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2010

6月30日:Are You A Good Person?

不管一個人有怎麼樣的成長背景?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或是無意識的如何看待自己?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good person。而這一位good person就是我們每一天和所有宇宙萬物:一顆樹、一朵花、一粒種子或是太陽一樣,有值得我們存在的權利,和在這一個空間裡擁有一席之地。

其實,很多人的一生不論是如何的經歷過,創造多少的成就或是一事無成,臨終的時候,只問這一個問題就能總結一生值不值得:我是不是一個good person?

我用good person,而不把它翻譯為"好人"是因為,good person和nice person是不相同的英文字,但是中文都是叫做好人。英文精確的地方就在這裡:A good person是絕對的好,裡頭沒有比較,是良心上的醒覺,它也沒有標準,只有是或不是。而A nice person是相對的,是關於基於讓他人喜歡的標準來衡量的,所以它沒有絕對的是與不是,它和環境結合在一起,常常當了一個nice person之後,我們反而不想醒覺,因為它常常令到良心上會有自我譴責或是愧疚。

讓我們回來談一談good person。Are you a good person?

或是我們先來談談我們是如何的一個bad person。What a bad person you’ve become!

大人教導小孩的世界裡,大部分都把焦點放在小孩不夠的地方,這沒什麼問題,因為會幫助孩子去學習。可是,當學習不順利、遇到了阻礙,或是這個孩子在某個地方就是學不好、學不會,這時可能因為父母的比較心,可能純粹是因為父母覺得要“愛之深、責之切”才是好父母,或者是父母做不到的放了期望在孩子身上期望看得到;這個不足,努力後還看不到進步的不足,就變成了不好。小孩會變成大人,然後帶著一個做不好的過去,變成一個覺得自己不好的人。不好的人就是bad person。

隨便問任何一個人,你的不好在哪裡?隨口而出的就有一籮筐。不是嗎?原來孩子長大了都成為一個一個bad person。

美國有一位今年十二歲的天才Adora Svitak,因為母親是中國人,她有一個很特別的中文名字叫鄒奇奇。我在她身上看不到bad person傳承的影子。甚至有一則影片是她有立場的控訴大人們應該反過來像孩子學習的影片。

http://blog.udn.com/yangnaijen/3970072

她這裡頭舉了一個很棒的例子是關於大人之間不信任會創造出來的東西。她說,如果我借了我姊姊錢,但是不信任她會還錢給我,在大人的世界裡會怎麼做?我會要她欠我的錢上加收利息。她講完後,全場的大人被說的好像被脫光了,卻仍然能哄然大笑,懂得說真話的孩子真是有力量!另外,她也質問大人的世界裡不相信豐盛,只擔心不足。

這個孩子實在太卓越了,她用孩子的思維在挑戰大人們的統治世界。好一個good kid在教導所有的nice people!

我們長大了從小孩成為一個大人,進入了大人的世界,穿著在這一個世界要生存的盔甲,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夠、自己是一個bad kid;但是,我們的good person還在的。只是,也許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沉浸於自己的焦點在不好,我們忘了探訪我的這一位good person;或是,每次無意中探訪、看見的只是這一個bad kid!

今天會寫下這一個主題,要感謝在今天上網的過程中,突然出現了一則email寄到的通知。這一封email來自鉅亨網。我曾經有一次基於需要留了我的電郵地址給他們,之後,他們每一天都會寄一些不同產品的訊息到我的郵箱。記得第一次收到這樣的mail的時候,自動的想要他們停止寄這種信件給我,但是找到連結鍵要做這一個動作時,發現旁邊有一行字,意思是他們的收入是來自這一些廠商,請支持他們。當下,我就決定,留著吧。我會做這一件事,是因為我是good person。當下good person的念頭,讓我找到了今天的主題。

我是一位good person不需要證據,因為我是。Michael Jackson有一首很具震撼性的歌叫做Man In The Mirror鏡子裡的自己。在這一首歌裡頭,談到要世界不同,有所改變,從鏡子裡的人開始。我會說,從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滿心喜悅的告訴他,你是一個good person,就是第一步。

看看鏡子裡的你,看看你對你自己會說的是什麼呢?如果你是一位父親、一位母親、一個孩子、一位他人的兄弟姐妹、一位上司、一名下屬?你在人生當中有著各種不同的角色,看著鏡子裡的這一個人,如果你不是理直氣壯的可以告訴你自己是一個good person,記得,那是因為你在這一個角色裡還沒找到讓你自己做好的方法、或是方向,在你的認知裡,你的good person等於你要做好了才算。但是,你知道的,這是兩碼子的事。能告訴自己,我是good person,是你身為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

今天是這一個部落格完成了六個月的日子。這半年來我的寫作帶給了我最好的禮物是找回一個不用證據證明的一個事實:I am a REALLY good person!哈哈!

如果你對鄒奇奇想多一點的認識,可以到以下的部落格。

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844/node81854/node164716/u1a2363881.html

"我是一面自己的鏡子",半歲生日快樂!

好文章分享 - Power vs. Force By David R. Hawkins


關於人類能級的探索 -- 戴维﹒R.﹒霍金斯 (David R. Hawkins)

宇宙間萬物的本質是能量,一切都靠能量的轉變而運作。

這裡要透露一個更大的秘密。所有存在的一切都有一定的意識水平和能量水平。之所以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去接觸經典(文學著作、音樂、繪畫名作等),是因為他們的能量水平和經典的能量水平根本不相應。也就是他們無法與經典保持共振。也就理所當然的不會去讀經典了。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戴維. R. 霍金斯花了30多年研究,發現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的隱藏的圖表。一個有關人類所有意識的能級水平的圖表。相信這會讓你大吃一驚。不論是書籍,食物,水,衣服,人,動物,建築,汽車,電影,運動,音樂等等統統都有一個確定的能量級。

絕大多數流行歌曲的能級都在200以下。無怪乎,很多人都表現出低意識能級下的行為。流行的文化大多數都是低意識低能級的。大多數電影都把觀眾的能級降到200以下的水平。

世界上85% 的人能級都處於200以下(1994年的測量結果)具體的說,現(到2006年止)是78%的總人口。全人類的平均意識能級為207(1994年測試的結果)。每年還在變動,到2006 年的測量結果是204。2007年的測試結果是205。

人類集體意識能級停留在190達幾百年之久,奇怪的是,在最近的10年裡突然躍遷到了207。到2006年的測量結果又變成了204。2007年的測量結果為205。

因此預言家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就自動破產了。(他們的預言是在人類意識水平低於200的時候做的。)如果人類長期處於低於200的能級水平,的確會給世界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並終造成對人類的傷害。這個跟瑪雅預言有很大的關系。

相關試驗的概念和理論都經過運動機制學超過25年實踐的檢驗。運動機制學擁有差不多100%的準確性。它只會呈現對與錯,真與假的結果。對於假的答案,肌肉是無力的,對真的答案則是強壯的。

噴灑過有機農藥的蘋果的實驗。人造甜味劑實驗。(放在口裡, 那在手上, 藏在信封裡, 測試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都表現為肌肉無力。)

任何是假的結果的測試都得到肌肉無力的響應。有力的模式和健康相關,無力的模式和疾病相關。每一個想法,情緒,詞語和行動都有各自的模式。

在每個當下,我們不是趨向健康就是疾病。

【這說明一個問題,我們要不是選擇健康的,那就是選擇了不健康的。同樣的,我們選擇的想法要不是積極健康向上的,那就是消極被動和負面的,除非超然到沒有思維的水平上。而那個狀態要達到能級500以上才能到達。】

集體意識:這些實驗表明,有個更高的能量把每個人每樣東西都連接了起來。而且,即使在大腦不能意識到真實的情況下,仍然能測出真實來。

通過測試,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真實性在他們沒有意識到時仍然是存在的。

在人類社會,少數高能級的人的能量等同於大量低能級的人的能量總和。

一個能級300的人相當於9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一個能級400的人相當於40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一個能級500的人相當於75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一個能級600的人相當於10,00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一個能級700的人相當於70.00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12個能級700的人相當於一個阿瓦塔(如佛陀,耶穌,克裡希納)能級在1000的人。奇妙的是,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在每一個相續的時代都有等同一個阿瓦塔的大師數量存在。剛好和所有其它低能級的人相平衡。這是宇宙更高層面的一個安排,維持地球的整體能量的平衡。

隨著地球進入新的時代,更多的人將邁向高能級,地球的整體能量也要提升到一定的水平。這需要更多人參與到這個全球覺醒的活動中來。

更多的人要邁向開悟。更多的人要充滿愛和喜悅。這也是我在此公布這個秘密的一大原因。

能級250是一個人過上有意義,順意生活的開端。因為這是一個人出現自信的能級。

當某人的能級由於外在條件而降到200以下,他就開始喪失能量,變得更加脆弱,更加為環境所左右。

一個人有時候的能級高,其它的時候低。他的能級水平是所有這些時候的平均數。能級的起伏跟一個人的心境直接相關。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精神爽人逢喜事。”也就是為什麼亞伯拉罕教導我們要快樂喜悅的根本所在。

當你喜悅的時候,當你處於那些高能級的心境的時候,你的吸引力會是成千上萬倍的增強!

那麼如何提升個人的能級呢?或許你也猜到了。就是放棄低能級的東西,和高能級的東西呆在一起。

這包括具有更高能級的人,高能級的書籍、音樂、電影、錄像帶、畫像、工藝品、溫和的貓以及可愛的狗。

這裡特別提出來,如果你有條件,可以考慮養一隻寵物,比如貓或者狗。他們的能級都是500,對,比很多人都高多了。

們能敏捷的覺察出你當下的心境。不妨把牠們作為你提醒自己的一個觸發器。如果有人問,那麼其它的動物呢?

我得說,這裡面設計的範圍太廣了,給你講一個綱要性的指導:"最好選擇素食型的高等動物。"

很好理解,也就是說,選擇的動物以食草性的比食肉性的好,高級動物比低等動物好。這裡沒有歧視的意思,而是大自然造化的直接結果。

這個偉大的秘密,如果你能融會貫通,將真實的改變你的一切,讓你真的踏上“全新生活”的道路!後文將給你更多的提示。

............................................................................................................................

附:提升自我能級方法之法 "享受一周國王般的生活"

這是什麼意思呢?你會問。

它的意思是,要敢於生活在世間存在的最美好的事物中。用一周的時間努力去過一種高雅的生活,使這個世界已經提供的最好的東西環繞在你的左右。

吟誦一首優美的詩,開始閱讀一本偉人的自傳,欣賞一幅古代名畫家的繪畫,播放一張最好的唱片,聽一場激動人心的演講,與一個奮發向上、充滿個人魅力的人會面,觀看日出和日落的壯景,努力把自己從生活中那些毫無價值的思想、毫無價值的行動和毫無價值的關系中掙脫出來。

在一周內,如果你真的只用最好的東西來填充你的生活,看看會發生什麼!

啊,最美的文學作品,最優美的藝術品,最壯觀的自然景像,產生出最傑出的你!

只要你使世界上最精彩的事物陪伴在你身邊,那麼你的生活會過得和國王沒有什麼區別!!!

哈,對啦,你也想到了。這一切也是在營造一個高的能量場。讓那些高能級的東西縈繞在你周圍,自然就會引起你的高能級振動。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所說的一周是針對你從來沒有那麼久去保持一個高能量場而言。做到這個之後,你可以永遠的保持下去。

但面對你自己能級的更替,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時候,你的周遭環境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的計算機數據會全部消失,但是你不會懊惱,反而倍感輕鬆。

你的環境會換,新的人脈和關系等讓你如魚得水。這種能級的更替是跳躍性的,或者說是量子性的。

就好比氫原子的電子躍遷一樣,不是均勻漸進式的,而是跳躍性的。

同樣,你的能級的更替也是飛躍性的。除非你能承受更高的能級,否則這一切都不會變化。

...................................................................................


附:各類情感的能量等級

Shame: (20)羞愧

羞愧的能量級幾近死亡,它猶如是意識的自殺行為,巧妙的奪去人的生命。在羞愧的狀況下,我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或者是希望自己能夠隱身。
這是一種嚴重摧殘身心健康的狀況,最終還會讓我們的身體致病。

Guilt: (30)內疚

內疚感以多種方式呈現,比如懊悔,自責,受虐狂,以及所有的受害者情節都是。無意識的內疚感會導致身心的疾病,以及帶來意外事故和自殺行為。
它也經常表現為頻繁的憤怒和疲乏。

Apathy: (50)冷淡

這個能量級表現為貧窮、失望和無助感。世界與未來都看起來沒有希望。冷漠意味著無助,讓人成為生活中各方面的受害者。
缺乏的不止是資源,他們還缺乏運氣。除非有外在的幫護者提攜,否則很可能會潦倒致死。

Grief: (75)悲傷

這是悲傷、失落和依賴性的能量級。在這個能量級的人,過的是八輩子都懊喪和消沉的生活。這種生活充滿了對過去的懊悔、自責和悲慟。
在悲傷中的人,看這個世界都是灰黑色的。

Fear: (100)恐懼

從這個能量級來看世界,到處充滿了危險、陷害和威脅。一旦人們開始關注恐懼,就真的會有數不盡的讓人不安的事來臨。之後會形成強迫性的恐懼,這會妨害個性的成長,最後導致壓抑。
因為它是讓能量流向恐懼,這種壓抑性的行為不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Desire: (125)欲望

欲望讓我們耗費大量的努力去達成我們的目標,去取得我們的回報。這也是一個易上癮的能級,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個欲望會強大到比生命本身還重要。
欲望意味著累積和貪婪。願望可以幫助我們走上有成就的道路。但是欲望卻能成為到達比知曉更高層次的跳板。

Anger: (150)憤怒

如果有人能跳出冷漠和內疚的怪圈,並擺脫恐懼的控制,他就開始有欲望了,而欲望則帶來挫折感,接著引發憤怒。
憤怒常常表現為怨恨和復仇心裡,它是易變且危險的。憤怒來自未能滿足的欲望,來自比之更低的能量級。
挫敗感來自於放大了欲望的重要性。憤怒很容易就導致憎恨,這會逐漸侵蝕一個人的心靈。

Pride: (175)驕傲

比起其它的較低能量級,人們會覺得這個能量級是積極的。而事實上驕傲讓人感覺好一些,只是相比其它更低的能量級而言。
驕傲是具有防御性和易受攻擊性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外界條件下的感受。一旦條件不具備,就很容易跌入更低的能量級。
自我的膨脹是驕傲自大的助推劑,而自我常常是易受攻擊的。因此驕傲的演化趨勢是傲慢和否認。而這些都是抵制成長的。

Courage: (200)勇氣

到來200這個能量級,動力才顯端倪。勇氣是拓展自我、獲得成就,堅忍不拔,和果斷決策的根基。在比之更低的能量級,世界看起來是無助的,失望的,挫折的,恐怖的,但是到來勇氣的能級,生活看起來就是激動人心的,充滿挑戰的,新鮮有趣的。在這個能動性的能級,人們有能力去把握生活中的機會。因此個人成長和接受教育是可行的途徑。對於那些能夠打擊能量級低於200的人的障礙,對進化到200能級的人來說則是小菜一碟。
到來這個能級的人們,總是能盡數回饋足夠多的能量給這個世界。而低於這個能級的人們則是不斷地從社會中汲取能量,絲毫沒有回饋。
人類集體意識能級停留在190達幾百年之久,奇怪的是,在最近的10年裡突然躍遷到了207。到2006年的測量結果又變成了204。2007年的測量結果為205。

Neutrality: (250)淡定

到達這個能級的能量都變得很活躍了。低於250的能級,意識是趨向於分裂和剛硬性的。淡定的能級則是靈活和無分別性的看待現實中的問題。
到來這個能級,意味著對結果的超然,一個人不會再經驗挫敗和恐懼。這是一個有安全感的能級。
到來這個能級的人們,都是很容易與之相處的,而且讓人感到溫馨可靠。因為他們無意於爭端、競爭和犯罪。這樣的人總是鎮定從容。他們不會去強迫別人做什麼。

