like The Sun專輯)

1月8日:黎智英,我竟然是這樣的在推銷我自己!!??


我常常和我同輩的朋友說: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在古時候早就死了!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玩笑話的意義在哪裡?因為每天要記錄,這句話今天蹦出來,我想了一下,也許裡頭有一個涵意:比起古人,我們都有機會去過兩輩子,甚至兩倍半,甚或三輩的人生。

也許是這樣的生命長度,注定了我們要過更久的平凡人生!網路的發達,創造了無限的機會給每一個平凡的人創造成為達人的機會。在西方,Andy Warhol的預言成真:他所謂的15 minutes of fame (十五分鐘成為名人) 在youtube,媒體的實境節目 (reality show)大放光彩!我非常好奇,和渴望想看到這一塊華人世界還沒被開發的處女地,誰會成為找到遊戲方法然後大發利市的第一人(我指的是媒體給平凡人出名的機會)!

這年頭,報紙、媒體都喜歡報導名人或是特別的人的生活。像我這樣平常,沒特色的人生,又特別遇到了從頭來過,我找不到可以參考的典範。沒了典範,我的人生變得很無趣。無趣的人生,我發現我正在刻意縮小我的人際圈。但是,我也前所未有的投注一年的時間全心全意的的欣賞和吸收美國、英國的電視節目和閱讀他們的媒體。

如果要和人分享,去年這一年我在忙什麼?我可以很清楚的說,如果你一天工作十小時,一星期五天;那我是一星期七天,每一天十二小時看電視,電影,整理我的iPod (裡頭34,000首歌每一首都有有封面圖片,我應該是台灣唯一的一個人)。去年,我大致投注了四千個小時在這樣的流行文化的浸淫裡頭。所以,最近的美國、英國電視劇,幾乎每一天的播出,拜piratebay.com之賜,我全看了:包括美國四大無線網的黃金時段(primetime)、深夜的脫口秀、以及幾乎所有正夯的實境秀節目。我看到對每一個節目的製作、賣點和引發人討論的設計都看到絲絲入扣。也許,哪一天,我該寫下我的“研究報告”。如果有人想做一個賺錢的娛樂媒體,我過去的專業背景和這一份研究會是很好的寶藏。也許黎智英應該找我,我相信,我們會很契合的:他是一個有看法,獨斷,只接受成功,但也不輕視失敗,而且沒人知道他內心柔軟的面惡心善事業家,我是一個有看法,喜歡為想成功、有願景的老闆工作的天才。應該很契合的是不是?而且,我想我有辦法搞定他在台灣立下的負面形象!

沒想到,今天的紀錄變成了對黎智英的自我推薦!應該可以自稱媒體guru的黎先生,你,有沒有看到呀?

推薦歌曲:
Dream – Priscilla Ahn (連結youtube)
(選自A Good Day專輯)

1月9日:Every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


姪女喜歡吃我煮的牛肉麵。今天中午我的留學生牛肉麵餵飽了我爸媽、大姊和弟弟的一家四口。我從學會煮牛肉麵的第一次到現在剛好二十年。

二十年前的今天,人正在美國費城剛剛進入最想家的第六個月(過了這個時期,隨著適應了那裡的生活,想家的心情就開始遞減,到慢慢的反而捨不得離開-如果你像我最後還是會回台灣的話)。那六個月經歷了曾祖母的過世,三姐的訂婚都不能參與,挺折騰人的。我也不後悔那時候沒有現在的網際網路,反而覺得現在網路的便利性剝奪了很多人和“大地球”之間的身為人的體驗。人類真的很厲害,用一個角度想,還真的把地球變小了-空間上和時間上都顯著的縮小了距離。這個文明的進步,還真的把以前留學生那種思鄉,見不著面,連絡是一個昂貴的花費這種種可以焠鍊人情感的東西通通抹煞光了!

