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從新聞看到了一則兒子噬親的社會事件。其實,上星期台灣才剛發生一件兒子藉由元旦假期,全家人都在,殺了父母和哥哥三人造成父親重傷,母兄死亡的家庭慘案。從這新聞的報導內容看起來,這兩件事發生的原因不同,但相同的是兒子殺了親人。相同的是,媒體只蜻蜓點水的做了報導。
今天的事件,是閒賦在家,二十出頭的兒子,殺了父親,也企圖殺死自己的妹妹滅口。電視的報導講了幾點:父親對兒子從小溺愛,要什麼給什麼,現在孩子失業在家,責罵兒子游手好閒。溺愛,造成孩子會打父親,現在"嘮叨"孩子幾句,兒子竟然拿刀殺死了愛他的父親。這是媒體的結論,拿了這一個理由,case closed。
我挺關心這一個事件,所以又上了MSN網站看一遍這一則新聞,得到了多一點的訊息。
昨下午二時許,家住新豐鄉新庄子三巷的吳啟豪,和六十一歲父親吳臺興激烈爭吵。父親痛斥兒子不讀書、又不工作,撂下一句「去死、去蹲苦窯(坐牢)」後,氣沖沖上樓。
父親一句氣話,竟引發吳啟豪殺機,他從後跟著父親上樓,猛拉父親衣服後頸,導致父親從樓梯上摔到地上當場昏了過去。他再到車庫陽台找到一把榔頭,返回屋內猛擊父親頭、臉五鎚,吳父當場腦漿四溢,噴得牆上到處都是血跡。
吳啟豪行凶後,擔心案情曝光,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隨手拿起一把剪刀上樓,企圖將十九歲妹妹殺害滅口。妹妹用雙手抵擋利剪,導致手部及背部被刺傷痕累累,再拚命往樓下奪門而出,直奔鄰居家找母親呼救,才躲過一劫。
呼,是這樣。上星期的謀殺案,則是因為兒子恨透父親偏愛大哥,對他常打罵,十年前國中開始,他就下定決心有一天要殺光全家。
這兩個年輕人心中對父親的恨意為什麼這麼深呢?從新聞的內容,看到一樣的訊息:父親對兒子的責罵,而這兩個殺人的兒子現在都失業中。
我也納悶媒體處理這一類重大的新聞,為什麼只是帶過而已?搜尋了MSN的台灣社會新聞,竟然又看到去年12底有一則新聞,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兒一年多前,向父親要錢被拒絕,殺死父親被判無期徒刑的新聞。
兩個星期內,三則這樣的社會新聞,我竟然看不到媒體的追蹤報導,倒是這兩星期哪個明星跑了幾場大企業的尾牙,賺了多少錢,一天接一天連續的報導著。台灣媒體,病得很嚴重!
除了媒體草草了事的報導,媒體為這幾件噬親的殺人案作了結論的做法,一樣讓我覺得匪夷所思。是不是台灣的媒體,已經病得很嚴重了!
十天內,兩位二十來歲的兒子殺了自己的父親或是母親,看起來像是不相關的事件,但是如果再出現第三宗這樣的新聞,就是一種社會現象。對我來說,這是一面大大的紅旗,大聲的呼喊著,台灣的現代父母,注意啊!但是,打開電視,新聞在報什麼呢?
這兩個事件,我看到了兩個相關的問題層面。
第一是大環境。最近看到一則報導,說台灣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超過了9%。這麼不錯的經濟成長率,我懷疑它是來自多少就業人口的貢獻?我的這一個問題也找不著任何電視或是平面媒體的分析。從媒體上我看到得是不斷被鼓吹的台股上萬點願景,還有不斷的報導和錢有關的奇怪新聞:尾牙表演一首歌賺多少、60多顆價值一百萬的松露吸引名人搶購、那家公司又發放多少個月的年終獎金、那一家公司尾牙辦了幾千桌,當然還夾雜著這樣的殺人新聞。
問題在哪裡?看到了嗎?
第二是教養問題。
我昨天看了美國影集"我們這一家The Middle"。這一集的劇情,我希望台灣有小於二十歲孩子的父母都能看到。它說的是,這一對中產階級的父母,有一天忽然發現,三個孩子的他們的老闆。他們每一天的作息,做的都是在滿足孩子的要求,討好他們。他們兩人拿自己的成長過程和現在的孩子作對比,驚訝的看到,過去他們是家裡有什麼吃什麼,父母看什麼電視只能跟著看,現在呢?孩子要吃什麼跟著他們吃什麼,孩子要看什麼電視,只有"讓"這一步。驚醒後,他們倆人決定拿回房子的主導權,過他們要的生活,孩子的問題,自己搞定。
其中一個經典的段落是他們八歲的孩子熬夜,睡過頭,錯過了校車。老媽這一次不再像過去匆忙的催他,唸他一頓後,排開自己的生活優先順序,馬上載他去學校,這次她要兒子自己走路去上學。鄰居看到了,跑來問她,怎麼讓孩子自己走路去學校(這是經典所在,壓力都在父母身上)?這位母親簡單的說,現在開始,孩子的生活,要自己負責任。同時,她也興奮的和鄰居分享,最近幾天,她和老公兩個人是如何開始過自己要的生活。本來帶著疑問的鄰居,眼睛開始亮了起來。
我相信"我們這一家"這一集的內容會讓很多的現代父母會心一笑,同時也可能會開始省思。我們的父母過去主導我們小時候的人生,我們配合他們。現在我們卻把孩子搞成像是自己的老闆,也再配合他們的需要過生活。當然,這個配合當中,滲入了很多自以為好父母應該做給孩子的事。而且這一些事,摸摸良心想一下,要不是自以為對孩子重要,打死自己也不會去做。真是有趣啊!
第二個層面有點扯開了。問題還是在負面教養,加上上述的當孩子的奴役、幫孩子擦屁股的出發點。如果兩者都走向極端,台灣孩子殺父母的新聞,我想不會就此停止。
我可以說,現在父母親為孩子過度的犧牲,犧牲自己的生活,配合孩子生活的做法,很多都是被洗腦,在乎自己是不是好父母的結果:要給孩子最好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這一種來自廣告的洗腦,在孩子的生活出現了挫折時,一定會把他藏在家裡,表面上給他一個避風港,事實上,給孩子是更多"你怎麼這麼讓我失望?"不說出來,或是繞彎跑出來的責備能量。因為,人就是人,現在的父母也免不了會在心裡拿孩子和過去的自己做比較。現在的孩子,怎麼比的過和他們一樣大的當年的我們呢?比不上,是因為我們的父母親可沒犧牲他們到這一種程度啊,換句話說,我們的父母比他們的父母懂得讓我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的父母,厲害!他們的父母,遜多了!
當然,會發生子噬親的家庭,還有很多其他的特殊因素,但是,我們共處的社會大環境是一樣的。這樣的新聞,值得我們的注意,我們不能把它當做是"他人瓦上霜"。
同時,媒體真的也夠了,不是嗎?
1/10/201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