Willingness: (310)主動

這個意識層次可以看做是進入更高層次的一道門。在淡定的層次的人,會如實的完成工作任務。但是在主動層次的人,通常會出色的完成任務,並極力獲得成功。
這個能級的人的成長是迅速的,他們是為人類進步而預備的人選。低於200能級的人,他們的思想是封閉的,但是能級為310的人們則是全然敞開的。
這個能級的人,通常是真誠而友善的,也易於取得社交和經濟上的成功。他們總能有助於人,並且對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來。
他們也樂意面對內在的狀況,也不存在較大的學習障礙。鑒於他們具有從逆境中崛起並學到經驗的能力,他們都能夠自我調整。
由於已經釋放了驕傲,他們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並學習別人的優點。

Acceptance: (350)寬容

在這個能級,一個巨大的轉變會發生,那就是了解到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創造者。低於200能級的人則是沒有力量的,通常視自己為受害者,完全受生活所左右。這個看法的根源是,認為一個人的幸福和苦難來自某個“外在”的東西。
在寬容的能級,沒有什麼“外在”能讓一個人快樂,愛也不是誰能給或奪走的,這些都來自內在。
寬容意味著讓生活如它本來的樣子,並不刻意去塑造成一個特定的模式。在這個能級的人不會對判斷對錯感興趣,相反的,對如果解決困難他們則樂於參與。
他們更在意長期目標,良好的自律和自控是他們顯著的特點。

Reason: (400)明智

超越了感情化的較低能量級,就進入有理智和智慧的階段。這是科學、醫學以及概念化和理解能力形成的能級。知識和教育在這裡成為資歷。
這是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大政治家和高級法庭審判長的能級。愛因斯坦,弗洛伊德,以及很多其它歷史上的思想家都是這個能級。
這個能級的人的缺點是,過於關注對符號和符號所代表的意義的區分。明智並不能讓人走向真理。它只是能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和文件,但是缺乏解決數據和結果差異性的能力。明智本身是通往更高能級的一個最大障礙。在我們的社會中能超越這個能級的人鳳毛麟角。

Love: (500)愛

這裡的愛並非通常意義上各種媒體所描述的愛。通常意義上的愛,很容易就帶上憤怒和依賴的面具。這種愛一旦受到挫折,立馬就能轉變成憤恨。
引發憤恨的愛是來源於驕傲而不是真的愛。
這個500能級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是不變更的愛,是永久性的愛。這種愛不會動搖,它不是來自外界因素。愛是存在的基本狀態。
愛是寬容,滋養和維持這個世界的。它不是知性的愛,不是來自頭腦的愛,它是發自心靈的愛。
愛是總是聚焦在生活美好的那一面上,並且增大積極的經驗。這是一個真正幸福的能級。
世界上只有0.4%的人曾經達到這個意識進化的層次。

Joy: (540)喜悅

當愛變得越來越無限的時候,它開始發展成為內在的喜悅。這是在每一個當下,從內在而非外在升起的喜悅。540能級也是擁有治療和精神獨立的能級。
由此往上,就是很多聖人和高級修行者以及治療師的能級。這個能級的人的特點是,他們具有巨大的耐性,以及對一再顯現的困境具有持久的樂觀態度,以及慈悲。
到達這個能級的人對其他人有顯著的影響。他們持久性的關注,會帶來愛和平靜。
在能級超過500的人看來,這個世界充滿了閃亮的美麗和完美的出的創造。一切都毫不費力的同時發生著。
在他們看來是稀鬆平常的作為,卻會被平常人當成是奇蹟來看待。瀕死體驗在他們的轉變中特征性現,這也讓他們體驗到能量浮動在540-600之間的經驗。

Peace: (600)平和

這個能量層級和所謂的卓越、自我實現以及基督意識有關。它非常稀有,一千萬人當中才有一個人能夠達到。
而一旦達到這個能級,內與外的區分就消失了,感官被關閉了。在能級600及其以上的人的感知如同慢鏡頭一樣,時空懸停了——沒有什麼是固定的了,
所有的一切都生機勃勃並光芒四射。雖然在其它人眼裡這個世界還是老樣子,但是在這人眼裡世界卻是一個,和宇宙源頭進化一起協同舞蹈的,不斷浮動進化的流轉。
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無法言語的現像,所以頭腦保持長久的沉默,不再分析判斷。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成為同一個人,觀照者消融在觀照中,成為觀照本身。
能級為600到700之間的藝術作品、音樂和建築能臨時性的,把我們帶到通常認為的通靈的和永恆的狀態中。

Enlightenment: (700 – 1000)開悟

這是歷史上所有創立了精神模範,讓無數人歷代跟隨的偉人的能級。這是強大靈感的能級,這些人的誕生,形成了影響全人類的引力場。在這個能級不再有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分離感,取而代之的是意識與神性的合一。
這是人類意識進化的頂峰。到來這個能級,不再對身體有“我”的執著,不再對其有關注。身體成了意識降臨頭腦的一個工具,它的首要價值就是連接這兩者。
這是非二元性的,是完全合一的能級。在歷史上達到這麼高智能能級的人,這些偉大的"阿凡達"(Avatar,道成肉身的神),用"主"來稱呼最為合適,祂們是:主克里斯納,主佛陀,和主耶穌基督。

Power Vs. Force: The Hidden Determinants of Human Behavior

• 作者:David R. Hawkins
• 出版社:Bt Bound
• 出版日期:2002年02月01日
• 語言:英文 ISBN:9781417663651
• 裝訂:平裝

6/29/2010

6月29日:激發You’re My Inspiration

人的一生如果能有不停的激發inspiration,是件很幸福的事。我的一生就是這樣。

小時候,大部分的台灣家庭都算窮,所以對未來的嚮往很容易。拜電視、電影和當年國民黨的專制,三廳電視、三廳電影裡頭的“有錢外省人”的生活風格成了不知不覺影響人的一種激勵。至少,當我間接的在身邊的人家裡看到真的有這樣的生活風格時,我小小心靈完全被啟發。

當然,拜國民黨當年的專制,說國語被塑造成一個比較有水準的印象,現在回過頭來看這種沙文主義對台灣人的自尊傷害很大,這個傷痕在老一代人的心裡仍然存在,甚至成為很有用的政治炒作籌碼。但是,它對我也有一定的正面影響。那就是焦點放在這些人的外在行為、談吐明顯和我的不一樣,我當時的解釋稱那為品味、水準,我也想要那樣。

國中時開始接觸英文以及西洋的流行。很自然的,因為英文程度不錯,在大學生時代,在大多數人訂閱空中英語時,我開始直接向國外訂GQ、Rolling Stone等英文雜誌刊物。大學時參加AISECS(國際青年商學學生社)社團,激發我的是成為一位有國際世界觀的人。那時候台灣的背景也剛好是如此,例如那時天下雜誌剛創刊,同時引進了時髦的管理學書籍、電視新聞最受歡迎時都會冠上“xx新聞與世界報導”來增加收視率。當時的台灣和我都是一塊大海綿,拼命的要和國際接軌。那是我進入社會前無邪人生的激發。

當然,接觸加發的最好方式就是能到達當地生活。所以自然而然的,在我退伍後一星期後就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念了兩年的書。書唸的不怎麼卓越,能拿到文憑就好;目的是有機會吸了兩年美國的空氣,持續我回台灣時創造卓越人生的激發。

二十一世紀開始,一個現象發生了。每一個人都從被激發逐漸轉為有激發力的人,就是所謂的庶民現象。這幾年,每一個人都可以很輕易的過著過去曾嚮往的有品質的生活。我有一個很切身的經驗。十多年前,我的房子剛裝潢好時,憑藉著之前過去十多年接觸現代裝潢的喜好,把它用在我的新房子。後來,2000年左右,"漂亮居家"這一本雜誌創刊了(當時叫做"玩佈置"。這一本雜誌開啟了台灣後來庶民瘋室內設計的蓬勃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因為朋友的關係,我的房子裝潢被它的第一期創刊號報導了。但是,現在的今天,我的房子裝潢已經沒有什麼稀奇的了,甚至當年的這樣的設計和施工已經是很多新房子裝潢的基本要件。

差不多同時期,有另一個風潮也在醞釀,就是人們開始把外在的追求轉為內在的探討。我們老一輩的人經歷的願意被主導、被馴服的社會、大環境已經在蛻變、消失。對我自己而言,那時候起,我開始屏棄一直對我很有用的外在激發,把它轉為內在,甚至把它當成我的事業在做,一直到一年多以前。

不管是什麼時代,我的人生需要激發不曾停過,無論是外在看到的、體會到的,或是到後來轉為內在的、體驗的。去年開始,我在歸零的過程中,第一次了解到在我的未來可以同時擁有這兩種激發對我的意義。

首先是關於生活品質上的。今天我剛好收到了一篇文章,是David L. Hawkins在1992年的一本書Power vs. Force力量及勢力(註:這兩個英文字其實都是指力量,但是power這一個字是絕對的,force是相對的)的摘要內容。簡單的說,我從裡頭看到了我一直放在心裡,不敢說的一種生活,就是過著國王般的生活(可以參看原文)。這說出了我外在嚮往的激發。

其次是內在的。過去一年,我逐漸找到ㄧ個活出正面能量的路,這一條路很奇妙的讓我不在“浸淫”於自我的探討和了解而已,反而使我想讓更多人可以因為我而也能有這樣的人生。這一份合併的激發很實際也很有力量。

過去十多年,我曾經讀了不少的好書。還記得曾經讀著"活在當下"時剛好呼應自己人生新承諾的那一份溫暖;在"為自己出征"裡體會到自己就是故事裡的主角時的感動;還有在"人生的四大秘密"看出寓言故事裡說的那一種豁然開朗。這一些都曾是我成為自我激發時期很重要的過程。

今天我們其實已經活在一個沒有偶像崇拜,很難再有一位個體讓人想要完全和他一樣,同時大力提倡庶民也很了不起的時代裡。但是,看看外面這一個世界,找不到當年那樣可以簡單激發的因素,是有點寂寞的。

也許地球的暖化、溫室效應、聖嬰、反聖嬰現象,會讓人開始醒覺未來不一定理所當然的永遠存在,但是,人生是一直需要被激發的。

"創造生命的奇蹟"這本書的作者Louise L. Hay在這一本書的最後有一篇文章"在我生命深處",我有很深的個人體會,擷取其中的一部分,分享給你,讓我們彼此的生活都有源源不絕的激發。


在我生命深處 


在我生命深處,有一切無限美好的愛。


我愛我自己,我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我以適當的飲食來滋養它,並裝扮它,而我的身體也回應給我健康與蓬勃的活力。


我愛我自己,因此我給自己一個舒適的家。它擁有一切所需,身處其中令人感到愉悅,屋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愛,任何走進這屋子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能享受到這份愛的滋潤。


我愛我自己,因此我投入自己真心喜愛的工作,讓我的創造力得到發揮,同事之間彼此相愛,而且擁有一份好收入。


我愛我自己,因此我以愛的思想和行動對待每一個人,而我所付出的一切也加倍地回到我身上來。


我生命中出現的人皆是善良的,因為他們是我的一面明鏡,映射出我的模樣。


我愛我自己,因此我寬恕一切並釋放過往,於是我得到自由。


我愛我自己,因此我全然地活在現在,體驗每一刻的美好,並且相信我的未來充滿光好、喜悅與保障──因為我是宇宙眷愛的稚子,宇宙將眷顧我,直到永遠。

6月28日:粗魯和凌霸

這兩天對於粗魯和凌霸有些感想來分享。

在我思考要怎麼分享的時候,我的腦袋很自然把這兩樣東西歸為東西的文化。這兩個東西很惱人,但是,卻是我們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狀況。

先談粗魯。

幾次到中國,我對一個現象的印象很深,就是“粗魯的打斷”這一件事。在辦公室、在餐廳,當兩個人在說話的時候,第三人或是餐廳的服務生不會理會你們兩個人正在說話,他想打斷的時候就會打斷,這就是粗魯。上一次還有一個更深的體驗,就是,課程結束,我和對方在做總結,選了一個舒適的餐廳在戶外。當然,服務生來問點什麼餐、送餐的時候打斷了好幾次。讓我驚訝的是,當我和對方在談正事,他六歲的小孩也在旁邊。當中,這個孩子打斷我們的談話幾次,這個做父親的竟然沒有更正他,反而和他聊了幾句才回到正題。

現今生活還有另一項的粗魯,就是手機。我最大的疑問是,當兩個人面對面講話的時候,當一方的手機響了,這一個電話一定會被優先處理。這樣的情況下,粗魯的不是打電話來的人,是接電話的人。當這一個動作發生時,接電話的人其實是在告訴對面的另一個人,這一通電話比你重要。

這一種粗魯,也發生在公共場合裡,捷運站、火車…等等地方。尤其大聲講著手機的人,你我都碰過,甚至也曾經是做這樣子的事的人。這是一種文明加上隨時要被找到的ego運作下的粗魯。

再來是凌霸。

其實這一個詞以前並不熟,應該是最近的產物。凌霸英文是bully,是強欺負弱、大欺負小的意思。在美國的青少年文化裡,這是一個必經的成長的痛。但是,現在有一個說法,就是在國中高中被凌霸的那一些看來鳥鳥的人,長大後的最痛快的復仇就是成就都比那一些當年有力氣但是沒腦袋的大塊頭,或是大美女的成就來的高。

也許是文化的不同,凌霸在我們小時候的成長過程是有聽過,但是它不像歐美國家是一種文化,還有我們東方人也比較會保護自己,對這一種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會懂得閃、懂得避。

以上談的是外在環境狀況關於粗魯和凌霸的現象。沒有人喜歡在這樣的環境底下生活,如果有意識的選擇的話。

我們臺灣人生長的環境,大多父母都把我們當成他們的資產,所以粗魯和凌霸其實也常常在我們成長的過程體驗過。當父母想要孩子做什麼,也一定要他做什麼不得違抗的時候,粗魯和凌霸就出現了。這一種影響其實是很深遠的,因為很多人一生都逃不開這樣的思維限制,沒辦法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前幾天,我看了一則朋友發給我的文章,提到一些很極端的父母寵孩子的例子。我有一個不同的看法看這一篇文章。

既然這一篇文章的內容是關於父母溺愛孩子的,它其實也在傳遞一個訊息就是寵溺孩子是錯的。當然,文章的內容我覺得是很偏激的例子,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對孩子的寵愛都會有節制。其實,這一篇文章對自己覺得會寵愛孩子、甚至擔心自己過度寵愛孩子的父母們來說是一種凌霸。

我沒有孩子,但是基於我對我小妹以及姪子姪女互動的經驗,如果我有孩子,我一定是那一個寵死小孩的父親,特別是對女兒。如果我有兒子,我也會寵,但是可能標準高一點。沒辦法,這個東西是傳家寶。

寵孩子好嗎?我不知道,這是一種不能主觀的東西。但是,當你在看網路那一些傳來傳去的文章時,留意,凌霸常常發生。而這一個凌霸就是經過網路這一個文明可以輕易的進入你的世界,想想這是一種不著痕跡的粗魯手段。

當你看文章是要你注意飲食,讓你知道你吃的不健康,要改變是一種凌霸;如果文章告訴忙碌的你,你忽略了身邊的人,要懂得感恩,是一種凌霸。

等等….你會說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非常非常的好。請注意,這一類文章符合凌霸的條件的前提是,有這樣的訊息在裡頭:你是錯的,你不該那樣…..。所以,有價值的資訊是中立的提供內容,但是,有隱含讀者是錯誤的的訊息,就包含有凌霸的味道了。

什麼樣的人會被這樣的文章吸引,並且覺得有用的呢?很簡單,就是會看自己不好、懷疑自己對不對的人,也就是常常無意識凌霸自己的人。

會凌霸自己,甚至習慣這麼做的人有一個傾向,就是不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所以,能清楚看到自己會這樣對待自己,是一個很好的醒覺。

當然,有另一種極端,就是有人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好,沒有問題,有問題都在其他人。這樣的人格,我們也都有。就像自我凌霸,也在我們的人生當中一些領域會出現是一樣的。

下一次,當你讀到一些網路文章的時候,或是聽到、看到媒體在談一些資訊的時候,不妨把眼睛、耳朵張大點,看看、聽聽是否你可以分辨出是不是很含蓄的、粗魯的在做凌霸的動作。甚至,當你在和他人互動時,留意自己和對方是不是在做這樣的事。相信我,當你看到、聽到的時候會很驚訝和開心你的看見和聽見的!