剛好在那個時候,一個在密西根唸碩士的大學死黨來找我,教我煮牛肉麵。這之後,會煮好吃的牛肉麵變成了我的一部分。當然,因為我的思鄉情也在遞減當中,所以每次煮牛肉麵的時候,都會伴隨這一些甜蜜的費城回憶。

煮牛肉麵讓我想到了兩個影響我很深的人。一個是當時我的房東:六十出頭的慈祥老先生。我租的房子是一棟三層樓的木頭建築,六七十年跑不掉。每一層有兩戶。據說,房東人退休了,住在郊區,經濟狀況不錯。因為房子有點年紀,偶而會出現小問題,這時通知房東,他就會出現,不然,每個月房租都是用寄支票給他的,平常是見不著他的面的。每一次他的出現,我總感受到他的如沐春風。他一定吹著口哨,輕鬆的穿著。對房子的問題,輕鬆以對,要嘛像是變魔術一樣,不著痕跡的修好了,不然就是不一會兒的工夫,很快有專業的人來到房子裡就把問題搞定了。他收房租,當包租公,輕輕鬆鬆的,自己一點都不為難,自然,我的觀察是,他的這些房客,都是在外租屋的學生,也都是尊敬他的好房客。我住的是大約二十坪大的STUDIO,那時房租一個月大約三百五十元美金。現在,聽說,沒一千美金租不到了。我的好房東和我當時每每聽到另一位住在紐約的同學形容她的女房東像巫婆,是一個曾在百老匯表演過的老太太,都會覺得自己好幸福!

這位房東對我的影響,是我對我自己未來有了一個期許:要成為一個像他一樣自在的人!你看,我書都還沒唸完,畢業後工作志向雖然已經決定好了,我卻對未來的一生,關於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卻也堅決篤定。現在回頭看,我的一生如何進行,原來是在二十年前早已決定。雖然,我四十四歲,未來還有多久不知道,但是,在我心中,我已經為自己在離開人間時回頭打成績的主修項目訂的很清楚:我這一生是不是自在的活著,是不是一個自在的人。我想,這一個這麼深,這麼重大的決定,在我的人生或是所謂的工作成就上,我早已選擇了優先順序。所以,我是怎樣的人永遠大於我的工作成就如何。現在,工作停滯不停,我的腦袋可以“儘可能”心平氣和的接受,因為我早做了選擇。

也許雖然我是在這個年齡(我指的是應該沉穩),但是,我也是個熱愛學習的人,所以,心不那麼快就靜止。因此,常常,在這個必須“蟄伏”的過程,我也會不安,不確定。對我來說,活在這一個世界上,還是會在意他人的看法。我還是有夢想,也會想發揮自己的功能為社會做一些事。我仍然渴望,做一翻大事。常常,我必須在這個內心大叫,和現時宇宙還不回應的當下,鍛鍊自己的自在。

1990年在費城另一位影響我的人是我修的一堂課的教授。課程是什麼,我完全沒印象了。只記得他曾經在一堂課裡頭,要我們算一下,如果你開車,對方車道發生車禍,你這一個車道的人每人看了車禍現場十五秒,堵車會堵多久之類的所謂queuing的問題。

專家說聰明分兩種:一種叫聰明(intelligence),另一種叫小聰明(street smart)。我很早就知道我的IQ應該不高,但是我的小聰明源源不絕。後來,才知道,我的一生是個典型的survivor,所以很懂得生存。唸碩士時,我每一學季一定只修三科,一科拿A(通常都是我的主修:Marketing行銷),另一科拿B,再一科一定會碰到我的小聰明唸不來的拿C(比如說成本會計)。這樣,每一學季,我平均拿B,學位就拿到手了。這樣唸的輕鬆,其他的時間我看雜誌,電視,逛Tower唱片行(曾經是美國最大、最夯的唱片連鎖店,在2007年因為internet而關閉。這個影響美國音樂長達半個世紀的最大唱片連鎖永遠活在我的生活記憶中)。

講回來。這個教授樂於教學,只要你用心學習,你拿A的機會很高。當然,台灣同學學長留下的考古題已經成了拿A的保證。很多台灣同學都說COO4是營養學分(你看,學科叫什麼,我不記得了,代號我卻記得),我其實不以為然。因為,我體驗到的是這一位氣質和我的房東幾乎一樣的教授,他讓我看到,他教學的熱情,和他想要每一個學生都學的成功的那一份愛。只是,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沒能像他一樣。

