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1
2011 – 9 當人生病時(二) (06/09) 直覺 vs. 感覺
這一次的開刀住院,帶給我的禮物還真不少。從決定開刀開始,我就有點興奮。讓我興奮的是即將會有一個新的生命體驗,而我很相信,這裡頭一定有很多具有價值的學習在裡面。
在醫院靜養的十多天當中,知道,我的直覺回來了。相較之下,在發現我的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我的神經之前,已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我是用感覺在做決定的。
這一段時間,從我自身開始,我也真真切切的看到人們,生活上不快樂大多的來源,竟然就是用感覺做決定。
感覺對人來說,真是個有意思的東西,既想要它,但又不要它的全部,只想要 “好”的感覺。這很像人們告訴自己:我愛我的手,但是我討厭中指,要把它去掉,但是剩下四隻手指頭的那一隻手就注定殘缺。
上帝創造人,很絕頂的一項工程,就是讓人們都會經歷孩童時期,也會讓人的一生有源源不絕的機會接觸到孩子。孩子,總是用他們的直覺言語和行為提醒我們生命該是如何。
事實上,在生活裡,我們總是常常感覺直覺左右為難。而我們會用直覺或是感覺決定我們的行為,其實是受被灌輸的價值觀影響。社會的習俗,它要我們重感覺,其實有它的原因。
這原因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當一個好人。而這一個標準當中,隱含的一個被假設過的情境,那就是,我們都不夠好。這一個被落實在我們社會裡的假設,其實才是真正讓人們常常不快樂的源頭。
在人生當中,用感覺做決定有時會被包裝成像是直覺。有時候,對某個決定,我們為它背書用的理所當然理由是:我是為對方好。其實,分辨感覺、直覺很簡單:感覺是自我價值觀、主觀感受的投射,它是以為ego著想為著眼點。感覺常常和外在的環境真實現狀一點關係都沒有。直覺是對外在發生的當下一種無我的感應能力,中立,當事人沒有好壞對錯的判斷心,有的是一種中立的純然體驗。
感覺裏頭包裹了層層,來自過去的自我經驗,依感覺做的決定,注定引發他人更多的感覺和情緒。直覺,是來自內在深處的一種天賦,人人都不同,所以每一個都有可以貢獻給他人,和這個世界的東西。
這個世界90%以上的人已經習慣被層層的過去經驗牽著自己的鼻子走而不自知。甚至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當下真實感受是甚麼,常常感覺、想法分不清楚,自然對於自己做決定的模式看不見,所以更沒辦法用大格局看待發生的事,於是也無法對於不滿意的結果做出適當的改正。用感覺過生活的人,有趣的是,感受到負面的多過正面,大概是95%和5%的比例,而且常常心裡只期望自己不要再有這些負面的感受就是最大的人生目標了。這樣的人生,不要什麼常常比要什麼清楚。
直覺沒辦法在感覺這個基地上面建立起它的力量.因為感覺是ego來的,而直覺的滋養卻是可以促成利他的特質.
用感覺主導生活的人常常會人云亦云,胡言亂語而不自知。當直覺主導時,說出來溝通的話其實是簡短有力,甚至常常一針見血,直指問題的核心.
直覺的能力,它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在你能撥開自己重重的感覺包袱,它就能重新呼吸,活在陽光下。
讓直覺的能力重現,是意願的問題,是關於重新學習的決定。
訂閱:
文章 (Atom)