6/27/2010

6月27日:MJ教我的事


前天是Michael Jackson逝世一週年。今年年初買的一張DVD昨天才把它拿出來看,是MJ去年計劃在倫敦做最後演出但因為他的過世沒能成行的紀錄片This Is It(中文翻譯為“未來的未來”)。
一直沒看這一部片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一個讓我推延的原因是一但看了這一部片子,我就再也沒有東西可以期待MJ了。如果你有很愛的離開過你,應該可以了解體會這一種心情。

總之,看了,他的音樂一樣偉大,雖然曾經看了他十多年前在他全盛時期在台灣的三場演唱會,也和他短短的像朝聖般和有一張合照,但是,這一部片子的確是可以讓人多了解這一個音樂人偉大的不平凡。

紀錄片中一段他對樂手幾乎完美的要求,之後說的一句話很震撼我的信念,因為他告訴樂手,這是出於愛。當然,MJ沒多解釋,但是這一句話讓我對我自己的要求完美有一個不同的思考:如果是基於我愛的這一件事可以服務到人,當然要讓它越完美越好。當表現不完美的時候,可以再要求,但是這是基於愛。在生活上,我從來不懂的用這一個角度看不完美的事情,我常常只會對不完美的東西和人不高興。不高興解決不了他人的不懂和不了解。謝謝你,Michael,我會記得這一點,用在我的未來。

當然,每一次聽到The Earth Song都會想起我第一次看到這一首歌音樂錄影帶感受到的震撼和不自禁的流淚。看完了這一部紀錄片,雖然演唱會沒能舉行,還是可以感受到MJ原本想藉由這一個演會給人們的訊息:愛這一個星球Love The Planet。

在紀錄片的最後,我看到了是一個謙卑的偉大的藝人如何在服務他的樂迷。有這一個清楚的目標,所有的工作人員會使出所有的才能一起實現這一個目的。我們常常會說盡力,但我從Michael學到盡力的定義是:毅力、耐心和諒解。這是他對所有工作人員最後期許演出成功的心裡的話。

Michael Jackson的音樂成功和我前天看了一部ABBA的紀錄片裡頭,主要寫詞的Bjorn Ulvaes說的一樣,不到完美,他們的音樂不會出現給大眾聽到。所以,他們的一生,都沒有留下很多的作品,但是每一首歌都很精采!

Michael的一生,受到最大的傷是來自他的父親。他從小就被父親當搖錢樹一樣的不停工作,沒有童年。MJ曾在他成功後,有一天問父親,我做的怎樣?想不到這一位父親看這他給他的答案是:你的鼻子真醜!後來,Michael的整形和漂白,我想都是來是這一個一生也醫不好的傷。

心裡可能是處處傷口的Michael不可思議的到處提倡愛的偉大。也許,他的這一種缺乏反而讓他愛的焦點放的更大,愛孩子、愛人類、愛這一個地球。

我個人很愛的一首Michael Jackson的情歌是:Speechless。簡單、濃的化不開的美,以及最後的完美合音。每一次聽這一首歌,都能感受到心裡的愛正源源不絕的湧上來。另外他的一首Stranger In Moscow道出了一種內心的孤獨,曾在我十多年前經歷人生中的一段轉變時,幫我度過,讓我覺得不孤單。這一首歌也曾激發我寫了一篇的短篇小說,十多年前寫的,不知道把它擺到哪裡去了。

以前聽MJ的音樂,都聽到了靈魂裡頭。這一次,看著他彩排的紀錄片,沒有完美的表演(基於保護他的嗓子,他的在裡頭的演唱都有保留),但是卻讓我對我未來做事卻有滿滿的幫助和學習。

這是一種影響力,一種值得我一生去實踐出來的影響力。

推薦音樂:

Speechless – Michael Jackson (連接YouTube)
(選自“Invincible”專輯)

Stranger in Moscow – Michael Jackson (連接YouTube)
(選自“History”專輯)

The Earth Song – Michael Jackson (連接YouTube)
(選自“History”專輯)

6/26/2010

6月26日:給父親的一封信

親愛的老爸,

今天你去參加了遊行,前幾天晚上吃飯的時候,我問你為麼要參加?你忿忿的告訴我馬xx賣台、國x黨怎樣吸人民血汗錢…..等等。我看到了一個老人家的熱情,但是我知道你做這樣的事不需要一個理性的理由,你覺得這是你想表達過去這一些年來,你曾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更重要的是,你的白手起家,和上千、上萬的和你一樣的人成功的讓下一代、下下一代有了今天這樣的生活,但是,我知道在你心裡,你覺得沒有被尊重過。

那一天晚上,我曾試著誘導你重新看待ECFA這一個事件的意義,但是我沒做好,我也不再強問,只是,我心裡在想著的是去遊行會不會影響你的健康?其實,我才不在意我們的意見一不一致,後來吃完飯後我懂了,其實我只在意你的健康。你能參加遊行,而且媽也會去,那就代表你還健康,做事有老伴陪,那我就開心了。

剛剛看了電視的報導。我會看電視是因為下午下起了一場大雨,我想關心在遊行隊伍裡的你有沒有受到影響。我也特別注意到電視畫面出現的參加遊行的人,大都是和你一樣的老年人。我想,這應該也算是一場不錯的活動吧,讓你們同一個年代的人、年齡相近的人、人生經歷過程類似的人能在一起,去感受一起做這一件事的熱情,還有用你們覺得對的方法在保衛這一塊土地。

比起你們這一代,我們就差勁很多了!我們比起你們,是理性了很多,在ECFA這一件的看法上也許和你們的體驗感受不同,但是,我不知道如果真的需要我們這一代站出立場時,我們是不是會像你們這麼熱情、主動。也許我們這一代想到未來的日子還很長,反而就顧頭顧腳、綁手綁腳的,習慣當個幕後的評論者。不過,就和你正在做的一樣,我們也會用理性保護你在保護的東西。

我曾經對你說過,我很不能忍受你們老人家的熱情被一些媒體和政黨消費,但是,聽著你興致勃勃的替陳x扁辯護,說他沒錯,錯在他娶了一個貪錢了老婆的時候,我也知道,你的世界有一部分我是進不去了。但是,我知道這沒關係,因為,你有你想這麼看事情的理由,而我尊重你的看法。如果你的這一個世界讓你活的有熱情,管它是什麼樣的看法!

我很得意我們現在完美的關係沒有因為這件是彼此不同的擁有看法而受到影響。我心疼的是過去一些人曾經沒做好的,對你的影響是如此的大。我期盼這一個世界不會重蹈過去人的愚蠢,而你教會了我一件事,那就是去過一個包容、感恩和尊重生命的生活。

晚上雨沒有停下來,反而下的更大了。今天我感謝你過去一生為這塊土地所做的一切貢獻,也希望你今天的遊行玩的開心,有著熱情洋溢的一天!

兒,敬上

6/25/2010

6月25日:夢及稟賦效應

今天學到一個理論,叫做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意思就是一但我們擁有了一樣東西,覺得這個東西是我的(實質的或是感受上的都算),我們就不願意失去它。一但有了這一個稟賦,而如果發覺我們即將會失去這一個東西,我們很容易做出衝動的決定,別人要付多少的代價我們都不會放棄這個東西。或者是,我們會盡一切的力氣去繼續擁有它。

人們生活中最大的恐懼都是來自失去(fear of losing)。

昨天我做了一個很精采的夢。夢很長、場景很多,出現的人物也不少。醒來之後想了想到底這一個夢在給我一個什麼樣的訊息?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放棄了自己來解這一個夢,於是繼續讀書,想不到從書裡頭看到的這一個稟賦效應給了我答案的開始。

這一個夢和我要做的訓練有關,和中國有關。簡單的說,我已經把中國定為未來我做訓練的地方,過去幾個月的幾次的造訪和做了訓練,以及對當地一些人的心力投注之後,稟賦效應已經在我身上產生。對於這一個未來,我也有很強的不確定感。

在我的夢裡,我正在中國做的一個訓練,這裡頭有一位很優秀的被台灣畢業生在裡頭,但是他顯得很無力,因為大陸的學員很不在狀況裡頭。同時,還出現一位對我有迷戀的台灣畢業生也在那裡,搞砸了訓練,她的精神狀況也很不穩定。我一方面忙著應付著她,一方面又得趕快解決教室裡正在持續的課程。在我焦頭爛額的時候,一位美國老講師和我認識的一位台灣翻譯插了進來,代我補這一個忙不來的空檔。可是,這一位老講師做的訓練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等我要做我要做的下一個訓練的時候,我已經累得做不來了!

接著,聽到了我弟弟告訴我的一個消息:香港和大陸之間的出入境門檻已經完全廢除。簡單的說,就是兩地已經可以無障礙的自由進出,就像大陸內地的城市間彼此可以自由進出一樣。在夢裡,當我知道這一個消息,直覺的大勢不妙,香港完蛋了。

後來的夢裡,我竟然在山裡教人採竹筍。我挖竹筍的功利一流,甚至在教人如何找到新嫩的筍子。

當然,和過去的夢裡常常出現的情境一樣,我在處理那一位精神不穩定狀況的學員時,我曾經輕輕一跳就飛了很高,在夢裡我的兩地之間的行程是很容易的。

解夢很重要的幾個記憶,一是夢境的顏色,另一個是在夢裡時的情緒和體驗。

這一個夢是彩色的,但並不是繽紛的色彩呈現;體驗上來說先是焦慮,後來是平靜的。

下午,我繼續讀著書,後來空檔時我突然有一個轉換。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我有沒有給任何人也帶來焦慮了?當下想到上海公司的人,想到自己這幾天的等待和稍有煩燥的現象,想到我忘了在當下只能決定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想到我真的忘了投降,想到這又是一個我生活中一定會在極度平靜後出現的極度不安的循環。

學到了稟賦效應的自動化原來是這樣,我開始可以引導自己回到平靜的接受狀態。就好像我忽然進入一個網頁,一直等不到我要看的東西出現,開始煩躁。然後,一個指令出現了,按了它,又將我重新帶會到之前的頁面。這一個指令叫做re-direct,重新引導。今天,稟賦效應是讓我可以重新引導回到我行的通的生活狀態的指令。

從昨天的夢,到今天讀的書;從不知道自己已經處於焦慮,到醒覺後將一切事情會發生的焦點導回到自己身上,重新找到投降接受的平靜。今天,過的真是太有意思了!

6/24/2010

6月24日:恆星與行星

我曾經在一些訓練場合,和人分享我給人生打的一個比喻:恆星和行星。

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裡,我們要嘛是某些人的恆星,他們跟著我們轉;要不然我們就是某些人的行星,跟著他們轉。這個恆星行星角色的選擇,裡頭反應的是我們的行為習慣、我們的自我價值觀,我們的負責任或是不願負責任的態度,我們的擁有感或是被剝奪感…還有我們的渴望。每一個當下能看到自己是恆星還是行星,對瞭解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恆星是父母,行星是子女。
恆星是付出者,行星是接受者。
恆星是主宰,行星是服從。
恆星是愛,行星也會愛。
恆星有力量,行星也會有力量。
恆星會犯錯,行星也一樣。

但是身為人,我們的運作是這樣的:

恆星是父母,行星是子女。
恆星是付出者,行星是索取者。
恆星是主宰,行星是叛逆。
恆星不懂的愛,行星不願接受愛。
恆星有力量,行星變得抗拒。
恆星犯了錯,行星覺得自己是錯的。

當然,人的恆星行星關係不是一直都是上述的運作的。曾經,我們都不是這樣。

我們在六歲以前是個孩子的時候,而且年紀越小,吸引力越大,那時候和父母的關係彼此都是恆星。孩子會成為家中的恆星是因為他們禁不住就會這樣,They can’t help it!想像一個家庭聚會,當有一個小孩出現時,所有人都會自動成為他的行星,跟著他轉。大人呢,在一個小孩開始懂得學習之後,就慢慢的把他的這一份上天賦與的吸引力拿走了。大人會這樣也是因為他們禁不住就會這樣,They can’t help it!

很多人窮極一生,即使已經成為一顆閃耀的恆星,但是心裡真正的最大渴望還是停留在:我的爸爸是不是會引我為傲?或是,我的母親是不是真的會認同我?

我們的性個裡存在很深的關於恆星或是行星的行為特質。這也決定了我們怎樣的在看待這一個世界,決定了我們在人生中的態度。你有親密關係嗎?誰是恆星?誰又是行星呢?你有孩子嗎?你願意讓他人生成長的路上保有那一份恆星的特質嗎?工作上呢?成為一顆恆星和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其實沒有什麼關係,這和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息息相關。

其實我們都被賦予成為一顆恆星的權利,而且心裡都渴望有一個更大的力量成為我們的恆星,因為我們是人。有了這一個更大的力量,當我們成為其他人的恆星時會更踏實。也許宗教就是這樣子產生的。如果能找到自己對這一個世界存在的價值,也有著一樣的力量,那就是去貢獻。

其實,這一個世界親人彼此之間不一定只是恆星行星這樣的關係。看看這一個宇宙,有這麼多的恆星,卻是和諧的運作著。我相信一個懂得服務一個目的會使的每一個人的一生都閃閃發光。

去年曾經和講師Amelia Rosenberg一起在大師課程裡的時候,聽到了她放的一首歌,是John Denver的It’s About Time!接觸訓練課程這麼多年了,第一次聽到這一首歌還是很讓我震撼和感動。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

There's a full moon over India and Gandhi lives again.
印度上空一輪明月,甘地又再世。
Who's to say you have to lose for someone else to win?
誰說你贏的時候一定有其他人輸呢?
In the eyes of all the people, the look is much the same,
眼睛裡,所有人看起來其實都一模一樣。
for the first is just the last one when you play a deadly game.
當你玩一個致命的遊戲,第一個其實是最後一個
It's about time we realize it, we're all in this together.
該是時候我們應當明白,我們都一起在這裡頭。
It's about time we find out, it's all of us or none.
該是時候我們發現,不是我們全部就全都沒有了。
It's about time we recognize it, these changes in the weather.
該是時候我們看到,欲勢待發的改變。
It's about time, it's about changes, and it's about time.
該是時候,關於改變,而且是時候了。

There's a light in the Vatican window for all the world to see
梵蒂岡窗台的一盞燈,為了讓全世界看到
and a voice cries in the wilderness and sometimes he speaks for me.
來自狂野的哭聲,有時喊出的是我的心聲。
I suppose I love him most of all when he kneels to kiss the land,
當他跪著親吻大地時,我想我愛死了他。
with his lips upon our mother's breast, he makes his strongest stand.
當他用嘴唇親吻著我們母親的胸膛,他站出了最強的立場。
It's about time we start to see it, the earth is our only home.
該是時候我們開始看見,這個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
It's about time we start to face it, we can't make it here all alone.
該是時候我們開始去面對,我們在這裡沒辦法孤單的做到。
It's about time we start to listen to the voices in the wind,
該是時候我們去聆聽風中的聲音,
it's about time and it's about changes and it's about time.
該是時候,關於改變,而且是時候了。

There's a man who is my brother, I just don't know his name.
有一個人他是我的兄弟,只是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But I know his home and family because I know we feel the same.
但是我了解他的家和家人,因為我知道我們的感受都一樣。
And it hurts me when he's hungry and when his children cry.
但是當他飢餓,當他的孩子哭泣時,我好痛。
I too am a father, and that little one is mine.
我也是一位父親,那個小小的孩子也是我自己的。
It's about time we begin it, to turn the world around.
該是時候我們開始,去扭轉這一個世界。
It's about time we start to make it, the dream we've always known.
該是時候我們開始去創造,我們一直心知肚明的夢。

It's about time we start to live it, the family of man.
該是時候我們這樣去活,我們是人類的大家庭
It's about time, it's about changes and it's about time.
該是時候,關於改變,而且是時候了。
It's about peace and it's about plenty and it's about time,
它是關於和平,它是關於豐富,而且該是時候了。
It's about you and me together and it's about time.
這是關於你我一起來,該是時候了。

這首歌寫在七零年代,時空背景已經很不同了。只是這一首歌讓我想到,人生是值得去為夢想做點服務的!