其實,這二十年前的兩個我的未來榜樣,最近才開始讓我明白一件事。我是不會像他們一樣的!今年第一篇文章,我提到了負面的影響。幾年前,在電影院看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裡頭一幕:羅賓威廉(Robin Williams)扮演的心理醫師不離不棄的開導麥特戴蒙(Matt Damon),一直到那一幕麥特戴蒙透過他的憤怒,終於面對他的內心自責,羅賓威廉抱著他對著他說:這不是你的錯!我哭的不能自已。因為,那一刻,我也面對了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做錯事的孩子,一直不能原諒自己。

那是一次的開端。好多年後,我才開始找到謎團:自信、自負、自責、自卑這些共同存在一個人性格裡的我,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面對,今天終於知道,這兩個老先生身上看到的是我的渴望,也是我原有的天性。是負面的言論讓我渴望自己原有的東西。這麼多年後,真正要開始學習的是把原有的善良、自在活出來。

記得實習醫生(Gray’s Anatomy)有一集提到人悲傷(griefing)的五個步驟:否認(denying),生氣(raging),討價還價(bargaining),接受(accepting),悲傷(griefing)。我發現人的成長也像是這樣。我發現踏上成為自在的我的過程也是如此。我剛剛過了接受的過程(接受自己的自責和不自在),現在,才正要邁向帶著過去學習自在正面的路。

二十年了,我現在坐在這裡,彷彿可以看見,那一夜費城下了第一場大雪,我凌晨兩點坐在窗檯,從三樓往下看著被白雪覆蓋,空無一人的Powell Street的我對未來的未知充滿著憧憬。而現在的我從後面抱著當時的我,在他耳邊告訴他:Every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

推薦音樂:
Angels Among Us - Alabama (連結youtube)
(選自Angels Among Us專輯)

1月6日:曾經擁有的美好,卻未必會為現在帶來對未來的相信。


四十四歲這個年紀和三十多歲的一個不同就是開始面對身邊的小孩長大(真的長得又快又大!讓人面對這一些下一代的時候不得不開始覺得 “aging”:用英文來形容會比較舒服一些,翻譯成中文的“老化”一詞聽起來太殘忍)、還有和我同一輩的人陸續在面對家裡長輩、伴侶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或過世。

去年,我生病的時候,想到我的母親是在四十三歲的時候過世的。我人生第一次想她走的時候怎麼這麼年輕。我有懷疑自己是不是可以活過這個年齡,甚至在這個世界上覺得活的比她久有種罪惡感。我活過了四十三歲,和姊姐們聊天的時候,她們幾個人在這個年紀數字時,也曾經有類似的想過。

我一位大學的要好同學,2008年年底和她美籍日裔,在夏威夷的先生,帶著剛唸國中的唯一女兒在聖誕節回來。她每一年至少回來一次,每一次我們都會見面。她先生是在她當年在台灣夏威夷旅遊協會工作時認識的。認識沒多久,就收到了她的喜訊。老公岡先生很幽默,胖胖的,眼睛很小。我們常笑說,他開會打盹一定看不出來。前年聖誕節他們回去後,去年年初知道同學的先生得到了胰臟癌。和病魔奮戰了將近一年,去年聖誕節過後走了。這一年不到的期間,他們一起去走了不少地方,為最後在一起的日子創造了愛的回憶。只是,我收到岡走的消息,並不難過。因為,他給了我同學一個完美的二十年婚姻關係。我說它完美,並不是他們的婚姻像童話般的美好,也不是網路上常常大家傳來傳去充滿讓人感動的文字內容。完美是因為他們一起走到其中一個人生命的盡頭。我這位同學的婚姻,這將近二十年來,在他先生走的時候是他們相愛的最高峰。這一點,讓我沒有為她難過的原因。所以,當下,我不知道怎麼回她告訴我們的這一個消息。明天是她先生在夏威夷的葬禮。我默默的祝福岡一路好走,我也只想讓我的同學知道,她成功的創造了她婚姻。

我的前一段親密關係結束到現在已經過了六年。我沒有新的關係原因在於,我的那一段太甜密和刻骨銘心了。它是在我願意讓我的父母介入下結束的。這一段感情,因為我的恐懼讓它結束。雖然事後,我們又在一起了三個月左右,但是我們彼此對這一個結束的原因始終沒能說出口溝通,導致了另一次的結束。事實上,對於感情還是有期望的,只是發現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已經完全不主動追求。岡的過世,讓我開始懷疑我現在有沒有能力去和另一個人維持二十年的關係,甚至到兩個人其中一人的離開。我心裡有這樣的渴望,但是,卻只有像“悲慘世界”裡的那一首歌“我曾有夢I Dreamed A Dream”裡頭唱的“我仍夢見他來到我身邊,我們會一起度過一生,但是有些夢不會成真,我們有克服不了的暴風雨。I still dream he’ll come to me, that we will live the years together. But there are dreams that cannot be, and there are storms that we cannot weather.” 曾經擁有的美好,卻未必會為現在帶來對未來的相信。是誰說擁有過是重要的呢?

推薦音樂:
I Dreamed A Dream - Susan Boyle (連結youtube)
(選自I Dreamed A Dream專輯)

1月7日:原來髒話對在意氣質的人來說,是這麼的有力量!

今天傍晚原本就寫好了的東西,吃了晚飯回來要放上網,結果,電腦出了問題,全不見了。我竟然沒有沮喪!原因,其一,剛寫完的時候,心裡一直滴咕著這是我想寫的嗎。其二,我有另一個紀錄是我更想的做的,只是。。。。不文雅就是了。

既然這是我的真實記錄,老天幫了我個忙,連選擇掙扎都省了。這個紀錄就是這些年來我發現的:髒話的力量!

我是個愛面子的人。這個面子愛久了,門面、舉止變得很重要。也許是曾經被批評自我出身的關係(台灣的野孩子!)還有受到過去政府推行國語,可是背後貶低台語的影響,以前的三廳電影和所謂的外省生活變成了我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期許。什麼時候開始的:國二左右吧!讓我具體的看到可以模傚的生活是第一次到我現在母親的大姐家(我現在的大阿姨家)受到的教化衝擊。

那一天,我的後娘還和我們沒關係,是爸帶我們兄弟姐妹六人到現在的大阿姨家去認識這位當時口中的阿姨。我想老爸會帶我們去,應該是已經托媒人說的差不多了,最後的臨門一腳是讓這位當時的阿姨實際體驗我們這六個小孩吧。基於結果,這位阿姨幾個月後變成了我媽。這一段過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阿姨家住天母,進去裡頭的擺設簡單,卻有水準。我一直很愛音樂的,那一天我還很清楚大表哥那時唸輔大法律系,音響裡傳來的音樂我很陌生,是我們家沒聽過的音樂類型。後來看到了唱片封面,是當時很夯的新格唱片(他們那時主宰了學生音樂市場:由於金韻獎的緣故,還有網羅了李泰祥、陳揚、馬水龍。。等等當時國內首區一指的音樂家。)。那一張唱片,我沒聽過,是一張爵士樂:李奎然的電影音樂演奏(我想現在還記得這位音樂家的應該沒幾個人了吧)。我新格出版的唱片,幾乎每一張都有,雖然那時我只有國二,你可以知道我對音樂有多狂熱,我的每一分零用錢全花在那上面了(我還記得是一天十元的零用錢)。當然,我回家記得兩件事,一是買了李奎然的唱片,現在想起來等於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氣質的人的宣示。另一件事,我沒忘,因為我回家之後寫在日記裡頭:我希望這個阿姨當我的媽媽。