推薦音樂:
It’s About Time – John Denver (連接YouTube)
(選自“Portrait”專輯)

6/23/2010

6月23日:關於性格

美國的朋友YY給了我email,和我分享她讀了過去三、四天的內容和她最近的生活。我覺得她的分享很棒,鼓勵她直接放在部落格裡頭和其他人分享。YY和另一位朋友L先生和我都是屬於獨行俠型的人,都習慣有效率和當事人直接溝通,所以不太習慣直接回復在部落格裡。我們有著比較相近的語言,甚至性格。

說到性格,YY在和我這麼多年的互動裡,有一個習慣,會用道歉的方式去在和人的互動開場,再聊她的東西。我笑她如果她能夠有意識的每一天醒覺,改變她的這一個習慣,她的人生一定會很不同。

我呢?最近藉由玩電腦遊戲也醒覺到自己一個性格。我喜歡玩遊戲,也喜歡贏。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我發現我贏的定義是不只自己贏,要其他三家都輸了我才爽。爽,原來是建立在其他玩家的輸。這一個醒覺讓我有意識的做了一個人生重要的焦點決定:我贏其實就夠了,所以,我要有意識的去停、看我人生的遊戲朝著這一個決定走。簡單的說,贏和爽是兩碼子事。人生的體驗不需要建立在其他的輸贏上先,我才能真的創造共贏!意識到我的行為習慣,決定改變,因為我要我的人生更好。

我另一個性格上的醒覺是看新聞時,腦袋會自動化的把所有事件和我變得相關,然後在我的腦袋評估一番,彷彿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法庭的法官。當然我也了解,我的批評如何,其實都是在反映我自己的狀態。多年下來,我現在有時會自動化的批評,有時會充滿同理心的體驗新聞事件的人。我分析了我自己,批評時心是關的,腦是動的;有同理心時,心是開的,腦是關的。清晰自我狀態,心開的頻率多了,也真能夠開心,我逐漸開始在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

性格、行為習慣我們改變不了,但是可以多了解、做有意識的選擇。最近去誠品書局買了一本書:別讓性格壞了你的決策The Impluse Factor: Why Some Of Us Play It Safe And Others Risk It All。

在我的文章裡,我曾經提到今年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個醒覺是關於抑制熱情。這一本書主要琢磨的性格是在關於冒險上。我這一類型的人常常因為性格上的衝動(做心裡被召喚的事)願意冒險(我的詮釋就是我指的熱情)。我自己看到的改變是以我的大目標為重、壓抑熱情,我期待這一本書有更清楚的描述。同時,我覺得這一本書是作者Nick Tasler為我而寫的。

書裡頭提到人的性格和身體裡的構造有關。我這樣的人佔人口的四分之ㄧ,特點是很容易根據心裡的直覺做事,比較不會顧慮環境因素。我想早年到大陸去的台商應該也都有著這樣的性格吧!

通常我們對於自己擁有的獨特性格常常會顯得過於自負或是過於抗拒。能夠中立的擁抱自己的性格,古人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這一本書閱讀越有趣,我有點欲罷不能。如果你也是這樣類型的人,或是身邊有這樣性格的人,這是一本很好的了解的書,推薦你和我一起來讀一讀吧!

6/22/2010

6月22日:Gay、胖子、歧視和同理心

六月份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除非你的生日、結婚或其他紀念日、或是即將在這一個月畢業,否則六月對你的意義不大,它就只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月份而已。但是對同志而言,特別是美國的同性戀而言,六月稱為“驕傲的月份pride month”。在這一個月,美國各大城市都會有著同性戀遊行的舉辦。

如果你不是gay或是你從來不了解gay,你真的很難去體會到gay的掙扎和生活裡要過一個快樂、幸福的簡單日子有多挑戰。

不只是gay,在美國有另外一種族群,從小到大生活裡也充滿了種種歧視,和gay一樣,生活裡常常碰到一種來自社會給的訊息:你是錯的!這一個族群的人就是:胖子!

去年,美國有線電視台Lifetime推出了一個新的影集,叫做Drop Dead Diva。這一個影集的故事背景是這樣的:

兩位女主角,一位叫做Jane,32歲,是一名成功的律師,有一名私人助理,聰明,但是她不太在意外表,而且她很胖。另一位女主角叫做Deb,24歲,是一位模特兒,頭腦簡單,非常在意流行時尚,而且有一位很正點的男朋友叫做Grayson。

同一天,Jane的律師事務所跑進來一名瘋子,拿著槍要找律師事務所的老闆Parker。Jane替她的老闆擋子彈,中槍。同時,Deb在前往電視台應徵節目女助理主持人時,開車不專心出了車禍撞到卡車。兩人都當場死亡。

Deb忽然間來到天堂,一個很有創意的天堂,她不經意的一個動作,卻讓她回到了人間…..但是卻跑進Jane的身體裡頭。然後,一集又一集的故事從這裡開始發展……..

這一個影集,我只有一個形容:非常非常好看!一般來說,美國有線電視的節目品質和製作水準總是比不上老牌的三大無線電視台,但是,Drop Dead Diva改變了我的看法。

每一集節目裡頭都有兩個或更多的法律訴訟案,編劇巧妙的將它們和故事裡的角色串聯在一起,它同時成功的描繪出美國社會裡對一個胖子的影響,有立場但是又在不知不覺中讓觀眾轉變了固有的偏見,滋生出同理心。這是一部很成功的律師電視影集。喜歡醜女貝蒂Ugly Betty、艾莉的異想世界Ally McBeal和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的人一定會很喜歡這部電視影集。

在人生當中,能讓我們活的喜悅一點的就是多一份同理心。但是,我們卻很少、也很難給自己。當然,社會的貼標籤行為是一股很大的負面力量,尤其當這一股力量已拿走我們身邊在乎的人的醒覺判斷時,直接的就變成我們的壓力。

但是,這社會上同時也有一群人努力不懈的在和社會的這一股負面力量做導正的工作。所以,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努力,美國的同性戀終於可以為自己的憲法權利爭取身為一個人的平等尊嚴;在美國崇尚表面社會下,被教育胖就是錯,終於有一部值得讓人喝采,像Drop Dead Diva這樣的電視影集出現。

接觸一些和我們無關,但是間接相關的資訊、娛樂或是人,它擴展了我們的視野,也可以讓我們的心變大,也許最後可以因為這樣的過程去找回對自己的一份同理心。因為,即使你不是gay,不是胖子,但是我保證你,在你的心裡,也有一個地方住著你關於對自己的歧視,來自過去的。

最近我漸漸的在不同的電影或是電視裡看到這一句話的出現:如果你不為你自己站出立場,誰會呢?如果你不愛你自己,誰會呢?感謝好萊塢娛樂工業有良知的在對人做貢獻。想像一下,當這兩句話變成所有人互相支持的“普通話”,這一個世界一定可以有很大的不同。

我想再加上的兩句話是:

如果不是現在?什麼時候?
如果不是你,是誰?

噢,還有,你要什麼?

6/21/2010

6月21日:你有沒有良心?

今天看了一則新聞:北京的中國工商銀行出現了一個假的提款機,有人上當將提款卡插入後被騙子將帳戶裡頭的所有存款提光。又是一個沒良心的社會事件。

其實今天我也收到一通電話,說是桃園的某一家郵局的行員打來的,信誓旦旦的告訴我(當然知道我的名字),說某某人今天上午拿了我的存摺、印章到他們的銀行領錢,打電話來和我確認這一件事在先…….。聽來這一個女人的口音是大陸人,於是我決定不聽完她說的話,決定質疑她。我說,小姐你根本不是台灣人,是大陸人,聽口音就知道了。她真有趣還認真的回答我說因為她來台灣很久了,繼續說什麼我就沒興趣了,因為我當時在忙著全家旅遊的事,突然不想和她玩下去,就掛了電話。

沒良心的人!

沒良心的人都做些什麼呢?騙人!騙誰呢?當然是騙和他一樣的人,只有和他一樣的人才會讓他騙的到!你現在應該會質疑我難道我是在說:被這一些沒良心的人騙到的人也沒良心嗎?我沒這麼說,我說的是和他一樣的人,沒有conscious的人!

英文conscious這一個字有兩個意思,一是良心,二是醒覺。沒良心的人只能騙到沒醒覺的人。很多時候我們沒醒覺時常常會被自己的沒良心主導,這是讓我們不開心的一個關鍵。

兩個人在一起,沒有醒覺的一方會被沒醒覺另一位操弄、控制,搞的彼此在一起很不開心,常常兩個人會說出沒良心的話、做出沒良心的事。難怪我們常常聽到一方在控訴另一方:你這一個沒良心的!下次當你聽到自己說出這一句話的時候,那是自己在提醒自己,我沒醒覺!

沒醒覺什麼呢?沒醒覺到自己沒醒覺!

我們的生活裡處處存在著像極了在北京的那一個銀行裡出現的假的提款機。我們把提款卡插了進去,但是被吃到了,後來發現所有的存款都不翼而飛。在生活裡,我們常常會這麼說:我的感情被騙光了!我對人的信任已經蕩然無存!男人都是豬!女人都是感情騙子!有人罵了一輩子,卻還堅持只用這一台提款機!

所以我會這麼說:沒有醒覺的人到處碰到沒有良心的人!因為,物以類聚。沒什麼複雜的道理在裡頭,因為都是unconscious!沒醒覺的時候,其實付出的代價是不小的,不管你喜不喜歡,自己常常會沒良心,對身邊的人,還有更常對自己!

今天打了個沒良心電話給我的這位女士,不管你是誰,謝謝你打了這一通電話給我,讓我今天得到一個有價值的區分可以貢獻分享出去。

沒有醒覺的人到處碰到沒有良心的人!謝謝沒良心的人的出現來考驗我的醒覺!對了,最後有一個問題可以問自己的:你有沒有讓自己和任何心裡頭知道、認為沒良心的人有著一個固定關係的?如果有,那一個人是誰?和你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你有這樣的人在身邊,那你對你自己真是沒良心啊!噢,不,我說錯了,應該是:你真是一個沒醒覺的人啊!

找回你的良心吧!

6/20/2010

6月20日:看我如何出賣台灣

今天下午和W小姐及T小姐在公館的Starbucks碰了面,聊了很多東西,大都是我在講,她們是很好的聽眾。其間,W小姐支持到我一件事,就是關於在中國做訓練的焦點,還有也幫我找到今天在部落格要寫的東西。

找到這個今天的主題是因為我們聊到大陸來台觀光的人現在一天可以有一萬人次了,但是,這個蓬勃的市場卻還在看到台灣人的削價戰爭。聽說,大陸人對旅行團安排的吃的大都不滿意,甚至聽說連永福樓提供的食物都讓他們不喜歡,因為一桌十個人的一餐是一千五百元。不管這是真是假,台灣人做生意都喜歡用低價搶客人不不爭的事實。我一直認為這和台灣人不懂得看待自己的價值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一個例子是鴻海代工蘋果的東西。蘋果每賣出一樣產品,可以得到售價一半以上的利潤。富士康每賣給蘋果一樣代工成品,只能得到成本價的10%不到的利潤。我曾經在其他文章裡提到,我們只能當歐美品牌的手和腳,大陸的勞工只是細胞。根本的問題是我們不懂的看待自己的價值,不懂得尊重其他人的智慧價值,到最後,我們賺的都是“血汗錢”。

我們並不比西方人笨,事實上是我們都太聰明了。我也曾經分享美國研究機構對中國人的分析。所以,我們的問題是不小。

但是,我們的優點也不少。這一些優點和我們不懂得炫耀我們的價值有著直接的關係。

記得應該是去年吧,我看了香港、韓國甚至美國各大城市推銷他們自己的廣告,曾經身為廣告人的我,很自然的就在想,我會怎樣的為台灣做一個推銷我們的廣告呢?

今天和兩位朋友聊起這一個話題,我不假思索的就說出了這一個廣告的標題:

歡迎來到一個不吸引你的地方:台灣

以下是我的文案:

不像香港,台灣真不懂得包裝
不像中國,台灣不會讓你那麼興奮
不像新加坡,台灣沒有那樣的效率
不像日本,台灣沒有那麼的進步
不像泰國,台灣沒有那樣的熱帶

我們只像我們自己。我們有的是一顆心,一顆真心。因為我們在乎我們做的好不好,對自己愛的人,對來自外地的人。

我們有的是信任,我們對人打開心的速度直接、喜歡幫人。我們喜歡接待外人,給人最好,因為我們在乎我們做的好不好。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這樣。

我們在乎任何一段和人的關係,因為我們很容易把心掏出來,然後在乎對方好不好。

這一些東西我們包裝不起來,也做不來。但是,曾經有一個對來台超過半年的人做的調查告訴我們,如果你只在臺灣停留不到一星期,你會覺得我們很不吸引人,因為表面上的東西我們比不過任何其他亞洲國家。但是,這一些在台灣待過六個月以上的人告訴我們,從此之後,他們都愛上了我們。

一個值得你待的長一點的地方,台灣,因為值得你探索,你會愛上我!

好了,這就是我出賣台灣的廣告。這文案裡頭有沒有讓你看到你的影子呢?

6/19/2010

6月19日:意外大收穫

這次到上海有一個意外的大收穫。邀請我去的K先生本身也做訓練,在我們談話的一次過程中,他拿出了一份書籍清單給我,請我幫他在台灣幫他找清單上面的書。這一份清單是他曾經上過一位美國講師Keith Benz教講師的課裡給這一些中國當地的成長訓練講師的一份建議他們讀的書單。

讓我意外的收穫不是這一張書單,而是這書單的一開頭有一個類似守則的東西在介紹書單前先開宗明義。它總共有六條,在這六條守則之前,有這麼一句話開始:As a Trainer, I agree to abide by the following Code of Ethics and Conduct. 身為一名講師,我同遵守以下的道德和行為的規範。

Keith Benz已經七十多歲,是這一個業界公認的大師級講師。我上過他的Simply Be天人合一,四個月的課程。這個課程也叫做SN(Source Network)泉源網絡,或是Odyssey溯源(六個月)。課程名稱不同,但是都是他設計的課程,是關於醒覺、突破、實踐後的,我成為終極的成長課程。

將近十年前我在他的課程中第一次體會到一位中立的講師的力量,還有那一份大師的特質。我從來沒這麼有意識的想過,但是,也許那時候他已經在我心裡灑下一個種子,關於從他身上看到我要成為一位甚麼樣的講師。

雖然當年在上他的課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去告訴我自己要成為和他一樣的講師,因為當時我壓根兒沒想到要成為一名講師。當時,我只做了一個承諾,要成為一個每天都有醒覺的人。當時當然也沒想到,這兩條路會後來走在一起。

他這個講師的規範,我當時在上海看的時候,直覺上把它拿來當我的鏡子,照應我是一個什麼樣的講師。但是,今天我忽然有種頓悟。它不是關於講師的,它更也是關於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因為,如果不能成為這樣的人,當然一定不能成為一位這樣的講師。

因為這樣的頓悟,所以今天我決定把這規範和大家分享。如果不單單只看它是一個關於講師道德行為的規範,而是關於過一個成功卓越的人生呢?我發現,原來這樣的規範用來支持人生很行得通。

1. I hold the physical, emotional, and mental safety,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each participant as my number one priority.
我將每一位學員的身體, 情緒, 和心智安全, 健康和福祉當成我的第一優先.