這個關於氣質的宣示,我執行的很徹底。而且它也頗符合處女座的龜毛。我的印象中,我從來沒說過髒話,出現在人的面前一定乾乾淨淨。這個氣質一直到最近讓我給顛覆了。

起因是,電腦麻將的貢獻。有一陣子,我工作壓力大,說一個星期工作超過一百個小時一點都不為過(以一天清醒十六個小時計算,一星期有一百一十二個小時)。睡前讓我紓解壓力的一個方法,就是,當個機器人,玩玩電腦遊戲一個或半個小時。記得有一天,玩麻將,居然也可以手氣背得要死,那一天螢幕上,我選的三位明星記得有胡瓜、曾志偉。我記得很清楚的是,我放了他們兩其中一人的炮。不知哪來的神經,我突然對著這其中的一個人大叫了一聲:x你x老xx!這一叫,神奇的是,整個人變得輕鬆無比。好。。。舒。。。服。。。喔!當然,我這一叫,因為自己一個人住,除了我和螢幕上的人偶沒別人聽見。

之後,我開始利用這一句話的魔力!真的,它每一次都瞬間讓我釋放所有的不舒服,那一些當下的或是累積的。但是,拜託,絕對不是對著任何一個人叫!

我在想,這一句話那麼有能量,應該是讓我壓抑的個性透過我覺得最沒水準的,可是也許是我深深覺得所有的包裝下我輕視自己的代表的一句話,當我願意去“擁抱”它:說出來,我的壓抑就找到了出口!而且,壓力也可以紓解!我有一個好朋友,最常跟我說的就是:我的抗壓力很強,可能是她所有認識的人裡頭最強的。嗯,我從來沒和她說這個。它其實也不是什麼秘密,記錄下來,因為我怕在我走的那一天,如果突然大叫:“蓋營養老雞排” 的時候,可以翻翻我的紀錄,因為代表,那一刻,我不是肚子餓了,可能正在解放我的恐懼。。。。

四十歲,不論正在面對成功或失敗,要自在,記得先投降於自己朔造的形象啊!

推薦音樂:
Some Kind Of Wonderful - Michael Bublé (連結Youtube)
(選自Crazy Love專輯itune download版)

1月5日:生命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全然相信你的人。


今天是2010的第五天。我昨天已經開始在擔心今天沒東西值得記錄。處女座的自我高要求又跑出來了。這幾年似乎開始明白,這樣的要求特質在我過去的工作上給了我很多的工作動力和成就感,但是也在我有自己的事業時建立了一個給她人的競賽場。只是,過去在美商工作的時候,我是明星球員。當我有了自己的競賽場,我卻忘了沒有明星裁判,只有想成就的運動員。


我在吃別人頭路的時候,我是一個明星,因為我有一個很強的信念,為這個公司貢獻我的最好,加上我的一個我自己覺得很正面的特質:很肯學,而且對於學習我有一個無可救藥的自信心。我當時很得意不論誰請到我為他工作一定物超所值。其實,到今天我才明白,自己成立公司的一個失敗之處在於,沒有釐清這兩種角色的差別之外,更沒有找一個成功的典範來學習。這一點,現在看清楚容易,但是當置身事內時,卻是帶著大大的這一個盲點。


我最近有空想自己的過去,才發現,在我的成長過程裡學習是一件很正面的事。所以,我對於學習可以像海綿一樣,快又迅速。我的家庭成員人口眾多。記得上小學前,家裡除了七個兄弟姐妹外,還有幾個叔叔同住。我的學習自信心不是來自家人的鼓勵,而是來自他們對我學習結果即使不理想的不否定。最有印象的例子,是小一上學期結束,老師會公佈每一個人的名次。我知道了以後還挺高興的回家和第一個碰到的人炫耀:我二叔。我說我的名次數字很大,很棒。二叔知道我是班上第五十四名,笑著告訴我:你這一個傻瓜,你們班上五十四個小朋友,你是最後一名啦!我還記得我似懂非懂的聽著。這樣的家人不否定,小六畢業最後一次考試居然拿到了第一名。原因很簡單,以前我家裡開雜貨店,賣很多小學的空白作業簿,但是,我一直想要的是每一次考完試老師會發給第一名上面有蓋著藍色大大“獎”字的那一本。這一種想要,也變成了我個性的一部分。


還有,我的學習沒有負面的關鍵也在於,我從小到大皮的要死,受到的處罰多到像是吃三餐,但是,這些處罰我的人,從沒有人讓我覺得我不好,但是一定讓我知道做的事不對。我不知道,這對我以後工作,目標導向,不在乎感覺是不是有關係。也許,一個人是以人為導向或是以事為導向,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就已經成型。


也許是這樣,我很容易被鼓舞。回顧這一生,我一直成為自己那一個全然相信自己的人,做自己的後盾。這樣的自信心底下,當然包藏著是一個破洞。這一個破洞影響了我很多年,就是我母親在我小六時候的過世。我很清楚,在我媽過世後沒多久,我就上國中。那時我做了一個到今天我都不知道為什麼那樣做的決定:不要讓國中同學知道我是個沒媽的孩子。這一個自我貶低的標籤,在我經營自己訓練中心結束後,也看到了它的影響。


人的一生裡,羞愧(shame)是一項很大的扯後腿力量。最近看了美國VH1頻道(MTV姐妹台)的Sex Rehab with Dr. Drew (德魯博士的性戒復)了解到人的羞愧感深深的影響人的行為,甚至讓人理智上不想創造出,可是卻出現的結果。這個節目也傳達一項訊息,那就是這樣的行為模式是可以藉由重新面對體驗的過程去獲得重生的力量。我從事心靈成長工作多年,讓我對這一個訊息有很深的體驗。


理智上的自信不一定是真的自信。人的一生需要一個在你身邊全然相信你的人。特別是孩子的成長過程,這一個人的出現與否,決定了未來的人生。我還記得母親過世前,我皮到玩到頭受傷住院,一直到出院後才知道同時母親也在同一間醫院,而且病的已經很重了。這讓我在心裡頭埋下了一個自責的種子。母親後來似乎有點迴光返照,出院回家,我看到了她,那時我頭上還包著厚厚的繃帶紗布,害怕看到她。那一天的互動是這樣的:媽孱弱的坐在日式的床邊,看到我摸我的頭,問我痛不痛。也許是因為羞愧,我沒回她,反而跑開了。這一次這樣的最後一面,也許是在母親出礗時,我沒哭和當時還是個孩子的我莫名的給自己貼上羞愧標籤的原因。


母親在世時,在我小的時候,讓我覺得做什麼都可以,這一個對我全然相信的唯一的一個人,我沒有對她說再見,這一份內疚,整整跟著我三十年。


在我人生重頭來的這一個時候,當然我因為這些年的經歷,多知道了很多,我只期望自己帶著這些新的領悟,在未知的今年,能夠好好開始。


推薦音樂:
Heart On My Sleeve - Michael Johns (連結youtube)
(選自Hold Back The Heart專輯)

1月4日:當愛你的人是個懂得愛自己先的人,那你很幸運有這樣的人愛你!


今天很忙。昨晚沒有熬夜(休息了一長段時間的問題就是作息變了),比以往早睡,因為前一天睡的少,也因為前一天記錄的負面的體驗的關係。原本想,這一睡可以睡很久了。結果,凌晨兩點三十分,睡了三個小時之後,我醒了。這是一種清醒的醒。醒的時候很清楚,沒任何感覺,只覺得怎麼睡這麼少?還記得睡前是要昏睡的狀態入眠的,怎麼?但知道時間兩點三十分後,我就決定爬起來。首先,肚子有點餓,於是弄了點吃的。

這時候起床我不怕沒事做。之前下載的很多電視劇,還沒看,於是我打開電視,插上有下載影片的USB接上我認為去年我找到最棒的發明:電視轉接器,然後開始看我的片子。接下來,我必須詳細記錄下來我看得東西,因為也許有一天我會弄懂它和我體驗到的這一句話:“當愛你的人是個懂得愛自己先的人,那你很幸運有這樣的人愛你!”的關聯性在哪裡?