2. In my language and actions, I respect the dignity and worth of each individual.
在我的言語和行為上,我尊重每一位個體的尊嚴和價值.

3. I treat all people as equal, regardless of race, gender, religious faith, or cultural or economic background.
無論種族, 性別, 宗教信仰或是文化或經濟的背景, 我平等的對待所有人.

4. I respect each participant’s religious and cultur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我尊重每一位學員的宗教和文化的信仰和實行.

5. I ensure that all participants have clear choice at all times as to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ny training activity.
我確保學員在任何訓練活動的參與中隨時有清楚的選擇.

6. I strive at all times to live the values of choice, responsibility, honesty, respect for each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integrity, and 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我努力隨時活在選擇的價值, 負責任, 誠實, 尊重每一位個體, 貢獻, 誠信和承諾於卓越裡.

當我看到了這六條規範的價值,承諾於它用在生活上,它就再也不是一個規範,而是我的人生原則,而當我走進訓練教室,我是帶著我的人,我的當下去支持人學習,它就再也不是幾條叫我不能犯錯的規定而已。

這六條規範,頭五條是關於對待其他人的,最後一條是關於自己的。它的精神是付出給人,但是基本是從自己開始。

這六條規範,如果把學員、每一位個體改為孩子呢?改為同事呢?改為客戶呢?改為屬下呢?改為家人呢?如果把訓練參與改為人生的參與呢?我看見了一樣的巨大的改變力量。因為,它的精神是付出給人,但是基本是從自己開始。

我們身邊的人是幫助我們成長最大的力量,也是幫助我們檢視改變的如何了的最亮的鏡子。這一切,都是從自己的第六條開始。

這個到上海得到的意外收穫真的好大。

6/18/2010

6月18日:悶的時候

我們的農民曆真厲害,它說過了端午就是夏天了,果然今天的天氣既潮濕又熱,下午起了很大的風,我雖然奉行儉約綠化原則,待在家裡還不至於那麼不舒服,但是,心裡卻是悶的很。

悶歸悶,心裡倒是很清醒,這就是所謂的one of the dark days了(黑暗的一日)!無緣無由的可以很moody(鬱悶)。下午腦子跑出來了一句話:When you’re inspired by no one, who can you turn to?當沒人可以激勵你時,你可找誰呢?當下,也只有自己了。

我是個需要找激勵的人,也許是基於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個性。過去幾個月看電視、電影、看書都得到了很多的激勵,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六月開始,感覺像是進入了旱季,今天更是如此。

Moody的我很容易覺得怎樣做都不夠。這是怎樣的在我人生開始,我想不起來。但是今天在和自己這一個情形相處的時候,心裡跳出了一句話觸動到了我:過去的再也回不來了!心裡頭當時酸酸的,說不上來到底怎麼了。

我也發覺到我的生活上有這樣的高高低低,似乎有它的週期的。也許現在在我的人生上的一些未來選項還不確定,和自己莫名的鬱悶今天剛好走在一起。但是基本上我有一個底打的挺深,那就是I have faith in life!我對人生有信心,我相信人生。

我的電腦也很配合,慢的不得了,剛剛小姪子從樓下打電話問我網路怎麼變得那麼慢,我回他我也不知道,就告訴十歲的他耐心的對待這一個情況吧。那時,剛好寫了兩段,那話好像是在對自己說的,於是我把電腦關了,讓熱得不得了的電腦冷卻一下,同時也完整聽完了Andrew Lloyd Weber韋伯新完成的歌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劇魅影的續集:Love Never Dies愛無止盡。人生有時候,除了等待,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就像門口的馬路,弄了三個月,今天才終於鋪上了柏油。如果不選擇抱怨,就選擇包容,和它共舞。

我人生開心的最大的阻礙,是來自過去的人生經驗。如今,藉由醒覺、等待與共楚、任由自己的對話流露、再等待,隨遇而安,自己的轉變速度是可以快了。

一天就要結束,寫了上述的文章,看,我真的好多了,不悶了。與你分享,但願在你遇到人生當中這麼些的日子的時候,有個練習的方向,然後迎向新的一天!

6/17/2010

6月17日:史上最挑戰的安排

近一年來,我發覺自己的一個改變是越來越family oriented。今天一早載老弟去機場搭飛機到大陸,後來整天的時間都在進行一件我認為是史上最挑戰的安排:全家出國旅遊。

我把今天晚上我發給家人的郵件和你們分享吧,希望你可以從中體會到為什麼我稱它是史上最挑戰。

眾姊弟妹們,

今天詢問老爸的結果, 我把所有狀況做個總整理, 報告如下,

1. 爸的底線是每一位補助二萬元, 意思是總共28萬
2. 這一次的峇里島算是豪華之旅, 又碰上暑假旺季, 所以, 我根據以下旅行社給我的訊息估算, 14人的總費用(包含吃的和野生動物園門票)要58萬.
3. 所以這一趟行程要可以成行, 每一個人另外要負擔25,000. (爸媽超過的部分也算我們的, 包含爸媽升等商務艙的兩萬元)

好了, 以下是我要你們決定的部分

1. 要成行, 每人自付額25,000. 同不同意
2. 這一個行程作廢, 改用爸媽的旅行社安排的清邁行程.

你們做決定以前, 容我先分享以下我的看法

1. 這一個全家出遊的大考驗是在滿足大家的需求. 爸媽習慣一站又一站的團體觀光玩法, 住的地方越便宜越好. 但是, 你們可能會比較想要住好一點的, 隨興玩. 這一次這樣的安排有最大的可能符合到所有人的需要(你們可以看以下我問旅行社, 從他給我的回覆大概可以感受一下你這一次旅遊可以體驗到的是甚麼*)
*附註:在此省略這一部分

2. 如果讓爸找旅行社辦, 以他的預算辦出來的行程, 讓我想到了幾年前的台東之旅, 可能第二天就有人要翻臉了.

3. 全家人旅遊大家都得妥協一點, 至少老爸對去峇里導這次的安排沒意見, 只要不讓他出更多的錢. 媽的部分可能就要讓小妹去做點事了, 因為媽去過峇里島兩次, 看來比想去泰國的清邁.

4. 以下是我要談的重點. 這一次的旅遊最不盡人意的應該是在我們要出的費用上了. 但是, 想想這樣的旅遊, 如果沒有爸的補助, 我們每一個人要自己成行這樣的安排,要出的費用至少要四萬五. 暑假的出遊花25,000是玩不到這樣有品質的. 所以囉, 用這個角度看是不是會有不同的體驗. 當然, 這對每一個人來說也是一個不爭的負擔.

5. 要辦一場全家出遊, 有能滿足所有人, 特別是兩,三代人的確是一件很挑戰的事. 這一次辦不了, 以後也應該容易不到哪裡去吧.

6. 最後, 想想, 我們要辦全家出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對我來說, 不就是全家可以在一起吧. 我知道,這也是一個機會讓爸和他愛的孫兒女多相處在一起, 我們姐弟妹順道玩一玩, 可能多一些機會連結連結. 基於這一個目的, 我是願意付這一個25,000的代價的. 因為, 說了這麼多年, 老實說, 要辦這樣的活動, 每一次要面臨的挑戰都一樣, 問題也差不多. 這一次辦不成, 以後機會也不大. 另一個選項當然是讓爸去安排囉.

附帶說一下, 若大家都同意這一次的峇里島行程, 一人自付25,000的話, 行程改回原來的7/30-8/3, 改搭長榮

好啦, 我說得夠多了. 你們不管決定如何 (峇里島或清邁或不去, 請三選一), 都在明天中午以前告訴我妳們的決定吧!

當然,你看這一個mail可能有些疑問是關於出我們家人出費用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我們每一個家人的經濟狀況都不相同,所以我就保留回答的權利。重點是,這其實不也是我們每一天面對家人、工作、朋友等等要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時會面臨的類似情況。

尤其是當家人間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每一個人更容易有各自的立場,喜歡不喜歡,甚至有另一半要考量,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其實,我的第一反應也是這樣。要改變我老爸老媽對旅遊的既定想法比教我高齡九十的祖母翻跟斗還難,但要所有人配合我爸媽的玩法,到最後只後變成所有人的酷刑。上一次全家的台東遊之後,小孩都再也不願意參加了。所以這一次的旅遊我除了“利用”父母愛子女、更愛孫子女”的事實,安排一個最少人要妥協的行程(兩老囉)外,我更在意的是不是能有下一次。

成長了這麼多年,也做了這麼多年的訓練,這一次終於淋漓盡致的用在自己家人身上,咻,這麼多年來承諾讓自己有所不同,挺好的,真的挺好的!

如果你是我的家人,看了我的mail,你會做的選擇是什麼呢?

6/16/2010

6月16日:想聽為人父母的聲音

發現自己變胖已經將近一個月,以前只要看到體重超過76公斤,一定會想辦法把它降下來。這一次摸摸自己有點圓的肚子,腦子第一個聲音跑出來的是:好可愛!從那一天起,我好像開始真的不太在意體重了。

過去一年來我的飲食養成了一個習慣,起床後喝一杯果汁(裡頭大概有十種水果和蔬菜),下午一杯咖啡和一塊起司蛋糕,晚上一碗飯。這一個習慣剛開始還讓我瘦了好幾公斤。最近三個月來,這個習慣依然維持著,可是體重卻沒維持住。今年起,每一次到中國,都會吃到比較油膩的食物,特別是在中原的地方,不知道這和我體重增加有沒有直接的關係?

前幾天的情緒起伏是比較大一點,今天像是會走路的植物人,沒什麼特別的感觸。這兩天因為端午節的關係,吃了幾個老媽包的粽子,同時今天和兄弟姐妹們定好了全家一起在暑假出國玩的地點和行程。但是,遺憾的是二姐一家人決定無法同行。

我這位二姐和姊夫一生都在國立大學裡當公職人員,有三個很卓越的女兒。大女兒幾年前台大畢業後到了英國唸碩士,現在很有承諾的在當現代農夫。二女兒去年清華大學畢業,不是很認真的工作的一段時間,今年也要到美國唸研究所。最小的女兒去年就到美國唸大學,今年要升大二。

我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所以我沒辦法放自己在做父母的人穿的鞋裡頭。但是,我看到了我二姐姊夫一生都在為培養三個女兒做準備。我都不敢想像,讓三個女兒一個一個到英國、美國唸高學位,他們犧牲了多少的享受,今天和二姐確認全家出遊的事,第一次感受到了她所面臨的壓力。

我真的不懂做父母的在養兒育女上要面臨的種種挑戰,我也很想多了解為人父母的看法和心得,所以今天想求教如果你當父母的人,可不可以和我分享,你的挑戰是什麼?你對你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可不可以先說明不是關於要孩子快樂就好、對國家社會有貢獻、做個有用的人之類的關於being上的答案,我想知道的是關於你的do和期望孩子的have上的)?能越明確的說出期望越好,還有你做了什麼樣的準備?請你用你的經歷讓我可以有所學習好嗎,謝謝你!

6/15/2010

6月15日:談“合作”這一件事

好朋友T去年初和人合開了一家公司,年底就結束營業了。她的合資夥伴當初因為有個理想,看網路商店是個商機,而且不想再領死薪水,於是找了她合作。合作一開始協議好依照一定的時間依照股份比例拿出說好的資金。但是,她的合夥人時間到的時候沒辦法履行承諾,於是她自己拿出錢來幫他補足。從此之後,彼此的關係摩擦不斷。到了公司決定要收的時候,這位合夥人不想結束,又拖了一段時間,最後是,公司結束了,當初朋友替合夥人出的資金,他已經不認帳。

這樣的故事,事後,不負責任的抵死不認;受委屈的又不願意成為受害者,決心討回公道。如果你是我朋友,你會怎麼做?

多年前,我也有類似的和合夥人要拆夥的痛苦經驗。一開頭我忿忿不平,雖然表面我承認這一件事我是源頭,但是心裡還是有一份不甘心,認為最多的錯還是在對方。所以一開始我找了律師朋友,想在利益上討回一點公道。那一段短短的時間,我恨死對方,讓自己住進了不滿的心牢。後來,我的一個醒覺支持我做了最後的決定:投黑票給自己、給對方。

最後,我連退出股份的協議書都不爭了,我交給對方決定,他們怎麼做我都接受。那不是一次消極的放棄,而是一次積極的將自己的未來交給未知的力量。後來,對方選擇用兩年的時間給我一筆計算過的合理費用,而我則選擇信任未知。那之後我沒被這件事拿走我的人生力量,我很快的又回到我自己想走的路上。神奇的是,他們也依約行事。

那一次,我第一次體會到將課程裏學到的工具,在人生發生重大事件時,做一個簡單但是不容易的選擇。結果是,真的行的通。

同樣的,今天上海公司負責管理的L小姐和我聯絡,讓我支持她公司這兩天發生的一些事。這一位在四月底我第一次到杭州時和我聯繫的人,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四月份那一次,我也曾經在機票費用上一開始被她氣的半死,但是,後來我選擇了一個觀點:不是她,我沒機會到中國來做我想做的事,如果最後她機票錢一毛錢都沒付我,我也沒問題,我一樣會感謝她。現在的她,充滿了醒覺,和她電話談的一小時,我最後嘉許她和將近兩個月前的她很不同。

很多人告訴我中國人如何如何,想用這一套訓練讓他們不同,是不可能的,一定要遷就他們,他們的素質太差了….等等的忠告。但是,今天的電話裡,我已經和她可以就發生的事和她交談,過程一直聽到她的醒覺像煮沸中的蚌殼一個一個的蹦開。

掛電話前,我要她看見自己這一段時間的不同,並且問她如果全上海市的人都可以因為這一個工具像她今天一樣,面對人生最挑戰的時刻,卻可以越醒覺,肩上的擔子越輕,是不是一個值得去實現的事。對我來說,這就是讓全上海的人都學會比四的願景。她也看見了這一個可能性的價值,也許這是她這個行業做了這幾年來第一次真正的為自己在做的事興奮。最後我謝謝她一件事:她讓我看到我的願景真正在上海發生是可能的。

當然,我今天和她的談話過程更清楚了支持中國人把直接、有效率的用在工作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首先我先問她如果要給孩子學英文怎樣做決定這一個例子,聽一聽她做決定的邏輯。

如果你要你的孩子學英文,你第一步要做什麼?
“問他要不要學?”
如果他要,很好,如果他說不要,你為什麼要他學?
“因為對孩子的未來有價值!”
所以,你還是要他學,對不對?
“對!”
那你的下一步是什麼?
“找老師,找學校。”
而且還要找最好的,對不對?
“對!”
你會不會在孩子學了一陣子之後,看看他的學習成果,然後看看當初對學校、老師的選擇正不正確?
“會!”

所以,她是懂得直接和效率的。

當我把小孩學英文,換成學習管理運作訓練中心。也就是當我把主題改的時候,她的回答完全沒按法照這一個邏輯走了。

我這一次到上海做到了一件事,終於讓他們真正看到他們兩個人是不懂得如何經營這樣的公司。所以,她要不要學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接下來的問題,她的回答焦點已經變的亂七八糟,開始講一些不相關的事和理由。

我也終於聽到了她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過去幾年也曾經做了幾次和所謂的專業人士合作,最後都失敗了,而且付了不少錢。這更加深她對所謂的自稱專業人士已經不再信任,更大的問題是她已經不再信任自己會做出對的決定。所以,她和她先生和我談事情,變的很會兜圈子。她們想做好這一件事,但是骨子裡卻看不到未來、不相信有未來。我突然發現,我其實是他們這一個行業中獎的頭彩!老天把好運給了她們,只是她們還沒辦法對獎而已!我這個比喻逗吧!