1. Ant & Dec’s Christmas Show (英國的綜藝節目,聖誕專輯)
2. Tops Of The Pops New Year Special (英國廣播公司第三台BBC3的流行音樂節目新年特別節目)
3. Dick Clark’s Rockin’ New Year Eve (美國每一年除夕夜在紐約時代廣場年終倒數的跨年音樂節目)
4. Jeopardy (美國每週一到週五晚上六點到七點之間半小時的益智節目)
5. 一部A片
6. Julie & Julia (梅莉史翠普演一位寫出第一本法式烹飪書的美國作家的片子。中文名稱我忘了)

看完後已經早上八點多。雖然有點睏,但是,為了今天晚上可以睡好,我決定不睡了,反正十點半已經計畫要出門。

接下來是這樣子的。為了第二天的信用卡帳單,我必須去處理付款的事。因為這樣,我必須開車走基隆路。從出門一直到我將近下午三點回到家,我注意到我走的路線是基隆路,仁愛路,敦化北路,八德路,建國高架。這一條路上,我停來買了順成蛋糕的棗泥核桃蛋糕,看到了我愛的君悅排骨、漢堡王和肯德基。最後我買了一桶五塊雞回家。中間到大潤發買了一些要做牛肉麵的炓,順道買了我愛的芭樂。忘了提的是我中間花了兩個小時在誠品書局。

以上的巨細靡遺詳列細節要記錄的是,我愛的東西,尤其是吃的很少。今天這一條路上全遇到了,而且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做了買的動作(現在和爸媽,大姐一起吃晚餐,我不需買什麼吃的)。其實,我今天做的事很清楚,買了我愛的東西(平常已不太做,去年更沒有了)。另一個我注意到的徵象是,因為今天出門行動頻繁,遇到不少人。結果,這一些我有打到交道的人,一開始都非常謙卑,但都主動幫了我忙(還是我開始願意表現我的需要幫忙了?),而且很和善。算一算,總共有1(順城)、2(XX)、3(聯通)、4(信義誠品2F)、5(敦南誠品2F)、6(B2敦南誠品)、7(B3誠品)、8(大潤發)、9(肯德基)、10(大潤發)。 O My God! 居然有十個人!! 如果加上早上出門前我家的阿雲和我小姨子分別拿囍餅和蛋糕給我,剛好一打!



下午,小睡了一下。起來後,開始整理了採買的東西。忽然,這一句話突然浮現上來::當愛你的人是個懂得愛自己先的人,那你很幸運有這樣的人愛你。這一句會我有很深的體會。美國有一部影集“Brothers & Sisters”,台灣翻譯為“家族風雲”。故事是講一家姓“Walker”的家人的故事。這一家人包括母親Norah(第一季第一集老公突然過世,她也在老公死後馬上發現他一直有外遇,接下來的故事就是描述她怎樣維繫一家人濃密的親情),大女兒Sarah(父親事業指定的接班人,事業女強人),大兒子Tommy(一樣在家族公司上班,和大姐共事,乖乖牌,有妻女。女兒是用弟弟的精子生的),二女兒Katy(從事政治工作,嫁給了很有政治前途的共和黨參議員,有意角逐加州州長,甚至未來總統),二兒子Calvin(成功的律師,是gay,後來和廚師男友結婚,準備領養小孩),小兒子Kevin(從伊拉克戰爭受傷退役下來,後來努力克服酗酒問題)。

這一句話是大女兒Sarah愛上了一個法國很會畫畫的男人。這個男人從法國飛來找她。但是,控制慾強的莎拉在一次商機上要求她男友去做她認為她幫忙他現在住在美國可以做的事,而不是每一天幫她打掃、整理家裡、幫她照顧和前夫生的兩個小孩。千里迢迢來到美國的這一位法國人Luke為了滿足她,答應了這一份工作。做完後,他不喜這樣的控制主導在他們的關係裡,而且看來一定要有一方願意配合對方。所以,即使Luke很愛Sarah,他決定回去法國。雖然,Sarah為勉強Luke做他不願意的工作向他道了歉,Luke還是決定回法國。他的理由是,做了這一件事,他開始討厭他自己了。他決定在事情可能變得更糟以前(意思是開始也討厭Sarah),他決定先停。