最後我讓她明白了一件事:就像人生當中選夥伴,我們都要冒點險。我曾有過去和香港人合作的經驗、我朋友和她朋友合夥做網路商店的經驗不都是這樣嗎。但是,過去我還有你們,在選擇夥伴時都是彼此帶著最佳的形象開始,後來看到了真相,開始評估判斷對方,開始看不滿意的。這是關係上最大的問題點。

這一次在中國,我不帶形象,先讓他們先清楚的認識我,因為,我也在冒一個可能找錯人的險,但是,我必須讓他們認識我的真相。對了,聽說西安的公司ㄧ方面想辦法要和我合作,但是一方面他們也在做心裡準備,這是我聽到的:要和劉導合作,一定很不容易,因為他很直接!

6/14/2010

6月14日:看到醜陋背後的新願景

今天一早就起來,所以坐上飛機前居然在休息室等著的時候睡了半個小時。

到了台北開車回家的路上發現,臉上的痘子沒了、腳不疼了,耳朵也好了。

剛剛整了前幾天寫的東西,忽然完完整整的看到了中國大陸訓練公司是怎麼樣的在經營訓練了。

首先,他們知道第一階段的課程可以讓人把心打開(他們找的講師ㄧ定會想辦法操弄讓每一個人都這樣),讓他們感受到“愛”。同時,講師會操控讓學員報讀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學員會體驗到被剝皮的力道,覺得很爽,接著再次被操弄到第三階。

學員進週末後就是進入一個被強迫下蛋的地方,所有人的關係資源在這一個週末會被要求剝光。這樣帶到了第二週末。最後周末在給你大大的愛,因為要讓畢業生回來。同時,給上一個冠冕堂皇的頭銜,教練。你當教練,公司會有金錢的補助。

上過課的人如果我用這一個比喻你應該會更清楚:我先給學員你投黑、再投黑,好了,你信任了,心打開了,願意進來了第一周末了,嘿嘿,這時公司我給你大大的投紅,我榨乾你做海星。當學員到了第三週,已經受不了的時候,再投你黑,嘿嘿,因為我還需要你!這一個運作模式是誰發明的啊,太聰明了!!

真正讓中國的訓練起不來的原因是因為基本課程的東西是拿來讓人感覺“愛”的最有效誘餌,然後利用課程的設計,剝光你的關係讓公司賺錢。

難怪每一家公司到幾班以後學員人數都開始往下。他們幾乎每一個這樣運作的人最後都付出了代價了!我不責怪現在一直這樣做的人,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但是,我很憤怒這一個可以改變中國的課程從來沒有在中國被尊重過、真正被發揚過。那些第一批把這個課程這樣帶進中國的人真的讓我生氣,真的讓我很生氣!!每一個人一輩子只有一次屬於自己的基本課程啊!這是一個可以讓人有所不同的這麼棒的工具,你們怎麼可以這樣的蹂躪、糟蹋呢?你們怎麼可以!!??

難過我會耳朵發炎、長痘、腳疼。我感受到的原來是中國人不知道的、但是一直存在的痛!

我終於看見了、找到了一個清楚的可以對那一些還關心要做好課程的中國人溝通讓他們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我心痛,心痛於這些過去的發生;但是,同時,我也開始充滿希望,有著滿滿的希望。中國人需要被尊重,中國人值得接受原來有價值的課程。我會把這一個尊重生命的願景帶到我走到的城市,接觸到的人!藉由基本課程!

6月13日:原來是把自己掏出來了

知道了!原來心裡的說不出來的不滿意是承載了來自這一個公司開課前經歷的不順利,一直到延伸到教室裡發生的事的負面東西。這個狀況,我過去也有過,但是,主要是來自學員的。我現在的訓練,不會引發出學員這樣的東西,所以變的有效,於是困惑了一晚。

我知道自己是一個會把人完全掏出來的人,是很容易變成海綿的,於是醒覺自己黏附了怎樣的能量很重要。當我有醒覺之後,這個不滿意就不見了。接著,我決定這課程的最後一天,過去幾天已經下足了所有的工夫,今天要對所有人的呈現放下和完全的投降。

最後一天的課程,我讓所有的學員主動願意彼此支持去上下一階段的課程。但挫折就來了,這裡的人不會也不敢去讓他們採取行動。我投降這一件是的同時,心裡的惋惜感卻是揮不掉。晚上課程結束當我和K先生談的時候,發現他其實也陷入他的挫折裡。

K告訴我他和他太太這兩天,一個在外頭,另一位在教室裡有很大很大的醒覺(他太太當我的小組長,同時也管理這一家公司,在教室裡分享給所有人她的醒覺的時候,我也被他深深的感動到)。這一個醒覺,讓他有點無力感,有點害怕。而這一個面對的過程,他已經很久沒有過。

這一個課程行的通的方式,我自己成立公司的時候都沒做到,當時因為我自己做的太多,剝奪了一個公司可以給學員練習付出的精神。現在來這裡只做訓練,這一點看的更清楚。K先生的狀況告訴我,如果他是我要合作幫他重建公司範疇的對象,那我要投注在中國的時間會更多。老實說,我是有些抗拒需要這樣的投入。

晚上,碰到了來自常州的人。前幾天和我聯絡的人是管理者,她的出資老板今晚也來了。談了兩個小時,這一位管理者一句話都沒說,他的老闆主導談話。這是一位做電燈照明公司的老闆,自己上了課很有收穫,想成立一家公司自己來做教育事業。我感覺到他大概高中學歷吧,想做這一件事很有熱忱,也有很多自己覺得應該怎麼做的看法。

雞婆的我當然說了不少專業的觀點。最後發現他要我做的課程是被改過的版本裡最離譜的一種,當下我就直接拒絕了。這位老闆知道苗頭不對,馬上就走人。後來接到了幾乎沉默不語,只問我兩三個問題的管理者給我的簡訊:聽了你的一席話,我突然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年我總是做的那麼累了,我突然覺得之前我一直困惑的問題好像找到了答案。

晚上睡覺時已經過了十二點了,這一次訓練做完覺得身體真的很累了!

6月12日:不太開心ㄟ

今天的訓練挑戰很大。隨著課程的進行也發覺到這一班人有個特質,很怕面對人生的真相。當然我還是會做比較的啦。比起上一班杭州的學員,這一班人在社會的成就是差了一點,表面上比較順從,但是保護意識比較深,也比較強。上一次杭州的學員比較直接。但是,想不同的心是一樣的。

這一次的課程做起來費力許多,這後面來自這一家公司的因素著實考驗著我是不是能和他們長期的合作。回顧今天的訓練,真的是應該好好嘉許我自己,但是,我沒能這麼做,因為雖然學員今天課程結束時位置不錯,但是,這過程中我做了一些我必須在這個情況中做的打斷的事,但是我心裡覺得這不是這一個課程當中應該發生的。

當然,做完課程回房間時,我問我自己,如果順其自然,不做打斷,課程結果仍然很好,是不是有這一個可能性?如果有,是不是我的功力還不行。總言之,做完了課,我沒有完全擁抱我做過的事,反而在想,如果……是不是代表裡頭有一些問題我沒看見?

明天最後一天了,今天發現教室隔壁房間明天也有課程,晚上他們在做試音時彼此干擾很嚴重,這也顯示了這一家公司的場地安排能力。我真想知道在上海有沒有在工作上被訓練的懂得有規劃、有組織執行能力的人。這樣的人在台灣哪裡找很好辨識。在我的年代,可以從人的履歷表知道。所以,我想這一次回台灣,我想在這一方面多做一點了解。我是這樣想的,是不是在上海外商公司工作的本地人,比較可能可以和我有相近的專業語言對話?

我心裡對今天的某些東西挺不滿意,應該不是我上述提到今天發生的事,不知道是什麼?來上海幾天前兩個耳朵很痛,發炎了;來這裡的第二天臉頰上長了一顆痘,很紅也很黑;昨天晚上下課前左腳跟突然抽痛的很厲害。我的身體給我什麼訊息呢?

6月11日:做些不一樣的事

今天是第二天,昨天我讓一位小組長選擇了離開。今天又走了一位。今天離開的這一位來自山東。我處理這一件事的過程中,其他小組長看到了他們想做卻做不出來的有立場的事:選擇做這一件的焦點是為了學員。晚上,在教室外面見到了這一位離開的小組長,她告訴我她現在在教室外面做支持。我問她今天這一件事學到了甚麼?她說得很含糊,但是眼睛泛著淚光,我希望這一位有著堅毅性格的女老闆能收到。

中國大陸訓練公司的畢業生,其實都是沒有根的。因為,他們上過課的公司通常很快就不見了。想持續送海星、當組長的畢業生於是到處打聽。這一次聽說有一位很不錯的導師(就是在下我囉)來上海,她安排了自己來這裡。她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但是,很明顯,她上的是山寨版的課,來的目的很明顯是來學我的訓練,想用回她的公司(之前她就做過這樣的事)。今天上午因為一件事,我感受她的怪異,請她離開。我做這一件事的時候,另外的一位小組長是很擔心的,因為她害怕她會散播負面的訊息。

今天晚上這一位山東的畢業生再度出現,選擇在場外服務,教會了我一件事,我來這裡對待人的出發點是行的通的。當然,因為這一件事,我聽到了小組長告訴我,過去一位這裡所謂的當地名講師,曾經告訴她,這樣的課程玩玩就好,不必當真,因為它對人沒有用。是上一次在杭州當了我的小組長加上這一次,她才看見,這個課程是可以幫助到人,讓人有所不同的。

進步的中國,因為他的國家封閉、市場資訊封閉、人員素質的未提升,在成長訓練這一塊淨土上,竟已被摧殘蹂躪到無以復加。其實,中國人底層是很難去信任的。這一次我更深的了解到,他們的信任問題不在對方,而是經過了這麼多年被騙的經驗,已經完全失去了信任自己可以做出正確選擇的信心。這一份失落的信任,加上沒有學到判斷人專業資歷的能力和封閉的資訊,是最大的危機,所以讓我看待我的存在會是他們的轉機。

這些年來,我曾經被一句話深深的打動:我到的地方,我接觸到的人,會讓他們有所不同。我的誠信和立場會是他們看見這一個訓練在中國可以有所不同的明燈。我開始這麼期許我自己。

以下是我在今天早上收到上海公司負責人給我的短訊,與你分享。

劉導,你不迎合環境的態度,深深的打動我,我也堅信埋下甚麼種子才會有甚麼果實。透過小細節,我也感受到你絕不是來內地找課講,是選擇把真正的基本課程、系統和範疇帶進大陸來,你的使命感會激勵更多的人!大陸有你來是驕傲!這批0610的畢業生和助教團是新生力量的開始!今天是新的一天,加油!

今晚結束,我想我又卓越的完成了第二天的訓練!

6月10日:愛上一個城市

上海的雨停了。但是,這一家公司仍在風雨中開了這一班課程。

和杭州公司分裂的結果,我知道我是這一次上海公司號召人來上課的主要訴求。37個人進了教室,其實這是一個不錯的結果,要知道開課前四天還一個學員都沒有呢!

這次服務的小組長狀況很多,有三位來自其他的訓練公司,兩位是外地來的。和這幾位其他公司來的畢業生互動挑戰很大,從他們身上也可以感受到他們上過的課很明顯的不是正統的訓練。

同時今天聽到了深圳、瀋陽都有人開始開所謂的教人如何經營管理訓練公司的課。深圳是我的香港朋友E先生開的,還是免費的,瀋陽的課我知道上課的一位是來自新加坡在我知道的一家香港開的公司上過班、做過事,搭配一位來自台灣號稱做這一個行業十多年,但我沒聽說過的所謂專業講師。不知道為甚麼,我想到了八國聯軍當年瓜分大陸的歷史。

這一次課程,一部分送來上海上課的人都是基於我的關係。這一點小小的結果,讓我開始思考我的未來在這裡的可能性。所以,今天有空的時候,我拿起了我的行事曆,稍微計畫一下如果我要開始將心力投注在一家公司,發現,我要花在中國的時間挺多的。我想我已經準備好了,剩下來的就是等待對的人出現。

第一天的課程開始前我有些焦慮,但是,當課程開始時,我很自在的為基本課程做出了它可以給人價值的東西。學員開竅的很快。結束時,我問心無愧,給了他們一次最好的第一天。

上海的雨停了,我想我可能開始愛上這裡了!

6月9日:遇見上海,預見未來

在雨中,我正式遇見了上海,在東方明珠的面前。

我住宿的地方被安排在上海西北方的汽車城,嘉定區,離上海市中心有三十多公里遠。今天,特別到了市區一趟,感受上海,膜拜上海。

昨天一下飛機,在浦東機場感受到我在其他城市弔念的遺憾:文明。對我這一位物慾薰心的人,在這裡終於聞到了一股回家的味道。通關時人潮洶湧,各式人種舉目可見,這是一座發展中的國際城市?也許。

我帶著嬰兒般好奇的眼睛打量著周遭的人,連負責清潔工作的阿桑都和我到過的城市的人不同。這一班華航的飛機全滿,前天本來想改晚一天來上海的,打了電話才知道未來一星期到上海的華航班機全滿。以前疑惑的台北人為什麼會往這裡跑?來了之後才明瞭。有意思的一個觀察是,華航班機頭等、商務艙的乘客竟也多數貴氣、霸氣逼人。台灣的菁英應該都來過上海了吧,我慢了。

當我知道做訓練的地方離市區有一段距離,當下有一些失望。但是,還好我早來了一天,今天一早看過場地,之後便來到了市中心。

今天的上海有點涼,中午起又下起了雨。在雨中,我來到了東方明珠。原本公司的負責人K先生想買票帶我上這一座地標,但是我更有興趣的是到對面的廣場商城的星巴克喝一杯咖啡,有一段距離的欣賞上海的地標。

昨天到今天明白了之前到杭州做我第一班在中國的基本課程的公司發生了甚麼事。總之,是離譜的狗屁倒灶的事。但是,我看到的是一份隱藏的祝福。但是,這一件事卻讓這一次邀請我來的負責人和他也在那一家公司合作的老婆心裡長了高高的雜草。我也許還沒能力支持他們對這一件事做到寬恕,但是,這件事至少有個開始。投紅票沒有贏家。當然,讓我開心的莫過於在杭州做訓練時,得知我的學員們卓越的在走他們的LP。

兩位杭州學員知道我來到上海,和我見了面,杭州的一位剛剛被升為經裡的我的課程小組長也來到上海,有意識的想在杭州中心之前創造出的一團混亂當中,找出她未來的方向,我期望她能做一個有價值的選擇。

另外讓我開心的是,我上一次的課程種下了一個種子,這一些種子正在發芽。上海的K先生很想要我和他長期合作,他很想讓行的通的訓練課程在上海紮根。但是我希望他先真的想清楚他要甚麼,這一刻,我沒被他感召到,我要他不要急,先給自己時間弄清楚。

我昨天已接到了一通電話,蘇州的常州(我對這一個城市完全沒概念)有一家公司想開始做這一個事業,想和我合作。積極的中國人,和我敲定了星期天的晚上來上海找我。另外,陝西西安的公司,經過了這兩個月的思考,很積極的聽說在籌備資金想好好重來,我是他們想合作的對象。

過去十年,從事這一個行業的中國人其實受了不少傷。當然,因為他們市場封閉的結果,加上不適合的人加入這一個行業的太多,不少香港人賺走了他們一頭熱下一年不到賠掉的資金。到現在,很多人死還是不知道怎麼死的,想重生的人對外來的資源卻又保有懷疑。

我這一次來把問題看的更透徹一些。在這一個產業工作的人,大都是大公司都不會聘用的人,出發點都是盲目的想藉由看到的表面容易功夫想賺大錢。這一些人缺乏規劃、管理的能力,又沒辦法學會評估課程的價值,久而久之,積非成是,把正規的經營制度和課程內容改得面目全非。然後,他們覺得只要我是老闆,我怎麼做都可以。麥當勞變成夜市一攤又一攤的小吃店。

我對他們的經歷充滿了同理心,我是基本課程的信徒和傳教士,可以讓我去傳承的人,還沒出現,希望這個人能快一點出現。

雨中的上海將它的高樓團團的圍住在飄嵐裡,我看不到它們的頂。但是,它給我一個訊息,雨下過後,就可以看見的!

6/08/2010

6月8日:誰讓你心上長了雜草?

今天上飛機前,有了寫東西的衝動。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除草的文章。這一篇文章對我的幫助相當大。這次來上海之前發生的事想不到無意中送給了我這麼的一個禮物。

這一份禮物是這樣的,原來我的人生當中,是這麼的習慣讓人在我的心裡頭播下雜草的種子,長出雜草,然後我腦袋裡的豬有事可忙,嘮嘮叨叨的對著雜草訴說著看法、表達不滿。雜草叢生的心房,怎能看見耀眼的陽光?

事實上,我根本不想要除草。因為如果這一些草被拔除了,我的不滿、批判怎麼辦呢?那又得花力氣去吸引種子來啊。草越多,我越正確,天啊,讓自己覺得自己原來都是對的,這一些雜草做的這麼好,難怪嘴裡明明唸著要除掉他們,可是心裡多不捨啊!這樣的矛盾,人生也付出了不少代價。

也許,很多曾在我們生命中扮演雜草的人,已經很久很久不在我們的視線內、生命裡了,但是這一棵雜草日積月累卻悄悄的在心中成為一株巨大的藤蔓。

我聽說有一部紀錄片,想像這個地球在沒有人類之後,一個星期、100天、一年、十年和一百年後的樣子。根據這一部虛擬的紀錄片,當人類從地球消失以後,第一個崛起佔滿地球的是植物,尤其以籐蔓類的最為發達。藤蔓無處不生、無縫不種,沒有人類後地球遺留下來的偉大建築,因為這些藤蔓,最後一一崩解、倒塌。

我們的心裡是否駐著雜草?我們的靈魂是否被某株藤蔓佔據,而久久不能見到陽光,甚是某部份的心靈已經遭到侵蝕,已經坍塌了呢?

是的,我們都是被心靈長了雜草的人帶大、教育大的。但是,除了雜草,我們心裡也會開花。過去一代又一代傳承給我們種草的習慣會一直傳承下去,除非,除非我們好好的看見這一叢又一叢的雜草其實不是當初祖先們刻意種下來的,它只是人性的一部份,但是也許單純的他們活在單純的世界,雜草的力量從來就抵不過遍地的花香。最近幾十年來,社會變了、世界複雜了,擁有小花的心裡怎樣都覺得不夠,於是,雜草長成了藤蔓,藤蔓席捲了心田。

每一個人一生都一定都要有一個Apple的東西,例如iPod、iPod Phone、Mac電腦,或是iPad,那只是一個簡單的夢想。但是,一個人要擁有全部,甚至不停的追逐每一個新版本,擁有了某一樣新產品的下一秒便開始已經覺得不夠,花兒瞬間變成雜草,雜草漸漸蛻變成藤蔓,到了某一天花兒沒了、雜草也生不出來,藤蔓變成世界的全部。

誰讓你心上長了雜草?答案很簡單,不是嗎?因為它是你的選擇。你應該和我一樣,心裡曾經是一片花園,長大後開始有了一些雜草,甚至在今天,因為一些事件,稀稀落落的藤蔓也掛在心裡,這都是成長的過程,但不見得會是我們要的終點。

今天,想起了是誰讓你開始看不到小花兒們,而是後來長出的雜草了嗎?沒關係,這個人一直在等著一件事,就是有一天當你想起他,有的是滿滿的感激,這一片淚水,將使你的花園昨日再現!

最後分享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是“與神對話”作者尼爾唐納沃許(Neale Donald Walsch)的一本小書“小靈魂與太陽The Little Soul and The Sun”的故事,我把它簡單的改寫如下:

天堂裡到處都是快樂的小天使們。但是,他們某個時候都得來到人間,選擇一個主題來體認。有一天,其中一位天使決定他這一次來到人間要體驗“寬恕”,於是找到了另一位天使,一起到人間幫助他完成這一個使命。下凡前,這兩位天使依依不捨,彼此做著最後的提醒。

決定來到人體驗寬恕的天使A對扮演讓他體會寬恕的天使B說,

“謝謝你願意和我一起到人間讓我體驗什麼是寬恕。聽上帝說這是個很不容易的工作。”

天使B說,“我知道,光聽上帝要我做的,我都覺得那已經不是我了。”他接著說:“我也不知道我們將會發生什麼事,可是我聽說會有很多不好的事情會發生。在人間,我會做出一些很不好的事,讓你很傷心、很難過,你會覺得我變的好醜陋、好可惡,你會很恨我。甚至你會忘了你是誰。”

聽了這一些話,天使A很驚訝,於是,問天使B,“你願意為我這麼做?那我該怎麼辦呢?”

天使B想了一下,回答他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很確定的是,如果到時候我真的讓自己這樣對待你,請你在受傷、難過、恨我的時候記得,我願意選擇這麼最,那是因為我真的真的很愛你。”

說完,他們兩個人一起來到了這一個世界。

曾經讓我覺得不好、不夠,離開我讓我把心房關過的人,我想起我們的約定了,謝謝你們無條件的這麼愛過我,這麼這麼的愛我。

6/07/2010

6月7日:除雜草

明天要出發到上海。今天本來還在除心裡的雜草,因為出發前的連絡讓我幾乎抓狂,而且我也聞到了我不意外的壞味道:我想他們這一班的學員人數應該會低於我認為可以開班的標準。但是,既然明天要啟程,我拔草拔到一半,現在停下來,就這一個事件寫一寫,也許會好過幾近捉狂的抗拒。

期時我心裡知道這片雜草的長成不是意外,我早知道會是這樣,因為他們是用行不通的自動化模式在創造這一班。我自己一個人在腦袋裡拔草並不會支持到我要作的訓練,我應該停下來找到讓我捉狂的是什麼?

所以我首先決定任由這片雜草就這樣的滋生。這已經是中國人的運作常態,我如果收不到來自經營者的願意改變,這股想支持他們改變的熱情只會讓我抗拒和不舒服。原來,我沒耐心,而且心底很不認同這已經存在多年的事實。我想藉由這一個過程去讓他們了解他們是錯的而已。我看到另一個可能性是在他們這一個行不通的過程中先陪著他們。這樣決定裡我知道有價值、對我的未來可以行的通,但是很不符合我的行為習慣,和我討厭錯、抗拒錯的當下短暫的自動反應。

第二,如果學員達不到我認為最低的人數,我的正義感就會出來想捍衛這個課程和付費安排時間來參加的學員,這一點,我必須定向我自己,因為我是可以和公司管理者先溝通我的觀點,但是讓他們知道我會尊重他們的任何決定。要他們一瞬間用道德做選擇,願意面對自行不通的模式,我知道需要一點運氣。但是,我需要用一個讓他們能收到的方式。我也清楚如果光是給他們做不對的訊息,對想要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改變也許一點幫助都沒有。

好了,了解到了我的抗拒和想把草一下子都除光的衝動,現在讓我深吸一口氣,放下!再深吸一口氣,他們這樣不自覺的做,達不到成果是很痛苦的!再深吸一口氣,他們現在需要的不是被指引看到行不通的,因為他們心裡不是不知道,只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做不好,這一點我也能感同身受!再深吸一口氣,我可以和他們在一起的,因為我懂他們經歷的、掙扎的。再深吸一口氣,我可以愛他們了,很好!再深吸一口氣,我可以完全無條件的去愛他們了!再深深的,深深的吸一口氣!

以上的兩個醒覺,支持到了我不自動化的去面對這一次的訓練。同時,我也把我自己放在課程裡了。當你生活上碰到讓你抗拒、不舒服的人或事,也就是當有人讓你的心裡長出雜草時,也許你可以用一下以上我的方法和過程。它對我很有用,可以支持我回到做有價值的選擇的路上。不妨用一下,再和我們分享你的心得!

明天是我第一次到上海這個城市。在我印象中,上海是東方的紐約。當然,這是指硬體。我非常非常喜愛紐約,當終於能有機會親身體驗這一個已經從媒體接觸到的、應當是迷人的城市,讓我多了不少的期待。

過去到的中國,老實說都沒有讓我愛上任何一個地方。聽說上海人的素質比起其他地方高很多,這也是我期待接觸體驗的另一個焦點。

這一次飛機到達上海會是在浦東機場降落,這也是我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到這一個機場。因為在我下星期一回台灣的隔天,台灣到上海的班機將會改降落在離市區較近的虹橋機場。看起來,我好像是剛好碰到了過去的最後一次,而新的開始會在我這一次的行程之後開始。希望這是一個徵兆,對於我想創造新的訓練管理在中國這一件事上,也會是這樣。

當然,同樣的戲碼又得上演了,那就是,不能每一天把新寫的文章及時的放在部落格上。所以,親愛的讀者們,這一星期就請讀讀你曾經遺漏的舊文章,或是多留言,等我下星期一回來再續了…….。

現在,我要去和家人好好吃頓晚餐,然後打包行李了。

6/06/2010

6月6日:有價值的周末

在美國唸大一的姪女和剛剛完成美國一年高一寄宿的姪子最近都回國,沒有什麼更好的理由不在這個周末全家來個團聚。同時,85歲的大舅舅住院了,於是,聚餐前和老爸、四個姐姐、弟弟和弟妹先到醫院探望他老人家。

大舅舅已經完全不能進食、要靠管子才能吃些流質性的東西。說起來,生活已經不能自理,連喝水都要靠棉花棒沾溼了潤著嘴唇才可以。棉花棒濕ㄧ點,水多一點都會嗆到。但是他老人家腦子還清醒,只是很難用言語表達。他的腳趾甲已經變成厚厚的鈣化物,很明顯沒有人細心的照顧他。一個我心目中尊敬的舅舅,在生命結束之前,很沮喪,也很難談的上活的有尊嚴。

聽媽說,大舅舅其中的一個兒子,也就是我的表哥,是一位醫生,但是不去照顧他的父親。我不知道為什麼,但也知道為什麼。有多少台灣人父子的關係到後來都弄成這樣呢?我慶幸我和父親在我們都還健康時能好好享受修復過的父子關係,今天不同的關係。

中午吃飯時,氣氛是很熱的。老爸決定把今年暑假全家的旅遊定在國外,目的地是泰國的清邁。目前定在八月初,這個暑假非常值得期待。

吃完了飯回到家裡,打牌的打牌,我和姐姐、姊夫一起看著昨天決賽的Britain’s Got Talent。最後進入決賽的十組個人或團體表現精湛,沒有中文字幕,可是沒有人有看不懂的問題。這再次印證了我相信這一個節目在哪裡播出都會造成成功。

這十組個人或團體,年齡從11歲的鼓手、14歲卻媲美女高音的男孩、5位15歲的孩子組成的男孩團體、18歲的一隊好朋友死黨跳的充滿詼諧創意的街舞、到81歲肺活量十足的專業級阿嬤歌手。看著看著,從事三十多年大學教育的姊夫說了一個事實,他們(英國)的孩子求學的過程有的是時間玩,自由的發展,在幾萬人參加的才華比賽,也能出人頭地。

換句話說,他們能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發光發亮讓全世界看到。

看這這一個節目,我看到一個現象,這樣的國家在世界的舞臺上當然注定是贏家。歐美幾國國家今天在世界的成就和成為表率(不管是大好的或是大壞的)是來自這一個深層的讓人自由的從小發展。在今天的世界,他們是頭,其他和他們必須相互依賴的國家只能當手或是當腳。台灣的電腦代工就是一個好的例子。所以,沒有蘋果,就沒有鴻海。姊夫說我們,或是現在的中國落後了他們幾十年。我不是挺同意,我認為的是,我們注定永遠落後。原因在我看來只有一個,我們不尊重智慧,輕忽價值,特別是人的價值。

從美國回來的姪子今年暑假過後必須重上一次高一。這漫長的暑假,他哪裡都沒去,只想在家打電玩。他身上反映出的是一個反差。當他在美國寄宿的時候,他不待在家裡的。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社會型態是為成年人和兒童而設的,沒有屬於青少年的發展環境。

看Britain’s Got Talent的時候,如果我是英國人,我會以身為英國人為榮。這一份驕傲不是來自經濟的發展、有多少的收入、有多先進的科技。它純粹是因為我們的人竟然這麼棒、這麼的有才華,不分年紀、不分領域,有這麼了不起的表演水準,不論是歌唱、街舞、喜劇表演、專業舞蹈或是動物表演。

比起美國,英國是彈丸之地,但是它在藝術、流行文化一直居於領導。我聽西洋流行音樂三十多年了,我一直跟隨著它的流行音樂到今天,它從來沒有停止讓我驚喜過。

全世界流行歌唱比賽,十多年前始於英國。現在的這一個選秀比賽也已經在全世界十多個國家授權做當地的節目。但是,沒有一個國家一樣的節目做得過發源地:英國。

有趣的是,台灣過去幾十年來在華語世界擔任的流行音樂的領導,香港扮演的是電視劇的領導,最近幾年被台灣超過,但是台灣的流行音樂龍頭的地位這幾年已經開始死氣沉沉。

文化,是最好的影響力,尤其是流行文化。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東方華語世界的英國。

我對未來的任何事都充滿可能性。唯一我看不見可能性的是台灣或是中國有一天也成為領導世界進步的頭(腦袋)。我深深的相信我們永遠都只是這一個世界的手和腳。我們的聰明在世界上的確是數一數二,但是不尊重智慧,輕忽價值這一個事實不變,這一個結果永永遠遠跟隨著我們!這也許可以解釋像西方學習、願意聽取西方建言我們為何越來越封閉,特別是台灣。

忽然想分享這一篇報導,是去年我發現的文章。最後,分享給你。希望你也創造了一個有價值的周末給你自己。

鞭辟入裡:美國智庫對中國人的15條評論

我有一些朋友看到了以下的來自美國的研究分析, 很忿忿不平 。 我哈哈大笑。 我很感謝美國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亞太政策中心花了心力做這樣的研究。這一篇研究報告氣死了不少中國人。大多數台灣人看了這一篇文章也一樣義憤填膺。老實說,這是臺灣人和中國人很多基本性格並沒什麼不同。 其實,平心靜氣想一想,有誰會這樣大費周章去幫助我們看我們的盲點呢? 我想只有真正關心你的人才會這麼做,不論他真正的關心所在在哪裡,這樣的關心也一定和關心者有重大的意義。 重點是, 我們看到了這一個報告, 要怎麼做比感覺如何更重要, 你覺得是不是呢?