Luke走了以後,Sarah的母親Norah知道她的傷心和後悔,說了這一句話:當愛你的人是個懂得愛自己先的人,那你很幸運有這樣人愛你。這一句話,我會用來作為我的原則,同時,我想呼籲所有已經在一段親蜜關係裡的人,或是渴望有一段親密關係的人,真的,讓我們都去成為Luke:願意為愛去行動,去付出,但也不會沒有底限到讓自己在這一段關係裡開始討厭自己,然後也開始討厭對方。當一段親密關係的發展原因是來自要對方為你做什麼(疼我、照顧我、給我一個溫暖的家、、等等),這一段關係注定處在一付出一索取的不平衡狀態裡。通常到後來付出的人會覺得自己討厭,索取的人會憎惡對方不夠。我們應該挺熟悉這樣的失衡情況的。

我覺得成為一個懂得愛自己“先”的人是件目標挺簡單,但是過程不容易的決定。但是,它值得提倡讓大家先來注意,你覺得呢?

寫到這裡,我好像稍微懂了為什麼經歷了早上突然醒來,一直到出門的這一串經歷,到後來會心裡頭冒出“家族風雲”的母親Norah說的這一句話了!對!對!我懂了!哈哈哈!

推薦音樂:
Tuesday - Five For Fighting
(選自Slice專輯)

1月3日:當傷痕被看見,就是療愈的開始


“還有什麼比這一個更糟的:看待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當然,看到這一句話,你知道麻將打完的結果了。我不提過程和細節。因為這是我會打麻將二十多年以來最戲劇化結果的一次。總之,付了錢之後,銀行存摺裡只省下1,333元新台幣。而一月五日,信用卡的帳單是十萬元。

對於星期二的帳單,我已經找到解決方法了。我說過,我很聰明,也很能解決問題。我也是個正直的人。但是,對於我自己給自己創造出來的這樣的處境,我一點也不自豪。事實上,我打完牌的那一天,我以為沒事,就這樣吧!但是,熬夜打完牌後,我竟然睡了兩個多小時就醒來了。那一種醒來的體驗,我永遠忘不了:自我厭惡感。我的腦袋裡開了一種奇怪的運作:像是放電影一般的一幕幕的出現生命中過去的人:過世的母親,前妻,前男友,過去意氣風發的年輕自己。我心裡出現了一種沒有過的沉重。我厭惡我現在的自己。一瞬間,所有過去自己的努力,曾經在我身邊付出給過我的人所做的種種,都被現在的我耗費殆盡。我是控制型的人,在我的生命裡,達成目標是很重要,很簡單的事。面對失敗,我不會用自責的方式處理,我會很快的檢討原因,然後,歸零,再來一次。我過去常常自豪的是:今天我如果死了,我沒有遺憾,因為我想做的事,我都做了(有沒有持續是另一件事,在我的價值觀裡,我沒給它重量)。

可是,這一種感覺是怎麼一回事?沒過多久,我好像一個人體磅秤一樣,感受到一股股負面的重量壓著我不平衡。這個秤上面,坐著我的祖母重重的羞愧和自我貶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過去在做訓練的時候,我曾經和一位美國的女講師合作。她今年六十七歲。她曾和我分享過,人的能量會承接你的上七代,也會往後傳七代。我知道我是祖母她這一生完完全全無條件,沒看法,在我十歲左右和她同住兩年的時間裡,曾經無私去愛過我的人。她的這一面,只有我感受到。雖然,她的話語很傷人,但是,我卻是可以輕易得忽略她這種能量,我也許是家人裡頭唯一的一個這樣的人。難怪,第一次在大潤發聽到蕭煌奇的“阿嬤的話”,根本聽不太清楚他唱的是什麼,就迫不及待的買了CD,在回家的路上一次一次的播放著。一路上是邊聽邊哭著回家。

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我也不介意我不知道。這個厭惡感,一天後消失了,但是,它好像留了一道深深的無痕的疤。好像有人說過,當傷痕被看見,就是療愈的開始。如果是為了停止這樣的羞愧和自我厭惡給未來的人,我想我更不可能去預期我的未來了。

推薦音樂:
給你 - 陳奕迅 (連結youtube)
(選自"上五樓的快活"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