1. 中國人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中國人不瞭解他們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普通中國人通常只關心他們的家庭和親屬,中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係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個理性的社會基礎之上。中國人只在乎他們直系親屬的福祉,對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所遭受的苦難則視而不見。毫無疑問,這種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道德觀勢必導致自私,冷酷,這種自私和冷酷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2. 中國從來就沒有成為一個法制社會,因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守法行為格格不入。中國人老想走捷徑。他們不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即成就來自於努力工作和犧牲。中國人傾向於索取而不是給予。他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生活的真諦不在於你索取多少而在於你能給予社會和你的人類同胞多少。

3. 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中國人普遍不懂得如何為了個人和社會的福祉去進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潛意識裡,中國人視他們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這樣一來,一個人就會對“保有面子”這樣微不足道慾望感到滿足。“面子”是中國人心理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它已經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克服的障礙,阻礙中國人接受真理並嘗試富有意義的生活。這個應受譴責的習性使得中國人生來就具有無情和自私的特點,它已成為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

4. 中國人沒有勇氣去追求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首先,他們沒有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的能力,因為他們的思想被貪婪所佔據。再有,就算他們有能力篩選出正確的事情,他們也缺乏勇氣去把真理化為實踐。

5. 中國人習慣接受廉價和免費的事物,他們總是夢想奇跡或者好運,因為他們不願意付出努力,他們總想不勞而獲。很少有中國人明白一個事實:威望和成就是通過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犧牲實現的,不付出就沒有所得。簡單來說,如果是為了謀生,那一個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為了生活,一個人必須要去奉獻。

6. 由於在貧窮的環境下生長並且缺少應有的教育,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優雅的舉止和基本的禮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著裝笨拙粗鄙卻不感到害羞。他們在青少年時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說謊並從別人那裡索取,而不是去與別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7. 中國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但無限制生育政策所帶來惡果使得中國成為了無限廉價勞動力的輸出國。這些輸出也包括那些受過教育的勞力輸出,除了他們的教育水平,實則和其他一般苦力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8. 中國大規模生產的便宜產品降低了鍵入這些產品的地區的商業信用度。由於技術落後,管理失敗,中國製造的單位能耗要比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高出很多。因此,隨著出口額的增加,中國在擴大生產的同時喪失著寶貴的能源。同時,這種行為也嚴重地污染了環境,使中國變為全世界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國家。

9. 目前中國正在遭受著資本主義社會兩大邪惡的折磨,環境的破壞與人性的喪失。由於中國人天生的貪婪的本性,他們可以毫無保留的接受資本主義的陰暗面即無止境追求物質利益、忽視人的尊嚴。中國人對西方的技術與產品狂熱追求卻對西方管理文化所強調的坦率、直接、誠實這些品質漠不關心。

10. 由於中國文化不鼓勵敢於冒險這種優良品質,所以中國人極力避免冒險,他們也不想尋求機會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國人對於生活的平衡性和意義性並不感興趣,相反他們更執迷於對物質的索取,這點上要遠遠勝於西方人。大多數中國人發現他們不懂得“精神靈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這樣的概念,因為他們的思想尚不能達到一個生命(補:即肉體和靈性的並存)存在的更高層次。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專注於動物本能對性和食物那點貪婪可憐的慾望上。

11. 在中國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為了尋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質量,而只是身份和顯赫地位的象徵和標誌。中國的知識分子從別人那裡得到尊敬並不是因為他們為了別人的幸福做過什麼,而只是因為他們獲得佔有了相當的知識。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只不過是一群僅僅通曉考試卻從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12. 中國的教育體系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失敗和恥辱。它已經不能夠服務於教育本應所服務的對象:社會。這個教育體系不能提供給社會許多有用的個體。它只是製造出一群投機分子,他們渴望能夠受益於社會所提供的好處卻毫不關心回報。

13. 中國可以培養出大批的高級人才,但卻很少可以培養出合格的可以獨立主持的管理級專家。服務於一個公司或者社會,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勇氣、膽量、正直和誠實的領導才能,這恰恰是大多數中國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亞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傳教士)一個世紀前所指出的,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和正直的純正品性。這個評價,雖然歷經百年,如今依舊準確診斷出中國綜合症的原因。

14. 大多數中國畢業生對選擇出國並為外國工作不會感到內疚,事實上他們首先欠下了中國人民在教育上為他們所做出的犧牲。隨著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破壞和逐步衰弱,大多數的中國人(包括受過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內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樣不知何去何從。

15. ……………………(最後一條留給我們的讀者)

來源:美國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

6/05/2010

6月5日:行的通的人生

今天路過一家小吃店,聽到老闆很大聲的在和一位朋友說些什麼。匆匆經過,聽不完全他們的對話,但是知道這一位老闆在抱怨。

抱怨是我們人生當中常常發生的事。有人覺得抱怨不好,所以寫了一本書叫做:沒有抱怨的世界。人類社會一但指出某一件事是不好的,我們就開始有麻煩了!

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行的通、行不通。抱怨也是這樣。如果抱怨對你來說,行的通,那它就沒錯;如果對你而言行不通,那你知道該怎麼做。

我常想,富士康那些選擇跳樓的可惜的生命,如果身邊有人可以讓他們抱怨,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當然,沒有一家公司的老闆喜歡抱怨的員工。其實,抱怨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積極的報怨,表示對發生的事在意,這樣的抱怨可以提升為改變的動力。消極的報怨,只是需要出口,聽的人豎起耳朵就行,不必太認真,因為這可以讓說的人有個機會表達心裡的不滿。只是,不管積極或是消極,說的人如果能醒覺抱怨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出口,該停就停,因為,抱怨雖然是一個宣洩的方法,但是它改變不了已發生的事實。

如果抱怨之後能夠進一步到下一個我要提的階段,那抱怨絕對是好事。

這一個下階段就是,能不能問自己對這一個不滿意的狀況一個問題:我還能做什麼?通常只抱怨的人是不會問自己這一個問題的。因為這一個問題把事情的焦點完全轉移了。抱怨是將責任完全歸於他人或是環境,問這一個問題的時候卻把焦點轉向自己。但是,抱怨的人要知道,當問自己這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知道真相。

有多少的抱怨會被處理好?很少是吧。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多數抱怨的人都決定了一件事,我什麼也做不來。所以,當然不會到問自己:我還能做什麼?的地步。通常在問這一個問題前,抱怨的人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我沒能力改變,我沒能力影響。

所以,聽好了,原來真象是,我對自己能做出改變沒信心,我沒有影響力。這一點聽起來像是自我鞭打,是不是?人們喜歡自我鞭打嗎?每一個人天生都不願意這樣。所以囉,把責任歸給他人、外在環境不是好多了,至少問題不在我。還有一點很矛盾的是認為自己沒影響力。真的嗎?如果你正在向他人抱怨,你在做什麼?對了,你在影響他人!

我必須強調,抱怨沒有對錯,只有行的通、行不通。我的確認識一些人幾乎不抱怨,卻常常容易弄到自我委屈或是自我犧牲的地步,同樣也不開心。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覺得抱怨不對、不好。極端一點便活的完全沒有立場,像是影子。同樣的,我認識更多的人,任何不滿都拼命倒給他人,生活的不開心,像是所有人欠他的,這也是一種極端。所以只有你可以知道你抱怨或是不抱怨是來自怎樣的一種信念。只有你可以決定你的人生。

這麼多年下來,我親身經歷一些從不抱怨的人,因為讓自己完完全全的去抱怨而拿回了自己人生的力量。同樣的,我也經驗過一些受害者,停止抱怨,而開始去做他覺得能為已經發生的結果而做的事,拿回生命的主導權。行的通、行不通只有你自己是人生的裁判。

所以,我並不倡導讓這一個社會變成:沒有抱怨的世界。因為抱怨是人性。當然,當我們所有人都懂得過一個行的通的人生,這個世界到最後,消極的、行不通的報怨自然會越來越少。所以,我不提倡的另一個原因是不把抱怨貼上那是不對的標籤。

相對的,如果“沒有抱怨的世界”這一本書吸引你,那不就也等於你已經知道你是一個習慣用抱怨面對問題的人,而且你知道這行不通。

所以,換句話說,是習慣使然。

你有沒有在人生的過程中有過徹底改變習慣的經驗?我曾經聽說過一個生活當中最常聽到的改變習慣的清楚分析,就是關於戒菸。

戒菸要戒的其實是兩件事,第一是對於尼古丁的癮。裡論上,停止抽菸三天之後幾乎就可以擺脫了尼古丁的癮,這其實不難。第二要戒的才是挑戰所在,那就是“習慣”。一位癮君子的生活、情緒、環境、信念和自我價值引發出抽菸這一個行為的細節實在太多,所以他生活上已經部下了很多的點起一根煙的引線。這是戒菸最挑戰的地方。所以,真正能戒掉一個癮,包括習慣當個受害者、習慣自責、習慣看缺點、喜歡自我鞭打……等等自動化的習慣,其實是必須建立和這一些引信的新關係。

人都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才願意做改變。通常是人們受夠了所付出的代價,才願意改變。我常想,其實,過一個快樂的人生應該是足夠的理由讓過的不開心的人願意改變了吧。其實不是這樣。很多人過的很不開心也不願意改變。為什麼?因為他的信念要他這樣。他相信他的信念才是對的。

所以,如果你人生沒有任何行不通的、要做改變的,以下的文章你就可以省略。如果你想給改變,但是發現挑戰很大、不同意做到。也許,下面的東西可以給你一些方向。

首先,你必須願意承認行不通的是什麼?換句話說,把自己不開心的都攤開在桌上。

第二,承認造成這一些不開心都是因為我的關係(可以很深的體驗這一個發現,但不是自責)。

第三,如果不要這一些行不通的繼續在生命中發生,問自己要什麼樣的人生。最好能有畫面,一年後、三年後、十年後,死的那一刻。

第四,有意識的在生活當中,開始練習停止自己行不通的行為,開始突破用行的通的行為。

要知道,改掉一個習慣是需要時間的。根據研究,一個新的習慣的建立需要大約90天的時間。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就是所謂的關鍵時刻。在生活上,這所謂的90天也被廣泛的運用著。比如,新進員工試用期是90天,孕婦通常在懷孕90天之後,能比較確認穩定性。90天是個改變成不成功的關鍵數字。

另外,這90天內你一定會常常失敗。所以,去留意自己什麼時候、怎樣的情況下失敗就行。如果,你發現沒做到的那一刻自己在責備自己,對自己說:謝謝你的分享!就行。

如果在這90天內你讓自己停止行不通的行為達10次以上,你已經算是成功!如果你能在這一段期間突破用新的行的通的行為出現5次以上,恭喜你,你已經比我這麼多年認識的卓越的講師都優秀了!

記得,這一個90天的練習目的是去找到和行不通行為相連在一塊的情境、狀況和當下的信念。錯失了做到,但是能看到更有價值。當然,當你能練習到先看到,成功的機率就越來越高了。人到死的那一天都不會做的完美的,這是給你打的自責疫苗。

如果你有很多要改變的習慣,不妨從抱怨這一件事做起吧。如果你愛抱怨,你知道該怎麼做,如果你習慣委屈,什麼都悶著,你的改變主題也很清楚了。記得,只有你知道關於你的行的通的人生是如何。還有,如果你能找到一個生活中一起練習的拍檔,更會有助於你的成長與不同!

祝福你有個行的通的人生!

6/04/2010

6月4日:來煮一鍋雞湯

72歲的老先生又被送進了病房。五年前做的心導管手術並沒有支持到他這一次的發作。醫師建議他再做一次手術。但是老先生說不要了,因為他不想再讓結縭了五十年的最愛擔心。同時,他請醫師護士在他老婆來看他的時候幫他保密。

老太太來了,帶來了一桶雞湯。她說,根據猶太人的歷史,雞湯裡頭被祖先們放過祝福,它比藥還好用。雖然她也說不知道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但是她滿滿的相信這一個故事。當老太太餵著老先生喝雞湯時,老先生雖然露出疲態,但是,兩個人因為這一桶雞湯,在病魔的折騰下心裡正在被療愈著。

那一天下午,老先生走了。護士進了臨時病房想安慰老太太時,老太太告訴她,她其實一直知道他們的時間不多了,但是她不想讓老伴再折騰另外一次大手術的痛苦,於是,她假裝不知道他這一次發作的嚴重性。但是,她可以繼續為他煮一碗雞湯。

也許我們都期望和我們愛的人在一起可以隨時表達出來我們的愛,特別是如果能隨時的表達,用說話、用擁抱。但是,很多時候,想要說出心裡最直接的話、直接去深深的抱著愛的人,很不容易,也許是真的因為我們沒有這一個習慣。

這一碗雞湯,也許它沒有辦法像手術、醫藥可以達到醫治的目的(cure the deseases),但是,它卻療愈了說不出來的心裡的傷(heal the wounds)。我們的人生當中,都可以親手做一碗雞湯給愛的人,在想表達愛的時候。

今天,你有沒有和愛的人在一起?在你們還不習慣直接把愛說出來,想擁抱就擁抱的時候,也許,你可以為你愛的人煮一鍋雞湯,因為這一鍋湯裡頭有你滿滿的愛!然後,去練習說心裡的話,給出一個深深的擁抱!嗯,我聞到雞湯的香味了!

6/03/2010

6月3日:柳丁長出來了

我喜歡在家裡養些花花草草。由於住的是公寓式的房子,只能買些小盆栽種一種,而要維護這一些植物的生長,挑戰很大。所以,時間久了,經驗告訴我那一些可以容易的養,那一些千萬不要買。

其實我的心裡是渴望住的地方有一塊地讓我能養些可以開花結果的植物,也可以讓我完成養隻狗的心願。

但是我很愛我現在住的地方,雖然以上的渴望不能在這裡實現,我也想辦法不光只是被環境的因素限制住。所以,幾年前發現老爸當初蓋這一個房子時,在客房外的牆上留了一個長條型的花圃,我毫不猶豫的買了一堆培養土,將原本一些放在盆器裡的植物移植過去。

兩年多前,我甚至買了一株柳丁樹,當時大概只有八十公分高,細細的一根。說明書上說要大概四年才能結果。我當時也不抱什麼期望,只覺得能在四樓高的公寓種個柳丁樹挺酷的。

最近,我把這個長長的花圃裡的植物重新整了一番。兩株之前從小盆栽移植過來的桔子樹和茶樹已經“長大成人”。很難相信一年前還只是養在中型花盆裡的圈養植物;同時,我發現,柳丁樹上也長出了三顆小柳丁。

看著這一個花圃,我彷彿看到了我人生過去的兩三年。植物和成長環境的關係,原來一模一樣的反樣我們的人生。

花市裡賣的三盆一百元的植物,因為容器小,目的是擺放用,所以必須很頻繁的照顧,它才可以長的好,活得下來。越大盆器裡生長的植物,需要的細心照顧越少。如果一株植物能在花園生根,就更可以體驗的到它的生命力。

我們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選擇的人生是33元的小盆栽?還是99元的中盆栽?還是長在花圃裡的呢?或是,我們讓自己恣意的長在草原或是森林裡?

我們是不是一直要被照顧、呵護?生理上的,或是特別是心裡頭的?

養植物的人都知道,定時的將枯葉、雜草清除可以讓植物養的更好、更健康。其實,我們身上也有這一些像是枯葉的過去,像是雜草的外來不相關的看法在吸取我們的養分,讓我們活得辛苦,長不好。

我們很多人不管已經活到幾歲,很多來自過去的經驗、曾經受的傷一直在當生命的號角司令。這一些枯葉、枯枝,已經過去了,但是我們常常捨不得把它們拿開,彷彿一但沒了這一些過去、這一些傷口,我們就不知道我們是誰了。我們很怕不知道自己是誰,卻常常忘了,在這一個世界上,我們有我們值得存在的價值。一定有!在我們可以為人生訂出價值之前,也許可以先看看我們長在什麼樣的花器裡,身上有沒有早就該除去的枯葉和枯枝,身旁有沒有該除去的雜草?

我們的人生常常是拿著二、三十年前的地圖在找新的道路。醒覺、看見、選擇能夠支持一個人活在當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部GPS,只有自己能為自己更新,因為只有自己能為自己找到要去的方向。

我的柳丁樹上的三顆果實什麼時候會長大成熟,我不知道。但在那一刻到達之前,我會注意它有沒有枯葉、枯枝伴隨著它,有沒有雜草妨礙著它。現在對我來說,每一天去看看它的不同,欣賞它的成長,帶給我滿滿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